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doc_第1页
河南师范大学.doc_第2页
河南师范大学.doc_第3页
河南师范大学.doc_第4页
河南师范大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5101)为提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河南师范大学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经与河南省司法实务部门共同研究,特制定本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的能力。(三)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三、学习方式和学制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四、培养方式1按照“1.5 + 1 + 0.5”的模式进行培养,即用1年半时间进行法学基础理论的强化,用1年时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半年为论文的撰写与答辩。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与实践实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2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59学分,必修课为3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0学分,实践教学18学分。3成立导师组,发挥导师组的群体优势。导师组由具有指导法律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和法律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实行“1+1”双导师培养模式。4加强教学与科研、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与交流,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5必修课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考核。五、课程设置 课程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必 修 课(31学 分)09_002012政治理论236考试09_002011英语23609_130101法理学专题23614_130051中外法制史专题35412_130009宪法学专题35412_130010行政法学专题23609_130102民法总论专题35412_130012刑法总论专题35412_130017刑事诉讼法专题35409_130114民事诉讼法专题35414_130052经济法专题23614_130053国际公法、私法专题354选 修 课(至少选10学 分)12_130028法律英语236考查12_130036法学论文写作方法11809_130103商法专题35409_130107企业与公司法专题35412_130021自然资源法专题23612_130018证据法学专题23612_130044经济犯罪研究23609_130111合同法专题23612_130005法学经典著作选读236实践教学(18学 分)15_139001律师实务2考查15_139002法律文书215_139003实验215_139004法庭观摩215_139005法官实务215_139006检察官实务215_139007实务实习6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事务、深入法学理论。重在反映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导师组应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确定具体的导师负责其论文的指导工作。 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位论文除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外,鼓励学生把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学科前沿性的案例和法律实践工作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研究。提倡采用案例分析(针对同一主题的三个以上相关案件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等形式。但任何形式的学位论文的写作均应当规范,达到以下七个方面要求:1选题有意义并且题目设计合理;2论文应当对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或者对同类课题在实践中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说明这个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与未解决的问题;3论文应当反映出作者已经合乎逻辑地研究并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层次,即所谓的“分析深入”,“论证结构合理”;4有充分的论证理由与依据,文字中能够反映出作者已经充分阅读过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法律硕士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应当阅读15部非教材类专业书籍,撰写学位论文应当研读过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著作不少于5部。这个阅读量应当在学位论文的注释中反映出来;注释中必须显示学生已经阅读并了解了该领域国内代表性论著,参考文献应当列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鼓励参考国外最新文献资料。即所谓的“资料充分”和“注释规范”;5有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无方法的所谓“研究”。方法包括: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社会学分析方法,比较方法,规范实证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等等;6在谨慎踏实的基础上有大胆创新的观点;7、语言与字数方面的要求。语言精练,符合汉语写作规范,字数不少于2万字。七、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必须由二至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审,其中必须有一名校外专家或学者。学位论文评审原则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有一名评审专家不予通过的,就不能提交答辩。如果一名专家否决而其他专家评价很高的(优秀或者86分以上),则可申请将论文再送一名专家评审,如果仍未通过或者评价较低的,将不能提交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至两名实际部门或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必须经答辩委员会中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才能通过。未通过评审或者答辩的硕士生可经过三至六个月的论文修改、补充后,再次申请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仍不通过者,不授予学位。修满规定学分,课程成绩合格且论文答辩通过者,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六、附则本培养方案适用于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15级开始执行。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130101 课程名称:法理学专题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法理学专题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也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其他法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法学导论;(二)法的本体论;(三)法的起源与发展;(四)法的作用与价值;(五)法的运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周旺生: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4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中译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5拉扎列夫主编: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译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6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7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8.王勇飞编: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上中下册,北京大学出版1984年版。课程编码:130051 课程名称:中外法制史专题总 课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中外法制史专题研究是硕士研究生法律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中外法制史研究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为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精读34本经典学术著作,而且还要直接阅读若干古代的重要法典和历代刑法志等法律文献。主要内容简介:中外法制史研究以专题讲座的方式介绍:一、(一)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二)中华法系的形成发展及特点;(三)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发展演变及特点;(四)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及其基本特征。二、(一)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二)、罗马法的发展、渊源和分类(三)、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四)、罗马法的历史地位。教材主要参考书目:1、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杨一凡等主编: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4、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5、高潮等主编:中国历代刑法志注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6、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 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7、由嵘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8、周枏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9、王云霞、何戍中著:东方法概述,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课程编号:130009 课程名称:宪法学专题总 学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宪法学专题是一门阐述宪法基本理论和传授宪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教学要求是讲授宪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比较系统和深人的宪法教育,为学习法律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教学内容:宪法学专题研究是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及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宪法的特征、宪法的概念、掌握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内容上具有根本性,与其相适应,一般国家的宪法都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规定了严格的制定、修改程序和监督、调控手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魏定仁、甘超英、傅斯明著: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 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 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 赵树民著:比较宪法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6. 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7. 李龙著: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编号:130010 课程名称:行政法学专题总 学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内容: 行政法学专题研究是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主要讲授和研究行政法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包括: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行政法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构成;行政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内容构成;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价值与功能;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3、王学辉等:行政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4、宋功德:行政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5、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1-7)法律出版社1988-2004年版。6、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7、袁曙宏等:行政法律关系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8、张正钊、韩大元主编:比较行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9、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孙文恺:社会学法学,法律出版社。课程编号:130102 课程名称:民法总论专题总 学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民法总论专题是高等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民法学的基础课和入门课。民法总论专题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民法学的学习兴趣,掌握民事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件、民事主体的种类与其基本内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代理、诉讼时效与权利的行使,并能够初步运用民法学理论知识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真实案件进行法律分析。教学内容:民法总论专题研究以专题形式讲授民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包括:民法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民法的地位与调整对象;民法典制定中的若干争议问题;民法主体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人身权制度;时效制度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8),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李开国、张玉敏:中国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5.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编号:130012 课程名称:刑法总论专题总 学 时:54 学 分:3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刑法总论专题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刑法学是法律专业14门基础必修课之一,是法律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和掌握刑法学是法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刑法学既是一门具有严密科学体系的学科,又是与司法实践紧密相联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这就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刑法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业务学习、案例分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成既懂理论又会司法实践的高级法律人才。教学内容:刑法总论对应于刑法总则的规定,有较为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是刑法学的重要内容。除概括论述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外,刑法总论对刑法总则的相关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是学习、理解和研究具体罪刑规范的基础,有助于正确处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高铭暄、马克昌 :刑法学,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赵秉志、吴振兴 :刑法通论,高等教育出版2007年版;3.谢望远: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出版;4.马克昌:犯罪通论、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版;5.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课程编号:130017 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专题 总 课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陈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2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熊秋红: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5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陈永生:刑事诉讼的宪政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7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课程编号:130114 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专题 总 课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民事诉讼法专题要求比较系统地掌握民事诉讼法学中的基本理论、学术动态、研究方法。了解各具体制度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打下比较扎实的理论研究根底,并能在民事诉讼中运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民事诉讼理论。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二)民事诉讼的目的;(三),管辖理论;(四)基本原则理论;(五)当事人理论;(六)证据理论;(七)程序制度理论(包括初审、上诉审、再审及特别程序);(八)执行理论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江伟: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3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4张卫平、陈 刚:法国民事诉讼导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5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章武生、张卫平等: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7丘联恭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第2版,台北,三民书局1995年版。课程编号:130052 课程名称:经济法专题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经济法专题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同时,经济法是一门有相当争议的法学学科,它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劳动法以及国际经济法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对于经济法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以及它与民商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民商法和行政法的内容有一定掌握。教学内容:第一、经济法概述;第二、经济法律关系;第三、企业法;第四、公司法;第五、破产法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杨紫煊主编:合同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张守文主编:经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4刘瑞复;经济法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课程编号:130053 课程名称:国际公法、私法专题总 学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国际公法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其效力及于更广阔的空间范围,适用于国际关系的广泛领域,不仅包括国际关系中政治、外交、军事、法律等领域的关系,而且还包括经济、科学技术、海洋、极地、空间等领域的关系。调整各个领域国际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构成国际法的分支,如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条约法、外交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组织法、战争法、中立法、国际争端法等等均是国际法的组部分,因此国际法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广。国际私法,是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西方一些国家对民法和商法,传统上称为私法。调整国际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际法的性质与基础;第二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国际法的主体; 第四节、国际法上的个人;第五节、国际私法的概念和历史;第六节、国际私法的主体;第七节、冲突规范与准据法以及运用的一般问题。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曹建明等主编:国际公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2. 周鲠生:国际法,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3. 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4. 张乃根主编:当代国际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5. 邵沙平等主编: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 余民才主编:国际法专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7. 李双元主编:国际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8. 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 教学参考资料选编上、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9. 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0. 李双元主编:中国国际私法通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年版;11. 李双元主编:中国与国际私法统一化进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课程编号:130028 课程名称:法律英语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的掌握法学专业外语理论与实务的全貌,了解法学专业外语的内在逻辑结构,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法学英语的分析方法,熟悉法学外语(英语)的最新进展。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法律语言的产生与历史背景;(二)法律起草风格的阐述;(三)法律解释中的推定的新进展;(四)法律文书中的情态动词的使用;(五)法律文书中的时间表述;(六)中文法律文书中时间的表述和翻译的新进展;(七)中英文法律文书中对时间和数目表达的歧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李斐南、黄瑶:现代法律英语,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董世忠、赵建:法律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谢关平:政法英语导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何家弘:法律英语使用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刘汉霞编著:法律英语,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6Jay M. Feinman.Law 101.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年版。课程编号:130050 课程名称: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总 课 时:18 学 分:1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是法学硕士研究生学科基础课程, 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是法学研究生最主要的科研实践活动,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力培养是法学学位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或基本目的。法学论文写作是一项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事务和活动,它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全方位训练。包括理论判断能力、命题确定能力、资料搜集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批判和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安排能力、反思能力、对理论的鉴赏能力、整合能力、合作能力等.主要内容简介: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是:研究一项法律理论,或者研究一项法律制度,或者研究一个法律原则,或者研究一个法律概念。缺乏学术性、理论性的课题,亦即纯粹技术性的、实用性的课题,不适于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政策性、对策性课题,也不适于作学位论文选题。一篇学位论文的题目,首先是要明示作者所研究的对象,使读者(更重要的是答辩委员会成员)一望而知作者所研究的是什么;其次要确定一个研究的最佳角度,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选择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现在时髦的说法叫“进路”;最后还要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学术研究容易受到作者的主观性的影响,甚至出现迎合某种需要的所谓媚俗、媚上的现象,出现学术的泡沫化现象。于是产生学者的社会责任问题。在从事法学学术研究时,要有科学的精神、正义的追求和独立的学术人格,要有对国家、民族负责的责任感。每提出一种新观点、新主张、新学说,每提出一项对策建议,都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正义,是否符合人权、民主、法治国,要对国家、民族负责。课程编号:130103 课程名称:商法专题 总 课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商法专题要求在掌握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和商法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现实与发展的需要,在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商法总论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理论,注意借鉴西方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商事立法与司法实践,围绕我国的商事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构建,力求从理论上对现行商事立法做出深入地阐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把握商法的理念和商法的体系,培养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提高其法学素养。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一)商法本体论,包括商法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商法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趋势;(二)商事主体论,包括商事主体的内涵与外延、商事人格权、商事登记制度和商事账簿制度;(三)商事行为论,包括商事行为通论、商事行为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定、商事代理制度和商事买卖制度。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范健、王建文:商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任先行、周林彬: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范健:德国商法:传统构架与新规则,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5范健、王建文: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高在敏:商法的理念和理念的商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7董安生等: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8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法克洛德商波:商法,刘庆余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9美伯尔曼、邓达斯,张丹等译:商法:企业的法律、道德和国际环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法伊夫居荣,罗结珍、赵海峰译:法国商法(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编号:130107 课程名称:企业与公司法专题 总 课 时:54 学 分:3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企业和公司法是经济法体系中一个重要法律部门,通过本门课的开设与学习,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我国公司的一些基本制度和相关理论问题,尤其要关注我国公司治理与公司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把握我国以及世界上公司制度发展的前沿方向,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的改革实践对相关的问题加以分析与运用。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企业和公司法的性质问题研究,包括公司法的公法、私法性质,公司法的自治性与强制性问题,以及公司法的国际性问题等;(二)公司的设立制度,包括公司设立的原则、公司的发起人制度,公司发起人责任制度等;(三)公司资本及相关制度,包括公司资本的形成制度,股东的出资形式、股东回购制度等;(四)公司组织机构与治理,包括公司内部监督机制问题,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构建,控股股东义务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以及利益相关者保护制度研究等;(五)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包括公司人格否认的理论依据,适用条件,适用情形等;(六)公司法的其他相关理论问题,包括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一人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公司财产权与股权性质研究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2赵旭东主编新公司法讲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3周友苏著公司法通论(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赵旭东主编新公司法制度设计,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5梅慎实著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朱慈蕴著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7蒋大兴著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8沈四宝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9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公司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10卞耀武主编当代外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课程编号:130021 课程名称:自然资源法专题总 学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自然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般包括土地法、水法、矿产资源法、水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法、风景名胜区法、野生动植物资源法等。自然资源法与环境法是两个联系密切,相互交叉,又有所不同的法律部门。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自然资源法概述;第三章自然资源法律关系;第四章自然资源法的法律属性与理论定位;第五章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第六章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制度构成;第七章自然资源法律责任。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张建伟:政府环境责任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2.傅思明:突发事件应对法与政府危及管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3.齐晔: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4.钭晓东:论环境法功能之进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5.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研究2010年版;6.汪劲主编:环保法治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中国环保法治蓝皮书(1979201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7.张雷: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8.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李保恒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课程编号:130018 课程名称:证据法学专题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证据法学专题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尤其作为诉讼法专业当中的主干学科来说,它更是每一个学习、从事该专业学生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课程内容之一。 证据法学是研究司法、执法等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从总体上来说,该学科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理论方面内容,主要包括证据基本理论(如证据概念、类别等)以及证明的理论(如证明的概念、证明的标准、证明的责任等);其二是实践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可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实际运用。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阐述了法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对古今中外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二)在对各种关于证据概念和属性的学说进行研讨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了的概念和属性,详细列举了证据的种类及分类方法;(三)细致说明了证明对象所涵盖的范围,并且对证明标准、证明责任予以阐释;(四)对诉讼证明有各个环节均给予了介绍,分析了各种证据规则;(五)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证据制度进行了宏观比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何家弘、刘品新: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第四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6.陈朴生: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80年版7.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阿.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8.裴苍龄:证据法学新论.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9.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编号:130044 课程名称:经济犯罪研究 总 课 时:36 学 分:2 开课单位:法学院 开课学期:教学要求: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在掌握经济犯罪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