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武松与鲁智深的性格比较》.doc_第1页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武松与鲁智深的性格比较》.doc_第2页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武松与鲁智深的性格比较》.doc_第3页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武松与鲁智深的性格比较》.doc_第4页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武松与鲁智深的性格比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武松与鲁智深的性格比较姓名: 学校: 学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目 录 论文摘要2一、武松和鲁智深的相似之处(一)武松和鲁智深都是水浒传中的硬汉子,武功高强,威力无比。(二)武松、鲁智深都是梁山好汉,都具有嫉恶如仇,刚直不阿,不畏强暴,扶危济困的狭义精神。(三)武松、鲁智深虽然都是武夫,但是他们却都非常细心机智。(四)此外武松和鲁智深的反抗性格都非常的坚决,正如在对待招安的态度上。二、武松和鲁智深的不同之处(一)武松和鲁智深的出身不同、性情不同、遭遇也不同。(二)另外,武松和鲁智深在处事行事上也有所不同。三、两个人物的性格明显的局限性参考文献9内容摘要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文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他们同为梁山好汉、侠义之士,但性格特点却有相似和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表现在他们都是水浒传中的硬汉子,武功高强,威力无比;他们都是梁山好汉,都具有嫉恶如仇,刚直不阿,不畏强暴,扶危济困的狭义精神;他们虽然都是武夫,但是他们却都非常细心机智;他们的反抗性格都非常的坚决。武松和鲁智深的不同性格表现在:他们的出身不同、性情不同、遭遇也不同;他们在处事行事上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两人所代表的鲜明的性格又都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关键词:武松 鲁智深 性格比较 局限性武松与鲁智深的性格比较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具有深邃的思想性与精湛的艺术性,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它继承与发展了我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在一系列紧张曲折的故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它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英雄人物,人物的外貌、语言、性情、内心活动,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正如金圣叹所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茅盾也曾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个人化迈出了一大步,特别是武松、鲁智深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武松是书中形象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小说中水泊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作者给的笔墨最多的就是武松。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到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整整十回本讲的全是武松。武松为人正直豪迈,敢爱敢恨,敢打敢拼,敢想敢干,敢做敢为,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惩恶扬善,锄奸打黑,他有思想,有理智,讲策略,他知恩图报,有冤必申。鲁智深原名鲁达,是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他思想单纯、爱憎分明,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这两句话形象概括了鲁智深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现对武松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一、武松和鲁智深的相似之处(一)武松和鲁智深都是水浒传中的硬汉子,武功高强,威力无比。如描写武松时,小说在第二十三回通过徒手打虎这个故事极力渲染了他的“神威”和超出常人的勇力。武松打虎之前,喝了十八碗透瓶香,为后面的打虎浓浓地铺垫了一笔,打虎时,面对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都被他“一闪、一躲、又一闪”,机智地避过,然后“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接下来在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故事中也无不显示出他的神武。当武松在孟州牢城营轻而易举的举放石墩时,小说中这样描写施恩及众人的表现:“施恩近前抱住武松便拜道:兄长非凡人也!真天神!众囚徒一齐都拜道:真神人也!”可见人们对武松勇力之大的震撼。再看武松被押解时的情景,书中二十九回写道:“武松右手却吃钉住在行枷上,左手却散着。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鹅来,只顾自吃,也不睬那两个公人。又行了一二里路,再把这只熟鹅除来,右手扯着;把左手撕来,只顾自吃。行不过五里路,把这两只熟鹅都吃尽了。”这等无视宵小的气度非他人可比,且看危急之时:“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这等神威,可与长坂桥张飞喝杀夏侯杰相媲美。纵观全书,被押解时自行逃脱,不用人救援者,唯武松一人。在描写鲁智深的时候,小说在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中写道,“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把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又如鲁智深使的“浑铁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他“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二)武松、鲁智深都是梁山好汉,都具有嫉恶如仇,刚直不阿,不畏强暴,扶危济困的狭义精神。武松曾经说过:“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正如血溅鸳鸯楼后,武松夜走蜈蚣谷,趁着月色,看见一座坟庵,一个道士正搂着一个妇人在看月戏笑,武行者看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便去腰里掣出那两口烂银也似戒刀来,把那个道童和道士全给杀了,救了那个妇人,放她走了。可见,武松确实是一个能够为弱者挺身而出,申张正义的侠义之士!只要是恶事,他便义愤填膺;只要是恶人,他便要锄奸务尽;只要是善人,他便要出手相助。这,就是武松!而当鲁智深得知林冲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时,立即怒火冲天,非要打死高衙内,林冲劝他时,他则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还有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丘小乙霸占寺庙、欺压乡民,照理说,鲁智深完全可以不闻不问,一来和自己不相干,二来都是出家人,但鲁智深却不这么认为,依旧强行出头,最终为民除害。(三)武松、鲁智深虽然都是武夫,但是他们却都非常细心机智。在武大郎被杀一案中,武松策划周密,软硬兼施,对郓哥、何九叔等人各个击破,以向四邻谢酒为名,设下鸿门宴,在人证物证面前,逼迫王婆、潘金莲招认罪状,可谓有理有节,滴水不漏;孙二娘的人肉包子店,迷倒过无数英雄豪杰,也只有武松可以识破玄机,将孙二娘踢倒在地。鲁智深在救金家父女时,不是先打郑屠逞一时之快,而是先将他们父女俩安顿好,让他们先逃走,并且担心他们跑得不够远,“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他在桃花村救了刘太公的女儿,用武力逼迫周通不得娶她为妻。打周通之前,他怕把刘太公吓住,就不告诉刘太公,架打完了,人也救了,他又考虑到周通、李忠与刘家近在咫尺,自己走了,一旦周通反悔,刘家可真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周通尽管答应了不再骚扰刘家,他还是不放心,要求周通“大丈夫作事,却休要反悔。”周通无奈,只好折箭为誓;野猪林救林冲后,他一路护送周详,计划周到。这些都体现了鲁智深“智”的方面。鲁智深确实智慧很深,正如他的名字所言,是个有大智慧的人。鲁智深在一禅杖扫倒方腊以后,对世事早已看得透彻,于是他选择了一代高僧的归宿,“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可笑宋江依旧迂钝,“便到京师去主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鲁智深却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这一段话将鲁智深的形象烘托得极为高大,他也效仿武松、林冲,选择杭州六和寺作为终老之地。也许,只有每年的潮信才能让他体会到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争岁月。鲁智深临死之前明白了“圆寂”之意,他死得了无牵挂,人生所有目标均得以实现,再也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地方。正如大惠禅师念的偈语:“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四)此外武松和鲁智深的反抗性格都非常的坚决,正如在对待招安的态度上。当宋江打出“招安”大旗、让乐和单唱满江红,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鲁智深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这是因为他们对封建王朝腐朽反动的本质看得极为透彻。它包含着被压迫阶级抗争现实、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总体上看,武松、鲁智深的形象差不多,但从细节上分析,还是各有各的特点。武松性格豪迈,具有抗争意识,他除恶扶善,杀富济贫,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其侠义精神惊天地、泣鬼神;鲁智深一生行事,率性而为,从不仰人鼻息,见识坚定,豁达大度,嫉恶如仇,他行事完全为“他人”而不是为己,不愧为梁山第一好汉。二、武松和鲁智深的不同之处(一)武松和鲁智深的出身不同、性情不同、遭遇也不同。武松是个纯粹的无产者,在严格意义上讲他应该是个社会上的流浪青年,他出身于城市贫民,具有城市小市民那种狭隘的个人恩义思想。例如武松“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是因为潘金莲与西门庆私混,并且丧尽天良毒杀了武大郎,而武松是为兄报仇。在小说第二十八回中,武松在孟州管城营时,由于施恩的相助,免受了一百杀威棒,加之施恩又以酒肉相待,武松“无功受禄,寝食难安”;当他得知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被蒋门神抢去后,为了报答施恩,执意要替施恩出气,最终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了“快活林”。武松被“逼上梁山”,是那个年代、那个黑暗社会“官逼民反”的典型。武松从景阳冈打虎后,投身县府谋事到兄长被毒杀却告状不成,于是怒杀西门庆、潘金莲,再到遭张督监谋算,武松曾一路隐忍,任凭官府发落:尝过了长枷镣铐、千里发配的滋味,脸上也留下了见证金印,这些都说明他对封建官府存在一定的幻想。但社会的重重黑暗,使他彻底对封建王朝失去了信心和希望,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隐忍只能进一步遭人陷害,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间正道皆沧桑”的道理,只有落草走上反抗的道路可行了。武松的形象是下层人民走上反抗道路的一个缩影。武松可谓是苦大仇深、命运曲折。有诗为证:“上应天伤为行者,景阳岗上英名播。守礼正身却邪恶,斗杀西门怨罪恶。”“醉打蒋门真惊险,鸳鸯楼上血多溅,解恨怒杀张都监,被逼反上二龙山。”“步军头领水泊现,山南把守第二关。一生正义征战久,清忠祖师终天年。”而鲁智深是下层军官出身,但他无家无业,无亲无故,“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点真如自在,万般外物不羁。鲁智深一出场便是“大踏步”地走来,仅这“大踏步”三字,就已预显出此人一生的慷慨磊落。在他身上最可爱的性格是向统治阶级主动挑战,主动进攻,他是一个反压迫的英雄,但他不是反对自己的迫害,而是反对别人的迫害。他光明爽朗的性格,不能容忍社会上的任何压迫和不平。在小说第三回拳打镇关西中,当鲁智深听到金氏父女的啼哭,摔碗扔碟,问清缘由后,便立即对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那厮便来。”被两人一把抱住好歹劝住后,又慷慨资助金氏父女,当晚回到住处,“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后来他三激郑屠,最后三拳打死郑屠;鲁智深桃花村醉打强娶刘太公独生女的小霸王周通,以一己之力独抗数百土匪而面不改色;林冲被高俅陷害,他又拔刀相助,大闹野猪林。他不能当军官了,就去当和尚,和尚也不能当了,就到二龙山去落草。鲁智深上山是最干脆、最爽朗的,他在反压迫斗争中,毫不犹豫,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从来不知道有危险,也从来不顾及个人的利害得失。鲁智深胸襟宽阔,行侠仗义。李忠、周通吝啬好色,鲁智深向来看不起,但是李周二人为呼延灼围困,鲁智深却能够不计前嫌出手相助;史进路见不平为画师王义讨公道,结果自己被贺太守监禁起来,武松建议等大队人马来了再说,鲁智深却不以为然:“等俺们兄弟来,史家兄弟性命不知道哪里去了!”这就是鲁智深,他所奋身干预的事情,没有一件和他切身相关,关涉到他个人利害,而他却无不慷慨以赴。无怪乎,李卓吾要誉之为“佛”、“大丈夫”、“真男子”、“勇人”、“仁人”、“圣人”,金圣叹则评鲁智深为一百单八将中上上人物,又道: “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又如台湾学者乐衡军先生在梁山泊的缔造与幻灭一文里说到了鲁智深,有一段话,饱含着感情:“鲁智深原来是一百零八人里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从他一出场不幸打杀郑屠,直到大闹野猪林,他一路散发着奋身忘我的热情。他正义的赫怒,往往狙灭了罪恶(例如郑屠之死,瓦官寺之焚),在他慷慨胸襟中,我们时感一己小利的局促(如李忠之卖药和送行)和丑陋(如小霸王周通的抢亲),在他磊落的行止下,使我们对人性生出真纯的信赖(如对智真长老坦认过失,如和金翠莲可以相对久处而无避忌,如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这是如武松者所不肯,如李逵者所不能的),而超出一切之上的,水浒赋给梁山人物的唯一的殊荣,是鲁智深那种最充分的人心。在渭州为了等候金老父女安全远去,鲁智深寻思着坐守了两个时辰;在桃花村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后,他劝周通不要坏了刘太公养老送终、承继香火的事,教他老人家失所;在瓦官寺,面对一群褴褛而自私可厌的老和尚,虽然饥肠如焚,但在听说他们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锅热粥,再不吃它这对人类苦难情状真诚入微的体悟,是水浒中真正用感觉来写的句子。这些琐细的动作,像是一阵和煦的微风熨贴地吹拂过受苦者的灼痛,这种幽微的用心,像毫光一样映照着鲁智深巨大身影,让我们看见他额上广慈的縠皱。这一种救世的怜悯,原本是缔造梁山泊的初始的动机,较之后来宋江大慈善家式的仗义疏财,鲁智深这种隐而不显的举动,才更触动了人心。水浒其实已经把最珍惜的笔单独保留给鲁智深了,每当他大踏步而来时,就有一种大无畏的信心,人间保姆的呵护,笼罩着我们”(二)另外,武松和鲁智深在处事行事上也有所不同。武松行事光明磊落,敢作敢为,从杀死西门庆、潘金莲后的投案自首,以及在血溅鸳鸯楼一案中,武松杀了十五人,报完仇后,为了不连累别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个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八个字,掷地有声,它不仅可以看出武松胆大洒脱的性格,勇于向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气概,蔑视黑暗势力的豪迈精神,从这墙上的几个字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响当当的英雄人物!而鲁智深的社会经历比较丰富,考虑问题比较全面,遇事能很好的保护自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为了帮助金氏父女,原来只想教训郑屠一番,“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事情又出在街市上,考虑到“洒家需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于是他急中生智,一再扬言“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暂时掩盖一阵,然后回到住处,卷了些衣服盘缠,提了一条齐眉棍,“一道烟走了”,待到做公的找到鲁智深的住处去捉拿他时,早已没了他的踪影。再如鲁智深和崔丘二贼火拼不敌,能够寻思:“(现在不能去),他两个并我一个,枉送了性命”,颇有点“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意思。三、两个人物的性格明显的局限性鲁智深,本是一名地方军官,然而他的身上却有着极其丰富的大侠品格和精神气质。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他得知金老被郑屠欺负,便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决定为金老摆平此事,结果是他在盛怒之下三拳打死郑屠,接下来便是浪迹天涯。后来他在金老和他的女婿的帮助下当了和尚,但大侠习气和作风仍未改变,在出家之后仍继续那些拔刀相助的勾当:为刘太公解忧,在刘太公庄上怒打小霸王周通;放火烧了瓦罐寺、杀了恶和尚;在开封大相国寺结交林冲后,又为拯救林冲大闹野猪林等等。在作这些事情时,他所表现出的共同作风特点是不假思索、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不计得失与回报,而只是用行为体现出侠义在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处 于最高地位。而武松,他凭借着高强的武艺和超人的神力,不仅为百姓除掉了景阳岗上吃人的大虫,而且还为阳谷县百姓除掉了抢男霸女、为人狡诈的西门庆;后来又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出了冤气;最后当他被张督监引入陷阱时,又凭借自己的武艺和满腔义愤,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惩治了鱼肉百姓的欺压者张督监、张团练等人。作品中在歌颂、美化他们,鼓吹“忠义”的同时也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造成了悲惨的结局。在水浒中所写的“侠义思想”其实是在“忠”和“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然而水浒中所描写的“忠”和“义”是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他们两个都忠于宋江,而宋江一心忠于朝廷,但衰落的朝廷是造成黑暗社会的罪魁祸首。可是这些好汉英雄们对兄弟以及天下贫苦百姓是有情有义的,他们帮助被欺压者从无能、昏庸的的贪官手掌下逃脱,这些贪官又属于朝廷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梁山英雄们所谓的“义”是指抵抗朝廷。两种矛盾的思想是绝对不可能同时处于同一地位的,若过一者占了上风令一者就一定会甘拜下风。然而我们从后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宋江一行人对朝廷的中以绝对优势占上风。他们明知道当今的皇帝昏庸无能连好人坏人都分辨不出来,这样下去肯定会给百姓带来不小的灾害,他们也有能力重建新的朝廷,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只是一味的愚忠于朝廷。既然忠与义是相互矛盾的两种思想,可作者还是试图将这两种思想集中于宋江身上,先是将皇帝和奸臣区别开来,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