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应性高分子期刊.doc_第1页
中国反应性高分子期刊.doc_第2页
中国反应性高分子期刊.doc_第3页
中国反应性高分子期刊.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反应性高分子期刊2007,16(12):108111文章:1004-7646(2007)02-0108-04 纳米碳纤维的制备聚合物混合技术 凌 芬 杨鹏飞 潘 玮 杨胜琳 李 光 中国上海200051,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聚合物混合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方法来产生碳纳米纤维。在本文中,我们已经准备好碳纤维和多孔碳材料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将讨论实验结果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元素分析等。【关键词】:碳纳米纤维,聚合物混合物,湿法纺丝,相溶性,形态【图书分类号】:TQ342 【文学标识】:A 1.说明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显示非常重要的使用在许多领域。碳纳米纤维是一种新形式的碳纳米纤维直径大小和巨大的米长度的比率在直径。报道的方法来准备纳米碳纤维包括蒸汽增长,静态纺纱。最近共混聚合物技术已经发展为一个新颖的方法来准备碳纳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和纳米碳纤维。在本文中,一种方法被提出即准备纳米碳纤维的聚合物共混物技术。纳米碳纤维的形态已被调查研究。 2.实验 聚丙烯腈聚合物共混超滤膜(PMMA)、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 (PS)被用作热可分解聚合物(TDP);聚丙烯腈(PAN)作为碳前体聚合物(CPP)。CPP和TDP聚合物共混准备通过溶液混合。混合纤维湿法纺丝后获得的。在氧化和碳化中除去热可分解聚合物。碳纳米纤维也准备了这种方式。在氧化过程中,纤维在空气中被加热的温度上升的环境中从180 C到280 C年断断续续。在碳化过程中,纤维被加热了半个小时在大气中氮的气体在1000 C。 碳前体聚合物(CPP) 聚合物共混物后湿法纺丝形成热可分解聚合物(TDP) 溶液混合 纤维 碳纳米纤维碳化氧化 3.结果与讨论3.1 碳纳米纤维的解析与形态图1显示了形态学的横截面的不同的混合纤维后湿法纺丝成形后获得的照片。混合这三种聚合物共混比例是3/7(CPPTDP)。图1a和图1b所示,CPP是分散在TDP矩阵作为群岛,在三个系统中,PAN/PMMA混合的兼溶性要好与PAN/PVC和PAN/PS。 a PAN/PMMA b PAN/PVC c PAN/PS 图1 扫描电镜 湿法纺丝成形后获得的横截面的不同的混合纤维的照片 图2是扫描电镜下不同共混聚合物炭化后在1000 C的照片。它可以看到,剩下的PAN / PMMA碳纳米纤维。这些纤维的直径范围从200纳米到500纳米之间,其中有些是少于200 nm直径,图3a所示。所以PAN / PMMA被选作进一步的研究。a PAN/PMMA b PAN/PVC c PAN/PS 图2 扫描电镜下不同共混聚合物炭化后在1000 C的照片 如果PAN的比率对PMMA改变,形态的剩余物可能是不同的。图3显示了碳化后PAN/ PMMA混合不同混合比例3/7和7/3下形态的剩余物。剩余物的混合在一个3/7(PAN / PMMA)混合比率是碳纳米纤维(图3a),而系统的剩余物混合比率为7/3 的多孔炭纤维可以称为活性炭纤维(图3b)。 图3 扫描电镜 碳化后PAN/ PMMA混合不同混合比例3/7和7/3下形态的剩余物。含PAN比率:a,30%; b:70%3.2元素分析表1是碳元素在PAN / PMMA(3/7)混合纤维在不同碳化温度下剩余物中的质量分数。碳元素的含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表1 PAN / PMMA(3/7)混合纤维中剩余物的碳含量 PAN/PMMA(3/7) 1# 2# 3# 4# 碳化温度(C) 400 600 800 1000碳含量(Wt%) 57.13 53.29 63.02 72.80 4.结论聚合物混合是碳纳米纤维开发的准备,它的解决方案是混合碳前体聚合物和热可分解聚合物。碳纳米纤维可以产生的热可分解后去除聚合物炭化的PAN/ PMMA混合纤维。碳前体聚合物(PAN)关键是获得删除热死致点(TDP)通过碳化的纳米碳纤维,碳前体聚合物(PAN)分布在原纤维形态来自热可分解聚合物(PMMA)基质。参考【1】Mordkovich V.Z.,化学工程理论基础 J,2003,37(5):429438.【2】Lee B. O.,Woo W. J.,Park H. S. et al.,材料科学杂志J,2002, 37(9):18391843.【3】赵佳香,高科技,纤维与应用程序 J,2003.28(2):610.【4】Denisa Hulicova,Asao Oya, 碳J,2003,41(7):14431450.【5】Ozaki J.,Ohizumi W., Igarashi K., Nakahara M., Oya A., 碳J,1997,35(7):10311033.【6】Nirav Patel,Keiji Okabe, Asao Oya, 碳J,2002,40(3):315320.纳米碳纤维的制备聚合物混合技术作者:凌 芬 杨鹏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