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稀土贸易比较 日本稀土现状 数据支持.doc_第1页
中日稀土贸易比较 日本稀土现状 数据支持.doc_第2页
中日稀土贸易比较 日本稀土现状 数据支持.doc_第3页
中日稀土贸易比较 日本稀土现状 数据支持.doc_第4页
中日稀土贸易比较 日本稀土现状 数据支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稀土,为稀土金属的简称,或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第族副族元素钪、钇和镧系元素共17种化学元素的合称。由于其地球化学性质,稀土元素很少富集到经济上可以开采的程度。稀土元素的名称正是源自其匮乏性。稀土指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及钪和钇等17 种元素。稀土广泛运用于永磁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贮氢材料、磁制冷材料、光导纤维、磁光存储材料、巨磁电阻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介电材料等领域我国是举世公认的稀土大国,而2006 年以来中国的“稀土新政”更是引发全球的高度关注,在此情况下,研究全球稀土贸易和管理政策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全世界已知有约9261万吨稀土矿,其中有约占36%储藏在中国,而中国也是稀土矿第一大出口国,稀土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90%,并且常年以来都为廉价出口。2009年中国开始限制管控稀土矿石的出口,以达到保护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问题,但遭到美日欧等国家的不满,2012年3月美国表示将就中国限制稀土矿出口问题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欧盟和日本将会支持并参与其中。美国和其它国家虽有大量的稀土矿资源,但因国内工资远高于中国,开采经济效益不高;故长期向中国廉价进口。中共为国家利益考量,指责美国和其它国家,为达到本国战略储备和珍贵资源的保护,而向中国廉价进口。借此采取限制出口数量。其它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13%)、独联体(19%)、澳大利亚(5%)、印度(3.14%)、加拿大、南非和巴西等,而欧盟和日本基本没有稀土资源。它们的稀土来源主要从中国进口。迄2010年底为止主要稀土出口地为中国(约占97%),以铅、锌、高岭土等初级品为主;可精炼治金品目前由大型矿业或钢铁公司掌握专利,例如: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淡水河谷(Vale).等等。此外为增加工作人口,澳洲、中国、巴西等地都有意提高原料出口价格,以吸引矿商与金属业者到地主国投资先进冶金技术。稀土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纺织、皮革、农牧养殖等各传统方面领域,在社会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它们神奇地隐藏在某些东西里。作为改性添加元素在钢铁和有色金属中加入极少量稀土就能明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及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力。中国、日本和美国是稀土消费最多的三个国家, 2008 年消费占比分别为58. 51%、17. 08%和8. 23%。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稀土: 全球供应链报告预计, 2012 年世界稀土需求将达到18 万吨,2014 年达到20 万吨,每年缺口4 万吨。 美国稀土矿商美国钼业公司( Molycorp)甚至认为,中国2015 年前可能成为稀土净进口国。世界各主要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稀土在工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资源本身的稀缺性。为解决稀土供应链的潜在风险,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通过原材料整合战略, 2010 年1 月宣布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并于当年6 月发布欧盟关键金属研究报告,把稀土等14 种矿产列为关键矿产。2011 年以来,欧盟加紧修订欧盟关键金属研究报告,再次强调稀土是一种最具供应缺失风险的高度经济重要性矿产。 俄罗斯2011年2 月发布稀有金属现代化的进程路径和俄罗斯的经济安全报告,总结了全球与俄罗斯稀土资源现状、潜力与危机,主要国家稀土金属利用动态等。该报告提出了地缘政治、国家地位、经济安全等与稀土资源政策的关系,明确了俄罗斯稀土原料基地建设和资源利用的战略二、日本稀土贸易、运用及管理政策2. 1 日本稀土贸易、生产和运用( 1) 稀土进口20022009 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其稀土进口总量的比例平均为86. 75% ( 表2) 。即使2010 年中国收紧稀土出口政策,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仍达到23 310 吨,占比82%,同比上升20. 84%。表2 1999 年以来日本稀土进口情况单位: 吨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氧化钇756 1297 881 917 1235 1377 1226 1603 1805 1673 577氧化铈3605 4850 3832 4161 4241 4178 6147 11489 11013 8883 3923其他铈化合物5152 5687 4434 6225 6609 6381 7216 9069 8015 7924 5137氧化镧988 1744 1498 1315 2241 1915 1801 2141 3310 3617 1018稀土金属4659 7077 3346 4985 6119 6379 8387 9450 9320 6306 4773其他稀土合金7109 5812 5361 4463 4802 6230 5738 7664 6261 5927 2835铁铈NA NA NA 505 458 298 592 548 840 997 1028合计22269 26467 19352 22571 25705 26758 31106 41964 40564 35327 19290从中国进口占比( %) NA NA NA 87. 67 88. 48 90. 32 87. 7 85. 96 89. 19 87. 02 77. 72数据来源: 依日本稀土市场状况和日本稀土进出口统计系列整理,稀土信息2001 2010。50 太平洋学报第19 卷Rare Earth Elements: The Global Supply Chain,CRS Reportfor Congress,September 30,2010.“2015 年前中国可能成为稀土净进口国”,http: / /wkxt. cn /_d271360136. htm.“欧盟将更新稀土等关键矿产研究报告”,http: / /wkxt. cn /_d271291991. htm.“俄罗斯完成稀土报告”, http: / /wkxt. cn /_d271300551. htm.针对2006 年以来中国的“稀土新政”,日本于2006 年发布国家能源资源战略新规划,新增了铂、铟以及稀土等稀有金属战略物质,至此,日本储备的稀有金属上升到10 种,稀土由此成为了国家战略储备矿产。2009 年日本发布日本稀有2010 年10 月,为应对中国“稀土新政”可能带来的冲击,日本国会通过了3 369 亿日元的临时追加预算,专门用于与第三国合作开发稀土资源,支持日本企业从“都市矿山”中回收提炼稀土。为拓展多元化供给渠道,外务省设立专职部门收集海外矿山开发信息,经济产业省则提供补贴,鼓励日资企业海外开发稀土矿。2010 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度、越南、南非等国政府达成稀土开发协议,并正加紧与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等协商稀土开发问题。稀土问题已经受到了上至国家下至百姓的广泛关注与热切讨论,本国国家环境保护正确开采及出口,以及如何与邻邦日本的贸易往来问题也提上议程。踏踏实实做好稀土开发,冶炼,生产的技术开发工作,搞好稀土成品质量检验,把长远利益和眼前需要结合起来,做好情报工作,因势利导,逐步实现稀土的合理利用与对外贸易。张宝藏。日本稀土生产、应用及贸易动向。中国有色冶金,2003.(01)苏文清,2004 年10 月“稀土信息”,努力使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优势变为强势;9中国稀土在线信息网,中国稀土产业现状加强稀土出口管理,继续实施出口总量控制。出口总量指标应当根据世界稀土供求状况以及我国稀土生产情况制定;控制出口总量仍坚持采用稀土配额管理制度办法,继续严格按规定发放稀土产品出口许可证;海关要对稀土产品的出口进行监管,严格限制各类稀土矿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禁止中重稀土初级产品出口。尽管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量年年递增,但价格在逐年下降。所以要想变被动为主动,仅仅稀土出口配额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应当可以适当利用行政手段、税收等经济手段,如以征收特种矿产资源税,加以完善和补充。完善稀土出口配额制度。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998 年实施以来,对限制低附加值稀土产品的出口、调整稀土产品出口结构、促进我国稀土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尤其是在出口配额的分配方法方面,弊端更为明显,原有的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办法已不适应稀土产业发展的需要:第一,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分类存在不足,对稀土出口品种的归类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稀土产业的发展。稀土产品出口被划分为三类:氧化物、盐类和金属。这种划分办法无法涵盖稀土的所有产品,在执行过程中使得许多深加工、新材料、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被当做原材料限制出口。第二,出口配额分配办法不科学,稀土配额分配的规则也不能令人满意,合资企业多,内资企业少,每 169 家企业稀土配额的发放额度没有科学的标准,也难以做到公平。出口配额分配通常是以稀土产品所创外汇多少为衡量标准,这样不利于各种不同类型稀土产品的协调发展,同时,非稀土生产企业拥有过多出口配额,稀土生产企业配额少或者严重不足,造成买卖配额等腐败现象。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买卖配额,但买卖配额已经是稀土行业公开的秘密,内蒙古地区买的配额相当于分配配额的1.9 倍。因此应当制定稀土产品出口管理目录,调整出口配额管理范围。目录可以包括三类:禁止类,主要是原材料的初级产品,今后一律不出口;限制类,如氧化物和金属,这类产品出口实现出口配额管理;鼓励类,主要是高附加值产品,今后取消出口数量管制。另外稀土出口配额发放应当向资源产地和重点生产企业倾斜,参照国家提出的指导性生产2009 年3 月中旬,日本经济产业省要求国内企业缩减中国纺织品和轻工业品的进口,以“支持国内相关产业”。外界认为,日本此举与中国限制对日出口稀土资源有关。除此之外,日本还对需要中国稀土作原料才能生产的工业产品,限制其对中国出口。日本宣称将收紧这些产品的对中国出口,以报复中国的“资源断供”。采企业重续资金链,恢复生产。3三、中国限制稀土资源出口符合WTO 规则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原则上不得对商品的进出口实施配额、许可证等数量限制措施。该原则也体现了世贸组织鼓励贸易自由化的主张,但WTO 协定里用“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世界资源获得最佳利用”代替了GATT1947 序言中“使世界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因此中国是否有权采取国内措施加强稀土开采、生产和贸易管理?这些措施是否违反了WTO 规则?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浅析。(一)中国限制稀土资源出口符合WTO 的“可持续发展”宗旨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和消耗量快速增长。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出口国,目前仅中国一个国家的稀土出口量就占国际市场份额的90%以上。5因为稀土对各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稀土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多年来大量、无序开采以使中国的稀土资源已处于濒临用竭的边缘。同时,由于我国技术的不完善,稀土开采往往是采取粗放式的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往往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政府尽快采取措施规范稀土生产、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在WT O 协定的宗旨包括:“遵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需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合理使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持环境。”6而中国政府为了可用竭的稀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加强稀土开采、生产和贸易管理完全符合上述可持续发展宗旨和原则。因此,指责中国政府垄断稀土资源并将稀土作为政治施压的工具的论点根本没有事实依据。(二)中国限制稀土资源出口是有WTO 的法律依据的GATT/WTO 体制要求各成员方不得采取除关税以外的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出口贸易,这是一条基本原则,但仅依此就做出中国违反WTO 规则的判断显然是片面的,GATT1994 同时规定了可豁免条款义务的特殊条款,GATT1994 第20 条“一般例外”条款就是成员方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义务豁免权利。“一般例外”规定“在遵守关于此类措施的实施不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的要求前提下,本协定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方采取或实施以下措施: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g)与保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消费一同实施”WTO 上诉机构在“美国海龟案”中就是依据该条款作出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裁决。上诉机构认为:美国保护海龟的相关立法属于G A T T 1994 第20 条(g)项意义上的、关系到养护可用竭的天然资源的一种措施,支持了美国援引该条“例外”的权利。此后,各成员方运用该条款采取国内措施保护可用竭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做法已屡见不鲜。稀土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属于可用竭的自然资源,GATT 1994 第20 条(g)项条款以及上诉机构在“美国海龟案”中展示的司法理念为中国政府的举措提供了WTO 规则和判例依据。(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符合适度开发市场原则WTO 体制的设计者们在肯定自由贸易正确性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贸易自由的过程必然遭遇阻力,而且贸易自由化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 WTO 的许多例外及免责条款以及贸易救济条款,使得WTO 成员在必要时能够对本国产业进行适度的保护。同时各国也只是将经济全球化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加以考虑。如果开放市场会给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各国均会对市场开发加以调节或限制,对本国产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