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试 卷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某条约对中方赔款作如下规定:条约签字后中方交付600万元;其后分三年六次偿付,癸卯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300万元;甲辰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50万元;乙巳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00万元。该条约应该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A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C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3读图1,图中所示著作可主要用于研究晚清时期的A中英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德关系 D中俄关系4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这一举措有助于推广美国的价值体系 客观上利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表明了美国已放弃在华特权 充分体现了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A B C D5为驳斥日本产经新闻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A画家李自健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 B日本报纸报道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 C中国拍摄抗战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 D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6读图2,图中的毛泽东和朱德正在研究的事情最可能是 A如何实施渡江作战计划 B如何取得红军长征的胜利 C如何扩展八路军的实力 D如何争取抗美援朝的胜利 7读表1,此表作为研究抗日战争的史料,可以印证表1 日军伤亡人数统计表时间上海方面死伤计1937年8月234111213461937年9月29日前25289806123341937年10月14日前390815834197511937年11月8日前91153125940374(注:表中数据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整理)A敌后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主力B国共双方协同作战取得重大胜利C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积极抗战D日军最终未能占领上海及华东地区8读图3,图中三种言论意在强调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丘吉尔认为,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斯大林认为,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苏联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图3A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 B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危机 C美苏英三国合作的必要 D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作用9临时约法在赋予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的权利时,又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其主要用意是 A照搬美国政治体制 B防止专制独裁再现 C扩大大总统的权力 D推动满清政府破产10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最高纲领具体化为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纲领和任务,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渐次达到”的。中国共产党得到这些认识开始于A1922年中共二大 B1927年八七会议 C1935年遵义会议 D1945年中共七大11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1922年创办的第一份机关刊物。先后随中共中央迁往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发行量最多时近10万份,1927年7月停刊。与向导周报兴衰相伴的事件是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 C 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12读图4,下列根据图中的口号概括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图4A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B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 C近代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3长征组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歌词反映的史实是A四渡赤水河 B召开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甘肃会宁会师14读图5,图中漫画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 A反对独裁,实现民主 B反抗压迫,寻求解放 C反对战争,祈求和平 D反对专制,提倡民主15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临时约法16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为大计,方针活, 制度,存 国。九 年,香港归,九 年,澳门回”。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 A两、一、七、九 B一、两、五、七 C两、两、七、八 D一、五、七、两17“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周恩来发表的这段讲话是在 A1953年中印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亚非会议 D1971年会见基辛格18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是 A中苏关系恶化使中国倒向西方国家 B中国重返联合国大会并主导安理会 C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D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并向正常化发展191971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参加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的领导时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材料表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重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 B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20. 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一观点主要基于1787年宪法中A 带有种族歧视烙印 B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C规定总统权力过大 D没有废除奴隶制度21读表2,表中内容说明这次议会改革表2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选 区议席分配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取消111个议席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取消32个议席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北方郡选区获得65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获得13个议席(源自被取消的选区) A有利于扩大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势力 B导致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地位超过了旧贵族 C最终使英国工人阶级获得了充分的选举权 D使英国的政治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地区22读图6,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23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1917年的姓在俄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二者的异同点的概括,正确的有斗争对象相同 革命动力不同 革命性质不同 领导力量相同 A B C D24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绽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美国驻苏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乔治凯南在此强调的是 A日本法西斯尚未投降,反法西斯使命未完成 B西欧已开始走向联合,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C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美苏之争已不可避免 D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领导权第 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25沉沦与抗争。(10分)材料图7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两处的侵华战争名称,(4分)并分别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4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中体现出的进步趋势之一。(2分)26辛亥革命。(12分)材料一表3 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作者标题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年)问 昕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年)张翔等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18951926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关凤利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年)杨丽坤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年)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 ,明显超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回答: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2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项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9分,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指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视角。(1分)27内阁制度。(20分)材料一 表4 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1714年 乔治一世即位。1718年 因语言障碍,乔治一世不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 乔治一世任命首席财政大臣、议会多数党辉格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政府工作,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1742年 因受下院多次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成为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标志。1782年 英国在北美失败,首相诺斯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1783年 乔治三世任命小皮特为首相并组阁。1784年 面对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别出心裁地解散议会,宣布提前大选,并最终在大选中 获胜。这表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继续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6分)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2分)并据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2分)材料三 图8(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宰相、议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10分)28世界格局。(10分)材料图9请回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变趋势。据此,补充图9中A、B两处相应的事件。(4分)参照图9,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6分)参考答案ACDABCCDBABDBCBACDCCABBC25.(1)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各2分)地位: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化。(2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趋势: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由单个阶级(或阶层)独立斗争到全民族广泛参与;由分散斗争到由联合斗争。(答出一点给2分)26.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2分)分析:政治角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3分) 经济角度: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3分) 思想文化角度: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3分) 视角:近代化。(1分)27.(1)内容: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内阁受到议会反对,首相要向议会辞职,或者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内阁成员共进退;首相组阁需要得到国王形式上授权。(答3点可给6分)(2)理由:内阁无法定地位,政治地位较低。(2分)原因: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独揽行政权,故内阁地位提高,可能妨碍总统行使行政权,破坏三权之间的制约与平衡。(2分)(3)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宰相、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统率军队等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在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585-2025大豆茎溃疡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 材料疲劳裂纹扩展控制重点基础知识点
- 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数据可视化重点基础知识点
- 行政管理实践案例试题及答案
- 店铺火灾疏散应急预案模板(3篇)
- 幼儿园火灾应急预案反思(3篇)
- 血液透析火灾应急预案(3篇)
- 档案火灾应急演练预案(3篇)
- 宿舍楼火灾应急预案体系(3篇)
- 高考数学成就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剑麻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操作规范
- 2025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 西部计划面试题目及答案
- 烹饪原料知识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煤矿面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解读
- 中外名曲赏析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T-CCTAS 117-2024 桥梁转体支座
- 构建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套餐式”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