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 工 自 动 化 系 统 检 修 规 程起草: 王 宏 原 翔 赵利永 姬小强 文艳林 乔宏剑 苏玉玲 鲁佩佩 初审: 王 宏 审核: 批准: 鹤 壁 盘 石 热 电 厂 发 布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规程目 录目 录前 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 计算机控制系统4.1 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44.2 XDPS软件安装与配置4.3XDPS网络安全与设置4.4 DCS维护检修5 检测仪表及装置5.1 基本检修与校准5.2 通用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5.3 温度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5.4 压力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5 液位测量仪表的检修与校准5.6 流量测量仪表的检修与校准5.7 分析仪表检修与校准5.8 机械量仪表的检修与校准5.9 特殊仪表及装置的检修与校准5.10 称重仪表的检修与标准5.11其他常用仪表6 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6.1 控制器单元检修与校准6.2 操作和执行单元检修与校准7 共用系统、电气线路与测量管路7.1 共用系统检修与试验7.2 取源部件检修7.3 机柜、电气线路、测量管路检修与试验8 数据采集系统 8.1 DAS系统概述8.2 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8.3 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9 模拟量控制系统9.1 MCS系统概述 9.2 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10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10.1 FSSS系统简介10.2 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1 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12 顺序控制系统12.1 系统概述12.2 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13 汽机控制及保护系统13.1汽轮机数字电液系统(DEH)13.2汽轮机安全检测系统(TSI)13.3危急遮断系统(ETS)14 热工技术管理14.1 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管理14.2 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硬件管理14.3 技术规程、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14.4 热工指标考核、统计指标14.5 备品备件的保存与管理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热工设备检修项目管理180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考核项目、误差定义与计算、名词解释184附录C 常用英文对照表附录D 保护报警定值表附录E 常用单位换算表附录F DCS机柜DPU分布表附录G 常用热电阻热电偶对照表III . 前 言1、本规程是依据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 744-2004),并结合我厂现场实际修编而成。2、本规程执行中若与上级有关规定、文件、指示相抵触,应执行上级有关规定。3、当现场设备发生改变,设备规范应以现场实际为准。4、参加编制的人员有:生产技术部热工全体人员5、本规程虽经修编,难免有不足之处,有待在以后检修实践中不断完善,使本规程更符合检修实际要求。6、本规程解释权属于总工程师。二零零六年十一月 I 鹤壁盘石热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鹤壁盘石热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的内容、方法和技术管理应达到的标准本规程适用于鹤壁盘石热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DL/T 74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分散控制系统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简称DCS采用计算机、通信和屏幕显示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保护等功能,利用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的多计算机监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功能分散,操作显示集中,数据共享,可靠性高。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是硬件布置上的分散。3.2数据采集系统 Date Acquisition System,简称DAS采用数字计算机系统对工艺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记录、显示和报警,对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出运行指导的监视系统。3.3模拟量控制系统 Modulation Control System,简称MCS实现锅炉、汽轮机及辅助系统参数自动控制的总称。在这种系统中,常包含参数自动控制及偏差报警功能,对前者,其输出量为输入量的连续函数。3.4协调控制系统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简称CCS将锅炉-汽轮发电机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回路协调锅炉与汽轮机组在自动状态的工作,给锅炉、汽轮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以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尽最大可能发挥机组调频、调峰的能力,它直接作用的执行级是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和汽轮机控制系统。3.5自动发电控制 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简称AGC根据电网负荷指令控制发电功率的自动控制。3.6顺序控制系统 Sequence Control System, 简称SCS对机组的某一工艺系统或主要辅机按一定规律(输入信号条件顺序、动作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3.7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urnace Safeguard Supervisory System,简称FSSS对锅炉点火、燃烧器和油枪进行程序自动控制,防止锅炉炉膛由于燃烧熄火、过压等原因引起炉膛爆炸(外爆或内爆)而采取的监视和控制措施的自动系统。FSSS包括燃烧器控制系统(Burner Control System, 简称BCS)和炉膛安全系统(Furnace Safety System, 简称FSS)。3.8总燃料跳闸 Master Fuel Trip, 简称MFT由人工操作或保护信号自动动作,快速切除进入锅炉炉膛的所有燃料而采取的控制措施。3.9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简称DEH按电气原理设计的敏感元件、数字电路(计算机 )、按液压原理设计的放大元件及液压伺服机构构成的汽轮机控制系统。3.10超速保护控制 Over-speed Protection Control,简称OPC一种抑制超速的控制功能。有采用加速度限制方法实现,也有采用双位控制方式实现。前者当汽轮机转速出现加速度时,发出超驰指令,关闭高、中压调节汽门;当加速度为零时由正常转速控制回路维持正常转速。后者当汽轮机转速达到额定转速的103%时,自动关闭高、中压调节汽门;当转速恢复正常时再开启这些调节汽门,如此反复,直到正常转速控制回路可以维持额定转速;或者两种方法同时采用。3.11汽轮机监视仪表 Turbine supervisory instrument,简称TSI。监视汽轮机运行状态(转速、振动、膨胀、位移等机械参数)的仪表。3.12 ETS1 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指DCS和DEH,也包含PLC 4.1 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1.1.1 停运前检查1.1.1.1 全面检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况,将异常情况做好记录,并列入检修项目:1.1.1.1.1 检查各散热风扇的运转状况。1.1.1.1.2 检查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电压、各机柜供电电压、各类直流电源电压及各电源模件的运行状态。1.1.1.1.3 检查机柜内各模件工作状态,各通道的强制(或退出扫描状况)和损坏情况,各操作员站、控制站、服务站、通讯网络的运行状况等。1.1.1.1.4 检查报警系统,对重要异常信息(如冗余失去、异常切换、重要信号丢失、数据溢出、总线频繁切换等)作好详细记录。1.1.1.1.5 检查各类打印记录和硬拷贝记录。1.1.1.1.6 测量控制室、工程师室和电子设备室的温度及湿度。1.1.1.1.7 检查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日志、数据库运行报警日志。1.1.1.1.8 检查计算机自诊断系统,汇总系统自诊断结果中的异常记录。1.1.1.1.9 检查计算机设备和系统日常维护消缺记录,汇总需停机消缺项目。1.1.1.2 做好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和数据的完全备份工作。对于储存在易失存储器(如RAM)内的数据和文件,应及时上传并备份。1.1.2 停运后检修1.1.2.1 一般规定1.1.2.1.1 检修前,应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正常停电程序(见热工运行规程)停运设备,关闭电源,拔下待检修设备电源插头1.1.2.1.2 电子设备室、工程师室和控制室内的空气调节系统应有足够容量,调温调湿性能应良好;其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应符合有关规定或制造厂的规定。1.1.2.1.3 所有电源回路的熔丝和模件的通道熔丝,应符合使用设备的要求,如有损坏应作好记录,查明原因后更换相同容量与型号的熔丝。1.1.2.1.4 计算机设备的外观应完好,无缺件、锈蚀、变形和明显的损伤。 1.1.2.1.5 检查各计算机设备应摆放整齐,各种标识应齐全、清晰、明确。1.1.2.1.6 在系统或设备停电后进行设备的清扫。1.1.2.1.7 对于有防静电要求的设备,检修时必须做好防静电措施,工作人员必须带好防静电接地腕带,并尽可能不触及电路部分;拆卸的设备应放在防静电板上,吹扫用压缩空气枪应接地。1.1.2.1.8 吹扫用的压缩空气须干燥无水、无油污,压力宜控制在0.05MPa左右;清洁用吸尘器须有足够大的功率,以便及时吸走扬起的灰尘;设备清洗须使用专用清洗剂。1.1.2.1.9 所有机柜的内外部件应安装牢固,螺钉齐全;各接线端子板螺钉、接地母线螺钉应无松动。1.1.2.1.10 计算机设备之间连接电缆、导线应连接可靠,敷设及捆扎整齐、美观,各种标志齐全、清晰。1.1.2.2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硬件检修1.1.2.2.1 确认待检修设备已与供电电源可靠分离后,打开机箱外壳。1.1.2.2.2 检查线路板应无明显损伤和烧焦痕迹、线路板上各元器件应无脱焊;内部各连线或连接电缆应无断线,各部件设备、板卡及连接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安装螺钉齐全。1.1.2.2.3 清扫机壳内、外部件及散热风扇。清扫后应清洁、无灰、无污渍,散热风扇转动灵活。1.1.2.2.4 装好机箱外壳,检查设备电源电压等级应设定正确。1.1.2.2.5 接通电源启动后,设备应无异音、异味等异常现象发生,能正常地启动并进入操作系统,自检过程无出错信息,各状态指示灯及界面显示正常;检查散热风扇转动应正常无卡涩,方向正确;对于正常工作时不带显示或操作设备(键盘或鼠标)的服务站,可接上显示或操作设备进行检查。1.1.2.3 控制站检修1.1.2.3.1 机组及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各系统设备停运,控制系统退出运行;停运待检修的子系统和设备电源。1.1.2.3.2 对每个需清扫的模件的机柜和插槽编号、跳线设置作好详细、准确的记录。1.1.2.3.3 清扫模件、散热风扇等部件;检查其外观应清洁无灰、无污渍、无明显损伤和烧焦痕迹,插件无锈蚀、插针或金手指无弯曲、断裂;模件上的各部件应安装牢固,跳线和插针等设置正确、接插可靠;熔丝完好,型号和容量准确无误;所有模件标识应正确清晰。1.1.2.3.4 检查控制站模件的掉电保护开关或跳线设置应正确。带有后备电池的模件,其后备电池应按照制造厂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检查更换;更换新电池时,应确保失电时间在允许范围内。1.1.2.3.5 模件检查完毕,机柜、机架和槽位清扫干净后,按照模件上的机柜和插槽编号将模件逐个装回到相应槽位中,就位必须准确无误、可靠。1.1.2.3.6 模件就位后,仔细检查模件的各连接电缆(如扁平连接电缆等)应接插到位且牢固无松动,若有固定螺丝和/或卡锁,则应紧固固定螺丝并将卡锁入扣。1.1.2.3.7 模件通电前,对带有熔丝的模件,应核对熔丝齐全,容量正确;模件通电后,各指示灯应指示正确,散热风扇运转正常。1.1.2.3.8 配有显示器和/或键盘/鼠标接口的控制站,若有必要则连接显示和操作设备(键盘、鼠标)进行检查。1.1.2.4 计算机外设检修:1.1.2.4.1 显示器a) 停电,断开显示器的电源连接;b) 显示器内、外清扫,用专用清洗液清洁显示屏;检修后外观应清洁无灰、无污渍,内部检查电路板上各元件应无异常,各连接插头、连线应正确、无断线、无松动,并紧固各部件;外部检查显示器信号电缆应无短路、破损断裂等缺陷;测量设备绝缘应符合要求;c) 显示器检修复原后上电检查,显示器画面应清晰,无闪烁、抖动和不正常色调;亮度、对比度、色温、聚焦、定位等按钮功能正常;仔细调整大屏幕显示器,整个画面亮度色彩应均匀;d) 检查大屏幕显示器散热风扇运转应正常。1.1.2.4.2 打印机a) 打印机停电,断开打印机电源插头与电源的连接;b) 清扫打印机,清除打印机内纸屑,清洁送纸器和送纸通道,外观检查应清洁无灰、无污渍,内部电路板上各元件无异常现象,各连线件或连接线的连接应正确、无松动、无断线现象,并紧固各部件;测试绝缘应符合要求;对打印机的机械转动部分上油,油量不宜过多;c) 复原打印机,检查打印机各开关、跳线和各有关参 数设置正确; d) 针打打印机应根据打印纸厚度重新调节纸厚 调节杆;接通电源后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无断针现象,否则应更换打印头或色带;e) 喷墨打印机,接通电源后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无字符变形、缺线或滴墨现象;更换墨盒时,墨盒的型号与机型须对应;f) 激光打印机,上电执行打印机自检程序,检查打印内容应字符正确,字迹清楚,无字符变形、黑线或墨粉黏着不牢现象;g) 轨迹球和鼠标h) 关闭计算机电源,拔下轨迹球或鼠标与计算机的连接接头;i) 清洁轨迹球和鼠标,仔细清洁球体、滑轮、光电鼠标反光板,清洁后应无灰、无污物;j) 检查电路板上各元件应无异常,连线应无断线破损,连接应正确无松动,紧固各安装螺丝;k) 恢复与系统的连接,上电后操作轨迹球和鼠标,应灵活无滞涩,响应正确。1.1.2.4.3 键盘检修内容为:a)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操作每个键,如发现无反应、不灵活或输入错误的键,记录其位置;b) 关闭计算机电源,拔下键盘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头;清洁键盘,消除键盘内部异常现象,重点检修已有缺陷记录的按键;检修后内部电路板上各元件应无异常,各连接线或电缆应无松动断线,键盘的触点及与计算机的接口应完好,外观应无灰、无污渍; c) 恢复与系统的连接,上电重新检查测试键盘的每个键,应反应灵敏,各键响应正确。1.1.2.5 网络及接口设备检修1.1.2.5.1 通讯网络检修内容为:a) 系统退出运行;b) 更换故障电缆和/或光缆;检修后通讯电缆应无破损、断线,光缆布线应无弯折; 电缆或光缆应绑扎整齐、固定良好;c) 检查通讯电缆金属保护套管(现场安装部分应使用金属保护套管)的接地应良好;d) 测量绝缘电阻、终端匹配器阻抗应符合规定要求;e) 紧固所有连接接头(或连接头固定螺丝)、各接插件(如RJ45、AUI、BNC等连接器)和端子接线;检修后手轻拉各连接接头、接插件和端子接线应牢固无松动;f) 通电后,检查模件指示灯状态或通过系统诊断功能,确认通讯模件状态和通讯总线系统应工作正常,无异常报警。冗余总线应处于冗余工作状态,交换机、集线器、耦合器、转发器、总线模件等通电后指示灯均应显示正常;g) 通过系统诊断工具/功能或其它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查看每个控制子系统,所有I/O通道及其通讯指示均应正常。1.1.2.5.2 网络接口设备检修内容为:a) 检查前应关闭设备电源,各连接电缆和光缆做好标记,然后拆开各电缆和光缆连接,并及时包扎好拆开的光缆连接头,以免受污染;b) 对交换机、集线器、转发器、光端机等网络设备内、外进行清扫、检修,紧固接线;检修后设备外观应清洁无尘、无污渍。内部电路板上各元件应无异常,各连接线或电缆的连接应正确、无松动、无断线;各接插头完好无损,接触良好;测试风扇和设备的绝缘应符合要求;c) 仔细检查各光缆接口、RJ45接口和/或BNC接口等,应无断裂、断线和破碎、变形,连接正常可靠;d) 装好外壳;上电检查,应无异音、异味,风扇转向正确;自检无出错,指示灯指示正常。1.1.2.6 电源设备检修1.1.2.6.1 自备不间断电源(UPS)a) 机组停运,系统退出运行。正常停运热控自备UPS电源所供电的用电设备,然后关掉UPS的开关,拔掉UPS的连接插头;b) UPS清扫检修后,外观检查应清洁无灰、无污渍;输出侧电源分配盘电源开关、保险丝及插座须完好;紧固各接线;UPS蓄电池应无漏液,否则应更换蓄电池;c) 接通电源,热控自备UPS启动自检正常,各指示灯应指示正常,无出错报警;测量UPS电源各参数应符合制造厂规定。1.1.2.6.2 模件电源、系统电源和机柜电源a) 清扫与一般检查:b) 停用相关系统,对各电源插头或连线做好标记后拔出;c) 清扫电源设备和风扇,小心拆下电源内部配件,仔细检查内部印刷线路板上应无烧焦痕迹,各元件应无异常,各连线、连接电缆、信号线、电源线、接地线应无断线或松动,并重新紧固;电源内部大电容应无膨胀变形或漏液现象,否则应更换为相同型号规格的电容;检查熔丝,若有损坏应查明原因后换上符合型号规格要求的熔丝;d) 测量变压器初级、次级之间和初级端子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规定;e) 复原电源内部配件,检修后设备应清洁无灰、无污渍;根据记录标记插好所有插头并确认正确后上电。f) 上电检查试验:g) 通电前检查电源电压等级设置应正确;通电后电源装置应无异音、异味,温升应正常;风扇转动应正常、无卡涩、方向正确;h) 根据要求测量各输出电压应符合要求;i) 启动整个子系统,工作应正常无故障报警,电源上的各指示灯应指示正常;j) 对于冗余配置的电源,关闭其中任何一路,检查相应的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否则应进行处理或更换相应电源。1.1.2.7 主时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标准时钟装置检修1.1.2.7.1 切断主时钟系统电源,清洁主时钟或GPS标准时钟装置,清洁后外观应无灰、无污渍。1.1.2.7.2 检查主时钟各通讯接口连接应正确,通讯电缆完好无损;启动主时钟,进行主时钟与标准时间的同步校准。1.1.2.7.3 检查GPS天线安装应垂直,四周应无建筑物或杂物遮挡;天线插头应接插可靠、牢固无松动,馈线应无破损断裂。 1.1.2.7.4 检查GPS标准时钟装置各通讯接口应连接正确,通讯电缆完好无损;开启电源,装置进行初始化和自检,应无出错;初始化和自检结束后,GPS卫星锁定指示应正常;若GPS失步,则装置内部守时时钟应工作正常。1.1.2.7.5 启动各站的时钟校正功能,校正各站时间的显示,使其与主时钟或GPS标准时钟装置同步。1.1.2.8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检修:1.1.2.8.1 PLC系统退出运行;关闭电源。1.1.2.8.2 清扫检修PLC机柜、机架、PLC模件及散热风扇;清扫后设备应清洁无灰、无污渍;风扇转动正常无卡涩。1.1.2.8.3 检查PLC后备电池,电量不足应及时更换新电池。1.1.2.8.4 检查带有熔丝的模件通道,其熔丝容量应符合要求;若熔丝已损坏,应查明原因后再予以更换。1.1.2.8.5 松开各模件接线端子排固定螺丝,拔出接线端子,检查:a) 端子排中与模件插头对应的卡簧应无变形、松动;各接线端子的接线号应齐全,接线应整齐美观,无裸露线; b) PLC各模件中的电子元器件应无烧痕、破损、焊点松动现象;元件间连接插针应无变形、磨损;对模件安装底板各变形的插针进行矫正,插针断裂的底板应进行更换;检修后要求底板固定牢固、插针完整、无变形和断裂;c) 检查所有PLC的I/O柜及中间柜的通讯电缆接头、分离器和分支器等应连接良好,特别是接头内的屏蔽线须固定扎实;d) 恢复系统,检查各I/O模件、回路接线和插件应紧固无松动,各设置开关(DIP开关)和跳线设置正确。1.1.2.8.6 确认电缆接线正确后,恢复供电;检查风扇转向正确,各模件指示灯指示正常,并在显示器上确认所有PLC就地柜通讯正常,无报警和出错信息。1.1.2.8.7 检查站点间、站点与计算机间以及各I/O模件和中央处理单元( CPU)之间的通讯应正常。1.1.2.8.8 检查远程I/O子系统和控制器间、主机和控制站间的通讯应正常。1.1.3 软件检查1.1.3.1 操作系统检查1.1.3.1.1 通电启动各计算机,启动显示画面及自检过程应无出错信息提示,否则予以处理。1.1.3.1.2 通常操作系统上电自启过程应无异常或出错信息提示;若出现提示错误并自动修复,应重新正常停机后再次启动操作系统一次,检查错误应完全修复,否则应考虑备份恢复或重新安装。1.1.3.1.3 启动操作系统后,宜关闭所有应用文件,启动磁盘检测和修复程序,对磁盘错误进行检测修复。1.1.3.1.4 检查并校正系统日期和时间。1.1.3.1.5 搜索并删除系统中的临时文件,清空回收站;对于不具备数据文件自动清除功能的各计算机站,应对无用的数据文件进行手工清理。1.1.3.1.6 检查各用户权限、帐号口令、审核委托关系、域和组等设置应正确,符合系统要求;检查各设备和/或文件、文件夹的共享或存取权限设置应正确,符合系统要求。1.1.3.1.7 检查硬盘剩余空间大小,应留有一定的空余容量;宜启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优化硬盘。1.1.3.2 应用软件及其完整性检查1.1.3.2.1 计算机控制系统逻辑组态修改等工作完成后,须再次进行软件备份。1.1.3.2.2 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软件列表,检查核对应用软件应完整。1.1.3.2.3 根据系统启动情况检查,确认软件系统完整。1.1.3.2.4 启动应用系统软件过程应无异常,无出错信息提示(对于上电自启的系统,此过程在操作系统启动后自动进行)。1.1.3.2.5 分别启动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的其它应用软件,应无出错报警。1.1.3.2.6 使用提供的实用程序工具,扫描并检查软件系统完整性。1.1.3.2.7 启动计算机控制系统自身监控、查错、自诊断软件,检查其功能应符合制造厂规定。1.1.3.3 权限设置检查1.1.3.3.1 检查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1.1.3.3.2 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1.1.3.3.3 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端口服务设置,关闭不使用的端口服务。1.1.3.4 数据库检查1.1.3.4.1 数据库访问权限设置应正确,符合管理和数据安全要求。1.1.3.4.2 对数据库进行探寻,各数据库或表的相关信息应正确。1.1.3.4.3 数据库日志记录若已满,应立即备份后清除。4.2 XDPS软件安装与配置4.2.1概述XDPS软件分MMI软件、GTW软件和DPU软件,共一张安装盘(光盘)。升级安装先读一下安装盘上的readme.txt文件,以获取有关升级的注意事项。MMI软件安装MMI软件可安装于任何能运行WINDOWS95/98/NT/2000的计算机上。一般采用工业PC或工作站。MMI软件内容有网络驱动、实时数据库、MMI应用软件、VDPU软件、DPU软件影像和样例数据库文件。MMI软件是打包安装的,安装前应退出全部其他的应用程序。安装通过向导进行,运行安装盘中的Setup.exe后,进入安装向导:先让用户选择安装目录,用户可指定任意的WINDOWS有效目录,不存在的目录,向导会自动生成。但一般采用缺省的D:XDPS 6.0目录,按“NEXT”继续,在文件列表的样例文件、MMI文件、VDPU文件和DPU文件影像文件。点击列表项,一般初次安装应选择前三项,升级安装选择中间二项,最后一项用于DPU在线升级,一般只安装在工程师站上,按“NEXT”继续;选好生成的WINDOWS程序组名,并将出现在“开始”菜单中;再按“NEXT”就进入实质性安装,完成后,按“FINISH”结束。安装后,在安装目录下生成了BIN和DATA目录,分别存放软件的执行文件和项目数据文件。安装完毕后,须进行网络配置和MMI应用配置,才能正常运行MMI软件。主要是装载点目录Pointdir.cfg、Pointgrp.cfg和MMI节点定义文件Mminode.cfg。GTW软件安装GTW软件的运行在MMI软件之上。GTW软件必须在安装好MMI软件后,单独安装,安装方法请参看新华公司的有关说明书。4.2.2 DPU软件安装网络配置XDPS6.0系统网络包括实时通信网络和用于文件和打印服务的管理网络(C网),实时通信网络包含两条互为热备用的冗余网(A网和B网)。XDPS6.0系统实时网络驱动程序是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配置的关键在于设置好每一个节点的各个网络适配器的IP地址。XDPS DPU采用新华公司自主生成的RMX-X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所占空间为16M左右。DPU计算机上不接硬盘和软盘,DOC是DPU上唯一的盘,映射为C盘,所有文件都放在DOC上,DOC使用上与硬盘一样。应用软件存放在C盘的XDPS目录中,应用软件还需要一个临时文件目录XDPS2,用作存放DPU运行时下载的文件,下载文件主要是更高版本的DPU软件以及修改过的配置文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文件:启动程序STARTDPU.EXE、主程序VDPU.EXE、核心程序VFUNC.DLL、网络驱动XNET.DLL、IO驱动接口程序、组态数据文件VDPU.ALG、配置文件VDPU.CFG。主要配置为VDPU.CFG,具体配置说明请参看新华公司的工程师用户手册。网络配置XDPS6.0系统网络包括实时通信网络和用于文件和打印服务的管理网络(C网),实时通信网络包含两条互为热备用的冗余网(A网和B网)。XDPS 6.0系统实时网络驱动程序是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配置的关键在于设置好每一个节点的各个网络适配器的IP地址。4.3 网络安全与设置4.3.1网络错误诊断初次使用XDPS 6.0系统的网络功能,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需要检查网络的各项设置,分析原因,解决问题。MMI站上NETWIN.EXE和SELFTEST.EXE程序可以帮助检测一些问题。下面罗列了一些常见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如果只在一台机器上安装了XDPS 6.0系统的MMI站和DPU站,打开XDPS 6.0应用程序后,发现网络状态不正确。这时必须打开SELFTEST.EXE程序,如果所配置的节点在自检窗口中的状态为在线状态,则说明网络配置没有问题。如果处于离线状态,需检查A、B网的IP地址是否正确,并用TCP/IP实用工具PING对上述地址进行检测,如果PING在上述地址能够成功,再检查网络配置文件XNET.INI,如果IPAddress段中未配置A、B网的IP地址,则要保证DefAutoModified段中配置的各项内容是正确的。在进行上述检查后,打开NETWIN.EXE程序和自检程序SELFTEST.EXE后,发现本节点仍处于离线状态,这时用鼠标单击NETWIN.EXE程序的“网络A”或“网络B”按钮,结果可能如下:NetStatus=255Port=320H,IRQ=10Packats In=0,dropped=0IP=Drv=NE2000NetIP=222.222.221XDPS 6.0应用程序未能从注册簿中读得A或B网的IP地址,这时须在网络配置文件XNET.INI中IPADDRESS段中配置A、B网的IP地址。在两台以上的机器上安装了XDPS 6.0系统的MMI站或DPU站,打开XDPS 6.0应用程序后,发现网络状态不正确。这时可以用PING在一台机器上对另一台机器进行测试,如果PING不能成功,则须检查A网或B网上各节点IP地址的网络地址是否一致,不一致则应进行修改,如果一致则应检查网络电缆是否可靠连接,以及A网和B网是否交叉;如果PING能成功,则应检查各节点NETWIN.EXE程序中的A网和B网的信息,看一看这里的IP地址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交叉连接。有时A网或B网总有一个处于脱网状态,且检查网卡及有关程序都没有问题,这时检查网络电缆的端头看端头的50欧姆堵头是否松脱。4.3.2 MMI的自启动对象操作员站的MMI,通常要求在MMI上电或热启动时,马上进入XDPS应用。通过对Win2000的设置,可以作到 。在WIN2000的平台下,须用注册表编辑工具Regedit.exe打开Win2000的注册表,找到HKEY_LOCAL_MACHIN|SONFTWARE|MicroSoft|Win2000|CurrentVersion|Winlogon段,在此段中按右键,新建两个字符串段,AutoAdminLogon=“1”, DefaultPassed=“为超级用户Administrator所设置的Password”。注意,一定要为Administrator设置一个密码,否则不能实现自启动。再修改Shell=“Netwin.exe所在的路径”。然后,重新启动Win2000即可。4.3.3 DCS系统管理新华公司的XDPS 6.0.系统在用户处于ENG或SENG级别的情况下,可以对系统的任何设置进行修改和组态,为了系统的安全,对DPU的组态建议使用离线组态方式,尤其是对机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的系统,在组态时一定要进行静态试验,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的作动态传动试验。4.3.4 DCS系统网络安全DCS系统在网络结构上属于以太网,在网络服务上属于对等网,因此各MMI、工程师站是对等的节点。为方便工程师对各节点的管理,一般每个节点至少应共享XDPS系统的主目录,但在访问权限上,宜做如下处理:MMI站的XDPS系统文件夹仅对工程师站开放读写权限,MMI站相互间无写权限。历史数据站的历史数据目录对整个网络共享,但仅有读权限。4.4 DCS维护检修见新华工程师手册2 检测仪表及装置2.1 基本检修与校准2.1.1 单体检测仪表2.1.1.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2.1.1.1.1 进行仪表的清扫和常规检修,检修后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a) 被检仪表(或装置)外壳、外露部件(端钮、 面板、 开关等)表面应光洁完好,铭牌标志应清楚;b) 仪表刻度线、数字和其它标志应完整、清晰、准确;表盘上的玻璃应保持透明,无影响使用和计量性能的缺陷;用于测量温度的仪表还应注明分度号;c) 各部件应清洁无尘、完整无损,不得有锈蚀、变形;d) 紧固件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脱落等现象,可动部分应转动灵活、平衡,无卡涩;e) 各调节器部件应操作灵敏、响应正确,在规定的状态时,具有相应的功能和一定的调节范围;f) 接线端子板的接线标志应清晰,引线孔、表门及玻璃的密封应良好;g) 电源熔丝容量符合要求。2.1.1.1.2 绝缘电阻检查应符合表1规定(章节中有单独要求的除外):表1 绝缘电阻测量条件与阻值表被测对象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被测仪表电源电压V绝缘表输出直流电压V绝缘表读数前稳定时间s绝缘电阻M信号c|信号信号|接地电源|接地电源|信号热电偶15358050010100100铠装热电偶a50010001000热电阻/壁温专用铂250/100100100铜250/1005050直读式仪表535806050020202020压力开关15354575605002020动圈式仪表1535457560500402020常规仪表b15354575605002020201535457560100777调节、控制仪表15354575500202050变送器15354575605002020505060100执行机构-25+7595605002050伺服放大器0501070605002050电接点水位计153545756050050205050电磁阀1535856020电涡流传感器15354575605005100100分析仪表1535457560250222020发电机检漏仪1535457560500100100100100工业摄像机d100/500120皮带秤显示仪表1535707560500V202020传感器60100V20a 其绝缘电阻的单位是M.m。b 统指显示、记录、计算、转换仪表。c 信号信号指互相隔离的输入间、输出间、测量元件间以及相互间的信号,视被测对象而定。d 探头使用100V绝缘电阻表(额定输出电压为100V的绝缘电阻表),电源回路使用500V绝缘电阻表。 2.1.1.1.3 调校前校验:a) 按仪表制造厂规定的时间进行预热;制造厂未作规定时,可预热15min(具有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的仪表,预热30min )后,进行仪表的调校前校验;b) 校验在主刻度线或整数点上进行;其校验点数除有特殊规定外,应包括上限、下限和常用点在内不少于5点;c) 校验从下限值开始,逐渐增加输入信号,使指针或显示数字依次缓慢地停在各被检表主刻度值上(避免产生任何过冲和回程现象),直至量程上限值,然后再逐渐减小输入信号进行下行程的检定,直至量程下限值。过程中分别读取并记录标准器示值(压力表校验除外)。其中上限值只检上行程,下限值只检下行程;d) 非故障被检仪表,在调校前校验未完成前,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调校前校验结果,若示值最大误差小于示值允许误差的仪表,可不再进行。2.1.1.2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2.1.1.2.1 零点和满量程的校准对于零位和满量程可调的仪表,当调校前校验结果,其示值基本误差值大于2/3示值允许误差限值时,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零点和量程的反复调整,直至两者均小于示值的允许误差,并使各校验点误差减至最小。2.1.1.2.2 示值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a) 校准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b) 取误差的最大值作为示值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c) 仪表的示值基本误差应不大于仪表的允许误差;d) 仪表的回程误差应不大于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有单独规定的仪表除外)。2.1.1.2.3 报警设定点动作差与恢复差校准a) 具有报警功能的仪表的输出端子连接指示器,调整好报警设定值;平稳地增加(或减少)输入信号,直到设定点动作;再反向平稳地减少(或增加)输入信号,直到设定点恢复;记录每次报警动作值和恢复值,其与设定值的最大差值分别为设定点动作差和恢复差;b) 报警输出接点应正确可靠;c) 设定点动作差应不大于仪表允许误差;d) 设定点恢复差应不大于仪表允许误差的1.5倍(有单独规定的仪表除外)。2.1.1.3 校准后工作2.1.1.3.1 切断被校仪表和校准仪器电源(无电源仪表无此项要求);2.1.1.3.2 安装于现场的仪表,其外露的零位、量程和报警值调整机构宜漆封,并贴上有效的计量标签;2.1.1.3.3 调校前校验和调校后校准记录整理;2.1.1.3.4 仪表装回原位,恢复接线。2.1.2 测量系统2.1.2.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2.1.2.1.1 对防水、防腐、防热、防人为故障安全措施不符合规定项进行整改。2.1.2.1.2 测量系统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可靠。2.1.2.1.3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应符合表33要求。2.1.2.1.4 测量系统仪表和元件校准后,接线正确、可靠恢复。2.1.2.1.5 调整线路电阻。2.1.2.2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2.1.2.2.1 测量系统综合误差的校准:a) 大小修后的测量系统应进行系统综合误差校准,校准点包括常用点在内不少于5点(下限值只检下行程,上限值只检上行程);b) 系统综合误差的校准应在系统各单体设备校准工作结束并合格后进行;c) 合上系统中各个设备的电源,按系统中预热时间最长的仪表的预热时间进行预热;d) 在测量系统的信号发生端(温度测量系统可在线路中)输入模拟量信号,在测量系统的显示端记录显示值,进行系统综合误差校准;e) 若综合误差不满足要求,应对系统中的单体仪表进行校准或检修。2.1.2.2.2 测量系统的综合误差标准:a) 示值综合误差应不大于该测量系统的允许综合误差;b) 综合回程误差应不大于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1/2。2.1.2.2.3 测量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计算:测量系统允许综合误差为该测量系统中各测量设备允许误差的方和根。2.1.2.2.4 系统校准后工作a) 完善调校前校验和调校后校准记录;b) 恢复测量系统连接,检查参数显示与实际一致。2.1.3 运行维护2.1.3.1 投运前检查与验收a) 仪表的检修项目已完成并符合质量要求;b) 仪表部件安装牢固、平正;承压部件无泄漏,位置和朝向便于检修;c) 有防干扰要求的测量装置,其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正确可靠;d) 设备防火、防冻、防水、防灰、防人为误动设施完好;e) 具有线路电阻要求的测量回路,其线路电阻值符合测量装置的规定值;f) 电源熔丝须符合测量装置规定要求;g) 有报警信号功能要求的表计,报警值已调整在报警设定点; h) 零位、量程和报警值调整机构外露的现场仪表已漆封,并贴有效的计量标签;i) 仪表检修校准前后记录应齐全、规范,数据正确。2.1.3.2 投运a) 确认原工作回路已恢复后,合上盘内电源开关,合上仪表电源开关;b) 检查仪表参数显示应与当时实际情况相符;c) 带信号接点的测量仪表(或装置),短路发讯点或控制室进行仪表报警回路试验,相应的声光报警系统应正常。2.1.3.3 日常与定期维护a) 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设备缺陷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缺陷处理记录;b) 定期清扫,保持仪表及附件整洁、完好、标志正确、清晰、齐全;c) 定期进行相关测量参数间的对照比较,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d) 定期进行测量参数的在线质量抽查(可采用状态核对方式),不满足测量精度的仪表应即时进行校准;e) 定期校准测量仪表和元件,保持仪表的质量指标符合现场运行条件和测量等级的要求; f) 根据仪表调校前校验和在线质量抽查的评定等级,按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可适当地缩短或延长仪表的检修、校准周期。2.1.3.4 停用:a) 重要测量系统未经厂级技术领导批准不得无故停用;b) 信号进入调节或控制回路的在线运行仪表,停用前须先将调节切至手动;c) 关断仪表电源开关;d) 运行中因检修需拆除仪表接线和仪表时,应做好标志并包扎好接线和取样口。2.2 通用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2.2.1 数字式仪表2.2.1.1 检修项目2.2.1.1.1 仪表性能检查:a) 每一位数码管应能按照该仪表所设定的编码顺序作连续的变化,无跳变、叠字、不亮、缺笔画等现象,显示亮度应均匀,小数点和状态显示应正确无误; b) 仪表零点和满量程刻度处的示值变化,在1h内应不大于1个字;c) 符号的检查:输入低于零位对应的电信号,仪表应出现“”的极性符号;输入超测量范围值对应的电信号,仪表应显示过载的符号或状态,如有报警装置,应同时发出报警声响;d) 电源电压变化10%时,指示值的变化应不大于仪表的允许误差;2.2.1.1.2 调校前校验:a) 校验原则上采用寻找转换点法(见附录B中的B.3.8); b) 仪表的分辨力小于其允许误差0.2的仪表或使用中的仪表,允许采用输入基准法(见附录B中B.3.9);c) 计算校验误差。2.2.1.2 调校项目和技术标准2.2.1.2.1 零点和满量程调校微机化显示记录仪表将仪表的信号方式设置为待测方式,信号源接入选定通道。2.2.1.2.2 仪表指示示值基本误差校准a) 校准过程中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b) 按5.2.1.1.4要求进行,取误差最大值作为示值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c) 仪表最大示值基本误差应满足:d) 一般仪表应不大于仪表的允许误差;e) 巡检仪表应不大于1个字;f) 带有CPU的显示记录仪表应小于量程的0.2%1字;g) 仪表的允许误差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