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解读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背景 1 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占据地位 2 前夕 自然经济有某种程度的分解 有所发展 主导 鸦片战争 商品经济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过程 1 开始解体 时期 后 原因 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华 标志 中国的衰败 2 解体加速 时期 起 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增加 并打入市场 鸦片战争 商品输出 手工棉纺织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商品输出 内地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表现 1 农业 农产品的程度有一定发展 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开始受的影响 2 手工业 农村的遭破坏 遭沉重打击 3 商业和金融业 经营的洋行大量增加 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 商业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家庭手工业 城市手工业 对华贸易 买办 上海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4 影响 1 自然经济的破坏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 2 促进了近代的兴起 商品市场 民族工业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 开始产生 1 原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创办的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 2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3 地点 广东 等沿海地区 洋务派 上海 天津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4 途径 洋务派的官办企业 买办 商人 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部分开始采用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5 代表 1866年 方举赞 孙英德在上海创办 1873年 在南海创办 中小地主 官僚 手工工场 机器生产 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初步发展 1 时间 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 2 原因 列强的和商品输出 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许多人 设厂自救 挽救民族危机 谕令各省 多设织布 纺绸等局 广为制造 资本输出 实业救国 清政府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表现 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 荣宗敬 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创办 周学熙在唐山创办 刘懋赏 冯济川在山西成立 3 意义 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大生纱厂 保兴面粉厂 启新洋灰公司 保晋矿务公司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三 民国时期的曲折发展1 民国初年的短暂春天 1 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1915年 运动的促进 期间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 专制 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抵制日货 提倡国货 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济侵略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表现 新建厂矿和新增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发展最快的工业是和 也有一定增长 3 不足 基础极为薄弱 未形成独立完整的 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 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仍占绝对优势 4 结果 一战后 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资本 纺织业 面粉业 重工业 重工业 工业体系 外国资本 传统经济形式 帝国主义列强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国民党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 1 原因 和 的促进 中国人民的推动 2 表现 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3 结果 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币制改革 反帝爱国运动 工业各行业 官僚资本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3 国民党统治后期萎缩 1 原因 国民政府的致命打击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的压迫和繁重的 2 表现 工商企业大量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美国 官僚资本 捐税负担 倒闭破产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四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 在夹缝中求生存 1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限制中国 利用侵华特权大量倾销 掠夺 帝国主义的直接摧残 2 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 甲午战争以前 民族工业企业听任摆布 国民政府大举内债和 国民政府和公开吞噬民族企业 机器进口 商品 原料 侵华战争 地方封建势力 滥发纸币 官僚资本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2 在斗争中求发展 1 目标 为了本阶级和的利益 2 对象 封建主义和 3 表现 济南惨案后 全国反日会通过拒绝 拒绝使用日钞 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九一八事变后 上海银行 钱业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 要求 一二八事变后 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长城抗战爆发后 各地工商界开展运动 中华民族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买卖日货 团结御侮 民族资产阶级 十九路军 捐款购机 知识研读 知识梳理 4 不足 斗争中具有 原因 对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 影响 不能领导取得胜利 妥协性 依赖关系 中国革命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一全面认识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1 解体的原因 1 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国内市场的扩大 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生产 技术水平低 生产规模小 分工和协作不发达 生产的发展 成本的降低 质量的提高 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 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4 客观因素 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及航运 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解体的特点 1 解体动力 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的冲击 2 解体的速度 在国内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 沿江地区交通便利 商业比较发达 解体的速度快一些 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 3 解体的结果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 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这也必然影响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解体的影响 1 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 市场和资金 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自然经济的解体 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增强 但是同时中国经济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 自然经济的解体 商品经济的发展 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一 2008 广东 有学者认为 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 均用洋布 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扩所及 建筑盛则农田少 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 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 顺德县志 载 女布 指土布 遍于县市 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 舶至贱售 女工几停其半 d 1850年 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 和在广州 上海一样 长期受到限制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我国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体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其 解体 指的是随着外国商品的冲击 家庭手工业破产 打破了这种与小农业的结合 自给自足性不复存在 因而必须与市场相联系 同时也出现了自由劳动力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本题借助考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知识 巧妙地考查了利用史实证明论点的历史学习方法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史实要直接为论点服务 因而解答时要注意从外国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来分析 a d两项均说明了中国传统经济的顽强发展 与论点不符 b项则没有涉及外国资本主义的史实 c项说明洋布的涌入使 女工几停其半 直接打击家庭手工业 促使 男耕女织 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故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一 1 下图是某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写照 此种经济形态开始解体于 a 明朝中后期b 鸦片战争后c 洋务运动期间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图片显示的是自然经济形态 而这种形态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 答案 b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2011届江苏徐州模拟 五口通商后 福建武夷山特产茶叶行销海外 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 使得 苍崖铲为赤壤 清溪泛为黄流 但 外洋印度产茶日多 武夷茶 行销日滞 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 最终武夷 市疲山败 材料说明了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要注意保护环境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鸦片战争后 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 b c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表述有误 鸦片战争后 五口通商 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 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是因为 印度产茶日多 和 外商控制了价格 答案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二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 有利因素 1 列强侵华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 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2 面对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客观上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3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特别是抵制洋货 提倡国货运动的不断兴起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使 实业救国 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 4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 5 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如一战 和重大政治变革运动 如辛亥革命 等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不利因素 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 技术 市场 思想观念的准备 2 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 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畸形发展 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案例二 2009 山东文综 下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 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 重义轻利思想b 维新图强思想c 实业救国思想d 中庸自保思想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实业救国思想 意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 合理解读的能力 楹联中与美商争利既反映了重庆商会的爱国思想 也反映了渴望大办实业的美好愿望 答案 c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即时巩固二 中华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 发展于民国 这期间 内忧外患重重 但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 从落后到先进 从弱到强 在夹缝中脱颖而出 顽强成长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 通过观察两幅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 火花 你得到的答案是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a 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b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c 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d 北洋军阀的鼎力援助 解析 抓住图片中的关键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左图中横批 振兴国货挽回利权 右图中 还我山河 这些信息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b 答案 b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考点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 地位 1 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 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2 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2 作用 1 从经济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中国现代化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 从政治上看 它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壮大 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同时 它还推动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 从思想上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 从发展趋势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区分布不尽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在夹缝中生存 难以独立发展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思维启迪 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要坚持独立自主 优化投资环境 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而民族经济繁荣则为维护民族独立提供物质保证 案例三 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发展趋势 其中最能体现时代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 a b c d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图中所表示的是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革命的因素 其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终止写字楼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门面续签合同范本
- 购买电脑耗材合同范本
- 家具清仓转让合同范本
- 病人用品租赁合同范本
- 单位购柴油合同范本
- 轨道热熔合同范本
- 废旧手表销售合同范本
- 乡村公路业绩合同范本
-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漏护理查房
- 2025年传动部件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试(汽车驾驶员·技师、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造价工程师-水运工程造价工程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年巴中辅警考试题库(含答案)
- 锚杆工程验收标准及记录表范本
- 202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火电电力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值班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物业经理竞聘汇报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 急诊急救说课比赛课件-心肺复苏术(课件-)
- 浮筒液位计演示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