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风情-七夕.doc_第1页
闽南风情-七夕.doc_第2页
闽南风情-七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 夕七月初七的晚上叫七夕,又叫“女儿节”。民间传说,每年的这一晚上是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时间,民间又认为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乞巧织女又称“天孙”,传说她心灵手巧,能织无缝天衣,所以就有女子向织女乞巧的风俗。旧时,漳州妇女七夕陈瓜果七盘,茗碗炉香各七数,用针七枚,取绣线于焚纸光下伏地俄倾穿之,以能否穿过多寡评巧。清代的漳州四时竹枝词中“巧在天孙不用猜,女人乞巧刃;痴哉。一年一会牛郎话,那有工夫送巧来”写的就是女子乞巧的民俗。如今漳州民间仍有在“七夕”陈设香烛、瓜果、胭脂、香粉等于庭中祭牛郎织女,或全家围坐看牛郎织女相会,用碗盛清水,把新缝衣针放于水面,浮者为“巧”,也有用彩线对月穿针,穿过为“巧”。 七夕在漳州地区也是女儿节,少女都在这一天准备胭脂、香粉、镜子、茉莉花、水果等在月下设香案祭祀织女星,祈求良缘和美貌。漳州旧俗,闺中少女可在此夜卜问婚姻、前途等事,女孩穿耳洞有的也在七夕进行。台湾地区将七月初七看作是中国的情人节,俗同漳州。拜魁星旧时,漳州私塾里的学童在七月初七日祭拜魁星。魁星掌管文章。宋代的(岁时广记记载七月七日“小儿则置笔砚纸墨于牵牛位前,书日乞某聪明”。于七夕夜在天井内同时设拜织女和拜魁星两个香案,女拜织女,男拜魁星,各自祈祷神明保佑自己的愿望实现。拜婆姐漳州又称七夕为“七娘妈生”,娘妈是送子娘娘。娘妈的侍女称“婆姐”,是直接守护儿童的摇篮和床的神明,一些地方称七月七日为“婆姐生”。家中有未满十六岁小孩的,其父母将糖饭、海蟹、芋头、韭菜、龙眼、石榴摆在孩子睡的床上祭拜“床神”,并焚烧印有喜鹊和石榴的“乌银花纸”,祈祷孩子平安、聪明,健康成长。漳州城区及一些县(区),七夕要吃“白酒” (甜酒酿),一些地方则吃糯米饭。漳州城区用“白酒”、肉酒和饭各一碗敬婆姐,并烧“婆姐银”。 台湾宜兰地区也有拜七娘妈和婆姐之俗,认为儿童的胎记是婆姐作的记号,拜婆姐时要将祭品摆在小孩床铺的正中央,小孩睡觉才会安稳。黄昏在门口或庭院中设供桌,以坐月子时吃的“鸡酒”、油饭、胭脂水粉、鲜花、寿金、婆姐衣和五色彩纸等祭拜七娘妈。还准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