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1页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2页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3页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4页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2015新课标全国2)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B. 17时18时C18时19时D. 19时 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C5.B【解析】试题分析:4.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故答案选C。5.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名师点睛】本题组以沙尘暴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阶段,第二小题考查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于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量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仍而解。(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答案】1.A【 解析】试题分析:1、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减低,形成寒露。【名师点睛】该题组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在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析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2015上海卷地理)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6、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A、土壤B、地形C、劳动力D、市场7、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A、减少灰霾污染B、缓和热岛效应C、削弱紫外辐射D、增强雨岛效应【答案】6、D7、B【解析】试题分析:6、“屋顶农庄”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商家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蔬果,因此对这种农事活动的市场需求是商家调研的重点。D正确。7、开设屋顶农庄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植被对城市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如对气温、空气湿度的调节,可减轻城市热岛效益和雨岛效益。B正确。考点:热岛效益。【名师点睛】试题以最新的一种种植方式“屋顶农庄”为材料,要求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地理信息、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这一目的是吸引居民租借种植,所以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屋顶农庄的市场需求。而后的提示“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说明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使得商厦室内气温下降了,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因而是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十一)(2015上海卷地理)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24、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25、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B、受沿岸寒流影响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受高峻地势影响【答案】24、B25、A【解析】试题分析:24、该大陆两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000米,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25、乙地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A正确。考点:地形剖面线、气候差异。【名师点睛】该题某大洲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为材料,考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和降水成因。解答此题关键是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该大洲的名称,从而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世界气候分布及成因:世界气候的分布非常复杂,但我国可以将世界气候分布理想化、模式化,并与气候成因建立内部联系,下面是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八)(2015上海卷地理)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17、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受山体阻挡影响与盛行偏西风叠加受地面增温影响与盛行东北风叠加A、B、C、D、18、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气压降低风向偏西 雨势增强风速减弱A、B、C、D、【答案】17、D18、A【解析】试题分析:17、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是热低压。当台风中心位于甲地时,台湾东北部地区受台风影响盛行东北风,台湾东北部山地对东北风抬升作用明显。D正确。18、台风中心距离上海越来越近,上海地区的气压下降,风力增强,雨势增强。当台风中心位于浙江北部时,上海位于低压中心北侧盛行偏东风。A正确。考点:台风。【名师点睛】该题以台风登陆的路径图为材料,考查台风的形成和影响。要求学生学会根据台风移动判断不同时间风向,台风属于气旋。气旋四侧的风向判断,如图,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45,即为风向。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2015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0.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A.台风雨B.地形雨C.对流雨D.锋面雨【答案】10. C【解析】试题分析:10.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垂直运动旺盛,因此对对流雨。【考点定位】该组题目主要考查降水类型判断、区域环境问题类型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地理事件为背景,以区域水资源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区域地图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重点考查降水类型、区域环境问题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主干知识,将自然特征、人类活动等放到具体区域加以考查,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地理位置)、知识迁移能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环境问题等)和地理计算能力(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的考查。(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9、A10、C【解析】试题分析:9、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考点定位】: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的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的时在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离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到达峰值。(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答案】27.D【解析】试题分析:27、从图中的经纬度或看海陆轮廓、特殊地理事物(安达曼海、泰国湾等)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地区,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西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水汽,故D正确。【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地貌成因、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等。【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在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从而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甲地地貌是属于堆积地貌,结合所学知识,在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类型的区别,位于河流入海口出的三角洲地貌属于堆积地貌;第(3)问,难度不大,只要判断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结合教科书结论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总体上,该题组难度不大,叙述对属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就行。(2015北京卷)图3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帕姆”()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10.该气旋()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答案】9.B10.D【解析】试题分析:9、图示“帕姆” 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其移动路径受西北风的影响;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而该气旋位于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选B。10、台风的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赤潮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发生海水流动较小环境中,气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该灾情可以用RS监测,而GPS只提供精准位置;而在瓦努阿图风力最大,距气旋中心附近最近,所以危害最大。故选D。考点:热带气旋【名师点睛】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由水蒸气冷却凝结时放出的潜热发展出现暖心结构。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转向并幅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转向幅合。几乎所有的热带气旋都是在赤道南北30纬度以内的范围内生成。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生成,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北太平洋西部全年皆有热带气旋,但活动以二月最少,八月至九月处最多;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东部主要集中在六月至十一月;南半球的热带气旋在十月底开始,至来年五月结束,当中以二月中至三月初为高峰。(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3、下图为北纬30附近、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答案】3、D4、D【解析】试题分析:3、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者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更加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地降水丰富,、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别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地,所以D对。4、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量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在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地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2015福建卷)图2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风力增大云量减少A. B. C. D.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答案】3.A4.B【解析】试题分析:3、蒸发量的大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示时段的气温上升,降水增多;而无法判断风力的大小;降水增多表明云量增加,故选A。4、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水分亏损,图示3 一 6 月份均为亏损,所以累积亏亏损量 6 月份最多;而其它月份没有出现亏损。故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曲线图的判读、联系有关气候知识。【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来源:学|科|网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2015广东卷)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名师点睛】该题属于文字类材料选择题,根据题干提示“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解析火山爆发造成地表温度下降的原因,同时注意是地表温度,而不是通常说的气温,地表温度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气温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2015广东卷)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7.该省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 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河流泥沙含量B、地形起伏C、西南季风强弱D、土壤厚度【答案】7、C8、B【解析】试题分析:7、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C,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40N,116E),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方。8、由上题可知该省位于东北地区,进而可以推出该省为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于长白山山区,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山区容易形成云雾,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B。考点:中国政区、中国气候。【名师点睛】该题组以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为材料,考查我国各地区平均年雾日数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第1问,难度不大,根据经纬度或者轮廓都可以判断出该省属于我国东北地区;第2问,难度较大,需要审题清楚,图中信息反应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这需要学生对该省地形特征熟悉,长白山跨越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最大的地区位于长白山山区。(2015江苏卷地理)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该日,下列地区可能()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答案】9.B10.B【解析】试题分析:9、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故A错;重庆处于冷锋锋线附近,伴随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C错;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袭击,D错。故选B。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受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故选B。【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运用图示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名师点睛】本题组以较新的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天气系统。第一小题主要观察气压形势图,看准每个区域位置所对应的天气系统,结合所学常见天气系统特征,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二小题要熟悉冷锋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气温下降、气压先降后升。(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下列各题。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3、D4、D【解析】试题分析:3.读图分析,根据图例判断,年平均雾日福建沿海最多,A错.黄海沿岸雾日多,B错。准噶尔盆地雾日较多,C错.柴达木盆地雾日最少,D对.4.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D对。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水汽不易凝结,A错。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易降雨,不是成雾,B错。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季节是夏季,C错。考点:雾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影响雾形成的因素.【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的原因,影响雾形成的主要因素,读图分析能力。【名师点睛】通过读图,学生要判断出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根据图例找出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雾的形成与静风、逆温现象、水汽含量、凝结核数量有关。分析雾日多少差异的影响因素,首先考虑区域是不是出现逆温现象,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多少。地形不是雾形成的主要原因。(2015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答案】7、D8、A【解析】试题分析:7、读图,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C,A错。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C,B错。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