七年级下语文复习.doc_第1页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doc_第2页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doc_第3页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doc_第4页
七年级下语文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积累复习题汇编一根据要求写出诗句 1吴均山中杂诗描写了山中有趣的生活:“鸟向檐上飞, 。” 2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 3李白峨嵋山月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影入平羌江水流。” 4,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6请写出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两句 。 7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8苍苍竹林寺, 。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9南宋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 。10清人赵翼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曾诗云: 。1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与著名长诗 合称为“双璧”。1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远万里急赴沙场的句子是: , 。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将士们连年征战、出生入死的句子是: , 。13木兰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巾帼不让须眉的句子是,。,?14夸父逐日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请写出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的句子 。后人常用“ ”一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附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积累复习汇编答案1云从窗里出。2四句任意两句皆可。3峨嵋山月半轮秋。4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5双袖龙钟泪不干。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7落花时节又逢君。8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1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1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1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4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或“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或“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七年级下学期课内文段阅读题选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阅读课文第二段答题。1、这段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这段中有许多动词运用很精炼传神,找出一例做简要赏析。3、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4、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5、文段开头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6、理解填空: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_的描写,“单是”则是_性的描写。答案:1、找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2、如“伏”字,既写出了黄蜂体形的肥胖,有写出了了娇憨可爱的形象;如“窜”简洁形象的表现了云雀的轻捷迅疾,突出了孩子的美好向往。3、略 4、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热爱自然的少年。5、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现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对自然美景的浓厚兴趣。 6、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整体;局部(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用一支短棒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些秕谷,棒上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便罩住了。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上文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2、文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3、文段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4、文中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答案:1、支撒系牵拉 2、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3、以百草园的无味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4、捕鸟之事一直是我的记忆中的乐事,闰土父亲说我太性急而少得的话给我启迪:遇事要沉着镇定,所以难以忘怀(言之成理即可)。爸爸的花儿落了(一)阅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答题。1、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2、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答案:1、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2、“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3、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4、略(二)阅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的毛病。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答题1选文中父亲对我管教严体现在哪些方面?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3选文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成长有什么影响?4“爸爸气急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的?5迟到事件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是什么使“我”的变化这么大?如果你是作者此时你最想对“爸爸”说的话是什么?6课文题目取名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丰富含义?7文中写爸爸给我穿夹袄的一连串动作,这些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8联系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爸爸在“我”的生活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1、 不许我乘车上学;不许“我”逃学、打“我”。2、回忆自己因赖床不起爱爸爸的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3、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他表面严厉中双有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4、略 5、父爱。 略。6、题目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爱花的爸爸的辞世。文章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7、动作描写,表达了爸爸在严厉的父爱中饱含绵绵的父爱情意。8、爸爸表面严厉,内心却充满爱;鼓励孩子要坚强,懂得怎样教育子女;很重感情,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的人。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从爸爸那里,我也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做一个正直的、爱国的人。(三)阅读“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的说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答题1请你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长大了”的内涵,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达。2语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英子此时矛盾与不舍的情怀?3英子为何要这么多次的重复家人要她做大人的叮嘱?4爸爸教英子去寄钱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5本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从记叙的顺序看,它属于插叙,简要分析它在此的作用。6“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7“爸爸也拿我当大人。”这句话中的“也”照应了上文的哪些内容?8“蒲公英”在文中具有特殊作用,你能试着说说吗?答案:1、长大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承担义务与责任;长大了,是不是就表明你不再有更多的修正下任性;长大了,是不是就得提醒自己冷静与沉着。2、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3、因为英子的父亲已去世,暗示英子要帮助妈妈承担起教育弟弟妹妹的责任。4、闯练。(培养英子自强自立,让英子早日成熟起来。)5、呼应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写出了大人们对“我”的期望,尤其是爸爸对“我”的教育,同时也暗示了人微言轻家里的老大,在爸爸去世后,“我”必须像个大人一样挑起重担。6、害怕长大,对小学生活的无限留恋。7、照应前文宋妈、兰姨娘、蹲在草里的人都说过“我”长大了。8、烘托了英子的喜悦之情。最后一课训练题(一)阅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答题1、“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把字帖想象成国旗表达了什么感情?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出现有什么含义?3、赏析划线句“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答案:1、表现了喊麦尔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珍视,也表现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师最后一课的良苦用心。“可怜”一词表现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爱国之情;法兰西是祖国,阿尔萨斯是家乡,阿尔萨斯永远属于祖国,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和家乡。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钥匙,形象的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牢记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团结人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赶走入侵者,求得民族的解放。(二)阅读“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散学了你们走吧”答题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3、如果将结尾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喊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的举动?答案:1、钟声宣告最后一节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育要代替法语,用这些声音烘托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痛苦和悲愤。2、表现了我对韩麦尔先生的崇敬之情。3、不好,此时韩麦尔先生内心无比痛苦,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用无声的描写更能突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邓稼先训练题(一)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答题。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符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二)阅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答题。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4、最后问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答案:1、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2、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3、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4、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社戏训练题阅读第22段30段答题(月还没有落不如及早睡得好,各自回去了)1、“回望戏台在灯火光里满被红霞罩住了”,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如何理解?2、赏析划线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3、文中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童年伙伴形象,请联系课文以“我喜欢,因为他 ”的句式点评。4、这部分介绍了归航偷豆的经历,作者在结尾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真的是那夜的豆好吃吗?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回望”表现了我留恋、依依不舍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了戏台如梦似幻的情景,与来时的情形照应,也表现了我对戏台的向往留恋。2、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船行之快,突出小伙伴们划船技艺高超和心情愉悦。3、双喜:胆大心细,聪明伶俐,思维周密,勇担责任;阿发:憨厚纯朴,真诚无私4、那夜的豆并不好吃,作者之所以多年之后还记得那夜的豆和戏,是因为它们是童年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标志,作者以此表现自己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以及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伟大的悲剧训练题阅读“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答题。1文中划线的“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指的是什么?2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3文中加点的“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答案:1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斑羚飞渡训练题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7题。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班羚调换位置。 它们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班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教。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侨。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1段(1)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2段(4)中两个“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连用好吗?为什么?3请从选文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的“斑羚”精神的话: 4选问中两处描写了彩虹,请把有关的描写用“”划出来并谈谈这样描写彩虹的作用。5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时的狩猎者之一,看到斑羚飞渡的壮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6品读选文后,再阅读下面两段资料,你有什么发现呢?说说你的理解。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护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中国国防报)答案:1、作者对老斑羚是否会全体献身表示怀疑,但事实证明,老斑羚没有贪生怕死,由此更突出作者对他们的敬意。 2、好。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心的敬佩,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3、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 4、(1)烘托了斑羚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壮美。(2)渲染出了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5、略。 6、选文是写因狩猎队的追赶,斑羚被迫飞渡。而资料一是说明羚羊的特点、习性等。二是说明近年来人们重视保护动物,很多珍贵动物群扩大了。七下语文阅读训练精选2 学校 班级 姓名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课阅读下列各段文字,按要求答题、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棗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段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答:_。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答:_ _ _。、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段有几处细节描写。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_ _。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这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答:_ _。 (3)小弗朗士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答:_ _。、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解释“哽”的意思。答:_ _。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答:_ _。“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_ _ _。文言文阅读 木兰诗1拼音写汉字。 理云bn( ) pi头( ) 扑shu( ) 雄 ch( ) 阿z(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雌雄3形似字注音组词拆( ) 戎( ) 傍( ) 折( ) 戍( ) 滂( ) 柝( ) 戊( ) 榜( ) 析( ) 戌( ) 谤( ) 4改正下列加点词解释的错误.愿为市鞍马 市:集市 东市买骏马 市:买.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可以作.朔气传金柝 朔: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功劳.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5填空。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的巾帼英雄形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该成语的意思是: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7翻译句子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能力提升(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描写爷娘: 描写阿姊: 描写小弟: 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3区别一词多义: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七下阅读训练精选2答案最后一课答案四、比喻“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因此,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小弗朗士的联想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声气阻塞。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朗士感到他不仅是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韩麦尔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感到极大痛苦。木兰诗答案:基础巩固4.D 5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 东西南北 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将军壮士”,对偶、互文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C 7略能力提升(一)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2.扶将 理 磨 开 坐 脱 着 理 帖 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二)1、D 2、hng shu 3、 因为 因而(所以) 4、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 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5、C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一、第一单元 伤仲永练习一1 加点字注音。 邑人( )日扳仲永( ) 不能称前时之闻( )环谒于邑人( ) 泯然众人矣( ) 卒之为众人( )2解释加点的字。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 并自为其名( )指物作诗立就( ) 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 ) 环谒于邑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 )泯然众人矣( ) 受之于天( ) 贤于材人远矣( ) 得为众人而已耶( ) (13) .即书诗四句(14).收族为意 (15).宾客其父 (16).令作诗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 父利其然也( )4翻译下列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 译文: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4).并自为自名。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用原文填空。(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 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 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_ _”。(6.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7.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8.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9.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 父异焉。1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考: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练习二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字 ,晚号 ;是北宋 家、 家和 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5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8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 _9.本文主要说明了_。10.本文题目中的“伤”有何含义?答:_ 二、第二单元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1本文选自_代编的_一书。这首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_民歌。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