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师恩难忘苏教版.doc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师恩难忘苏教版.doc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师恩难忘苏教版.doc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师恩难忘苏教版.doc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师恩难忘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和“身临其境”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天上课时的情景。3.学习课文,理解“师恩”一词,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重点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师 恩 难 忘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句导读:此句简要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 正(zhng)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便,在这里读bin。教,在这里读jio。段导读:交代了“我”上学的时间及学校的地点。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句导读:介绍了学校的概况,说明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一个“就”字既表达出田老师年纪轻,又隐含着“我”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说说对加点字的理解。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我”佩服田老师的原因是什么?段导读:简单介绍学校的概况,流露出“我”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我国传统的习字法。以前练毛笔字时,是红色的字,每隔一页都是红色的标准楷体字,上面有薄薄的透明纸,练习书法素描那个红字,就叫描红。句导读:“我”对当年的情形记忆犹新,说明了“我”对开学头一天的印象极深。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从“先又然后”等词可以看出田老师上课井井有条。田老师教学有方,他利用联想把一首简单的小诗变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便于学生理解。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句导读:此诗引自宋朝邵雍的蒙学诗,巧妙地运用十个数字展示了一幅朴素自然的乡村风俗画。段导读:“我”回忆开学头一天的情形。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wi)娓动听地讲起来。这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歇脚:行路疲乏时停下来休息。好。田老师编的故事不仅曲折动听,而且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田老师既教书又育人,注意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意识。恍如:仿佛;好像。这句话描写了“我”听故事的情态。“入了迷”表明“我”已进入沉迷的状态,说明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很精彩。只一句就写出了田老师教学艺术的高超。句导读:田老师编的故事很具体,有时间、人物、地点和情节。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小故事编得好不好?好在哪儿?段导读:写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的情景。田老师把一首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用故事吸引学生,既教书又育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田老师的声音戛(ji)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发呆:这里指因心思专注,而对外界事物完全不注意。段导读:“我”听故事入了迷,说明田老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句导读:我们从这句可以体会到,田老师讲的每一课,也都像这一课一样有趣、吸引人,照应了上文“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比喻。“四年”的学习,“上千个故事”,田老师对学生语言和思维的锻炼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本句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所受到的熏陶。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段导读:概括写田老师四年的教诲之恩。点明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熏陶,隐含赞颂之情。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时隔40年,“我”还能像原先那样向老师行礼,可见田老师的教诲影响之深。表达了“我”对田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我”为什么这样做?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教诲:教训;教导。段导读:“我”回家乡时巧遇田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句导读:从“终生难忘”可以体味到“我”对恩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一句与课文标题相对应。段导读:点题,总结全文,言近旨远,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投影、教学录音磁带。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1.导入:同学们,在学习中,你一定遇到过很多老师,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思考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2.指名作答。3.揭题:下面,我们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4.老师板书课文题目:师恩难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2.两人一组,自学生字、新词。3.老师投影自学提示:(1)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记忆字形。(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4.学生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1)老师出示生字:姥炊歇叨恍醒滋杖(2)老师指名读,并给这些生字组词。(3)学生记忆字形。(4)学生汇报学习词语的情况。念叨:说。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身临其境:亲自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1.放课文录音带,想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四年中每讲一课都是如此,由此在作者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2.看课文中的插图,描绘一下图画的内容,并找找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田老师上课的情形的?第35自然段。4.概括各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及学校的概况。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我”听得入了迷,而且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5.学生分段读课文。四总结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师 恩 难 忘“我”到小学读书老师编故事教诲之恩1.第一课时的导入是吸引学生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本文作者的背景资料,从中让学生感受到刘绍棠爷爷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激起他们对刘绍棠爷爷的敬佩之情,从而产生想学本课的兴趣。2.田老师改编的故事,是把整首诗的诗意串联起来的,故事比较长,教师可以分段教学。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中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的妙用。3.创设情境,以读促悟,以悟带读,让学生们在讨论中交流、回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1.看拼音,写词语。zwi滋味 nindao念叨 chuyn炊烟 guizhng拐杖 qngxng清醒 xijio歇脚2.比一比,再组词。3.选词填空。感动 感谢(1)我非常(感谢)老师几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2)小军的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发生发明(3)我们学校里,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4)爱迪生是个大(发明)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生字卡片,重点句投影。一复习导入1.学生抽读生字卡片。2.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体会含意1.略读课文第1、2自然段。(1)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口才好,文笔好)(2)老师指名朗读这部分内容。2.细读课文第37自然段。(1)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中的小诗。(2)分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4)作者在听故事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5)用“身临其境”造句。(6)速读第37自然段,说说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同桌讨论,指名作答。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而且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7)用“引人入胜”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1)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2)出示投影:“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3)用自己的话说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一棵树苗经过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人才的培养却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4)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桌讨论;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指读,相机引导。(5)分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4.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田老师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好老师。下面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带着一种尊敬和感激之情来朗读全文。三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那么,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呢?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四小活动1.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由衷的祝福,表达你对老师的敬意。师 恩 难 忘老师:口才好文笔好讲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学生:难忘师恩1.“师恩难忘”那是因为老师对学生有恩。教学这一课,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把“恩”字找到,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只有找到了“恩”的内涵,学生们才能从中读到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2.教学中,教师可紧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关键词语,并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这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3.让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这样做可使课堂气氛更为热烈,学生学习更为积极主动。1.照样子,写词语。(1)歇歇脚弯弯腰跳跳舞(2)恭恭敬敬日日夜夜浩浩荡荡2.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句子连成一句话。(1)田老师口才很好。田老师文笔很好。田老师不但口才很好,而且文笔很好。(2)你折了这些花,后面歇脚的人不能看风景了。如果你折了这些花,后面歇脚的人就不能看风景了。3.课文中田老师教给我们的一首小诗中,包含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下列诗句的空白处也是一些数字,请你写出来。(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