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审美经验的结构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第二节审美经验的结构功能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一 感知二 想象三 情感四 理解 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一般说来 感知 想象 情感和理解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几种基本要素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主体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 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一 感知1 感知的定义2 感知的特性 感知活动在审美经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美学研究的一致看法 正如美国当代美学家帕克所说 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 而且 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 人的感觉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来进行的 但它们在审美经验中所起的作用却不是相同的 其中 视觉和听觉无疑起着主导作用 而其他如味觉 嗅觉和触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对此 美学史上曾经进行过广泛的探讨 1 感知的定义感知活动实际上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其中 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 而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不过 在具体的经验活动中 感觉和知觉经常交织在一起 共同构成了经验行为的基础层面 2 感知的特性首先 审美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在日常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 人们往往是由于对象激起了我们强烈的情感体验 才进入到审美活动之中的 当代著名美学家英伽登甚至据此认为 审美活动是从这种强烈的原始情感才真正开始的 其次 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感知活动虽然处于心理经验的基础层面 但却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 相反 它能够积极地对对象的属性作出自己的选择 最后 审美感知是以 完形 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 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 完形 的认识 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个心理学派别 1912年发端于德国 后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 1880 1943 柯勒 1887 1967 和考夫卡 1886 1941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 一词的基本意思是 形式 图形 形状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 它被赋予了 形式在感觉中生成 的含义 用来表述由部分构成一种通体相关的完整图式的现象 含有 整合使之完形 之意 所以中文意译为 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 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研究方面得到深入的发展和深化 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方面的主要著作 考夫卡的 艺术与要求性 鲁道夫 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走向艺术心理学 等 关于格式塔心理学的 完形 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一种整体的把握 知觉不是感觉诸要素的总和 而是采取直接而完整的方式把事物组合为统一的整体 换言之 人的知觉是一种对客观刺激物进行大幅度改造 积极组织或建构知觉 完形 整体的能力 二 想象1 想象的定义2 想象的分类 想象包含着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形态 初级形态是简单联想 它又可以划分为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 想象的高级形式则包含了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形式 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 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联想到另一个 所谓 睹物思人 爱屋及乌 类似联想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 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是指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 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 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三 情感1 情感的定义2 关于审美活动中情感的生成原因 三 情感情感活动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 最具渗透性的因素 它一方面构成了其他各种心理因素的诱因 另一方面又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同时 它作为一种弥漫性因素伴随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 从而使整个审美活动都显示出明显的情感色彩 因此 情感在审美经验中重要性早就为人们所公认 1 情感的定义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人对一定事物所生成的态度的体验 它是人的需要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在人生实践中 凡事物为人所需要的 主体就会对它产生好感 满意 喜悦 爱等 相反 则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感受 畏惧 不满 愤怒等 在美学中 把审美情感视为人的高级的精神属性的心理构成因素 2 关于审美活动中情感的生成原因客观论 主观论 同构论 客观论者认为 审美对象的情感性质是其本身所固有的 比如一幅画所产生的忧郁 悲哀或欢乐的情感 就是由油画中色彩和线条的搭配所客观地决定的 与观赏者的主观态度无关 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 关于诗言志 主观论 主观论者认为 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做固有的 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 与之融为一体 使对象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 使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持有此种看法的典型代表是 移情说 理论美学家立普斯 移情说 移情说 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罗伯特 费肖尔提出来的 但是在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则是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立普斯 立普斯 1851 1914 涉及移情说的重要理论著作有 论移情作用 再论移情作用 等 所谓移情说 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感情移置的现象 具体说来 就是主体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时 把自己的情感 意志 心境 人格移注到对象中去 使对象获得生命和意义 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 移情 关于道芮式石柱的移情解释 立普斯举例分析了人们欣赏古希腊的道芮式石柱的审美经验 在立普斯看来 人们欣赏古希腊神庙建筑的道芮式石柱时 会感到石柱似乎不受石料的重压而显出耸立上腾的气势 会生成 可喜的 充满力量 和 镇定自若 的感受 就是由于我们把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体验到的情感移置到石柱的身上 这样一来 与其说我们是在欣赏石柱 不如说是在自我欣赏 石柱充其量只是起到了一种诱因的作用 古希腊巴特农神庙道芮式石柱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像这种对物的移情是普遍存在的审美事实 它好比修辞学上所说的拟人或人格化 在艺术创作中 如写景诗 咏物诗 象征诗中犹为普遍存在 杜牧 赠别三首之二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王之涣的 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杜甫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都是移情的审美现象 在这里 蜡烛 羌笛 春雨 统统被诗人赋予了生命 形同人一样 有知觉 有情感 有个性 同构说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认为 自然万物都可以用力的结构来解释 不仅物理世界充满着力的结构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力的结构 这二者之间具有相似的对应性 当人的精神世界中包含的力的式样与外在物理世界中存在的力的式样 在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对应性时 人就会对事物产生审美反应 这就是 同构对应 或 异质同构 四 理解1 理解的定义2 理解的特点 首先 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 其次 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首先 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 审美实践 其次 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审美理解的多义性在审美实践上的表现 在音乐欣赏中 往往会发生审美理解的多义性现象 例如 一首节奏缓慢 音调低沉的乐曲 听众往往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悲伤的感受 但是 这到底是哪一种悲伤 则会因听众的不同而产生多义的理解 是哀悼英雄的逝去 还是失恋之后的痛苦 是无家可归的漂泊感 还是游子思归式的感伤 李商隐的无题诗 相间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近距离沙石运输合同样本
-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与防护题库 (信息安全领域实战项目)
- 幼儿园课件-认识蔬菜
- 肺癌放疗饮食护理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
- 眩晕护理方案及护理常规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学任务分析
- 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小动脉阻塞的临床护理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年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济宁三模)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5年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 馅料间管理制度
- 2025年消防知识培训
- 上海健康医学院《SpringSpringMVCMyBais》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马尔代夫旅游介绍
- 保险行业档案管理培训
- 无废城市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煤炭矿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书
- 五金产品购销合同清单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四川预赛)试题含答案
-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北京西城区初一(下)期末道法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