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doc_第1页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doc_第2页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doc_第3页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doc_第4页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 文 题 目: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姓 名: xxx 系 别: 环境与测绘系 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年 级 、 学 号: 08级 xxxxxxxxxxxxx 指 导 教 师: 赵 清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教务部印制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摘要: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3方面对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从三大指标层次中各选4个指标(共计12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指数和模型对连云港市(2006-2010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06年2010年连云港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视,随着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投资增多等原因,连云港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加速增长状态。(2)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增长缓慢,平均只每年增长0.2%,与其它城市相比,人民收入、恩格尔系数等仍有待提高。(3)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增长缓慢且波动较大,其波动主要受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变化的影响。(4)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发展相吻合,但受生态效益变化的影响有所波动,受社会效益变化的影响较小。综合效益总体上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用地布局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益;熵值法;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连云港市Lianyungang city comprehensive land us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tudies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other3 aspects of Lianyungang city land use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from three levels of the selected4 indicators (total12 index) of the land us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of entropy with the index and method of Lianyungang City (2006-2010).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1)2006 -2010in Lianyungang City Land Ut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ery seriously, as the local financial revenue, investment increase and other reasons, Lianyungang city economy gets rapid development, social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growth is relatively slow, but still is firm in have litre.(2)Lianyungang city land uses social benefit growth is slow,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0.2%, compared with other city, peoples income, Engel coefficient,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3)Lianyungang city land us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slow growth and fluctuation, the fluctuat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output change.(4)Lianyungang City comprehensi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incide, but by the ecological change fluctuate, affected by social change small.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 general is steadily growing state.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land to use a structure, scientific land use planning layou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proposals.Key words:Land use efficiency; entropy method; land use assessment; land use; Lianyungang City目 录1前言12研究区和数据来源12.1研究区概况12.2数据来源23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23.1评价指标体系23.2评价指标权重44连云港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54.1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计算54.2评价结果和结果分析64.2.1评价结果64.2.2评价结果分析75结论与建议85.1主要结论85.2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8参考文献:9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1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土地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城市土地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使得城市土地的供求矛盾越来越趋于紧张。因此,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集约利用土地是当前社会急于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分析城市目前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 它对实现城市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1。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不同时间段内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的程度各不相同:投入同样的城市土地,所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越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就越高,反之越低2。目前我国学者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研究上,及相关实证分析。如温秀琴等以徐州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3,李植斌运用协调度模型与功效函数法对温州市建成区进行土地利用评价分析4,黄奕龙等应用系统分析和层次分析法评价了深圳市和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5。本文以连云港市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分析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异及其原因,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区和数据来源2.1研究区概况连云港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包括新浦区、连云区、海州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南部,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连云港市发育一个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花生,还包括林木、瓜果、竹、药材、水生植物等。云台山的云雾茶为江苏3大名茶之一。 连云港市,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俱备。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全市经济总量增长迅速。初步核算,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410.52亿元,增长13.0%,人均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全市人均GDP突破3万元,达到32119元,增长13.7%。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48147元,增长10.8%。连云港市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连云港是中国五大交通枢纽之一,公路对外交通已全部实现高速化,国家重点建设的同三、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铁路方面,紧紧依托陇海铁路线,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济南、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青岛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白塔埠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开通了到中国重要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海口等地的航班。目前,连云港已建设完工25万吨级矿石码头,2008年吞吐量已经过亿吨,30万吨级航道建设获国家批准,已经在建。连云港港未来将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主体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革开放20年来,连云港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2.2数据来源研究中运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2011年连云港统计年鉴、2007-2011年江苏省统计年鉴、2006-2010年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3.1评价指标体系 (1)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但能够反映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及其内在关系,而且还要体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为了使土地利用指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土地利用的效益,指标本身首先应具有合理性;同时,土地利用的效益分析指标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代表性。指标体系应立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本质,所选指标要具有代表性,能真实、科学地反映出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指标体系中应排除密切相关的指标,选用相互独立的指标。系统性。要能够反映城市土地经济效益形成要素的主要方面和内在联系。层次性。指标体系应该根据研究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可操作性。 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选择已有的统计指标,保证数据的可采集性,不能片面追求系统状态的完整描述,选择指标数量过多,或者选定难以获取的指标6。 (2)评价指标及其原始数值衡量的标准主要是:是否在土地利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否在土地利用中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主要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部分组成。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为目标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组成准则层,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中所选的12个指标组成因子层,构建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标系统如表1所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高效化可由单位面积土地所产生的GDP值、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来加以衡量。在此,本文选择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进出口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个经济指标。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是指土地利用满足公众需要和为社会公共服务的程度,这种需要在土地上表现为公共设施利用的舒适、方便、安全以及容纳承载程度。在此,本文选择了人口密度 、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个社会指标。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是指土地开发利用对生态平衡建立与维护的贡献。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重视体现了公众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追求。正确衡量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通常用森林覆盖率、人均草地面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指标来反映9。在此,为了可以更好地分析衡量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本文选用生态效益指标中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4个生态指标来计算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表1 连云港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及指标值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单位20062007200820092010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33.96 48.79 66.21 90.21 141.39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300.12 409.56 568.17 745.59 920.82 进出口额 亿美元27.26 32.53 44.48 50.72 50.7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11.53 249.08 310.44 369.53 426.75 社会效益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639.00 643.00 651.00 663.64 663.64 恩格尔系数 %45.30 43.70 42.20 39.90 40.90 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26.00 29.60 31.80 33.50 35.3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11475.00 13254.00 15255.00 16958.00 19020.00 生态效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3779.00 3338.00 3112.00 3472.57 3472.57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8.00 98.10 98.20 98.14 98.14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1.30 91.30 91.60 91.89 91.89 三废综合利用产值 亿元0.79 2.65 1.26 1.00 1.00 (3)指标原始数值的标准化 为使各项指标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比重法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设共有m个定量评价指标并且取得n个参评对象的上述指标的数据为原始数据矩阵。在同一指标下,计算参评对象的取值占全部参评对象取值之和的比重作为其标准化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第i个参评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第i个参评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的原始值;n参评对象个数。这样即可得出一个n行m列的评价指标标准化数据矩阵。如下文表2所示。表2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标准化值200620072008200920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0787 0.1130 0.1534 0.3275 0.327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0.0962 0.1313 0.1821 0.2952 0.2952 进出口额 0.1325 0.1581 0.2162 0.2466 0.246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1296 0.1526 0.1902 0.2638 0.2638 人口密度0.1960 0.1972 0.1997 0.2036 0.2036 恩格尔系数0.2137 0.2061 0.1991 0.1882 0.1929 人均住房面积0.1665 0.1895 0.2036 0.2145 0.226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15110.17450.2008 0.22320.250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0.2200 0.1944 0.1812 0.2022 0.2022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0.1998 0.2000 0.2002 0.2001 0.200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0.1994 0.1994 0.2000 0.2006 0.2006 三废综合利用产值 0.1179 0.3955 0.1881 0.1493 0.1493 3.2评价指标权重本文主要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它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 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相对变化程度大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权重。这种思想与土地利用可持续作用机理非常相似,影响土地持续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是其中变化程度大的因素。因此采用熵值法确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综合指标,对整体持续性影响的权重比较适宜;并且应用客观赋权方法可以减少评价者的主观成份,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熵值法有其存在的优点与不可忽略的缺点。其中,优点:熵值法能够深刻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从而确定权重,这种思想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机理非常相似,影响土地可持续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是其中变化程度大的因素。它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因而由它得出的指标权重值比主观赋权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精确度。缺点:是缺乏各指标之间的横向比较;是各指标的权数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权数依赖于样本,在应用上受限制。此方法现广泛应用在统计学等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在土地利用领域,熵值法对权重的确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于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有着极其广泛的研究。王悠明运用熵值法对济南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研究分析7;李红丹、郭海峰等运用熵值法对桓仁山区土地利用的评价分析8等。熵值法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调节系数, ln 为自然对数,为指标归一化值,所得的 . 根据所得评价指标的熵值,计算第n项指标的差异系数:第n项指标的权重为:经运用前述熵值法计算可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如表3。 表3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权重因子层权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306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0.1920 进出口额 0.074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0817 人口密度 0.0003恩格尔系数 0.0027 人均住房面积 0.014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0403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0.005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0.00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0.0000 三废综合利用产值 0.28344连云港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4.1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计算运用指标数值加权求和模型计算连云港市2006-2010年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值,公式如下: 式中为综合效益指数,为指标权重, ,为指标标准值。据表2和表3计算结果,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计算得出2006-2010年连云港市土地利用各项效益及综合效益如表4和图1。表4 连云港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值 综合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2006年0.1114 0.0677 0.0091 0.0346 2007年0.2141 0.0906 0.0103 0.1131 2008年0.18830.12250.01160.05432009年0.21470.15870.01260.04342010年0.2715 0.2143 0.0139 0.0434 图1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动态变化示意图4.2评价结果和结果分析4.2.1评价结果据表4和图1分析可知,连云港市土地利用各项效益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1)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呈加速增长态势。由2006年的0.0677提高到0.2143,提高幅度近超过300%.这主要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投资增加等因素造成的。(2)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呈缓慢增长状态,社会效益由2006年的0.0091增加到2010年的0.0139,只增长了近0.005,社会效益稳中有升。(3)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总体不高,且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2006年的0.0346提高到2007年的0.1131,但又从2007年的0.1131降低到2008年的0.0434。这主要是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的变化对生态效益产生极大影响。(4)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与经济效益同比增长,由于生态效益变化幅度较大,综合效益的增长也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但大体仍稳定增长。而社会效益增长缓慢,对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增长影响较小。4.2.2评价结果分析(1)关于经济效益综合财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购买力逐步增强,连云港消费品市场进一步繁荣活跃,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转型,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显现,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为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06年至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33.9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1.39亿元,提高幅度接近2006年的4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300.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20.82亿元,比2006年提高300%。消费品零售额由2006年的211.53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426.75亿元。其中,至2010年,汽车消费独领风骚,实现汽车消费额31.24亿元;成品油消费势头强劲,实现零售额24.38亿元。固定投资方面,连云港港区疏港公路、连云港港专业码头工程、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新海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田湾核电站三期工程、灌云风力发电、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区、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项目等事关经济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因此,在此期间,无论从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上分析,连云港市经济效益在不断飞跃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增长仍较为缓慢,主要由于土地利用结构仍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有待不断优化;城乡二元结构有待改变;高新产业发展有待加快等原因。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重视高新技术发展等。(2)关于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方面:随着人口总量平稳发展,连云港人口密度缓慢提高。人口密度由2006年的639人/平方公里增长到2010年的663人/平方公里,增长幅度也仅为3.6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多,从2006年的11475元增加到2010年的19020元,比2006年增长了39.67% 。人民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人们用于日常生活的费用不断减少,更多的是追求生活质量以及精神生活的品质,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恩格尔系数由2006年的45.3%降低到2010年的40.9%,平均每年降低0.88% 。其中,2009年到2010年的恩格尔系数变化浮动较大,由2009年的39.9%提高到2010年的40.9% 。主要是因为经济危机,各种食材价格较往年上升许多,使得人们用于生活方面的费用大大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增长较快,由2006年的26平方米/人增长到2010年的35.3平方米/人,涨幅为26.3%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连云港市的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总的来看,2006年到2010年的社会效益增长缓慢,只由0.0091增长到0.0139,增长幅度很小。今后应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各方面的发展。(3)关于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方面:随着“十一五”计划的进行,政府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政府出台了许多环境保护政策。期间,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逐步提升监管治理水平,强化源头控制,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推进污水截流管网建设。2006年到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有所提升,由98%提高到98.14%。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噪声达标区建设与管理,2006年至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有所提升,由2006年的91.3%上升到2010年的91.89%。三废综合利用值由0.79亿元上升到 1亿元,但中间波动幅度较大。总而言之,2006年到2010年生态效益增长缓慢切浮动较大。大体只由2006年的0.0346增长到2010年的0.0434 。且中间波动幅度较大,连云港市生态效益还是处在缓慢发展阶段的。今后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 (4) 关于综合效益由表4及图1可以看出,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普遍偏低,但总体上处于稳步增长阶段。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由2006年的0.1114增长到2010年的0.2715。平均每年增长0.032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其不仅受到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也对其有所影响。说明连云港市土地利用在逐步地合理化,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也逐步得到优化。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建设仍需加强。5结论与建议5.1主要结论本文通过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得出:(1)2006年2010年连云港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视,随着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投资增多等原因,连云港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加速增长状态。(2)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增长缓慢,平均只每年增长0.08%,与其它城市相比,人民收入、恩格尔系数等仍有待提高。(3)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增长缓慢且波动较大,其波动主要受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变化的影响。(4) 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发展相吻合,但受生态效益变化的影响有所波动,受社会效益变化的影响较小。综合效益总体上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应在和谐中逐步提高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5.2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