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汉字篇文本资料.doc_第1页
现代汉语汉字篇文本资料.doc_第2页
现代汉语汉字篇文本资料.doc_第3页
现代汉语汉字篇文本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汉字修辞 汉字修辞,是利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的特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汉字修辞,古已有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现代人的语言生活中,汉字修辞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本章仅以字谜中的汉字修辞现象作为研讨的对象。 字谜作为汉字俗文化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是传统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深刻体现,是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的鲜明映照。字谜中运用了汉字修辞的字形、字音、字义等的修辞,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修辞现象,是颇具魅力的语言文字技能的巧妙运用。字谜中的汉字修辞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字形修辞、字音修辞和字义修辞三种。第一节 字谜中的字形修辞字谜中,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称之为“字谜中的字形修辞”。汉字从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发展到现在的楷书,一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古代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便于称说,利于分析。隶变以后,不少字成为单纯的记号字,仍有大部分字能够解说。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字谜的表达手段更丰富,表达效果更具艺术感染力。利用汉字形体特点制作字谜主要手段有:拆字、增笔、减笔一、拆字 拆字,是表达者把某一个汉字或某几个汉字的每一个汉字拆开成几个汉字或偏旁,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拆字的具体手法有直接拆字和间接拆字两大类。(一)直接拆字 直接拆字,就是作者把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直接呈现在谜面中的拆字。 为人要一日三省(春) 哥哥站在凉水里(况) 十八人(伞) 由直接拆字构成的拆字谜都比较浅显,只要掌握了拆字的规律,把作者拆开的部件再组合起来,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谜底。(二)间接拆字所谓间接拆字,就是作者不让他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在谜面中直接呈现,而是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些部件隐藏起来,相对于直接拆字来说,间接拆字多了一层曲折,因此具有蕴含性。本节介绍两类修辞色彩比较突出的间接拆字法:比喻拆字法、描绘拆字法1、比喻拆字法比喻拆字法是借助比喻构成的拆字,即拆字所拆分出来的部件,是用比喻修辞来体现的。 一块豆腐,分成四块,放在锅里,盖上锅盖。(画)左边三,右边三,一双筷子立中间。(非)一根横棍,挂上毛巾,靠上一点,安上大门。(闹)附录:古代字谜一例皮日休与陆龟蒙二人行至村头小酒店,饮酒休息。忽然见细雨霏霏,皮日休笑指窗外的一叶小舟,又吟道:细雨洒轻舟,一点落舟前,一点落舟中,一点落舟后。吟罢,便问陆龟蒙是个什么字。(心)“画”字拆成三个部件,分别用豆腐比喻“画”字中的“田”字,用“锅”比喻“画”中笔画“”,用“锅盖”比喻“画”字中的“一”,猜谜者借助比喻,找出作者拆分出来的部件,把“田、一”组合起来,便是谜底“画”。“一双筷子”来“比喻”“|”,“左边三,右边三”,明确表示了“一双筷子”所比喻的笔画两旁的笔画,按照拆字谜的规律,把它们组合起来,便是谜底汉字“非”。“闹”字所拆分出来的“门”、“点”、“巾”都在谜面中直接呈现了,但其中的部件“一”,作者却把它比喻为“一根横棍”。按照拆字谜的规律,把“一”、“门”、“巾”和笔画“点”组合起来,便是谜底汉字“闹”。所引用的古代字谜的谜底是“心”字。皮日休用“轻舟”比喻“心”字中的笔画“卧钩”,又用三点雨来比喻“心”字中“卧钩”之外的笔画,明白这一点,将“轻舟”和三点雨所比喻的笔画组合起来,就是谜底“心”字。上面的这组字谜,“画”字和“心”字的制谜方式是完全的比喻拆字法,而“非”和“闹”字的制谜方式则是直接拆字法与间接拆字法的结合。 2、描绘拆字法 借助描绘手法构成的拆字,即是拆字所拆分出来的部件,是通过描写其特点来体现的。两个动物,一大一小,一跑一跳,一个让人骑,一个把人咬。(骚)制谜者把“骚”字拆成“马”、“蚤”,然后分别对两个部件所代表的事物进行描写:“跑”、“吃草”是对“马”所代表的动物的描写,“跳”、“吃肉”是对“蚤”所代表的动物的描写,按照拆字谜的解谜规律,把“马”、“蚤”组合起来,就是谜底“骚”。一边长草,一边长毛,看看像路,走走像桥。(坡)制谜者把“坡”字拆成“土”、“皮”,用“长草”描写“土”所代表的事物的特征,用“长毛”描写“皮”所代表的事物的特征,描写的特征也很明显。两个动物并排站,一在水中一在岸,一个生来会游泳,一个从小爱爬山。(鲜)制谜者把“鲜”字拆成“鱼、羊”两个部件,用“在水”中、“生来会游泳”描写“鱼”字所代表的动物的特征,用“在岸”上,“从小爱爬山”描写“羊”字所代表的动物的特征。综合以上三例可见,运用描绘法构成的拆字,都是对拆字所拆开的部件所代表的事物进行描绘,同时,从作者运用的角度看,都有一个拆分的过程。如“鲜”字谜,制谜者先把“鲜”字拆成“鱼”与“羊”,然后分别进行描写。小结:直接拆字和间接拆字的共同特点,就是“作者离,读者合”,即作者运用时要把谜底汉字拆开,猜谜者理解时要把作者拆开的汉字组合起来,就是间接也不例外。这一点与非字谜中的拆字完全相同。此外,由于间接拆字要借助比喻、借助描写,因而运用间接拆字的字谜,更富有艺术性,更耐人寻味,更富有蕴含性。(二)增笔 字谜中的增笔,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有意增加一些汉字的笔画,以构成新的表意符号来达意传情的修辞现象。有学者指出,增笔,作为修辞手法,一般都是间接增笔,就是不直接在汉字形体上增加笔画,而是通过语言的描述,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增加笔画,并在联想和想象中悟出增加笔画后的表意符号。例如: 西安早上有雨(潭) 村里安身(榭) 有车可以代步,有木可以过河, 有人不在国内,有草可做模模。(乔) 有木芳香四溢,有人定是好意,有女她是小孩,有虫它是虫敌(圭)(三)减笔 所谓减笔,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有意减少一些汉字的笔画,以构成新的表意符号来达意传情的修辞现象。饥不得食(几)挥手告别(军)拿不出手(合)舍去一人(古)何必开口伤人(丁)零点无雨起飞(今) 二、字谜中的字义修辞 字谜中的字义修辞包括两个方面:换义不换字和会意法。 (一)换义别解法 字谜中字义修辞就是利用汉字的多义性,不取常规义,形成换义不换字的修辞现象,即换义别解。例如: 千古一绝 此字谜关键是“绝”字。这里的“一绝”初看是常规义“独一无二”。其实,在此“一绝”被换成了另外的意思:“一”这个笔画“完全没有了”。再从整条谜语来看,“千古一绝”实指“千古”二字上减去一横,根据谜面的语意暗示,读者只能从“千”字减去一个“一”(一横),剩下一个“单人旁”,再与“古”字合并为一个“估”字,即是谜底。这则字谜妙就妙在一“绝”字上,在这里“一绝”的意思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意义,而是运用了换义不换字取别义的手法。这种换义现象就是所说的“别解”。 春末夏初 此字谜关键是对“末”和“初”两字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似乎指时间上的概念即季节的更替。但在这则谜语中“春末”指“春”字的末尾部分和“夏”字的起始部分,通过组合即为“旦”。 勿挂心上 此字谜的“勿挂心上”之意不是“不要挂念在心上”的意思,而是指“勿”字挂在“心”字之上。由此,谜底为“忽”字。 晴空一色海水清 此字谜中的“空”、“清”分别理解为去掉、减去的意思,谜底为“晦”。 (二)会意法 会意,即根据谜面语意找出汉字或部件。会意常常与拆字、减笔一起运用。 春雨绵绵妻独宿(一) 此字谜用了减笔,但从谜面上不能直接看出是如何减笔的。运用会意可知,“雨绵绵”,就是“无日”,“妻独宿”就是“夫不在”,就是说,此谜是要在“春”字中减损“日”再减损“夫”,这样便得到谜底汉字“一”。这里会意,对于减损的部件具有“吹糠见米”的作用。掀起你的盖头来(规)此字谜是一则拆字谜,但是猜谜者不知应把什么字组合成谜底。运用会意法,“掀起你的盖头来”,丈夫掀起妻子的盖头,从妻子的角度看是“见夫”,从丈夫的角度看是“夫见”,从夫妻二人的角度看是“二人相见”,这样被拆开的部件便显现出来了,不论是把“夫、见”组织起来,还是把“见、夫”组织起来,还是把“二、人、见”组织起来,都是谜底汉字“规”。这里,会意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生牛犊不胜犁(犄) 此字谜也是拆字,但作者将拆开的部件巧妙地隐藏起来了。运用会意法,“初生牛犊不胜犁”,那么,“牛大了,就可以了”,因此,把“牛、大、可”组合起来,便得到谜底汉字“犄”。 从以上这组字谜可见,会意总是与其它汉字修辞方式一同运用的,但它都对创作佳谜产生了重要作用:会意使减笔或拆字等在字谜中的运用更加如鱼得水,也使拆字谜更加曲折、含蓄,也更富有艺术性。 三、字谜中的字音修辞 字谜中的字音修辞,是以谐音为手段,利用音同或音近但是书写形式不同的汉字而构成的一种修辞方式。 听音便是意中人。此字谜的关键字为“音”。“意中人”的意思为“意”这个字中间的“日”运用增笔增加“人”,即为谜底“因”,其“音”与“因”相谐。 宝玉出走,袭人无依。此字谜中的“袭人无依”中“依”与“衣”同音,运用了减笔、拆字,“宝玉出走”,即在“宝”字中减去“玉”,得“八”;“袭人无依”中的“无”表示减损义,故在“袭”字上减去“衣”,得“龙”;把“占、龙”组合起来,便是谜底“宠”字。 寒梅半放自吟诵此字谜中的“自吟诵”作为一种谐音提示,“寒梅”二字,要减去的是“寒”字的下半部和“梅”字的右半部“每”,减损后,得“”与“木”,把“”与“木”组合起来,谜底“宋”字。经检验“诵”与“宋”音同,应证了谜底的正确性。 湖光水月听鼓声此字谜用了减笔、拆字和谐音。例(4)关键字为“鼓”,“听鼓声”,提示谜底与“鼓”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前半部分“湖光水月”中的“湖”字怎样才能得到与“鼓”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谜底汉字呢?“光”可理解为“光了,没有了”。这样,“湖光水月”便是“湖”这个字中的“水、月”没有了,即在“湖”字中减去“水”、减去“月.夕,得谜底“古”字。“古”与“鼓”读音相同。这则字谜运用了谐音和减笔。 采石矶畔闻鸡声此字谜用了减笔和谐音。“闻鸡声”提示谜底汉字与“鸡”读音相同或相近。再看此例的前半部分,“采石矶畔”,可以理解为“矶”中的“石”被“采”走了,即在“矶”字中减去“石”,便得到谜底汉字“几”。“几”与“鸡”读音相同,即为谜底。 综合上述字谜中的字音修辞,可以发现:字谜中的字音修辞常常是与字形修辞、字义修辞等其他修辞手段一起运用的。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一般没有单独运用字音修辞来构成字谜的。 总之,从字谜中的汉字修辞现象可以看出,制谜者往往不是单纯使用汉字的字形或字音或字义来修辞,而是综合运用汉字在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的特点来构成特殊的修辞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使得字谜语言的表达手段更丰富、更完备,表情达意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一则较好的规范的字谜,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也是一种益智、娱情的游戏活动,更是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字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对字谜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