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多彩的物质世界作者姓名 武淑荣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本单元计划用时2周;共计安排8课时,其中新授(含实验课)5课时,复习1课时,单元检测与知识反馈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章内容属力学基础,在力学的研究中要大量用到本章的内容,因此,本章内容是学生学好力学的前提和基础。本章先是通过对宏观的宇宙及微观世界的学习,了解丰富多彩的组成情况,进而学习质量、的概念以及质量的测量,引申出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同时又学习用量筒来测相关物理量的方法和技能,接着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单元重点: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单元难点:实验探究密度的物理意义。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本章要特别重视对测量等实验技能的培养,要让学生积极体验,认真参与探究的过程。预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同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固、液、气的微观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2.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 掌握密度的的概念、公式及单位,并能用密度的知识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3)、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5. 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鉴别物质。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物体的质量是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2.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密度的意义。3.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4. 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宇宙观描述及物质的微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通过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3. 通过密度的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对应课标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能描述物质的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主题单元问题设计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物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关吗?一卷细铜线,怎样能方便的知道它的长度?密度也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我们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体是用什么物质来做的吗?专题划分专题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 1 课时)专题二: 质量 ( 1 课时)专题三: 密度 ( 1 课时)专题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 1 课时)专题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 1 课时)其中,专题四 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所需课时1 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固、液、气的微观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2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专题问题设计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班班通、多媒体课件(1、宇宙及银河系、太阳系的课件; 2、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课件; 3、原子核式结构的课件)学习活动设计一、引入新课 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天力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暇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从物理学研究的线索“运动物质能量入手,引出“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进而得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初步了解我们眼中的物质世界与宇宙之间的大小关系。二、主题探究(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师:让学生结合照片阅读本框题的内容,初步了解: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的关系。生:认真阅读并讨论。师:利用PPT演示,并进行补充讲解,使学生对宇宙更进一步的理解掌握。了解光年是长度单位,并且知道1光年(1Ly=3108360024365m)师:这么大的宇宙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可能答出:由星体,天体或星系组成的。师:那么这些天体又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结合教材: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师:我们再把目光从无限的宇宙收回来,放眼看一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时有空气,岩石,大海,树木,鸟兽,及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生产生活用品。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由什么构成的?生:物质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质的种类是十分繁多的,不同物体一般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组成的。师: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处理想想议议。生:处理想想议议师:你从想想议议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生:读教材,并掌握分子的概念,以及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结论。并了解分子的特点。生:小、多师:简单介绍分子的数量级:纳米=109米。师:提问:既然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没有散开?师: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2、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师:让学生结合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结合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猜测它们的微观组成情况。生: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大,位置固定 液态:分子间作用力较小,位置能够移动气态: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能够自由移动师:让生读想想议议,利用猜测能否解释。蜡凝固后体积缩小。生:固态比液态分子排列紧密。师:让生自己阅读本部分教材内容,并掌握几种状态的物质的分子构成情况及特点。(四)、原子及其结构师:提出问题:分子能不能再分?生:讨论,能师:的确,分子能再分割,但一旦分了,分割后的微粒就不再具备原来物质的性质了,因此,我们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师:将分子再次分割后的更小微粒是什么样的?它能否再分呢?让生带着问题自学本节最后一部分内容。生:阅读总结原子的核式结构师:针对原子的核式结构,强调几种微粒的大小关系。师:为了能让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单的说明: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外面广大的空间是电子围绕转动的空间,原子核与原子相比非常小,如果将一个原子比作是一个能容纳数万人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相当于一只小小的蚂蚁。评价要点成果评价:了解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专题二质量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物体的质量是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3、通过天平的使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专题问题设计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物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有关吗?如何正确操作使用天平?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室,托盘天平,小石块,烧杯,水等学习活动设计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过,整个宇宙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都是物体,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回答它们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二、进行新课:(一)质量师:从学生列举的物体中,找出类似的几种:铁钉、铁锅;木桌、木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两组物体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生:每组的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之处是两个物体中所含的物质的多小是不同的。师: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小叫做质量。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物体有多重”指的就是质量,物体含有物质越多,我们就说其质量大,反之,其质量就小。师:让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表示物体质量 大小的单位是什么?生:斤、两、公斤师: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其大小 与我们平时的“公斤”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质量为1Kg的物体就相当于2斤。师:介绍国际上质量的其他单位:t、g、mg。 1t=1000Kg 1g=1000mg 1Kg=1000g师:引导学生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二)、质量的测量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 的工具有哪些?生:秤(杆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师: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介绍天平、砝码及其测量原理(结合课件进行处理)。(三)、天平的使用师:任何一种测量工具在使用前都要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天平在使用前应观察什么?生:讨论、回答:观察它所能测得的最大质量,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师:将学生归纳的进一步说明:秤量、感量,而且告诉学生这两项内容在天平的正前方底座上的铭牌上,并思考为什么要观察?师:根据天平的实物,让学生思考,托盘天平能否像其它的测量工具一样,直接进行测量?生:观察天平,讨论思考、发言:不能,因为它不平,使用前应先调平。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如何将天平横梁调平?生:小组同学观察天平,讨论如何将其调平。生:小组发言,发布讨论结果:(1)、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结论,并加以确定。师:训练:若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后,横梁的左臂偏高,应如何办?生:实际操作,并回答。师:天平调平以后,就可以进行测量了,让每组的一个同学坐在天平前操作,思考:假若你在测量,从方便的角度来看,被测物体和砝码应分别放在哪个位盘内?师指导,生讨论:左物右码。师:指导如何向右盘加减砝码,(依据从大到小依次放,大了就将其换成更小的砝码,一直试到最小的一个砝码,再调游码)。注意取放砝码时,要用镊子。生:小组同学依次试测。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读数,并记录。1、 假若我们完全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做了,只是把被测物体与砝码的盘放反了,应如何读数。2、 如何测量粉末状的物体的质量?3、 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4、 指导学生动手动脑“想想做做”并回答相应问题。师:结合课件,归纳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1、 调节:(1)、调游码。(2)、调平衡螺母2、 测量:左物右码,调游码(m=m1+m2) 师:拓展1假若我们完全按正确的操作步骤做了,只是把被测物体与砝码的盘放反了,应如何读数。2如何测量粉末状的物体的质量?3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4指导学生动手动脑“想想做做”并回答相应问题。评价要点成果评价: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专题三密度 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密度的的概念、公式及单位,并能用密度的知识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密度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密度的知识的应用,从而感受科学的伟大力量。专题问题设计什么事物质的密度?一卷细铜线,怎样能方便的知道它的长度?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室, 天平 量筒 水 金属块组等学习活动设计一、引入师:找生到讲桌按正确操作方法调节天平,边调边向全班同学进行过程的叙述。师:再找另外一生利用刚才调好的天平,测量圆柱体组中的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师:再分别测出两块铝块、三块铝块的质量,分别记入表格中。师:已知一块铝块的体积为,二块、三块的体积分别为、。师:让操作学生将测得的数据供布给大家,并把数据填入教材中的表格内,并用描点法在坐标纸上作出图像,注意:当时,也可以作出一个点。师:用同样的方法,将铁块,铜块的数据供布给学生,让其在教材的同一坐标内描点作图像。师:用同样的方法,将铁块,铜块的数据供布给学生,让其在教材的同一坐标内描点作图像。铁块铜块师:分析:根据图像,判断出三个图像均为正比例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其中为常数)。结合具体的坐标可以得出关系式为则常数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铝、铁、铜三种物质的常数,并加以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计算并讨论:同种物质的值不变,而不同种物质的值是不同的。师:也就是说,每种物质的这个比值都是固定不变的,而不同种物质的却一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个比值能把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来,这个比值就可以作为一种物质区分于其它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把物质的这全比值称之为这种物质的密度,其符号为二、进行新课(一)、密度师:让学生根据结合现有的知识,给密度下一个定义。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相互讨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师:结合公式,分析密度的单位。,(这两个单位的进位是,表面看起来小的单位实际大,表面看起来大的单位实际小)师:指导学生认识密度表:()、固体密度表和液体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的表示方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示。()、记忆水的密度:水知道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知道铁、铝、铜三者的密度的大小关系;知道气体的密度受大气压的影响显著。(二)、有关密度知识的应用结合密度表可以鉴别物质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质量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体积例、某人购得金项链一条,质量为,测得其体积为,请你鉴别一下,它是否是纯金的?(金)例、见课本例题例、有一捆铜线,其质量为,横截面积为,求这捆铜线的长度。(铜)三、小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评价要点成果评价: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专题四测量物质的密度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3)、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 物理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专题问题设计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什么?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实验室 托盘天平 量筒 水 小烧杯 盐水 小石块 细线学习活动设计复习回顾:师:前面我们共同研究探讨了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下面首先来回顾其中的几个问题。课件展示,分别找生回答。引入新课:课件展示:奥运会金牌,并提出问题。师:奥运会金牌是不是纯金的,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们如何才能知道这块金牌是不是纯金的?找生回答。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物体的密度测出来,本节课我们就准备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进行新课: a) 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来测物体的密度。、依据:=m/V、测量的工具:天平:边让学生进行回顾,边利用课件展示其使用的操作过程。量筒:首先与学生一起分析形状规则的固体、液体、及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从而引出量筒,进而用课件展示量筒,并演示其使用,让学生掌握其使用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准备做实验来测密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本实验的目的,器材,及原理。b)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并找小组代表发表本组的设计。c)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师利用课件展示“测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过程。d) 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找出本次实验所需测出的物理量,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找生设计,师课件展示。e)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f) 让每个小组发布自已的实验结果。g) 师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同学们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h)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可根据时间来定,也可以让生课下完成)i) 延伸拓展:如何来测小蜡块的密度(石蜡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小结 可让生以谈话的方式来谈一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自主作业让学生设计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苏州市张家港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农发行平顶山市鲁山县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农发行南阳市镇平县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国家能源大连市长海县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国家能源大连市长海县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大同市天镇县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初三励志标语15篇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 2025年上半年九江市事业单位“才汇九江”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37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2025年全球肿瘤发病率排名分析
-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
- 麻醉复苏室病人的护理查房
- 小学python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下浮率合同协议
- API SPEC 7-1-2023 旋转钻柱构件规范
- 2025年自考《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概念与应用测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理论培训
- 《酒店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