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文化旅游专题-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09机械3班 刘杰目录1、文化旅游的概念理解及其基本属性2、国内外文化旅游主要开发模式3、南京文化旅游发展现状4、南京文化旅游发展优势与不足5、南京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与难点6、提出南京明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前言中文关键词: 南京,明文化,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英文关键词: Nanjing , the Ming dynasty cultural, cultural tourist, cultural tourist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摘 要:南京是一座国内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增强,旅游者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文化旅游由于满足了旅游者了解异地(异质)文化的需求受到旅游者关注,成为南京旅游的未来热点。本文从南京文化旅游的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不足与问题难点,提出了南京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建议,希望对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正文一、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这已是学界的共同认识。事实上,旅游本身即是一种文化活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如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的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经营营销范围的不断拓展,文化旅游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出现了,相应地对文化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但对文化旅游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各从所是,颇多争论,至今未形成定论。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文化旅游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利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文化旅游 英文名称:cultural tourism 定义:一种商业性的活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认识其他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并通过绘画、音乐、文学、工艺品等了解民族习俗、特征。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旅游地理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中国旅游文化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由于文化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消费性,享受性的综合性的高等社会活动方式,因此文化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消费属性,审美属性等基本属性。二、文化旅游主要开发模式纵观国内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大体上分为六类:第一类基于文化保护的文化(文物)展示模式,利用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民族文化、民族手工艺开展特色旅游,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文化遗址、古城、古镇、古村落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文化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如: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宋城等。第三类是文化旅游房地产模式,以文化和旅游打造品牌,凝聚人气,由此抬升地产市值。深圳华侨城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第四类是创意策划包装的艺术开发模式。如印象系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第五类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如798、宋庄、桂林接力数码动漫中心等。第六类是高科技模拟创新模式,如应用数字仿真模拟和动画合成等技术创新的历史文化巨片圆明园。三、南京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统计显示,南京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特色文化光辉灿烂,人均GDP接近6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超过75,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13.45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5519.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2.1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5.1%;实现旅游创汇8.37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南京市重要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南京正步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优化发展阶段。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期,全力彰显城市特色、注重品质提升,成为南京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新的关注点。文化旅游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最重要的内容。文化旅游建设,关键在于文化,文化的核心在于南京的城市主题文化,只有彰显南京主题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才是有魅力、有个性、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主题文化是体现南京城市特质和城市精神的独特品质,主题文化对于文化旅游建设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打造南京文化旅游,才是属于南京自己的文化旅游,只有通过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打造南京文化旅游,南京的文化旅游系统才会统一、整体、完备、科学,同时在统一中体现主题文化亮点,在整体中突出主题文化特色,在完备中彰显主题文化气质,在科学中体现主题文化创新。我市的政府官员、专家、旅游界和文化界人士都很重视南京的文化旅游建设,目的想通过文化旅游建设,让南京早日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市委书记朱善璐:文化是南京之魂,用先进文化引领南京的城市发展,是南京独具竞争优势和城市特色的方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就是为南京今后的发展铸造一个“魂”。前副市长蒋裕德:旅游促销也不是放放宣传片要动脑筋整合资源,扩大景点和资源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前市旅游局局长王成武:从国际文化旅游的发展看,文化正在成为世界各地旅游新一轮角逐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曾对中外游客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除了中山陵、雨花台、总统府、夫子庙等几个著名景点外,中外游客对南京的特色文化难以留下清晰的脉络和深刻的印象。这也证明没有文化脉络的景点是没有灵魂的景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陈梦娟:造成我市名景点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市目前的旅游线路是简单地按照地理位置和行车路线的方便来设计;城市可读,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使它们更好地保起来、亮起来、串起来、用起来、运作起来。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匡导球:南京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龙头产品不多,南京缺了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南京要整体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必须形成龙头,打造品牌。 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助理唐宁:南京可通过多种渠道向全世界宣传南京。我市的领导和专家都对南京的文化旅游建设非常重视,指出了南京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点。总结他们的看法,提出关键词,就是南京文化旅游建设缺乏统领总体的“灵魂”;缺乏整合资源的“主线”;缺乏整体布局的“脉络;缺少宣传南京的“渠道”;缺少独具特色的“标志”;缺少打造龙头的“品牌”。不管缺乏的是“灵魂”、“主线”和脉络,还是缺少的是“渠道”、“标志”和“品牌”,终结一点,我认为南京文化旅游建设缺少的是主题文化。何谓城市主题文化?凡有特色的城市,都孕育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基因,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这种基因是由城市独有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所决定的。这个城市所形成的独有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就是城市的主题文化。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特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精神的总和。南京的文化旅游建设不缺文化、不缺特色,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强势的发展,没有铸就强势的品牌,就是因为缺少主题文化构建。城市文化旅游建设仅仅停留在就文化谈文化、就特色论特色的层面上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主题文化的层面上来。文化的内容很广阔,很泛泛,不具有代表性,仅仅就文化谈文化,就容易造成文化旅游建设缺少灵魂。特色的内容很多,例如南京就有很多特色文化,金陵文化、民国文化、陪都文化、民俗文化,这么多特色文化,哪个才是代表南京的标志,哪个才是代表南京的品牌。而主题文化是通过深入挖掘整合城市的城市特质、城市精神、城市特色文化,定位出南京最独具魅力、最具有影响力、最具有发展潜力、最具有品牌塑造力,最具有核辐射力的主题文化。仅仅就文化谈文化、就特色论特色、就旅游论旅游,往往不容易把城市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具体的旅游项目建设中去,往往使特色文化和旅游项目脱离,把特色文化游离于旅游项目之外,这样文化旅游建设就会出现缺失文化脉络,使文化旅游项目成为浪费资源的无用工程。而通过主题文化构建文化旅游系统,是以主题文化为统领,把城市特色文化融入到旅游建设的景观、建筑、经济、产业、空间等各方面的建设中去,使文化旅游项目处处彰显着城市特色文化的独特气质,使城市的独特魅力洋溢在旅游景点的角角落落。城市品牌实际上就是城市的主题,城市的特质,南京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和推广实际上就是主题文化营销和推广,主题文化是城市品牌的基石。主题文化对于城市品牌的推广和营销,抓好实施推广、运用营销概念、突出品牌规划、做足特色文章,坚持突出主题化,注重特色化,提升名牌化三化战略,体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增强主题文化的国际性,战略性,前瞻性,权威性,从而塑造出南京文化旅游的强势品牌。当下南京文化旅游建设,应该首先进行主题文化系统构建,有了主题文化,才能找到南京文化旅游的灵魂;有了主题文化,才能勾勒出南京文化旅游的主线;有了主题文化,才能把握南京文化旅游的脉络;有了主题文化,才能打造南京文化旅游的标志;有了主题文化,才能铸就南京文化旅游的品牌。主题文化使南京释放出鲜明特质和沁人魅力,主题文化构建出南京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元素和深层内蕴。通过主题文化构建,挖掘、开发和利用南京的文化资源优势、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通过主题文化构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南京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主题文化构建,把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使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产业优势等话题进行探讨;通过主题文化构建,让南京早日实现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另外当前旅游文化庸俗化是发展我市文化旅游的一大问题,主要体现在表现在:对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科学的评价,夸大其词地进行宣传渲染。江南贡院中有许多反映当时应试仕子舞弊的行为,这的确是当时的一种现象,但贡院并没对其有给予科学的评析,在宣传的侧重点上也有失偏颇,反面现象的夸大很容易造成负面的影响。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的内涵,使文化走向庸俗化。为迎合一些旅游者的低级趣味,开发中缺乏对民族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低格调猎奇使民族文化庸俗化。例如桃叶渡附近的一些娱乐场所出现的不良文化倾向,应受到相当的重视。这使得游客根本没有投入的热情,或者产生抵触的情绪。此类现象的出现,恐怕与开发者们没有很好或根本没有遵循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性原则有很大的关系。开发中不深入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表现民族文化浓厚的民族性和纯术性,而是把它简单化,生搬硬套,使其庸俗化。秦淮地区的南京白话是金陵文化的强烈代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现今秦淮旅游地区的一些茶楼将之作为逗乐的一种方式,且表现内容低级乏味,丧失了南京白话应承担的表现力,令人惋惜。对秦淮精髓文化的不适当处理,让文化形式走向了反面,成为庸俗文化的帮凶。四、南京明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南京,通过明朝统治的52年,首次成为全国性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其遗迹处处可见,所以如何开发明文化,加快明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是目前南京旅游业的重要工作,根据南京的实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营造景点文化氛围,是提高旅游品位的保证。 第二,突出特点,打造精品。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南京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其明文化上。南京地区拥有丰富的明文化资源。明代南京城垣至今保存完好,是现存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城垣。明孝陵,夫子庙,阳山碑材等都拥有盛誉,浓郁的明文化气息,优美的环境,使人们能暂时摆脱繁忙的工作、焦虑的生活,感觉穿越时光隧道,亲身投入明文化中。而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在南京11年,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会使游客睹今思古,增长知识。所以,我们努力打造精品路线游,利用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提升旅游开发层次与水平。 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打造精品,应该对地方文化作进一步挖掘、提炼、升华,使形式上更具美感,程序上更紧凑,场面更贴近游客心理。把景点的景观与文学、历史结合起来,寓文化于山水之问,让文化融入旅游之中。特点不突出,应该利用其多元性的特点,综合分析,制定好旅游主题,策划好旅游线路;另外,通过举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和以文体竞赛作为载体,既更新文化活动内容,又丰富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力,使活动本身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南京的旅游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景点尚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情态,对南京的旅游资源,省外的游客只识夫子庙、明孝陵,连朝天宫,灵谷寺,许多人都未曾听说,这既有未能打造精品的原因,也与我们的宣传不足有关。 现代宣传的手段很多,召开各类旅游招商会、旅游交易会和风景名胜区博览会,邀请旅行社、有关旅游经销的单位人员前来旅游考察,借外力扩大宣传等。 导游员是地方文化的无形载体,更是地方文化的代言人。优秀的导游员,能抓着地方文脉、理解其精髓,道出地方文化的神韵。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大多是传统的、历史的、静态的物象,只有通过讲解,才能显示出文化意味,由静变动,才有鼓动性。由于体制的原因,南京的许多旅游景点尚未安排有专业的导游员,而旅行社的导游员文化素质偏低,多是停留在组织照顾游客的工作上,以至于许多前来旅游的游客到来以后不知看什么、怎么看。就连莫愁湖,玄武湖风景区也没有专业的导游员。所以培训导游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对宣传地方旅游文化举足轻重。 同时,编写出版精美的景点导游词等有关资料和录制DVD光碟,让地方旅游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也是有效的宣传途径。 第四,联动策略。联动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联合行动。根据桂东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以下的联动工作: (1)行政联动。各县市、局处构建联合机构,统筹安排,共同营销,建立分工合作的营销模式,做好协调指导管理工作。 (2)景点联动。妥善处理各景点之间的关系,把周围相关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系列,推出明文化主题旅游,提供一条龙服务。这样,可以让游客游览得到较大满足,提高旅游兴趣。 (3)项目联动,即在一个景区内,多种旅游文化项目同时进行。景点是静态的,适当举行一些民俗活动,游客进行互动,让声音、影像等让人感受明文化的氛围,借以增强景色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4)企业与研究机构联动。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宣传、研究,对有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光靠行政和企业还不够,应加强和研究机构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联盟。地方高校既有一定的研究理论,又熟悉当地情况,具有较大的能力优势。 通过联动,可扩大整体区域和旅游线路的知名度,打造出明文化品牌。 (5)科学利用,合理保护。旅游文化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科学合理的利用,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发明文化旅游资源应掌握“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pcr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质量评估(含答案) 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高级维修技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方法)综合试题及答案
- 证券金融答题题库及答案
- 中式糕点店铺管理办法
- 衔接捐赠资金管理办法
- 财务仓库材料管理办法
- 行业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 芜湖工地招管理办法
- 自闭症儿童空间设计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水泥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研究
- JJF 2216-2025电磁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
- 申请律师执业实习试题及答案
- 开通港股通的试题及答案
- 诺姆四达人才测评题库
- 广东省历年中考作文题(2000-2023)
- 传统乐器琵琶课件
- 船舶碰撞应急预案
- 供应链经理上半年工作总结
- 产品功能与使用说明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