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 、战国时期地理学著作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铁器的使用,牛耕技术的推广,一方面促进大量荒地得到开垦,使私田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也促成了劳动强度的降低和耕作制度的革新,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农业成为可能。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各诸侯国先后完成了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新制度的确立促使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促成了奴隶制所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在这些发展中,有地理学的著作开始出现,这些标志着先民们对所居住地域认识的加深,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地域观念和统治方式的加强。在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几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出现并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地理学著作。 一、禹贡 禹贡是尚书夏书中的一篇,“禹别九州,随是刊术,任土做贡”,是说大禹在治水以后,制定了贡献田赋等级的办法,所以称作禹贡。关于禹贡的成书年代,众说纷纭,顾颉刚在论今文尚书制作时代书中,主张成于战国说,后来,他又提出5点理由,结论是:“它是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比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约早60年”他还认为,禹贡的作者可能是秦国人,或者说是西北人。学术界大都同意战国说,如史念海、日本的内藤虎次郎均主此说。在这里,我们认为顾颉刚的论据较有说服力,但还不是定论。禹贡全文约1200字,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四部分组成。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全部性区域志。“九州”部分首先依据河流、山脉、海洋作为天然界线,将全国分为九个区域,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然后,依次叙述九州内的各项地理内容。这种以天然界线划分区域的做法,在现代地理学上叫做自然区划,具有很高的地理意义。各个自然区域之间,不仅山脉、河流、湖泊不同,而且气候、土壤、植被、物产也不同。禹贡根据各州自然条件的差异来定田赋的等级,这在当时是很科学、很合理的事情。“导山”部分描述的山系主要和河流结合起来,如元代陈栎说:“大概岍岐之列,河济所经;西倾三列,伊、洛、淮渭所经;岷山之列,江水所经也。”从禹贡的原文来看,山名的排列有严格的顺序,由西向东延伸。按原文的顺序排列,我们认为郑玄、朱熹、蔡沈的观点最为可取,即禹贡描述的山系一共有四列:一是位于渭水以北、潼关以东的黄河北面诸山,西自岍山,岐山,东至渤海西边的碣石山。二是位于黄河南边的一系列山,自青海西倾山到山东陪尾山。三是自陕西潘冢山到湖北、河南交界的大别山。四是位于长江流域的一系列山,西自岷山,东至衡山。由此可以说禹贡是中国古代出现的描述山脉系列及其分布的著作。“导水”部分,叙述了弱水、黑水、黄河、汉水、长江,沇水、淮河、渭水、洛水等九条河流的水源、流向、流经地、所纳支流以及河口等内容,还记载了雷夏、大野、彭蠡、震泽、云梦、荣泽、菏泽、孟诸、猪野、大陆等十个湖泊。可见,禹贡还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陆地水文地理著作之一。“五服”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地域观念和统治方式。“服”这种地域因距离京城远近而改变赋制,距离越远,其政治影响也随之减弱。每服四方各500里,层层外延,成甸、侯、绥、要、荒五服。统治者根据这些,对各服采用的统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距离京城近的关系密切;相反,则关系比较松散。由此可见,禹贡还是我国最早的政治地理著作。 二、 山海经山海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五藏山经(简称山经),共5卷26篇,越21000字,其地理价值最高,成书也最早,越公元前300年。我们认为此说较为可信,故它应是中国最古的地理著作。第二部分是海经,计8卷8篇。第三部分是大荒经,并附海内经1卷,共5卷5篇。后两部分成书于西汉。山经以山为纲,对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区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综合描述。它以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中山经为中心,自此以南为南山经,以西为西山经,以北为北山经,以东为东山经,从而形成了五个地区。每个地区均以山为纲,排列先后次序,自首至尾按一定方向和道里依次描述各个山的地形、水文、气候、天然动植物、矿产、医药、民族,神灵、祀神的仪式和祭品、神话传说、异闻怪事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山经共载水道300条,湖泽27个,描述时,力求讲明河流的来龙去脉、水量的季节变化、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河床地貌等等。对于矿物研究山经做了十分出色的描述,故可视为我国第一部矿是世界上最早的矿物分类法。就矿物知识而论,山经比古希腊最早的相关专著、狄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前371285)的石头记要早,内容也较丰富。三、管子中的地理篇章管子这部书不是春秋时期在齐国为相的管仲写的,而是战国时代稷下学派学者的论文集,少数篇章则是秦汉人的作品,如明法、轻重等19篇便是如此。此书亦非地理专著,但却含有许多地理内容的篇章。管子地员中详细讲述了土壤性质和分类,把一般地区的土壤分作上、中、下三等,18个类型,90种,然后分别叙述土壤的性状和所适宜生长的植物,顺序评价其生产性能。这种土壤的分类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套分类体系的雏形,即等、类、种,这在世界上是最早的。西方直到20世纪初,才有德国拉曼发表的土壤的发育与分类,创立了主要以气候因素为依据的土壤分类系统。管子地图中论述了地图在军队上的重要性,是中国最早论述地图功效的著作。书中写道: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轅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径川、陵陆、丘阜之多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措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的军事家们能够从地图上了解一个地区的道路险阻,山川、陵谷等的分布,植被覆盖的情况,道路的远近,城郭的大小,居民点的变迁,地形的变化等内容。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绘制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已经有了比例尺、方位、道路远近等基本制图要素,可能还有一些制图规范。在管子度地中,在中国最早提出河流水系分级的著作。它把河流水系划分为四级:川水、经水、支水和谷水,和现代地理学中的河系的分级:主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三级支流很相似,具有科学的意义。同时他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水流的特性研究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坡降的公式。在管子水地中谈到了由于各地的水质不同而会影响人的体质和健康,有一定的道理。在管子地数中,记载了秦以前中国人的找矿经验。如: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在管子乘马中,提出了建立都城的地理条件和城市规划原则:“凡立国者,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里讲了建都的四个条件,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明白城市规划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不强求划一。这种城市规划思想,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即使今天仍可借鉴。 四、穆天子传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西游记,是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 在今河南汲县魏襄王墓中发现的竹书之一。初经荀勖校分为五篇,东晋郭璞注此书时,又把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加入,成为六卷,这是为古书,北宋晁公武所著郡斋读书志说它有8500字。而今本始于元代的刘廷干,所载只有6600余字,较古本残阙。 该书成于战国时期,不可能是周穆王的实录,但却是根据周穆王时期的部分史实写成的,周穆王西游,在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史记中均有记载。虽然穆天子传在文字上有些夸张,有些神化传说的内容掺入,但其基本事实是应该肯定的。它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探险活动,周穆王姬满当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穆天子传则是我过最早的游记。其书中的地理内容,共提级了山26座、水12条、地名22个、泉70个,泽5个,植物13种,动物14种,矿物2种,民族28个,赏赐的物种10种。此外还有地形、气象气候、矿产、植被状况,物产等的描述,还记载了周穆王西行和返回的路线,以及与沿途各民族进行频繁的物资交流活动等,这是我国东西陆运交通史上一件大事,是中国旅游地理的一次大拓展。 五、堪舆的起源堪舆又称风水,相地术,地理等,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风俗文化。其主要内容是为生人选择居住地点,称“相阳宅”;为死人选择墓地,称“相阴宅”。后来便掺入了迷信的思想和神秘的做法,备受曲解和歪曲。但堪舆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精华,如选阳侧所包括的地理内容,特别是有些人把堪舆中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寻找地下水、地下盐卤等生产领域,则更是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堪舆起源很早,原始时期的人们对生活栖息地的规划是堪舆的萌芽。商代甲骨文中有关武丁王相土作大邑等的卜辞,迷信色彩较浓。周代曾多次迁都和营建新邑,都要与堪舆有关春秋战国以前,堪舆还处于萌芽阶段。期间虽然夹杂了一些占卜吉凶的成分,但总的来说,迷信的成分不多、不浓,更没有所谓的“荫及后人”一类的迷信说教,所谈的内容大多与地理有关,属于地学史的范畴。注:顾颉刚,古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