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 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 1 七国之乱 主要原因 汉初 推行郡国并行制 中央和封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 直接原因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 削夺诸侯国的封地 概况 借口 吴等七国叛乱 后被平定 2 汉武帝集权 实行 强干弱枝 监察地方 2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 藩镇割据 出现 安史之乱 后 安史余部势力强大 唐代宗封安史降将和平叛将领为 节度使权力不断膨胀 名为藩镇 实为割据 结果 导致政局动荡 加速唐朝灭亡 节度使 2 五代十国 五代 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指南方各地和北方的 先后出现的十个政权 概况 政权更迭频繁 人民生活困苦 3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 背景 960年 赵匡胤发动 建立宋朝 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 2 措施 收精兵内容 设 三衙 统领禁军 发兵权归 作用 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 州郡直属中央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下设通判监督 制钱谷内容 地方财赋运往中央 作用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3 评价 进步性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 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局限性 造成了 冗官 冗兵 冗费 的国家财政危机 1 如何认识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强干弱枝 精讲 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何特点 精讲 1 核心 集军权 行政权 财权 司法权于中央 2 分化事权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1 右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 加强中央集权c 分割宰相职权d 改革科举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该漫画体现了北宋一方面集中兵权 另一方面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收归中央 严重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和军权 答案 b 1 废除丞相 1 原因 明初 丞相位高权重 威胁 明太祖吸取 权贵专权的教训 2 废除 明太祖撤中书省 废除 由皇帝掌管六部 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3 影响 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 设立内阁 1 明太祖时期 设 不参与决策 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2 明成祖时期 正式在文渊阁设内阁 后来阁臣获得 权 权力越来越大 3 设军机处 1 原因 主要原因 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 直接原因 雍正年间 为处理西北紧急 而正式设立 2 特点 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 后来职权不断扩大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军国大事皆由 一人裁决 3 评价 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标志着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4 结果 1 自唐宋以来 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遭到压制 2 专制皇权强化是传统官僚体制发展的产物 有利于提高 3 皇权加强导致 系于一人之手 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1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精讲 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 跪奏笔录 上传下达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2 解析与探究 教材p17 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有无本质的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统治者态度的转变 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 汉哀帝把丞相视为股肱 放在很高的地位 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议决 可保持决策的正确性 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但多数君主没总结这一教训 2 没有本质的区别 重视或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自身的统治考虑 3 影响 使中枢权力体系不断调整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到明朝最终废除了丞相 形成绝对君主专制 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 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员只能惟上是从 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同时 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 从而导致官僚主义及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所有这一切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2 2011 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一通考 雍正七年 1729年 青海军事兴 始设军机房 领以亲王 大臣 予银印 印藏内奏事太监处 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参与国事决策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 b c d 解析 青海军事兴 始设军机房 说明 正确 由 领以亲王 大臣 予银印 印藏内奏事太监处 可知 正确 材料没涉及军机处的办事程序和行政效率 不能得出 的结论 答案 c 知识点整合全方位 多角度看问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收乡长 镇将之权悉归于县 收县之权悉归于州 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 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 错误的是 a 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 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 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 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解析 答案 a 1 西汉贾谊在 治安策 中说 欲天下之治安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分封建国b 剥夺王侯爵位c 推恩令d 实行郡县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与推恩令的做法相似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使王国越来越小 无力对抗中央 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 c 2 史书记载 如置诸州通判 故常与知州争权 反映的朝代是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清朝解析 北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由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另外设立通判负责监督 因此题干所涉及到的朝代应该是宋代 答案 c 2011 苏州市高一统考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 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 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 但没有决策权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解析 本题以明代内阁 清代军机处的职能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关于二者的职能分工可参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明清两朝极力加强君主专制 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侍从机构不是决策机构 因而c项正确 答案 c 3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 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 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 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 废除丞相制度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解析 答案 b 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 你可以在 军机处 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 见面 述旨 过朱 交发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辅佐皇帝 参与决策b 跪奏笔录 上传下达c 陪读陪写 赋诗作画d 纵论军机 谋划战事 解析 材料上明显可以看出军机处 承旨遵办 传达皇帝旨意的职能 跪奏笔录 上传下达 答案 b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两路 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直 连日值班 者多虑漏泄军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 重臣 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 檐儤杂记 军机处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随者 天子无日不与 军机 大臣机见 无论宦夺 宦官 不得参 即承旨诸臣 军机大臣 亦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 檐儤杂记 军机处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职能的演变 3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清代设置军机处的影响 解析 本题由与军机处相关的四则材料组成 要求回答军机处设置的原因 职能演变的过程 影响 根据材料一可解读其设立原因是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