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初一语文 口技 闻一多先生).doc_第1页
0329(初一语文 口技 闻一多先生).doc_第2页
0329(初一语文 口技 闻一多先生).doc_第3页
0329(初一语文 口技 闻一多先生).doc_第4页
0329(初一语文 口技 闻一多先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习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掌握表时间的词语;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3、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资料链接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秋声诗等。口技就是节选自秋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组长签字: 一、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音。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夫叱大儿声() 夫齁声起() 意少舒 () 中间() 曳()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二、试一试,借助课文注释,解释重要字词。 会宾客大宴: 施八尺屏障: 少顷: 但闻: 满坐: 寂然: 犬吠: 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 夫叱大儿: 当是时: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未几: 夫齁声起:宾客意少舒: 俄而:中间力拉: 曳屋许许声: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三、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四、比一比: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人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 两()儿 百千()人 百千()犬 百()手 百()舌 百()口 课堂展示 大显身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画出不会读的句子) 2、同桌相互读听(纠正读错的句子) 3、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习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小组合作译读练习 。 4、疑难词语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 形式在班内交流,把还没有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5、其他小组解答展示自己,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6、教师提语: 字、词、 句。 7、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解全文大意及结构。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结合练习四掌握表时间的词语,进一步熟读课文,力求能背下来。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同时发生: 3表示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组长签字: 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2、巩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妇抚儿乳 ( ) 手有百指( ) 儿含乳啼 ( ) 不能指其一端( ) 宾客意少舒:)(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虽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处:(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几欲先走:( ) 3、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作()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原为名词),作()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原为名词),作()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原为名词),作()讲。 4、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古义:今义:施:古义:今义 厅事:古义:今义奋:古义:今义 闻:古义:今义但:古义:今义 虽:古义:今义走: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多义词。 众宾团坐( ) 手有百指( ) 满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课堂展示 大显身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品读课文 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气氛。 2、思考: (一)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3.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二)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听读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1)第一个场景: (2)第二场景: (3)第三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 第一个场景的声音 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 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 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a、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请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2段中听众的反应是: 第3段中听众的反应是: 第4段写听众的反应是: b、比较第2、3、4段中听众的反应,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4、温馨小结 (三)朗读第5段、理解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 1、思考:这一段写到“抚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合作释疑: 1、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 (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文言文阅读练习)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大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烟火口,相当于现在的烟囱。上行(hng):上列,指上座。乡:同“向”,从前。寤:同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 俄而家果失火: 不者,且有火患: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项是:( ) A、幸而得息:很侥幸把火熄灭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们各人论功劳摆座位。 C、乡使所客之言:从前假使听了那个客人的话。 D、焦头烂额为上客邪?那些头部烧焦、额头灼伤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吗? 3、这个故事告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 1、品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领会其内涵。 2、领悟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精神品格。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弥( )高 校( )补 赫( )然 迭( )起 qi( ) 而不舍 无xi( )顾及 jing( )乎不同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诗兴不作: 兀兀穷年: 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 3.你认为本文的体裁是人物传记还是散文?谈谈你的看法。 4.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伟大成就,并整理下来。 5.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文章从 和 两方面表现出闻一多崇高的精神品格。作为学者方面,作者写了他 、 、 三方面的成就;作为革命家方面,作者又列举了 、 、 三方面的事例。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1949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体会闻一多的爱国情怀,体会其民族英雄气概。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请找出来。请归纳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性格的主要特点。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仰之弥高,越高攀的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答: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答: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答: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答: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答: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答: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答 :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4.精读课文,深入思考,小组合作: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请你再为本文补充一、二个事例。 读课文后,你觉得闻一多先生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从闻一多先生身上,你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 三、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适时点拨纠正;激励性语言。 2、板书: 四、当堂练习: 1、请仿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写出对某位著名人物的认识与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默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简要赏析这些词句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3、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五、达标测评: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怀鲁迅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封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握紧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天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