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行情.doc_第1页
世界市场行情.doc_第2页
世界市场行情.doc_第3页
世界市场行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中心二(34章) (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1.V型的周期形态【答疑编号7592,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是对周期变化特点的一种形容,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周期变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萧条阶段不明显,甚至认为萧条阶段“消失”了,危机到达谷底后随即转入复苏阶段。【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32.萨伊定律【答疑编号7594,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萨伊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成:“每一个供给都会创造其自身的需求”。【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13.滞胀【答疑编号7600,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是指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同时并存的现象。【答案解析】 4.经济全球化【答疑编号7601,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商品、服务、要素与信息等跨国界流动的规模和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5.商业循环【答疑编号7603,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经济活动围绕着长期趋势所不断呈现出的扩张与收缩的现象。二、简答题1.90年代的经济危机具有哪些新特点?【答疑编号7604,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1)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趋缓,危机时间变短,但萧条时间拉长,回升乏力。(2)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第三产业。历次危机中第三产业相对发展平稳,起着缓和经济危机的作用,但这次危机使第三产业遭到严重打击,尤其是金融业危机严重。(3)就业状况严重恶化。首先表现为第三产业的就业状况严重恶化和白领阶层失业程度加深;其次表现为经济开始回升后,就业状况不见转机反而继续恶化,失业率居高不下。(4)这次危机受非周期的因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使各国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的作用减弱。(5)这次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如过去严重。【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7-482.简述实际商业循环理论。【答疑编号7605,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1)实际商业循环理论是在合理预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否认货币的变动是生产波动的原因;相反,却认为是生产的波动引起了货币的变动。(2)实际商业循环理论把注意力放在非货币因素、即实际因素变动的作用上,特别强调生产率的变动在商业循环中的作用。该理论在解释实际因素的变动如何作用于经济时,主要依据的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在时间上相互转换这一假设。(3)实际商业循环理论试图解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其次是波动为何具有持久性。【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43.简述战后的凯恩斯主义。【答疑编号7606,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从二战后至60年代中期,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商业循环理论界和政府决策中居支配地位,这与其追随者的大力宣传和发展是分不开的。(1)在经济波动原因的说明上,凯恩斯主义者坚持认为:需求的自发变动是造成生产卢和就业波动的根本原因,价格机制不能起到调节劳力和商品市场供求平衡的作用。因此,政府的干预政策可以抵消总需求的波动,使生产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2)战后的凯恩斯主义者在鼓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他们所依赖的、最主要的影响需求的政策工具,在经济出现危机的兆头时,他们主张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避免经济陷入危机。(3)表面看来,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政府相继推行了凯恩斯主义,其经济曾经历了相对高速的增长,其经济的波动幅度也比一次大战前大大缓和。但实际研究表明,二战后西方国家所推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并未给经济带来什么奇迹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似乎独立于政府所实行的种种干预政策之外。甚至在70年代初,西方国家还出现了滞胀现象,即生产下降和物价上涨同时并存。【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66-69三、论述题1.论述20世纪80年代经济动荡的表现和调整方法。【答疑编号7607,点击提问】【正确答案】经济动荡的表现为:美国巨额财政赤字,贸易严重失衡,外汇股票市场剧烈波动,南北差距拉大,债务危机。不稳定因素基本都与美国有关。(1)财政赤字。连年赤字,影响别国,首推美国。只有发行国债,与企业争夺资金。1)利率上升,成本,利润,投资,影响国内经济和国际竞争力。2)国际资本流入,别国利率也上升。德国统一也出现了大量财政赤字,造成了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金融市场的混乱甚至倒退。(2)国际贸易严重失衡,保护主义盛行。美国在80年代后,出现大量逆差。日本德国连年顺差。欧洲共同体对日本逆差。矛盾激化,竞争激烈,保护主义。GATT统计,70末期-80末期,非关税壁垒,美国首先针对日本,新兴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优惠,90年代来,公平贸易,国内301条款对他国干预。管理贸易、战略性贸易政策盛行,国家积极补贴。(3)金融市场动荡,风波迭起。1)80年代,美元汇率大起大落。前半期上升,后半期急剧下跌。1989后持续回升。与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息息相关,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加剧了经济不稳定。2)股票价格/市场两度暴跌。1983年起价格上升,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相一致。但趋势之强劲主要来自:大量游资市场投机,企业兼并之风。1987.10.19,纽约股票市场,Dow-Jones Averages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0多点,1929年来最大的一次。1989.10.13再次,下跌190点。迫使各国迅速采取行动,未造成重大震动。投机力量随处游荡。(4)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爆发危机。1982墨西哥宣布暂停偿付外债,迅速蔓延到整个发展中世界,拉丁美洲和非洲。80年代末拖欠债务接近3万亿美圆,断送了整个80年代发展机遇。起因:60年代大举外债,工业化,规模控制不当,使用不当有关。但直接原因是美国三高政策。多以美圆形式。80年代是失去的10年。危害到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发达国家经济。解决方案有谈判,资本化、债务重新安排和部分减免,增加贷款,其他援助等。90年代初期基本解决。但债务危机随时可爆发。调整:高成本产业海外转移,撒切尔主义,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导致低速增长。2.论述合理预期学派的内容。【答疑编号7608,点击提问】【正确答案】合理预期学派是70年代初兴起的,其创造人是卢卡斯。其内容有两个基本假设和一个结论。(1)假设强调价格和工资的调节作用。该学派认为如果价格和工资是可以自由调整的,产品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就会自动保持平衡,整个经济也就会保持在均衡状态。(2)人们的预期足合理的。该假设认为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人们的预测同实际总是相符的,之所以有预测失误,就是由于信息不充分。合理预期只是该学派的特征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均衡。因为后者关系到政府是否应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政策。(3)合理预期学派所得出的结论是:预期到的政府政策的变动不能够影响生产的,能够影响生产的是那些未预期到的政策变动。该学派认为:预期到的货币只能影响价格、名义工资和名义利率等名义变量,而不能影响实际的生产和就业水平;只有使用出人意料的货币政策才能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