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苏轼的赤壁情结陈天钦 曾琴 宋兴昌(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重庆 秀山 409900;南开大学,天津 南开区 300071 )摘要:贬谪黄州的苏轼似乎与赤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著名的“赤壁三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自然中融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试从赤壁情结产生缘由、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及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力图让苏轼赤壁情结更具体、更形象地呈现出来,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关键词:苏轼;赤壁三咏;赤壁情结首先梳理一下“情结”一词的含义,辞海上这样解释:“情结”,也叫“情意综”,乃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概念,指被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活动中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愿望。本文之所以称苏轼有浓厚的赤壁情结,是因为苏轼贬谪黄州时多次泛舟游赤壁,并留下了“超绝古今”的两赋一词,寄予了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寄托。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之一,在这里,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1。在此期间,他的重要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与“赤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他与赤壁的渊源入手,从情结缘由、赤壁三咏、流芳百世三个层面来初步探讨苏轼的赤壁情结。一、情结缘由苏东坡曾被林语堂称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2。正如林语堂评价说:“从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2在身处逆境之时也能运用佛道思想进行心灵危机的自我救赎,这种旷达人生观究竟源自哪里?为何苏轼在黄州尽抒赤壁之情? (一)政治上的失意和彷徨中国历代文人大都经过一个被贬流放的过程,苏轼也未能幸免于难。神宗初年苏轼因不满新法,在湖州谢上表中发了几句牢骚,说神宗“知其遇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3措辞激烈,刺痛了变法派,新党群起攻击,最终以诽谤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此为著名的“乌台诗案”。为此,苏轼心理变化很大,政治上的失意和彷徨让他“看清了自己被人陷害的实质,倒使他更加沉着冷静,把对奸邪小人的鄙视转变为坚定人格、不屈不挠的决心”。5 二心灵上的郁闷与孤独谪居黄州期间 ,犹豫和徘徊是苏轼的主要心态特征。与陈朝请书曰:“某自竄逐以来,不复作诗与文字。所谕四望起废,固宿志所愿,但多难畏人,遂不敢尔。其中虽无所云,而好事者巧以酝酿,便生出无穷事也。”3此时的苏轼,用世之志已经打消,他开始在“穷则独善其身”的心性修养上下工夫。然而,心灵孤寂、郁闷,无法排遣,仿佛与世隔绝。在给朋友李端叔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不为人识。平生素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4(答李端叔书)可见苏轼当时心里的的孤苦和不安。三儒释道精神的统一苏轼出生在文学世家,自小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素养。他始终以儒家的“ 仁者爱人” 思想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显示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并将其大力宣扬。但儒家思想中也绝非一直强调“济世”,孔子曾经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志”,其中也不免有道家所提倡的“顺乎自然”渗透其中。苏轼自幼跟张易简道士学易,终生与道人交往。同时,他自小熟读庄子,在庄子中找到了真正的知音。因此,苏轼受道家齐物我、泯是非、逍遥无为、任性随缘等思想影响深远。苏轼更是深受佛教的影响。少年时代他就开始广泛涉猎佛书,同僧人、诗僧也交往密切。他的作品里充满着镇定自若、超然物外的审美韵味。如: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情”表现出一种坦然面对人生风雨的镇定和自信。总之,苏轼思想很驳杂,可以说,三家的精髓共同铸造了苏轼的人格和文格。至于儒、释、道三种思想和文化在他心中是怎样杂糅和碰撞在一起的,下面将对他关于赤壁的一词二赋进行探讨。二、赤壁三咏被贬黄州,易经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道家成为他的突围之道。这三篇传世名作皆以“水”为表现对象,蕴涵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感悟。一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入世”与“出世”矛盾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者开篇便以一泻千里的滚滚大江和光照青史的英雄人物相联系、相比照。而后点出“赤壁”,极写赤壁的雄伟奇险,参差陡峭的石壁直插云汉,正是这样的惊涛骇浪孕育了千古英雄豪杰周瑜。然而,此时的自己已经是两鬓染霜,空有抱负而不酬,空有才华而不伸,怎不生惆怅、悲愤之情?民族英雄岳飞面对外敌强侵,山河破碎,“怒发冲冠”,吟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千古名句。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苏轼同样在词中发出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用一个“笑”字在自解自嘲中化悲怨为旷达。这里有他“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既有热烈的辅君治国、兼济天下的儒家信念,又杂糅了对一切现世价值准则的怀疑和超脱物外的佛老思想。”5历史与现状、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导致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所以在词最后感叹“人生如梦”,这种慨叹和愤懑虽有想为国建功立业的积极因素,也有无可奈何的消极悲观的成分。苏轼内心是痛苦的,消沉的,但又是达观的。他对阮籍和嵇康所倡导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老子庄周是吾师也”颇有认同6。 总之,苏轼在词中尽抒对英雄人物及其业绩的神往,借追慕古人的豪情壮志抒发自己的抱负,体现了作者思想上“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待罪黄州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委婉反映了苏轼自己耳濡目染的儒家思想发出了深沉的质疑,8。二前赤壁赋中佛道思想的自我救赎 继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尽情抒怀。文章首先借用道家所信奉的神仙特征,产生神奇的想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表现出超然的心境。事实上,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往往包含着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苏轼抒写了在自然的大背景和历史的大时空中个人挣扎与矛盾的生存状态,痛苦与自慰的心路历程,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看似豪放洒脱、狂放不羁的苏东坡心灵深处浓郁的悲凉和沉重的孤独感。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东坡,没有了性命之忧,脱离了牢狱之灾,到了天高皇帝远的黄州,终于把淤积在心中的郁闷、孤独用他特有的情调和曲调,谱就了一曲传诵千古的赤壁赋。苏轼本以经世为怀,儒家的人格追求和社会理想是他自觉的价值取向。他十分仰慕曹操、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所以借赤壁之名驰骋历史,生动传神的写出了当年曹操的风采:“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因此,当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磨难,他都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三后赤壁赋中佛道思想的超越审视前赤壁赋在文采和内涵等方面有绝佳表现,但后赤壁赋更真实的凸现了作者的思想状态和精神实质。他常念“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然而现实的利剑击碎了英雄的有为之梦,无端被贬、命几不保的经历成为永远的伤痛。于是,苏轼“反而登舟,放乎中游,听其所止而休焉”。正是这种道家思想的影响,成为苏轼人生平衡的调节器,使他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关都能从容对待、安之若素。我们常说“人定胜天”,但当我们真正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时,只会悲天悯人。而苏轼通过儒道思想的融合日益变得淡泊、镇定、旷达、超越,真正获得了人性、心灵、生命的大自由。“东坡”、“雪堂”成为他坚毅、勤奋精神的象征;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成为他超脱、纯净心灵的象征。三、流芳百世苏轼的赤壁情结在“赤壁三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性格的成熟。他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度、兼容精神;他屡受打击却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处世原则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集中体现等等。正因为这样,东坡精神流芳百世,万古长青,永远在中华乃至世界大地上发出耀眼光芒。林语堂说:“一提到他,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的会心的一笑”2。他特别欣赏苏轼 “灵魂的欢欣和心志的乐趣”4。他说:“大体来说,我们得到一个印象,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2林语堂接受并继承了苏轼的儒道思想,并发扬光大。但林语堂仍然是关注现实,叙述现实的,“我们不想再在文字国里说空话,高谈阔论,只睁开眼睛,叙述现实,若说我们一定有何使命,是使青年读者,注意观察现实罢了。”8林语堂从“观察现实”到“以自我为中心”是自身在经历政治论争之后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与苏轼的经历和复杂思想相吻合的。不仅在中国,苏轼在国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 奉事入宋的高丽使臣金觐,羡慕苏氏兄弟的名声,竞把两个儿子取名为“富轼”、“富辙”。在日本和韩国,平民和文人,每逢壬戌之秋,把汉江等地方当作“东坡赤壁”,造出东坡赤壁的气氛,在那里泛舟,亲身体验赤壁游9。英国某大学中国研究所把东坡列为中国历史四大名人之一 :秦始皇、康熙、苏东坡、毛泽东。10 可见苏轼的影响深远,他的精神流芳百世。千百年来, 苏东坡之所以备受推崇和爱戴,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东坡有魅力”。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身上显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开始,既强有力地在他身上运行,直到死亡封闭上他的嘴,打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2 朱靖华先生将他视为哲学统一体。他汇萃历史精华之流,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士大夫,成为后人心目中最具魅力和最感亲切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11苏轼以特定的贬谪身份置身于特定的“赤壁”环境中,有怀古而感慨自身命运,从感慨中悲哀油然而生,在从悲哀痛苦中挣扎解脱出来,用老庄佛老思想实现了自我的心灵拯救,这种进退自如的心灵范式令后世文人墨客敬仰,并对我们今天的心灵抉择影响深远。我们正可以通过学习他的精神去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处变不惊。参考文献:1余秋雨. 山居笔记苏东坡突围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2林语堂.苏东坡传M.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1.3苏轼著,孔凡礼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4杨胜宽.苏轼人格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5杨汉瑜.论苏轼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结J.重庆: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6张进.苏轼的前赤壁赋与阮籍的达庄伦J.北京:文史知识,2005,(3)7胡秋宏.试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和创作J.常州: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万平近.林语堂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9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合同范本简约模板
- 购房合同范本卖方有利
- 缴纳人防费合同范本
- 舞蹈服装合同范本
- 直播团队合作合同范本
- 小区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 闪银借款合同范本
- 设备清理保洁合同范本
- 阳逻租房合同范本
- 安全检查合同
- 孕期健康方式课件
- 膏药生产现场管理制度
- 智人迁徙路径重构-洞察及研究
- 关于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T/SHPTA 082-2024光伏组件封装用共挤EPE胶膜
- T/CCSAS 023-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紧急切断阀设置和使用规范
- 农庄鱼塘出租合同范本
- 城管执法理论知识培训课件讲义
- 河南郑州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 制冷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