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类裂解的条件材料.doc_第1页
烃类裂解的条件材料.doc_第2页
烃类裂解的条件材料.doc_第3页
烃类裂解的条件材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烃类裂解指石油烃类(如乙烷、石脑油、瓦斯油等石油化工原料)在高温(750C以上)作用下分子发生断裂、 脱氢、聚合、缩合等反应,主要生成低分子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及少量大分子产物的化学过程。烃类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制取乙烯,同时可得丙烯、丁二烯和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因此它是石油化工的基础。工业上也有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热裂解过程来制取乙炔或炭黑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开始,烃类裂解已成为制取乙烯最主要的方法,目前世界上大型乙烯生产装置都是建立在烃类裂解技术的基础上的。70年代,一套单系列设备的乙烯生产装置的规模最大已达每年 700kt,通常则为每年300600kt。自从烃类裂解制乙烯的大型工业装置诞生后,石油化工即从依附于石油炼制工业的从属地位,上升为独立的新兴工业,并迅速在化学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反应机理 石油烃裂解反应过程极为复杂,许多学者曾对裂解反应机理作过深入的研究。1934年,美国F.O.赖斯和K.F.赫茨菲尔德首先提出烷烃裂解的反应历程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的。1967年,美国S.B.茨多尼克等人对各种烃类按自由基机理进行裂解的方式,作了较详尽的解释。以乙烷为例,裂解反应经历自由基引发、增长(或转移)和终止三个基本过程而生成乙烯、甲烷、氢等产物: 对于高碳数石蜡烃,其按自由基裂解反应机理所进行的反应过程要复杂得多。烃类裂解过程中主要发生上述一次反应,但在高温下一次反应产物还能进一步发生脱氢、聚合、缩合及断链等二次反应。因而在生成烯烃的同时,还将生成炔烃、二烯烃、多环芳烃以及焦油和焦炭。除自由基机理外,也有人确认某些烃类分子是按分子反应机理,或者是自由基机理与分子反应机理同时存在情况下进行的。烃类裂解过程系强吸热反应,混合烃原料的反应热可通过原料烃及反应产物的燃烧热差值求得。一般石脑油及轻柴油的裂解反应热约为1465kJ/kg。裂解特性 在高温裂解时各种烃类原料所发生的反应不尽相同。根据烃类原料分子结构的差异,裂解产品的生成规律为:正构烷烃最利于乙烯的生成,异构烷烃则较差,但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这种差别缩小。烯烃中大分子烯烃易裂解为乙烯、丙烯;烯烃脱氢生成炔烃、二烯烃进而生成芳烃。环烷烃有利于生成芳烃,含环烷烃多的原料比正构烷烃所生成的丁二烯、芳烃收率高,而乙烯收率较低。无侧链的芳烃不易裂解为烯烃;有烷基侧链的芳烃,主要是烷基发生断链和脱氢反应,芳环保持不开环,能脱氢缩合为稠环芳烃,进而有结焦的倾向。原料特性参数 在烃类裂解过程中,通常采用族组成、芳烃指数、特性因数、氢含量等参数表征烃原料的裂解特性。族组成简称PONA值,用以表征石脑油、轻柴油等轻质馏分油中的烷烃(paraffin)、烯烃(olefin)、环烷烃(naphthene)及芳烃(aromatics)四种烃族的百分含量。烷烃含量越大,芳烃越少,则乙烯产率越高。对于科威特石脑油,其烷烃、环烷烃及芳烃典型含量()分别为72.3、16.7、11,大庆石脑油则为53、43、4。芳烃指数即美国矿务局关联指数(Bureauof Mines Correlation Index),简称BMCI。用以表征柴油等馏分油中烃组分的结构特性。已知原料烃的体积平均沸点(tv,K)及其对水的相对密度(d剫,C),用下式即可算出芳烃指数值:正构烷烃的 BMCI值最小(正己烷为0.2),芳烃则相反(苯为99.8),因此烃原料的BMCI值越小则乙烯潜在产率越高。中东轻柴油的BMCI典型值为25左右,中国大庆轻柴油约为20。特性因数用做反映石脑油和轻柴油等轻质油化学组成特性的一种因数,用K表示。烷烃的K值最高,芳烃则反之,因此原料烃的K值越大则乙烯产率越高。原料烃的K 值可以通过它的立方平均沸点(tCu),K)和其对水的相对密度(d剫,C)按下式算出: 氢含量用元素分析法测得,可用以关联烃原料的乙烯潜在产率,氢含量高则乙烯产率越高。烷烃氢含量最高,芳烃则较低。乙烷的氢含量为20,丙烷为18.2,石脑油为14.515.5,轻柴油为13.514.5。过程工艺参数 烃类裂解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为温度、烃分压和停留时间(即反应时间),这是由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因素所确定的。烃类裂解生成乙烯的一次反应是吸热反应,其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反应速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需采取高温。而在高温下,乙烯能分解成氢和乙炔,后者还能进一步分解成氢和碳。从化学平衡来看,乙烯转化成乙炔的反应平衡常数较一次反应小得多,但乙炔完全分解为碳和氢的反应的平衡常数,则远比一次反应的大,故从热力学分析,如反应时间延长,则主产品乙烯减少,副产物乙炔增加甚至会生成焦炭。所以宜采取短停留时间,以发挥一次反应在动力学上的优势。另外,采取低的烃分压,则有利于分子数增多的一次反应,不利于分子数减少的二次反应。由此分析,促进一次反应,抑制二次反应以提高乙烯产率的条件是高温、短停留时间和低烃分压,但实际选择工艺时还要考虑在工程上实现的可能性,即反应温度不能过高,停留时间不能过短。这与裂解装置的性能及技术水平有关。50年代反应温度最高达 750C左右,80年代则可提高到800900C,停留时间相应从大于1s缩短到通常的0.270.45s甚至低于0.1s(毫秒炉)。工艺方法 自50年代以来,有关乙烯生产技术开发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如何扩大裂解原料(如采用价格较廉的重质烃原料),以及获得最大的乙烯产率和付出最少的能量。前者需要有效的除焦方法,后者则应具备先进的供热和热能回收手段。近40年来,先后开发出多种裂解新工艺,主要有以下三类方法:管式炉裂解;蓄热炉裂解;流化床裂解。后者是以小颗粒固体如金属氧化物、砂子、焦炭为载热体,由气化的烃原料和水蒸气使之流态化并进行裂解反应。一般载热体温度在 800C以上,经反应降温后可靠外加热(烧焦除去积炭)重新升温蓄热并进行循环。属于此类方法的主要工艺有联邦德国鲁奇公司的砂子炉裂解法、巴斯夫公司的焦炭流化床法和美国海湾石油公司的TRC法1、 烃类裂解条件的分析确定1、温度的影响(1)从反应热力学看:结论:由以上两图可知在1000K时断链、生炭结焦比脱氢反应更易发生,且反应程度也较大,他们的热效应都较高。(2)从反应动力学看: 改变温度不仅可以改变各个一次反应的绝对速度,影响一次反应产物分布,而且可以改变一次和二次反应的相对化学速度即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在动力学上的竞争 。一次反应Ea二次反应Ea 即随着温度的升高,k1/k2增加 结论:升高温度,更有利于一次反应,相对抑制了二次反应,从而提高了乙烯收率,减少了碳和焦的产率。但随温度的升高,生碳和结焦速度是加快的,即碳和焦的绝对生成量是增加的,必须相应缩短停留时间以减少焦的生成。2、停留时间的影响 裂解炉的特点是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以促进一次反应的完全,抑制二次反应的发生,提高裂解选择性。虽然高温短停留时间可以提高乙烯的收率,但不同的原料T-t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温度和停留时间的选取也要看产品。3、压力和稀释剂的影响 降低压力有利于乙烯的生成,但采用减压设备会增加设备费用及操作费用,所以采用加稀释剂(通常用水蒸气和惰性气体)的方法来降低烃的分压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结论:裂解条件为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和稀释剂;但是高温和短停留时间要根据原料特性及技术经济的要求来选择,稀释剂的用量也要根据原料的不同特性配以合适的稀释比来达到将烃分压的目的。2、 烃类裂解的过程组织1、原料的选择各种原料的过程条件、产物产率和乙烯生产指标举例结论:以轻烃作为原料,乙烯的产量高,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