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治理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的技术要点.doc_第1页
预防和治理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的技术要点.doc_第2页
预防和治理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的技术要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欲预防和治理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必须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发展的因素。 前述抗药性的形成,是一定浓度的药剂对某一有害生物种群中敏感性不同的个体发生汰选的结果。因而,有人认为,药剂的浓度(或剂量)越高,则被杀死的有一定耐药力的个体就越多,但残存的个体数是少了,其抗药力却特别强,繁殖的后代往往是抗药性很强的种群。也有人认为,长时间多次的低浓度(或剂量)处理,会诱导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此外,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还有更深刻的生理、生化方面的内在因素,也有农药应用技术方面的因素。为预防和治理抗药性,目前一般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轮换用药就是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类型,以切断生物种群中抗性种群的繁殖和发展过程。例如杀虫剂中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素类、苯甲酰脲、烟碱类、生物源杀虫剂等几大类,作用机制都不相同。同一类杀虫剂中无交互抗性的品种间也可轮换使用,例如对乐果产生抗性的棉蚜,改用杀螟硫磷防效仍好。 在杀菌剂中,一般内吸杀菌剂比较容易引起抗药性,如苯并咪陛类的多菌炎、苯基酸胺类的甲霜灵和嗯霜灵等,但保护性杀菌剂不大容易引起抗药性,像代森类、福美类的有机硫杀菌剂,无机的硫制剂、铜制剂以及百菌清等,都是与内吸杀菌剂轮换使用的较好品种。 除草剂的抗药性虽不及杀虫剂、杀菌剂那么严重,在我国大面积应用除草荆较晚,杂草抗药性问题不明显,但近年来也已发现稻田稗草对丁草胺产生了明显抗性,某些阔叶杂草对芬去津产生了抗性,今后随着单一作用靶标除草剂品种增多及迅速应用,杂草抗药性势将随之加重。除草剂化学结构类型多,为轮换使用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 (2)混合用药两种作用方式和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使用可以延缓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多菌灵与三乙腾酸铝混用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甲霜灵与代森锰锌混用防治霜霉病和疫病、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混用、苯丁锡与硫黄混用,等等,都是较为成功的混用方案。一旦抗药性出现,采取混合使用或改用混剂往往也能奏效。但必须注意,混剂也不能长期单一使用,以防有害生物产生多抗性。 (3)暂停使用已有抗性的农药当一种农药已经引发了抗药性以后,可以暂时停止使用这种农药,使抗药性逐渐减退,甚至消失,然后再重新使用。 (4)讲究施药技术,提高施药质量包括施药时期、使用浓度或剂量、施药方法和使用次数等。 前已叙及农药的使用剂量或浓度,对生物种群会发生选择作用或诱发作用,因此药剂的使用剂量或浓度不宜任意改变。有些防治人员,在配药时怕防治效果不好,盲目加大用药量,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但也很快使这种有害生物对这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也有的防治人员,配药时不认真量取用药量,随意加大或减少了用药量,同样会诱发生物产生抗药性。 现已发现,农药在田间的不均匀分布也是引起抗药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农药田间不均匀分布的原因,一是施药时喷撒(洒)不均匀;二是作物生长形状影响药剂在植株各部位沉积的均匀性;三是选用的农药剂型和制剂质量,如喷雾法所用的液剂及可对水配成喷洒的药液,其润湿性差,就难于与有害生物形成有效接触,一些耐药力较强的个体就容易存活下来,繁殖抗药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