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线索.doc_第1页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线索.doc_第2页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线索.doc_第3页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线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写作指导线索【知识与能力】1.认识和理解记叙文的线索及其重要性。2学会抓线索写作记叙文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3增强学生根据题目合理选取线索来布局文章结构、表现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文章,讨论如何解决不能将几件事有效串联的办法。2.例文分析,方法总结。3.实战训练,能力提升。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章线索作用2掌握关于文章线索题型的解题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 合作探究(一)、思考讨论。1.何为记叙文的线索?2.回忆学过的课文,想想记叙文的线索都有哪几种?3.选择记叙线索的标准是什么?(二)教师明确。1.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下地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或者更简洁的说,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线索不确定,情节、结构都无从谈起;只有确定了线索,才能进一步考虑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何处需要过渡,哪里应该照应,怎样划分段落,怎么安排层次。线索在叙事性文章中起着组织情节的作用,是构成情节的艺术手段。它把一个个彼此相关的生活事件,以及环境、场面、细节等贯穿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把情节因素和非情节因素贯穿成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2.线索的种类 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项链。 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鸿门宴 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以独特词语为线索。 作者刻意设计的某种关键性的独特词语也可以成为文章的主线。如茅盾的风景谈,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北高原广阔的大自然的背景下,作者描绘了六幅人物画,每一幅画面之间穿插了简短的议论文字,把“人的活动”当作“风景”来赞美,用“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样的语句贯串全文,并随着画面的推进深化了这一主题。如果将上述语句当作全文的主题线来认识,自然并无不可;但作者刻意强调的独特词语“风景”,对于读者来说,更有吸引力。每一次穿插,都用“风景”二字紧紧扣住,反复吟味,既连缀全文,又贯串全文,以此作为全文的主线,应该说是最好不过的。(三)选择线索的标准可以做线索的东西很多,那么,在一篇文章中应以什么为标准来选择线索呢?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点:与主题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有利于中心的表达,能够利于表达中心的事物适宜作为文章的线索。与文章中材料密切相关。文章中的材料可以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如何把这些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线索必须与这些材料都有关系,能把它们收拢约束,联缀成文。确定好文章的线索后,还应注意在布置线索时,既要考虑到线索要蕴含于文章内容之中,又要考虑到借助一些文字在适当的时候显露出来,要让线索或隐或显,若断若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因此写作应把握好线 索的藏与露、明与灭的适度,要做到既不藏得太深,又不露得太明,根据需要布置好线索的明灭变化,以求达到时隐时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二 自主学习例文赏析母爱母爱到底有多深,谁也无法测量,母亲的鬓发却在默默地诉说9岁那年,母亲把我送到镇上一个远房亲戚家寄读。开始几天有一种新鲜感,勉强呆着,可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有一次我瞒着亲戚,一口气从镇上跑回家,然后哭啊,闹啊,总希望自己的眼泪能打动“铁石心肠”的母亲。可这些都无济于事,连夜,母亲又把我送回亲戚家。我呆呆地坐在床边,眼睛像干涸的小河,再也挤不出一滴泪水。母亲弯下腰,用手抚摸着我没有表情的脸。我一把打掉她的手,母亲惊愕了,刹那间,她脸色苍白,眼圈红红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你会明白的!”说着,她扭过脸去。借着那昏黄的灯光,我隐隐约约看到母亲鬓边有一根白发。虽然只有一根,可却显得特别刺眼。它仿佛想跳出来,指责我这个不懂事的女儿。我心中不由得一颤,可嘴里仍不能原谅她。这以后大约两个多月,我开始适应周围的环境了,也渐渐地学会了照顾自己,可是由于我太任性,跟母亲的结仍然没有解开。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天气比较暖和,我把好些衣服都带回了家。临走之前,母亲说;“带点衣服吧,天气可能要变冷,当心冻着。”“冻死了才好,省得你看我不顺眼。”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就在这一周的一个中午,天气突然变阴,下起了小雨,渐渐又下起了雪。到下午我们放学时,外面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我穿着单薄的衣服,一步一滑地在雪地里走着,边走边哀叹:这么大的雪,家里不会有人送衣服给我了到了亲戚家,我刚坐定,突然听见门口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小卉。”我惊讶了,刚想喊“妈妈”,可顽固的嘴巴像凝固了似的,硬是没动。但表面的冷漠仍然掩饰不了心中的喜悦,我连忙迎上去,接过母亲手中的包,帮她拍掉身上的雪花,又打来热乎乎的水给母亲洗脸。这时我发觉母亲脸上有一块皮磕破了:“咦,这儿怎么了?”母亲摸着还在渗血的伤口,笑笑说:“没什么,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我心一揪,眼眶不由热起来。抬起头,发现母亲鬓边还有一簇雪花,忙伸出手去拍,可我的手却僵在空中那不是雪,而是一缕白发!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深情地喊了一声:“妈!”然后一头扑进母亲的怀里,痛痛快快地哭了起来,把所有的悔恨和歉意都溶进泪水中现在,每当我回到家,总要先看一眼母亲鬓边的白发。它似乎在默默地告诉我,母爱到底有多深,也似乎在默默提醒我,永远记住这伟大的母亲。 点评母爱这一主题可以说是常写常新的,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歌颂赞美母爱的伟大。构思精巧是这篇文章的特点,“母亲的白发”为全文线索,贯穿始终。文章以“母亲的鬓发却在默默地诉说”开篇,继而“隐隐约约地看到母亲鬓边有一根白发”,到“那不是雪,而是一缕白发”再到结尾处的“总要先看一眼母亲的白发”,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以物线组织起来有关母爱的若干材料,显示出作者精巧的构思。同时本文的描写细致、语言抒情,开头与结尾呼应较好,有诗的韵味,打动人心。2.讨论展示。经过讨论明确:设置线索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小试牛刀自己修改月考作文(一)各组代表发言(二)教师明归纳。1、 有粗糙的记叙,无生动的描写2、 记事简单,不能将几件事件有效串联。3、 记叙没有波澜,不讲详略。4、 文体意识不强,议论抒情多余记叙。二、我们的文章举例(片段):一言一行总关情妈妈轻轻地帮奶奶梳头,梳通后,用黑色的夹子把留在耳边的那些短小的头发夹在了耳朵后。看了看奶奶的背,用手捏掉那些贴在背上的“小调皮”们。妈妈对奶奶说:“妈,好了。”妈妈笑了笑,用手握住奶奶的手,此时,欲言又止一言一行总关情妈妈正在帮奶奶梳头,她左手轻轻地拢起奶奶的花发,右手由上至下一绺一绺的轻轻地梳着,很认真,还不时地问:“妈,没有弄疼您吧?”奶奶微闭双眼,满脸的安详,用缓缓的、拖的很长的声音说“没。”妈妈用黑色的夹子把耳后短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