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新闻两篇教案克拉玛依高级中学 赵伟伟【教学目标】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具】幻灯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新闻知识2、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新课导入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家国情怀”都是每一个民族的精神主线。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复习新闻知识1、什么是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和一个“”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短:消息要求短。 快:时效性 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整体阅读1、找出本新闻的导语。2、本文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课文中具体描述了哪些现实的场景?分别是: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彭定秉离开港督府,英国告别仪式,降旗仪式,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3、作者选择这些现实场景,在场景与场景之间是如何转换衔接的?作者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这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作者并不直接出面发表议论,但是情感和评论都暗含其中。四、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明确: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2. 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明确:文章虽短,但文中却写了三次降旗。第一次写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降旗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这时候的降旗很平常,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因为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降旗是写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次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结束了,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4.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明确: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五、总结课文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以悲痛的心情记录下了我们的领土被外国侵略者瓜分的历史,在1997年七月一日我们见证了我们的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在1999年我们有见证了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刻,在今天,香港回归十二年,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祖国的强大。中华民族以顽强的生命力,以强大的凝聚力得到了世界的尊重,我们终于站起来了。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自豪。但我们更应该记住昨天苦难的历史,更应该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法则,为我们祖国更加强大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六、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 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3、 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刚刚学完别了,“不列颠尼亚”,它在选材方面特别新颖,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当时的美国也引起极大轰动,还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 二、奥斯维辛集中营介绍 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戮。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兰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40平方千米,包括3个集中营:奥斯维辛主营、布热金卡营、莫诺维策营。莫诺维策营又包括40个小集中营,分布在波兰南部整个西里西亚地区。1940年到1944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希特勒的杀人中心,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许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残杀。 三、课文讲解 1.看了课文以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 明确:可怕、惨绝人寰、恐怖 2.作者又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如何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 明确: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3.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4.文章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明确:“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5.作者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明确: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可怕、恐怖以及法西斯的暴行。 6.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告诉人们的? 明确:一开始,作者就通过震撼人心的议论写出了布热金卡这个地方充满恐怖、阴森、惨绝人寰。接下来,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资料,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可怕的历史。后面的部分,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把读者带进了集中营,从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一直写到绞刑室。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这些地方多么阴森恐怖,而是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来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7.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 明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四、问题探究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里有很多否定句,应该怎么理解? 【明确】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了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了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个句子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值得细细体会。比如: 标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否定句,类似的句子文章中又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介绍完背景材料之后,作者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第二次是结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除了呼应前文之外,还突出了文章主题。意思是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那些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2、【提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五、扩展训练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了英国撤离香巷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南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山体保护规划汇报
- 新版小学生守则讲解
- 远程网络教育讲解
- 夏天里的成长讲解
- 甜瓜高产种植技术
- 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护理
- 拓客活动方案
- 乡村振兴景观汇报
- 新药品管理费管理规范培训
- 国企入股私企协议书
- 《地质灾害概述》课件
- 移民培训合同协议
- 2025年上交所期权交易资质测试题库
- 医院科室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
- 2025标准劳动合同范本专业版(合同样本)
- 浙江粉煤灰钢板仓施工方案
-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 个人退款申请书范文
- 2025年云南能投新能源产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十章《浮力》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