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7讲生态系统(2)课件(广西专版) .ppt_第1页
【学海导航】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7讲生态系统(2)课件(广西专版) .ppt_第2页
【学海导航】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7讲生态系统(2)课件(广西专版) .ppt_第3页
【学海导航】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7讲生态系统(2)课件(广西专版) .ppt_第4页
【学海导航】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7讲生态系统(2)课件(广西专版)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7讲 生态系统 二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生物圈的概论 3 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5 全球性环境问题 6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7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8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9 共生固氮与自生固氮微生物 10 生物固氮的意义 11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种类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硫循环 生物固氮 稳定性 人与生物圈 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 种类 意义与应用 共生固氮微生物 自生固氮微生物 保持 相对稳定 抵抗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保持原状的能力原因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 规律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营养结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抵抗力就越低 反之则越高 概念 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的破坏以后到原状的能力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 相反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 结构和功能 自动调节能力 单纯 简单 稳定性 干扰因素 恢复 二氧化硫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 二氧化硫通过降水形成硫酸 在土壤或水体中形成 二氧化硫直接被吸收 再传给消费者生物群落产生二氧化硫到大气中的途径有 动植物遗体 碎屑 排出物通过分解者的 动植物遗体 碎屑 排出物在古代地层形成 通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释放到大气 动植物遗体直接燃烧 喷发 硫循环 硫酸盐 生产者 氧化分解 化石燃料 火山 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系统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生物圈在物质上能够自给自足 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全球性环境问题 酸雨主要污染物 生态系统硫循环过程 酸雨的危害 使水体酸化 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 生殖和发育 直接伤害植物的 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等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so2 芽和叶 实验 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主要是 危害 导致全球气温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 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威胁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锐减 臭氧层损耗 土地沙漠化等研究性课题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o2 上升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遗传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物种丰富 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经济物种丰富 生态系统多样生物多样性保护 包括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共生固氮微生物 根瘤菌 特点 一种根瘤菌只能侵入豆科植物根部代谢类型 异养需氧型存在部位 土壤中广泛分布 豆科植物根表层根瘤的形成 根瘤菌在根内不断繁殖 刺激根内一些细胞分裂固氮时期 侵入豆科植物根部后 共生固氮微生物 生物固氮概念 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n2的过程 还原成nh3 一种或少数几种 薄壁 自生固氮微生物 圆褐固氮菌概念 一类在土壤中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代谢类型 异养需氧型存在部位 土壤中广泛分布功能 固氮增加土壤中含n素 分泌 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应用 制成菌剂 施用到农田 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自生固氮微生物 生长素 生物固氮的意义 对于自然界 氮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自然界中主要的固氮途径生物固氮的应用 根瘤菌拌种 利用豆科植物沤制绿肥 运用基因工程培育能自行固氮的小麦 水稻等作物 生物固氮 二 要点归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概念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 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这种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 稳定性的表现 1 结构相对稳定 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 功能相对稳定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输出相对平衡 3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1 区别 见下表 2 联系 两者同时存在 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即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就弱 反之亦然 如下图所示 4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对性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多么强 也总有一定的限度 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状态就会被破坏 5 稳定性的保护 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特点 采取相应保护对策 保护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遵循生态规律 建立新的稳定生态系统 使其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设计制作原理 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 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将少量植物 以该植物为食的动物 细菌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小生态瓶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特别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 2 观察稳定性 通过观察植物 动物的生活情况 水质变化 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注意事项 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透明且是密封的 小生态瓶内的各种生物之间及与无机环境之间 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瓶不宜过大 瓶中的生物要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动物不宜过多 以免破坏食物链 制作好的小生态瓶应放在散射光下 不要随意移动位置 设置对照组 一个人或一个班内都可以设计多种对照实验 如水质 植物数量 动物数量 非生物物质成分 光照等 不能用新鲜的自来水 因其含有氯气 观察时必须做到定期观察 随时记录 生物圈的稳态1 生物圈的理解 1 生物生存场所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 地球上由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 3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4 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5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 6 生物圈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 生物圈稳态的形成原因 1 源源不断地太阳能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2 三个圈层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需物质 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使生物圈中的物质良性循环 重复利用自给自足 3 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物圈中的各个层次 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稳态反馈机制 是生物圈稳态维持的基础 从物质层次上看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时 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 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从而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来理解 一种生物灭绝后 生物圈内起相同作用的其他生物就会取代它的位置 从种群之间的关系水平上来理解 某种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时 有关植物种群和天敌的数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从而使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得到控制 3 生物圈稳态遭破坏的原因 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急剧增加和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常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1 常见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危害的比较 2 硫循环 二氧化硫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 通过降水形成硫酸 在土壤或水体中形成硫酸盐 直接被生产者吸收 再传递给消费者 生物群落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到大气中的途径有 动植物遗体 碎屑 排出物通过分解者的氧化分解 化石燃料的燃烧 动植物遗体直接燃烧 火山爆发 3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 如重金属 化学农药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 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4 富营养化现象 生物多样性1 概念理解 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 指遗传信息的总和 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 植物 微生物个体的基因物种多样性 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生物圈中生态环境 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1 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 2 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3 环境污染 4 外来物种入侵 迁入地环境适宜 缺少天敌的控制 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播繁殖能力强 对环境适应性强 一旦传入 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 在短期内呈现出种群的 j 型增长 如松树线虫等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 原因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 间接和潜在三个方面的价值 2 保护是在基因 物种和生态系统这三个由微观到宏观的层次上进行的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 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即迁入动物园 植物园 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手段 对于濒危灭绝的物种可采取特殊方式以求物种的延续 如胚胎移植和克隆等 生物固氮1 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2 氮循环 3 氮循环中几种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注意 1 自生固氮微生物不等于自养型 自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自养型是一种代谢类型 2 根瘤菌必须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固氮 2009 天津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 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了群落的演替过程a b c d b 从图可以看出 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 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 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 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 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次群落演替的过程 所以 正确 选b 2009 上海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 e 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 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 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 牧童经济 模式造成的是 a 沙尘暴频发b 火山爆发c 温室效应加剧d 湿地内物种减少 b 本题是信息题 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 牧童经济 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 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 是人为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 所以a c d是 牧童经济 模式造成的 2010 全国新课标 假设a b c 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 其中a c d的营养关系为a c d a与b的关系如图 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 请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 若d大量死亡 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 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 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 当受到外界轻微干扰后 经过一段时间 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