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4页
【同步导学】高中历史 1.5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 商朝时期 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2 周朝时期 实行 政策 将商人集中起来 设官统一管理 3 春秋战国 1 出现实力强大的商人 成为商人主体 2 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工商食官 私商 4 隋唐时期 1 原因 政治上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2 表现 陆上和海上 空前繁荣 5 宋元时期 1 宋代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集镇 夜市兴盛 2 元代 纸币广泛流通 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丝绸之路 纸币 6 明清时期 1 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2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广泛使用 3 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如 晋商 闽商等 白银 徽商 1 农耕时代商业发展的成就有哪些 精讲 2 想一想 教材p21 司马迁说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1 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 2 原因 工商食官 政策被破坏 给商业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 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 商业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1 右图是清朝 盛世滋生图 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所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 出现了农村集市b 坊市分置c 边境贸易繁荣d 商业市镇兴盛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苏州 不是农村集市和边境市集 坊市在宋朝时已经打破 故答案为d 答案 d 1 地位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 总是与城市联在一起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 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2 政治中心的商业发展 1 自周秦迄唐代 坊市分离 官府在县治以上城市设市作为交易场所 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并与民居隔开 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 城市职能 主要职能是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 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商业繁荣 坊市制 2 宋代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出现街市 城郭和乡村 也允许置市贸易 出现 晓市 草市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控 城市 大大增强 3 经济城市的兴起 1 唐宋时期 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除 外 泉州 明州 杭州等都繁盛一时 2 明清时期 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尤以 为盛 夜市 经济功能 广州 江南地区 1 两宋时期比隋唐时期在商业发展方面有何突出变化 精讲 1 交易已无空间限制 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出现了街市 2 品种进一步增多 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注入市场 3 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 如夜市 晓市 草市等 4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精讲 1 从兴起的原因看 战国到汉代的城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而兴起为商业都市 唐宋以来 商业都市多因工商业发展而兴起 2 从功能看 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 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3 从地域分布看 商业都市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 到唐朝以后 南方的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 明清时期松江 盛泽镇等南方市镇崛起 2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 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 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 长安城的落日 b 坊墙倒塌以后 c 汴河两岸 d 宋代东京的辉煌 解析 北宋时期的城市与唐朝相比 最大的特点就是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因此最确切的应为b项 答案 b 1 产生原因 1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 2 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 加强 的取向发生矛盾 2 发展历程 1 战国时期 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2 汉初 汉高祖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 以困辱之 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 中唐以来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如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 政策 中央集权 租税 官商分利 4 明清时期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表现a 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 对 盘剥 b 禁止 出海贸易 影响 虽不能完全遏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严重阻碍了 的成长 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人 民间 新经济因素 1 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精讲 1 在封建社会初期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 2 明清时期 其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发展 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后面 2 想一想 教材p23 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 提示 有一定合理性 重农 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 抑商 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 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 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 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3 清朝乾隆时 富商巨贾挟其重资 多买田地 或数十顷 或数百顷 其主要影响是 a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b 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c 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 本题考查 重农抑商 政策的影响 乾隆时期富商大多将钱财用来买田置地 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 d 知识点整合全方位 多角度看问题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1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在城市 后向农村集市发展 先固定时间 地点 后打破界限 2 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 奢侈品为主 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 交易媒介的变化 开始是物物交换 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 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 北宋时还出现纸币 交子 4 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5 流通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2011 高考天津文综卷 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 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 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 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 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 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农户有的 东家 专心从事农业生产 也有的 西家 进行缫丝生产 然后把丝卖掉换取麦子 不管是从事农业生产 还是从事手工业生产 都能生活平稳 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 a 1 夜市喧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 通晓不绝 天街买卖 直至五鼓 玩月游人 婆娑于市 至晓不绝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 买卖衣物 图画 花环 领抹之类 至晓即散 谓之鬼市子 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a 西汉b 隋唐c 北宋d 元朝 解析 夜市 最早出现于唐朝中后期 但只出现在少数商业繁华区 而且仅是供达官豪吏纵情声色的场所 材料中的 夜市 属于市民自己的夜市 出现在北宋 答案 c 2 乾隆 元和县志 安徽 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 招来染人 分工操作 费用省而获利多 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 材料说明 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a b c d 解析 由材料中 安徽 歙人阮弼 可知他是安徽人 属于徽商 故 符合题意 由 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 可知 符合题意 由 分工操作 可知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符合题意 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有所发展 但远达不到迅速发展的程度 故 不正确 答案 a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 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设有市师 肆师 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 记载 凡市 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 市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 俱是铺席买卖 市井经纪之家 夜市直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 通晓不绝 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 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市 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 分析宋代的 市 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解析 第 1 问主要考查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市 的特点 结合材料即可完整作答 注意分点列出 特点 应包括市设置于城市中 坊市分开 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等方面 第 2 问 材料二中的 反映了宋代的 市 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材料二中的 反映了宋代的 市 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第 3 问 材料三反映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 另外可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加以补充 如商帮的崛起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方面 答案 1 由政府设置于城中 与居民区分开 经营位置 交易时间有限制 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2 打破了坊市界限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11 福建高考文综卷 汉书 食货志 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 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 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 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 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 朝廷重农 百姓抑商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 百姓皆重商轻农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 通过解读材料可知 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 所以选择d项 答案 d 4 民农则重 重则少私义 少私义则公法立 力专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 好智则多诈 多诈则巧法令 以是为非 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 主张重农抑商 倡导以法治国 力求社会稳定 维护农民利益a b c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作者认为人民从事农业则 公法立 社会就会安定 相反 如果人民 舍本 农业 而事末 工商业 就会招惹很多是非 故 正确 答案 a 5 朝奉 本为官名 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 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 老板 而代之以 朝奉 久之 到明末 世人统称徽商为 徽州朝奉 徽商不愿被称为 老板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的谦虚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 徽商的虚伪 解析 中国古代具有重农抑商 歧视商人的观念 从徽商不愿被称为 老板 看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商人仍然受到朝廷的歧视和压制 答案 b 一 阅读与思考 教材p24 请思考 史记 货殖列传 的可贵之处何在 提示 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 赞扬了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 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 向统治阶级提出了如何管理工商业的方法 司马迁在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环境中 表达了自己对商业及有关政策的不同看法 肯定了商业的价值和商人的地位 这就是 史记 货殖列传 的可贵之处 二 解析与探究 教材p25 1 材料一 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提示 1 材料一认为农业是天下的 本业 商业是 末业 应该大力发展农业 并且驱使原来从事商业的人都从事农业 材料二认为 商业也是 本业 世人认为商业是 末业 的看法是错误的 2 材料一的理由是 人们生产的产品有限 如果消费没有节制的话 就会产生匮乏 从事商业的人不直接从事生产 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如果人们都从事农业生产 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 那么社会产品就会很充足 社会自然也会稳定了 材料二的理由是 工商业本来也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正当行业之一 商人只是实现古代圣王愿望的人 所以工商业也是 本业 3 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讨论此问题 答案不求唯一 2 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 是有利还是有弊 或是利弊参半 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 提示 1 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这一政策在农耕时代初期 对当时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起了积极作用 这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2 但它有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面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它的消极作用愈来愈严重 成为我国农耕社会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 自我测评 教材p25 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 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