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省市模拟试题精选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答:_(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答:_答案(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鹧鸪天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 危弦:急弦。捩柂: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桅杆。(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_(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答:_答案(1)描写了一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2)“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吴文英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注】 红情、绿意:红花、绿叶,剪裁为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幽素:幽情素心。(1)“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答:_(2)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作者的孤寂愁苦之情?答:_答案(1)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2)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昔日之温馨,伊人擘柑。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简要赏析。答:_答案(1)李诗:思妇对远在燕地卫戍夫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爱情的坚贞。金诗:思妇对远征辽西丈夫的思念之情。(2)李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怪不相识的春风跑到自己的罗帐里来并斥责春风,怪得无理。但正是无理,却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金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惊扰了她的梦,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无关。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5.(2014西安五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矰(zng):短箭。缴(zhu):系箭的丝绳。(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答:_(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答:_答案(1)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 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2)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满庭芳碧水惊秋秦观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2)词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_答案(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集,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2)故人故园之思。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时光流逝的慨叹。惊秋,砧杵声催让诗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流露出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1)这一首诗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其中主要突出月色之皎洁,请举例分析,前面两句是怎样突出这一点的。答:_(2)从这些景物的特点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追求或态度。答:_答案(1)前两句诗通过描写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正暗示月光的明亮。惟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于其中的绿蒲。(2)这首诗所写景物,清新、纯洁,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注】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2)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答:_(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作者离京时心绪的烦乱。(2)作者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惆怅”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3)夸张、对偶。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注】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在长江北岸。黄机:南宋词人,身处中原沦丧时期。(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赏析要点:词的上阕意境苍凉雄浑。作者夜宿寒江,站在江边,看到眼前凄迷寒凉的江景,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啸声惊动了江底的鱼龙,使得狂风卷地、巨浪翻腾。这里“寒江”凄迷阔大之景与“长啸”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苍凉雄浑的意境。(2)南宋王朝国势衰微、中原沦丧的痛苦,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报国无门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各省市模拟试题精选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瑞鹧鸪辛弃疾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注】 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居住并终老于此。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1)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2)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词人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如今只能在期思溪上不停地徘徊,在樟木桥边借酒浇愁;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身边只有滞涩的一两声蝉鸣、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如此情境让词人备感落寞、苦闷、无聊。(2)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被罢官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情绪。是运用典故和反语来表现的。词人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傲世,是因其多病又没有才能,实则是借以委婉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清平乐张炎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注】 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答:_答案(1)上片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此兰花和作者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从正、侧面描写,对比联想等角度合理分析,亦可)(2)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绝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露了作者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忆江南(节选)唐皇甫松兰烬落,屏士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望江南(节选)南唐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1)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_(2)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1)由实及虚,虚实结合。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暗引出下文的梦境;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但又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皇甫词中,“梦”中的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由消散的情感;李词中,“梦”中的故园的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之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 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答:_(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答案(1)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太常引暮行李齐贤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注】,又何处、长亭短亭?【注】 明星:启明星。(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_(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2) 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 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词人自己。(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2)比喻。“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词人的喜悦之情。(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寒食【注】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注】 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作寒食节。(1)试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答: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阐述。答:_答案(1)诗歌的前两句写江南二月繁花竞发、花满枝头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贫居异乡、于寒食节思亲念远的痛苦与悲伤。这两句诗一写繁花似锦,一写痛苦伤悲,以乐景衬托哀情,其情更苦。(2)末尾两句用“无烟火”写出人们都在为“明朝”寒食节的到来准备熄火,以纪念介子推;而诗人却以一个“贫”字写出了异乡人时常因缺衣少食、迫于生计而断炊的辛酸,同时也揭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处境,寄寓了深切的不平之气。8.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子夜吴歌李白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_(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答:_答案(1)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秋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意思相近即可)(2)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女子“絮征袍”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怀金陵张耒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注】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变:曼色,染色。(1)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诗中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追尾申请书模板
- 安全模板培训课件
- 权限申请书英语
- 民间借贷抗诉申请书
- 潼南区稻鱼轮作课件
- 商品房预告登记申请书
- 铁路升职申请书范文
- 潞安180安全培训课件
- 受赠人个人申请书
- 商户解封申请书模板
- 房地产营销渠道拓客培训
-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指导方案
- GB/T 10781.2-2022白酒质量要求第2部分:清香型白酒
- GB/T 23353-2009梨干技术规格和试验方法
- FZ/T 52003-2014丙纶短纤维
- 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课件
- 招商银行智慧营销体系规划方案((2022年-2023年)-2022)
- 童话故事小马过河 小学幼儿园儿童故事表演课件背景含音乐课件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斐波那契数列》课件
- 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现代文阅读Ⅰ 专题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 施工组织设计(厂房框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