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课时).doc_第1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课时).doc_第2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课时).doc_第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课时).doc_第4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课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四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圆明园的毁灭是本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以读为本”,通过读书,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后再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读写“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等词语。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2学习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字典、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录音,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可是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下面我们就来倾听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珑、莱、瑶、宏、烬”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剔”这个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皇”上面的“白”上宽下收,“王”的末横拉长。“剔”左宽右窄,右部的竖宜写得短小。“杭”的“木”左伸右收,“亢”横画略长。“莱”的“艹”略宽,“来”上横短,下横稍长。“宏”的“宀”宽而盖下,下部横短撇伸展。“烬”的右边捺笔伸展有力,下面两点相互呼应。易错提示:“损”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了捺。“珑”右边是“龙”,不要写成“尤”。“侵”不要多写一竖。“统”右边是“充”,不要写成“允”。“瑰”的右边是“鬼”,不要写成“兔”。(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艹:莱(蓬莱)草(草地)英(蒲公英)王:瑶(瑶池)瑰(瑰丽)珍(珍贵)(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2)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a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b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3)课文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概括地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第二部分(24):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第三部分(5):写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过程。2阅读第1自然段。(1)朗读指导:朗读时语气可强一些,读出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2)提问: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难以计算,也点明了圆明园在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重了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3)“不可”的词语。“不可”的词语示例:不可估量不可告人不可或缺不可救药不可开交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可胜数不可思议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课文一开头便表现出了作者的痛惜和愤怒。那么,到底发生过怎样的事情让作者如此呢?同学们可以自己课后读一读,找一下答案。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损失皇帝玲珑剔透杭州蓬莱瑶台宏伟宋朝侵略统一销毁瑰宝灰烬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播放视频: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学习第24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1)朗读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时,要用舒缓的语调读出作者深深的自豪、沉醉之感。(2)齐读第2自然段,说说开头一句交代了些什么。明确:这一句话虽短,但交代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和用途。(3)“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圆明园比作月亮,把小园比作星星,形象地描述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彰显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4)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完美结合的特点,而且语言生动,令文章更有气势。教师点拨: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5)你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m明确: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在建筑上的特点景点多、景点美、风格迥异,点明了漫步圆明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喜爱和赞叹。(6)思考:“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是什么句子?它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圆明园建筑的特点;后半句引出下文:圆明园内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7)提问:第4自然段中的“上自”“下至”两个词语体现了什么?明确:从时间跨度上罗列珍宝类型,体现了圆明园收藏的历史文物数量多、历史悠久、价值珍贵的特点。2学习第5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1)朗读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时语调要由高到低,“灰烬”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无比痛心的心情。(2)提问:末尾一句与哪个自然段呼应?明确:与第1自然段呼应。再次表达了作者痛心、愤怒的感情。(3)从圆明园的毁灭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示例:从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感受到了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苦难。3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增强了人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源: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圆明园中,有_的殿堂,也有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_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_,还有_。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_,饱览着_;_,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明确: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诗情画意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2)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明确:示例:昔日的圆明园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而1860年的那一把大火,使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灰烬。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记住这用血与泪换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