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最真姚桥中心小学 张建霞何为好课?以往我们过多的把好课指向公开课。公开课虽然上得“四平八稳”,但总觉得缺少了点味道。今天,本人有幸在大港中心小学听了两节我们“原生态”的公开课,这是两节朴实、真实、扎实的课。下面就针对课堂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张书霞老师执教的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教师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在最后一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教师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中,教师就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然后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在孙盛老师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中,为了加强孩子们语言文字的品读训练,为了让孩子独立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教师放弃使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但在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方面,又费尽了心思。如果只是让孩子们干巴巴地咬文嚼字,揣摩文本情感,的确很是单调,也不可能抓住孩子们的心,更别提让孩子自主参与学习了。而文本的语言很大气凝练,语言感染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学中用朗读来吸引学生,但绝不是读文本,而是读教师自己创设的过渡性的句子,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读出一条明朗的线索、为学生的思维读出一个坡度,就不怕学生“知难而退”或者“中途掉队”了。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这一做法还是相当成功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能针对某些词句说出自己的见解。 本着从大处着眼,抓重点字词的原则,整节课的脉络还是非常清晰的。简单点说,这节课,学生始终围绕着“为什么说这株柳树是神奇的?”这个问题展开的。教师引导学生从“柳树的样子”和“柳树的成长历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再通过对每个段落中的重点词句的深入体会、挖掘,去感悟柳树的“神奇”,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就是公开课的常态教学。与精彩预约在我们的常态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追求。那么教学机智形成的原因来自哪些方面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一、教师博学多才、与时俱进是教学机智形成的前提。课堂教学机智形成,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见闻,广博的学识,厚实的文化功底。这些都为教学机智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有了这些条件,教师教学时就能驾轻就熟、灵活自如。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学识浅薄的人会产生什么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成果,并再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才能称得上是高超精湛的教学机智,这些都离不开教师不断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教学机智形成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善于酝酿、倾注自己浓郁的思想感情。或许我们都有所体会,有时,当我们被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深深激动,我们全部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顿语”,也就是“灵感”,使我们在瞬时想到一些备课时不曾想到的东西,对这些倏然闪烁的思绪的发挥,往往就会成为一堂课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在日常教学中,我深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除了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感外,还包括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用语。新课标下的常态课堂教学应达到这样的境界:新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是富有诗意的课堂,是饱含情意的课堂,是体现创新的课堂三、营造氛围,尊重生成是教学机智形成的关键。成功的教学不可能是对教案的机械的照本宣科的结果。一堂课上,面对具体的教学情景,总有些地方是教师即时的调整与发挥。它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各种因素的临场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妥善地尊重生成,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形成教学机智,从而为教学活动锦上添花。尤其是对语文学科而言,这是一门充满性灵的人文学科,容易触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心志,能激发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惊人之举、奇妙之言。因而,语文教师更要学会随机应变,讲究教育机智,方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创造出最佳的教学境界。四、善于反思是教学机智形成的保障。新课程对老师的专业知识、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备课,要求从“技术”走向“人文”,不仅在设计上苦思冥想,而且需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研究学生、掌握学情上,尤其要做好课后的反思与研究。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教学艺术,长此以往,必将产生教学机智。有的学生知识经验不足,心理素质欠佳,答问时常常出现尴尬。有时答非所问,牵强附会;有时离奇古怪,出现错乱。教师此时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巧妙联系前后课文,寻求答案的“合理性”,使学生从尴尬中摆脱出来。总之,我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常态语文课堂中怎样形成教学机智进行了探索,在提高自己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确,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高超的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A (1a~2c)说课稿-人教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
- 《第4课 与书为友 1 书的世界》(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 新能源行业品牌力提升策略:2025年市场推广策略研究报告
- 江苏地区高一年级信息技术一年说课稿27 VB简介说课稿
- 钻床夹具的装配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机械制造技术-装备制造大类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系统与智能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应用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技术研究报告
- 2025年绿色物流技术创新与环保责任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与区域示范案例剖析报告
- 2025年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在农村地区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报告
- 2025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社会工作者、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招聘2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矿业权评估师考试(矿业权评估地质与矿业工程专业能力)全真冲刺试题及答案
- 【公开课】两种电荷-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 2025年秋招:人力资源专员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GB/T 17529.1-2023工业用丙烯酸及酯第1部分:工业用丙烯酸
- 小古文文言文南辕北辙课件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一章
- 经历是流经裙边的水
- 物流运输托运单模板
-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