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管理学院通识教育中心.doc_第1页
明道管理学院通识教育中心.doc_第2页
明道管理学院通识教育中心.doc_第3页
明道管理学院通识教育中心.doc_第4页
明道管理学院通识教育中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道管理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明道通識論叢徵稿辦法一、本期刊為半年刊,每年三月、九月各出刊一期。二、本期刊涵括通識教育的理念範疇及實施等相關領域之學術論文。三、本期刊公開徵求國內外學者專家投稿,不接受任何已刊登之論文及翻譯文。四、來稿一律送請校內外學者專家二三人匿名審查,經審查通過後,即依定稿時間排定順序予以刊登;所有稿件評審意見之處理方式與程序如下:處理方式第二位委員評審意見採納刊登修改後刊登修改後再審查不採納刊登第一位委員評審意見採納刊登刊登修改後刊登修改後再審查送第三位委員評審修改後刊登修改後刊登修改後刊登修改後再審查送第三位委員評審修改後再審查修改後再審查修改後再審查修改後再審查退稿不採納刊登送第三位委員評審送第三位委員評審退稿退稿五、來稿請附: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提要(五百字以內)、中英文關鍵詞(五個為原則);內文(含圖、表)以1500020000字為原則;投稿時請依本刊之格式提送三份影印稿,俾便送審,並務必按本期刊撰稿格式寫作,以符規定。六、來文稿件中如涉及智慧財產權(如:圖片、長篇引文或翻譯文字)引用,請投稿者先取得原作者或出版者之書面同意,所有法律責任與本學刊不涉,由作者自行負責。七、著作人投稿於本刊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八、來稿經審查同意刊載,出刊後贈送當期期刊兩本,抽印本二十冊。九、來稿請註明中英文姓名、服務機構、職稱、通訊地址、電話與聯絡方式,以便聯繫。十、請附寄Word文字檔案磁碟片、光碟片或以e-mail傳送至.tw,以利編輯,文章校對由作者自行負責。十一、來稿請寄: 52345 彰化縣埤頭鄉文化路369號 明道管理學院通識論叢編輯委員會 收 電話:04-8876660 轉1141 傳真:04-8873645明道通識論叢撰稿格式一、 來稿請用正體字,尤其是引文部份請忠於古版之原文。二、 論文版面設計:請用A4紙張;邊界上、下、左、右各留2cm,邊緣距離1.5cm,裝釘邊距離1cm,裝釘邊位置左邊;每頁三十六行,每行三十五個字;中英文書寫請用橫式,並使用新細明體十二號字;標題,章為十八號字,節為十六號字,項為十四號字,並請加粗體。三、 論文中所出現之重要相關人物,第一次出現時請在括號中註明生卒之西元紀年,皇帝亦註明在位之西元紀年;外國人名、地名及專有名詞均請附註原文;惟偶一提及之著名歷史人物如孔子、周公等,則不必累贅。四、 每篇論文均須包含前言、結論,無論長短,分別視為一節;中間各節請自擬小標題,各章節下使用符號請依一、(一)、1、(1)之順序表示。五、 每篇論文均應有中、英文摘要;中文內容者中文摘要在前,英文摘要在後;英文內容者英文摘要在前,中文摘要在後;其內容論述力求涵蓋研究目的、方法,及其結果,並盡量包含關鍵詞,以凸顯論文主題。六、 書刊名、篇名之標點符號為:1.書名、刊名、報紙、劇本為;論文篇名、詩篇名為。2.單指一書中某篇文章時兩者並用,如史記項羽本紀,詩經豳風七月。3.篇名中之書名、篇名,為避免混淆,可將篇名中之書名以標示、篇名中之篇名以標示;如論史記項羽本紀、評牟宗三之心體與性體;如篇名中的篇名還含有其他書名、篇名,則只在篇名中的篇名使用以示區別;如評李德功之論史記項羽本紀、對張得祿評牟宗三之心體與性體之回應。 4.西文書名採用斜體,如無法作斜體處理時,請在書名下劃線;篇名則採用“”。七、 所有引文均須核對無誤;各章節若有徵引外文時,請翻譯成流暢達意之中文,於註腳中附上所引篇章之外文原名,並得視需要將所徵引之原文置於註腳中。八、 文稿內引用文字之註釋應詳列出處於註文內,請勿放於行文中,包括:引述之著作者姓名,篇名或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日,卷期,及起訖頁數等;古書版本可緊標示於出版者之後;格式如下:(一)引用專書: 鄭定國:邵雍及其詩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頁102。夏志清著,劉紹銘譯: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友聯出版社,1985年),頁21-30。John Robert Shepherd,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itier, 1600-180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 5-10.西村天囚:宋學傳來者,日本宋學史(東京:梁江堂書店,1909年),上編(三),頁22。荒木見悟:明清思想史 諸相,中國思想史 諸相(福岡:中國書店,1989年),第二篇,頁205。(二)引用論文:1.期刊論文: 張文紹:水滴撞擊現象對土壤水分入滲之影響,中國農業工程學報第38卷第1期(1990年),頁69-81。Gioia, D.A. and Pitre, Evelyn 1990 “Multiparadigm Perspectives on Theory Build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4):584-602. 陳漱渝:柏楊談魯迅,國文天地1991年第7卷第4期,頁26-28。Vivienne Lo, “The Legend of the Lady of Linshui.”Journal of Chinese Religions 21 (1993):69-96.子安宣邦:朱子神鬼論言說的構成儒家的言說 比較研究序論,思想792號(東京:岩波書店,1990年),相133。2.論文集論文: 郭秋勳:師資培訓制度的變革與展望,轉型與發展:創造師範教育新風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05年),頁21-36。Stanley Weinstein, “Imperial Patronage in the Formation of Tang Buddhism, ”In Arthur F. Wright and Denis Twitchett, eds., Perspectives on the Tang (New Haven, 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3), pp. 265-306.伊藤漱平:日本紅樓夢 流行幕末 現代 書誌的素描,收入古田敬一編:中國文學 比較文學的研究(東京:汲古書院,1986年),頁474-475。3.學位論文: 吳宏一:清代詩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3年),頁20。Robert Zeuschner, An Analysis of the Philosophical Criticisms of northern Chan Buddhism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awaii, 1977).藤井省三:魯迅文學 形成 日中露三國 近代化(東京: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頁62。(三)引用古籍:1.原書只有卷數,無篇章名,注明全書之版本項,例如: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龍爪本,約西元12世紀),卷2,頁2上。 明郝敬:尚書辨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湖北叢書本),卷3,頁2上。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見俞平伯校訂,王惜時參校:紅樓夢八十回校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頁1-5。那波魯堂:學問源流(大阪:崇高堂,寬政十一年1733刊本),頁22上。2.原書有篇章名者,應注明篇章名及全書之版本項,例如: 宋蘇軾:祭張子野文,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卷63,頁1943。 梁劉勰:神思,見周振甫著:文心雕龍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頁248。 王業浩:鴛鴦塚序,見孟稱舜撰,陳洪綬評點:節義鴛鴦塚嬌紅記,收入林侑蒔主編:全明傳奇(臺北:天一出版社影印,出版年不詳),王序頁3a。3.原書有後人作注者,例如: 晉王弼著,樓宇烈校釋: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3年),上編,頁45。 唐李白著,瞿蛻園、朱金城校注:贈孟浩然,李白集校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卷9,頁593。4.西方古籍請依西方慣例。 (四)引用報紙:余國藩著,李奭學譯:先知君父纏足狄百瑞著儒家的問題商榷,中國時報第39版(人間副刊),1993年5月20-21日。Michael A. Lev, “Nativity Signals Deep Roots for Christianity in China,”Chicago Tribune Chicago 18 March 2001, Sec. 1, p.4.藤井省三:文學賞 中國系 高行健氏:言語盜 逃亡 極北 作家,朝日新聞第3版,2000年10月13日。(五)再次徵引:1.再次徵引時可隨文注或用下列簡便方式處理,如: 註 王叔岷:論校詩之難,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979年12月),頁1。 註 同前註。 註 同前註,頁3。2.如果再次徵引的註不接續,可用下列方式表示: 註 王叔岷:論校詩之難,頁5。3.若為外文,如: 註 Patrick Hanan, “The Nature of Ling Meng-Chus Fiction,” in Andrew H. Plaks, ed., Chinese Narrative: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p.89. 註 Hanan, pp. 90-110. 註 Patrick Hanan, “The Missionary Novels of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60/2 (December 2000): 413-443. 註 Hanan, “The Nature of Ling Meng-chus Fiction,” pp. 91-92. 註 那波魯堂:學問源流(大阪:崇高堂,寬政十一年1733刊本),頁22上。 註 同前註,頁28上。(六)注釋中有引文時,請注明所引注文之出版項。(七)注解名詞,則標注於該名詞之後;注解整句,則標注於句末標點符號之前;惟獨立引文時放在標點後。九、 其他體例:(一)年代標示:文章中若有年代,儘量使用國字,其後以括號附注西元年代,西元年則用阿拉伯數字。1.司馬遷(145-86 B.C.)2.馬援(14B.C.-49A.D.)3.道光辛丑年(1841)4.黃宗羲(梨洲,1610-1695)5.徐渭(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93)(二)關鍵詞以不超過五個為原則。(三)若文章中多次徵引同一本書之材料,為清耳目,可不必作注,而於引文下改用括號注明卷數、篇章名或章節等。十、 徵引資料來自網頁者,需加注網址。十一、文內數字之表示方法: 完整的數字請採用阿拉伯數字,如12,350冊;但千位以上整數之數字可用國字表示者,以國字表示之,如:二億三千萬。1.不完整之餘數、約數請採用國字,如:參加人數二百餘人。2.屆、次、項等請採用國字,如:第二屆、第五次、三項決議。3.部、冊、卷、期等採用阿拉伯數字,但特定者採用國字,如第一冊。十二、引文: 1.行文中的引文: 引文中以引號標示。 引文中之引文,以雙引號標示,並依序交互使用單引號與雙引號。 引文末之句號、驚嘆號若屬於引文的一部分,放在後引號之前;否則放在後引號之後。引文末之逗號(,)請放在後引號之後。 2.獨立引文每段左右邊界均向內縮三格,並使用小一號字體,段落首行不必再內縮兩格,且前段後不使用單引號;獨立引文中的引文,則依序使用單引號、雙引號;若需特別引用之外文,也依中文方式處理。十三、註腳標碼請用阿拉伯數字,並以全篇作一計算單位,使用同一順序,放在註句或段落標點之右上方;註釋則置於本頁下方。十四、參考書目請將作(編)者列在前,書名列在後,接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出版版次等,並加以適當分類,如中文部份、英文部份,或專書、期刊論文等;其排列順序依出版先後排序;如: 1.期刊: 王叔岷:論校詩之難,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979年)出版。 Joshua A. Fogel, “ Shanghai-japan: The Japane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