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doc_第1页
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doc_第2页
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doc_第3页
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doc_第4页
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txt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上) 公孙燕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位于辽宁西部山区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现了一大片属于红山文化的积石塚墓地,接着又发现一座多室相连、塑像成群的女神庙,经年代测定距今约五千到五千五百年前,从而便把中国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辽河流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索的重大课题。因此,已被列入我我国近年五大考古发现之一。 那么,辽西这一神秘山谷里的重大发现,是怎样开始的呢? 正如当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在一篇题为中华文明史的新曙光的专访文章里所说:“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偶然从地下挖出来的,在此之前辽西考吉的大批成果已经为它做好了准备。尽管如此,这一考古发现从开始到发表,前后经历丁八个年头。” 八个年头的考古发现史,可以说分三个阶段,也就是辽西考古的三部曲。 一、 从地下寻找五千年前的龙 四十多年前,诗人兼学者闻一多曾写道:“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商人的圈腾。” “因之把龙风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龙,誰都知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独创的一种神奇的动物形象,被赋予一种变幻莫测、无所不能的力量,构成了我们这古老民族在思想意识、典章制度、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上的一系列特色。因而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便成了“龙的传人”。及至进入阶级社会,龙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帝王化身,打上了“天威,“皇权”“帝德”的烙印。 可是龙在上古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起源于哪一时代呢? 七十年代后期,考古工作者在与辽宁毗邻的内蒙昭乌达盟看到一件高达26厘米的大玉龙(图1),通体磨光,墨绿斑斓,体态蟠曲天娇,势若凌空,颈上长鬣飘扬,状如电?。其双目长毗,不刻瞳孔,头无角,吻长突,鼻端前两个并排的鼻孔,很象豚首,凛凛然有生气。经过多方观察比较,数年探索研究,认为它与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所出一批玉鸟、玉龟、勾云形玉佩等玉器造型有不少相同点,因而要早于夏商周三代的龙,它的距今年代就不难推定有五千年之久。后来又在朝阳看到一件据了解是从建平收集到的兽形玉(图2),肥头大耳,蟠曲如环,似豚不似龙。然而拿来与大玉龙一对比,就看出两者显然有内在的联系。再后,辽宁省文物店又提供一件来自辽西的小兽形玉(图3),高4厘米,通体蜷曲如勾,首亦似豚,然尾则似大玉龙之尾,它的形状,恰恰处在上述两者之间,是其中间环节,从而构成了一个逐次演进的序列,使我们明确的认识到,在我国北方发现的这一最早的龙,当与猪的形体演变有关,进而提出丁“猪龙变化说”,并将此类龙形玉命名为“猪龙”,认为龙的起源与产生,应与原始农业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原始农业社会素以养猪著称,猪在古代又被称为“水畜”,在古代农事活动中,特别在祈天、求雨、祈防洪涝的祭祀活动中,用猪作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信物,是很自然的,猪首之逐渐变为龙首,便是此一历史背景的神化产物。古云“龙司行雨”,传说治水的鲧和禹都曾是龙的化身,不为无因了。 然而,龙在进入阶级社会后的几千年问,大有被帝王霸占之势。什么“龙兴凤举”、“飞龙在天”,这是象征帝国在创业,在登极时还要找个“龙盘虎踞”的地方来建都。帝王的行动,说成什么。龙风玉姿,“天日之表”帝王的脸称为“龙颜”,生气了叫“尤颜大怒”。生了子孙称为“龙子”、 “龙孙”、以至有所谓“龙生九子”皇宫里还有“九龙壁”。皇帝死了,又称“龙驭宾天”,是什么九龙升天成了天帝之宾,可是在地上还非得有个陵寝,找什么“龙脉”、“龙穴”不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但是,如上所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前的历史源头上,原始神奇的龙,早就带着本来的面貌飞出来了。而且,人民始终也未让统治者和佛祖把龙全攫了去,古往今来,龙还一直舞动在民间。 二、 东山嘴陶塑女裸像的出土 到了八十年代,一处与祭祀活动有关的红山文化遗址,在辽西喀左县的东山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了。遗址中心有用大小石块砌筑的主体建筑,分两组,南圆北方,两翼有长墙状构筑,左右对称。就在南部圆台近旁,出土了一些中小型的陶塑女裸像,多成残块,头皆缺失。中型的塑像约为真人的三分之一大,为坐式,双手交于腹,双足盘于膝,有的腰饰绳带。小型像发现两尊,系用手捏成,一残高6.8厘米,一残高5厘米,皆作裸体怀孕妇女形象,似立实坐,腹部极度外凸,尤堪注目(图4)。专家们多指出,此类女像,外国往往叫“女神”,呼为“维纳斯”,中固古多称“地母”或“地媪”。他们解释说,早在原始社会,特别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过着农业定居生活的人们,视大地如母亲,滋生万物,出五谷,人赖以生存,故塑此种女像,象征大地之母,加以供奉,祈佑农业丰收。再看女裸像出土所在的圆台,是用修整过的小石块沿台边砌成一圈,相当规整,并择出不少小陶杯,发掘者认为“这个土台不是房址,应和塑像联系起来,这里正是祭祀崇拜的地方,暂可称之为祭坛。”如此看来,她们有可能是祈佑丰收的女神。也有的研究者认为应是供先民祭祀祖先的小偶像。 东山嘴遗址经碳14测定(树轮校正)年代距今为54 8511 0年。五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这样早的女裸像,实在使我们的考古家和艺术家们十分振奋。他们说:“从五十年代起,大家就期望在我国也能找到这种东西。”全国考古界等了三十多年的女裸像终于姗姗而来了,从此推翻了中国人体艺术“外来说”。 同时,在这个遗址也出土了雕琢精美的绿松石玉鸟、白玉双龙首璜饰,以及大量的彩陶器、篦纹陶器和不少精致小巧的细石器与磨光石器。经研究,一致认为此是一处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的遗址。红山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赤峰市郊的红山后而得名,它是五、六千年前活动于以西辽河流域为中心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的一个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过去,专家学者们多认为,红山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文化。然而,自从上述红山文化玉龙等一批玉器被鉴别出来以后,就需要重新给予评价了。这次东山嘴女裸像的明确发现,伴有出土的彩陶器等又不是一般的口常生活用具。而且注意到。该处遗址正座落在山梁顶上的中央,对面为开阔的大凌河川和大山山口,朝向东南,一望无际。我们的祖先选择这样的地方,营造如此讲究总体布局的石砌建筑群,显然是把这里看成一处神圣的场所。那么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红山文化究竟处于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呢?在这一场所的附近有没有更大的中心遗迹群呢?解开红山文化历史之谜,已成为当前考古界的一个重大学术课题。1983年7月,在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倡导下,分别于朝阳、喀左召开了“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专题座谈会”,会议代表并亲到东山嘴遗址现场观察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的学术课题和今后的工作方向。为此,辽宁的考古工作者踏遍了辽西大地,终于在凌源与建平交界的牛河梁,有了更为重大的发现与突破。而牛河梁此地东南距东山嘴遗址才不过五十公里。(待续)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下) 公孙燕 三、牛河梁积石塚群的惊人发现 牛河梁位于大凌河与老哈河两条河流之间一处东西走向、连绵十余公里的山梁地带,因牦牛河源出于此地山梁东麓而得名。这一带黄土叠嶂,河谷纵横,红山文化遗迹分布尤为稠密:1981年在此进行文物普查时就发现有石棺墓,出有玉器,引起注意。经1983年10月正式开掘,才得以进一步察明确认这是一处规模巨大的积石塚群墓地,十分重要。积石塚是以“积石为封”的大型墓构,即以石垒墙、以石砌棺、以石封顶。半个世纪来,红山文化墓地始终没有明确发现过,而红山文化有积石塚更是有所不知的。现在刚刚发掘了四大座,依连百余米有方有圆,大石堆砌,结构复杂,出于想象。一塚之中筑有方坛式大墓,四周上下绕以棺式小墓,墓与墓又首尾连接,有如谱系。在塚的周边又排以上百彩陶?器,墓内单以玉器殉葬。圆塚更由外向内以柱状红色石立砌三道圈栏,一圈比一圈高,颇似北天坛的圆丘,颇为奇特,堪值思考。1号积石塚内的4号小墓棺里在人头骨下出一长筒状玉箍,在胸部出有成对的玉猪龙一青一白,光洁可爱。玉猪龙在红山文化墓葬中破土而出,这是考古史上首次由考古工作者亲手发掘而得的第一手资料,至此其属于红山文化玉器,可盖棺论定、确凿无疑。 随着进一步的调查,在不到十里方圆内又接连发现十余处,俱分布在山头上有似“山陵”加之中心大墓和一些小墓在一座塚内从构筑到和殉葬如此悬殊,不仅反映了当时氏族成员的等级化与氏族显贵、集团首领的出现,而且是原始社会走向解体、阶级出现的重要标志,意味着基于氏族公社而又凌驾于氏族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组织形式处在即将形成的前夜。 就在分布有这些积石塚群的群山丘岭环绕之中的一个苍翠的山峰上,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一座祀奉着巨型女神群像的神秘庙字女神庙,时在1983年10月26日,一个我国考古发现史上特值记载的一天。 四、一个“抟黄土作人”的神话传说 翻开太平御览所引风俗通这部古书记载,便知道从古就曾留传着一个奇幻瑰丽的神话:“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关于女娲这个神话人物,东汉时许慎编撰的说文便有注解,更古些的山海经)也有记载,女娲,乃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伟大的、无所不能的女神,是在大地上创造人类、化育万物的母亲。她毕生的功业,便表现在“抟黄土怍人”和“炼石补天”这两件事上。所渭抟(tuan),就是以手团物,即用黄土,渗台着水,揉团塑造出了人。可是人迟早会死亡,死亡一批,再造一批,不是太麻烦了吗?于是,女娲上庙中向神祷告,“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以使男女相配,一代代繁衍生息。古书还记载,每年舂月,神庙盛会,青年男女自四面八方到此会合,踏歌起舞,欢游作乐,并举行种仲祭神、祈神、娱神的活动,不时响起了诸如“新庙奕奕”、 “万舞洋洋”的入云乐曲。 今天,有谁能想象到这一神话般的历史场面,竟会在这辽西的牛河粱,一处神秘的山谷里,被考古工作者接连发现,并进而被一一揭露出来了呢? 五、红山文化女神头像的出世 1983年l0月26日,天气晴朗,辽宁的几位考古人贝在积石塜周围山地,对红山文化遗迹进行调查时,不意在一平缓似台的山峰上,发现、辨认并探出了久已埋存地下的女神庙址,内中堆满丁大大小小的泥塑人像残块与建筑构件,当即决定对女神庙主室两侧因水沟冲蚀而暴露的堆积物动手抢救清理,投快挖出了人像的肩部、残臂、断手、乳房残块以及彩陶祭器,还有蹋落的建筑壁画残块等。掘到第五天,即10月31日那一天,终于在一棵深扎地中的松树根下面,一尊约与真人同大、栩栩如生的彩塑女神头像,破土而出了。 这尊头像,基本完好,仅发顶与左耳部分残失,面部微有损伤现存高22.5厘米颜面宽165厘米,是用黄粘土掺草禾等骨料捏塑,外表用细泥打磨光滑,再加涂红彩,温泣细腻、皮肤质感立较强。特别是头像脸形及耳、目、口鼻塑造准确,形象生动逼真。双眼中更嵌以淡青色的玉片为睛,显得烔烔有神,充满了活力。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起码有三点特值指出: (一)、鉴于头像额部的明显隆起,额面陡直,耳较小而纤细,脸形圆润,面颊丰满,下颊尖圆,无疑是属于女性面部的征象。 (二)、由于脸形方圆而较扁平,颧骨突起,两腮略凹,眼角上挑和双眼皮隐约可见,以至鼻梁的低而短,嘴唇的簿而长,显示出这是北方蒙古人种的典型特征,而与现在华北人较为接近。(三)、从雕塑艺术上看,头像面部的刻画,既强调了外形轮廓的健美柔和,又追求内蕴神态的情感流露,并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艺术的变形和夸张,例如双眼的嵌玉为睛,闪闪发光,嘴角圆而上翘,掀动欲语,流露出一丝笑意,面颊则随着嘴动而开张,在人物表情的神秘威严之中展现出一点亲切与温和。 1985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公布了对女神庙所出炭化木柱标本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结果,为距今5580年,误差不出110年。证明了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神像从而,也为神话传说时代找到了它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依据。 就这样,当我们面对这尊富有生命力而又高度神化了的女冲头像时,无不为第一次看到中华民族祖先的形象而庆幸,为原始艺术大师的丰富想象力而赞叹。何况,这并不单单是一尊孤立的女神头像,而是矗立于苍翠群山之上、女神成群排列于其内的雕塑宝库中的一件珍品,它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宗教思想史和雕塑艺术史提出了重大的新课题。如果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艺术尚峰,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山文化女神庙群像,则是我国文化黎明时期的艺术高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发现,把我国雕塑艺术史提早了三千年。 自从1986年新华社播发了一条轰动中外的关于“辽宁西部山区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塚群址”的惊人消息之后,三年多过去了。最近,又接连报道辽西牛河梁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和新的进展,成果喜人。就中尤引起人们惊异的是金字塔式巨型建筑、积石冢大墓和新出土而被珍视为玉石器中之“三宝”,以及陶塑穿靴小裸女像等等每每使来访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赞叹不已,但也有的不无疑虑,例如牛河梁这里发现的果真是金字塔吗?应如何认识、理解和评价?因此需要再说说辽西神秘山谷里的考古新发现。NextPage六金字塔式建筑的探掘与析疑位于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女神庙,是占地达50平方公里的红山文化遗迹群的中心,由此西南行八里,在山地渐趋平缓开阔处,有一耸起的山丘,丘顶漫圆,呈阶段形,放当地称之为“转山”。1984年我们来此调查发现,认为是一座红山文化积石冢性质的遗迹丘。但在采集的遗物中发现多块冶炼金属用的坩埚碎片,因而惹起格外的注意。此后经多次调查勘探,特别经19871989年连续三次较人规模的发掘揭露,结果出人意外,这个漫圆的阶段形丘顶竟非天然生成,完全是人工堆砌夯筑起来的,一座巨大建筑物!总观它的平面呈圆形。周壁以大石垒砌,中心用土夯实,然后再往上用石砌第二层、第三层周壁,中间再以土夯实,并逐层递收成为阶梯状截尖圆锥体。从现已揭露的残迹判断,起码有三层以上。从保存较好的一道周壁残基看,其直径达50米,而若据其基部堆石所达近万平方米范围看,则其直径当在百米左右。不难想见此一土石工程之浩大,建筑形制之宏伟,亦可由此推知当年施工规模之艰巨,所用劳力之繁重,若没有强有力的社会统治力量组织指挥,断难建成。由于此巨型建筑矗立于开阔地带的山丘顶上,是依山高而增其高,自然愈显高耸人临其下仰而望之,遥想当年其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之雄姿,一种历史感、神秘感便笼罩在我们头上。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建筑呢?有的说是祭坛,有的说是陵墓,更有的根据丘顶发现的冶炼坩埚片结合神话传说,认为是女娲的“炼石补天台”见解不同,说法不一,可谁都不否认这是一座巨大的具有特定样式、特定功用的建筑。从形制结构、规模和可能的功用上综合分析判别,不妨视为红山文化遗迹群中的金字塔式巨型建筑物,或径直呼之为“红山金字塔”,当无不可吧!说起金字塔,人们常常想起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其实它是一种王陵,即国王的陵墓,古埃及称其为“穆尔”,意为“升起之处”,而今天世界上则称“庇拉米斯”,此在埃及语是“高”的意思,又一说是它得名于一叫“庇拉米斯”的牧人曾在建塔处牧放”;然更多的认为此名当起源于希腊语,即古希腊一种“三角形面包”。正由于它呈角锥形体,像汉文的“金”字,所以中国人才形象地称之为“金字塔”,可见这原是中国给予命名的。不过,埃及金字塔不全是角锥形体的,它是由早期的阶梯形金字塔演变而来,其距今年代约在43004800年。 一般虽说金字塔须以高大见称,其实也有小的,其塔底边长不过30一50米而已。 再说,金字塔并非埃及所独有。在中美的墨西哥,南美的秘鲁等国家地区,近百年来也不断有金字塔的发现,亦大小成群,且多系阶梯形金字塔。唯大多不是陵墓,是主供祭祀用的基坛,上有神庙,间而下面或埋有墓葬。堪可注目的是其早期金字塔,亦有阶梯形圆锥体的。与我们牛河梁这里发现的颇相近似,然其年代却晚得多了,距今最早者也不过三千数百年。如上所述,不论是陵墓抑或坛庙,或兼而有之,只要形体高大些,壮观些,是可以称为“金字塔”的。不能外国的可以这样称呼,我们自家的就不能使用这称呼。何况这原是由中国给起的名称呢!准乎此中国之有金字塔说,实不自今日始。有学者早曾指出秦始皇陵是方形的“金字塔”;汉代帝陵,除文帝霸陵系依山势为陵外,余皆为用夯土筑成的截尖方锥状的巨大坟丘,不仅像埃及的金字塔,且其大小如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均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如保存在吉林省集安县境的高句丽好大王陵和著名的将军坟,皆为高大的方坛阶梯形石墓,索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唯时代较晚近,距今1500来年,形形体亦略小。传说是三皇五帝之一、位于山东曲阜的少昊陵,亦曾被修成平顶方锥形的金字塔式样,成为我国也有金字塔的例证之一。其实那是宋代重修时建成的,形体也小,底边之长不过289米罢了。如今,我省考古工作者终于在辽西牛河梁这神秘的山谷里,发现和探掘出了一座属于红山文化的金字塔式大建筑,时代约在5500年前,完全可以归之于世界上最早最古的巨型建筑物之列,不能不说是极令人兴奋的重大发现专家们还指出:占地几十平方公里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迹群,虽处于峰峦迂回、丘陵起伏、河谷纵横的多山地带,但它却置于女神庙与猪首山之间,南北三点联成一线,其右翼为三宫甸子积石冢,左翼为小福山积石冢等,可见当年总体布局的匠心营运,希冀形成一种遥相呼应、气势磅礴而又充满神秘的意境,足令今人为之惊异,为之叹服。只不过时至今日,罩在此巨型建筑物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它终究是宏伟的墓冢?是显赫的祭坛?是烈焰冲天的冶炼台址?抑或还有别的秘密隐藏其间?这只有待今年进一步的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全面予以揭露、剖析、论证,才能明其结构,究其原貌,别其功用,定其性质,从而拨开层层迷雾,显出庐山真面来。读者可拭目以待。七玉器大墓和玉石“三宝” 1987和1989年,我们先后在牛河梁第二地点和第五地点的积石冢中,探掘出两座玉器大墓。一座是架子山一号积石冢的中心大墓,墓穴凿入基岩下砌石棺,内葬一男性,肩上两侧出大玉壁二,胸部出大型勾云形玉佩与鼓形玉箍各一,右腕出玉镯一,两手各置玉龟一,为雌雄一对,形象栩栩如生玉器共七件完整无损,出土部位明确,难能可贵。故有人形容殉葬之玉器为“肩挑日月”,“手据灵龟,有尊贵之相。另一座是第二地点一号冢的,石棺深埋地下,所葬亦为一男性,全身上下共殉玉器二十件整,可说是典型的殓玉葬,身分不凡,地位不一般。有玉壁、玉环、玉镯、玉珠,特别是一件猪首片状饰和腹甲俱全但却无头无足无尾的玉龟壳,玉质碧绿细润,造型精美别致,实属最新发现的艺术奇珍。两墓的发现至少说明了:(一)葬入中心大墓、殉有众多玉器的皆为男性,应是当时有权势的首领或显贵人物,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正在形成, (二)墓内只殉葬玉器,玉在当时人们心月中是超乎寻常的重要,不只标志着人们的身份、地位和财富,还标志着礼制的出现。所以,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是与大量玉石的雕琢、佩用以至精神上的升华分不开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明的一个独特因素。例如以动物形玉饰中的玉龟、玉龟壳来说,便是一显著例证。我们知道商周“甲骨文”中的甲,便是指的龟甲,专用以占卜吉凶。龟,自古就是中国的四灵之一,有云“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又说“灵龟者”上隆法天,下平法地。”上隆指的背甲,下平指的腹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