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doc_第1页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doc_第2页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doc_第3页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 试 指 导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指导如下:1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水平考核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2复试笔试科目 考试科目各科分数参考书目编(著)者出版社信号与系统100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光学100工程光学基础(第三版)徐家骅机械工业出版社应用光学(第三版)张以谟电子工业出版社计量光学李小婷、胡金敏中国计量出版社 3复试笔试内容:见附件4面试主要内容。(1)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2)综合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3)外语听力及口语;(4)大学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5)专业课以外其他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6)特长与兴趣; (7)身心健康情况。考生应自行提供相关内容的证明材料。附件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大纲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且能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的能力。二、考试内容1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冲激信号的定义及性质;信号的运算及波形变换:平移、反褶、尺度变换、相乘、相加、微积分等;信号的分解:奇、偶分量,交、直流分量的求法;功率信号、能量信号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系统特性的判定:线性、时不变性、因果、稳定。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零输入与零状态响应:二者待定系数的确定条件,与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的关系;起始状态与线性时不变性的关系;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求卷积的方法;利用卷积求零状态响应。3傅立叶变换利用傅立叶级数的性质或借助傅立叶变换简化周期信号频谱分析;灵活运用傅立叶变换的有关性质对信号进行正、反变换;掌握抽样信号频谱的计算及抽样定理;掌握典型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展开系数和傅立叶变换。4傅立叶变换应用于通信系统系统无失真传输的条件;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调制解调、带通滤波器、抽样信号恢复模拟信号。5拉普拉斯变换求拉氏逆变换的几种方法;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 利用拉氏变换求系统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零极点与时域波形的关系; 由零极点与自由响应、强迫响应、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关系;零极点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系统稳定性判定方法;系统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方法。6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信号的运算; 正弦序列周期的判定;离散卷积的求法。7Z变换与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求序列的Z变换:定义法;Z变换的性质;求逆Z变换:留数法;幂级数展开;部分分式展开;长除法;Z变换的主要性质;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单位样值响应与频响的关系;频响特性的求法及正弦稳态响应的求解方法;系统稳定性、因果性与系统函数收敛域的关系。三、试卷结构1 题型结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2 内容结构基本概念傅立叶变换及其应用拉氏变换及其应用离散时间信号及其运算Z变换及其应用四、参考书目郑君里等编著,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课程名称:应用光学 一、 考试要求:理解、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作图、基本计算方法;掌握理想光组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式、基本性质及实现形式;了解成像原理、光学元器件性质与成像特点、光学系统的概念与实现;理解典型光学仪器的光路结构与光学性质;并运用像差原理及光度学理论进行光学系统外形尺寸结构设计及计算。二、 考试内容:1)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a光的描述;b. 光的四个基本定律及应用;c. 光学系统及成像的概念。2)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a: 符号规则 b: 近轴区单个折射球面物象关系公式及成像性质;c. 理想光学系统的理论及表示;d. 理想光学系统的图像与解析求像及成像性质;d. 光组的组合与光焦度;e. 摄远物镜及薄透镜。3) 平面成像理论a: 单平面与双平面镜的成像特性;b: 反射棱镜成像(包括与折射光组的组合)方向的确定及展开;c: 平行平面板近轴区成像特点。4) 光束限制a: 孔径光阑、入瞳、出瞳; 视场光阑、入窗、出窗的基本概念及判定 b: 远心光路及应用。5) 光度学a. 立体角及其计算;b. 光度学中的五个基本概念及单位;c. 光学系统中光束的光亮度。6) 像差球差、彗差、像散、像面弯曲、场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的成因、影响因素、克服途径(不要求像差计算,只作概念性考察)7) 典型光学系统a 眼睛:视度,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明视距离,分辨本领和瞄准精度;b放大镜的放大原理、放大倍数、线视场的确定;c. 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放大倍数、成像特点、光束限制;d. 照明系统的要求及两种典型照明的光学特点;e. 望远系统的放大原理及光学特点,两种典型望远系统的组成及光学特性;f. 照相系统及投影系统的分辨能力、光学特性。三、 试卷的题型结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