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doc_第1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doc_第2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doc_第3页
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题目录1.1.天罚1.2神权法思想1.3君权神授1.4“率民以事神”1.5以德配天2.1嫡长继承制2.2“世卿世禄”制3.1“国之四维”3.2“作内政而寄军令”3.3“三国五鄙”论3.4“都鄙有章,上下有服”3.5“铸刑书”3.6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7“竹刑”3.8令顺民心4.1儒家4.2“为国以礼”4.3德主刑辅4.4“仁”4.5论语4.6“礼乐兴,刑罚中”4.7“杀身成仁”4.8举贤才4.9性善论4.10“罪人不孥”4.11“暴君放伐”4.12“性恶论”4.13“隆礼而王”4.14明分使群4.15“节用裕民”4.16“有治人,无治法”4.17无讼。4.18民贵君轻。5.1墨家学派5.2兼爱5.3“义,利也”5.4天志5.5“以天为法”5.6“一同天下之义”5.7“赏当贤,罚当暴”5.8“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5.9不党父兄,不偏富贵6.1“无为而治”6.2“君人南面之术”6.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6.4“绝仁弃义”6.5“绝圣弃智”6.6“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6.7“道法自然”6.8法令滋漳,盗贼多有7.1法家7.2“兴功禁暴”7.3“禁奸止过,莫若重刑”7.4“燔诗书而明法令”7.5“事断于法”7.6“立公弃私”7.7“权重位尊”7.8“立天子以为天下”7.9“法与时转则治”7.10信赏必罚7.11抱法处势7.12定分止争7.13兴功禁暴8.1“五德终始”说8.2“事皆决于法”8.3“以法为教”8.4“与民休息”说8.5“文武并用”论8.6“除收孥诸相坐令”8.7董仲舒8.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9“三纲五常”8.10“阳德阴刑”8.11“性三品”说8.12谶纬神学8.13“文武张设”8.14原心论罪8.15春秋决狱9.1律学9.2泰始律9.3张杜律9.4律本9.5律表9.6“纲举网疏”9.7“名教”9.8玄学9.9“存留养亲”9.10理直刑正10.1开皇律10.2“安人宁国”10.3“国家法令,惟须简约”10.4九卿议刑制10.5唐律疏议10.6“道统论”10.7法起源于“势”10.8“理大罪,赦小过”11.1理学11.2“理同气异”11.3朱熹11.4“存天理,灭人欲”11.5四书章句集注11.6“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11.7大学衍义补11.8“应经合义”11.9“原情定罪”12.1“君臣共理天下”说12.2“审刑名”12.3熙宁新法12.4“三不足理论12.5“法制无常,近民为要”12.6“大明法度,众建贤才”13.1“与皇家无服者皆不入议”13.2“赏罚不滥,即是宽政”13.3便宜一十八事13.4陈时务十策13.5“治国崇文事,拔贤尚赋词”14.1明夷待访录14.2“一家之法”14.3“天下为主君为客”14.4“天下之法”14.5“趋时更新”15.1“更法改图”15.2礼乐刑罚起源于农15.3海国图志15.4“师夷长技以制夷”15.5“广收天下之人才”15.6“治法在人”16.1“天法”16.2天朝田亩制度16.3“天下婚姻不论财”16.4资政新篇16.5“法制以遵行为要”16.6“刑外化之以德”16.7“国家以法制为先”17.1“以礼自治,以礼治人”17.2“一秉于礼”17.3“严刑以致)安”17.4劝学篇17.5“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17.6“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17.7中体西用18.1戊戌变法18.2“公车上书”18.3孔子改制考18.4君主立宪制18.5三权分立18.6“太平之世不立刑”18.7“去九界”18.8饮冰室文集18.9新学伪经考18.10太平之世不立刑18.11“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18.12仁学19.1“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2大清新刑律19.3情法两尽19.4“凡律无正条者,皆不得处罚”19.5礼法之争20.1主权在民20.2直接民权20.3五权宪法20.4权能分治名词解释题答案1.1天罚是神权法思想指导下的刑罚思想,夏代已经产生。奴隶主统治阶级把施行刑罚说成是上帝的意志,其刑罚是代天行罚,给其残酷的刑罚蒙上了神圣的外衣。其实质是以神权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欺骗。1.2神权法思想是流行于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时期的法律思想。其主要观点是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由上天(神)所赋予的。人们要服从上天的意志,就要服从统治者的意志。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简答题目录1.1简述夏、商的神权法思想。1.2简述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1.3简述“以德配天”说的重要意义。1.4简述神权法思想在夏、商、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2.1简述西周的宗法制。2.2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其特征。2.3简述周公的“明德”论。2.4简述周公的刑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3.1简述子产的刑法思想。3.2简述邓析的法律主张。3.3简述子产和邓析法律思想的区别。3.4简述管子改良周礼的主要内容。4.1简述孔子、孟子、荀子三者思想的差异。4.2简述儒家的仁学与仁政说。4.3简述“礼治”思想的发展过程。4.4简述孔子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内容。4.5简述孔子的宽刑慎杀、反对冤狱的思想。4.6简述儒家“举贤才”的主张。4.7简述孟子性善论的内容。4.8简述孟子“惟仁者宜在高位”的思想。4.9简述荀子法律思想中儒、法合流特点的具体体现。4.10简述荀子“隆礼”论的内容。4.11简述荀子的重法论。4.12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4.13简述孔子“为国以礼”的礼治论。5.1简述墨家学派和儒、道、法诸家相比,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5.2简述墨家“兼爱”与儒家“爱人”的区别。5.3简述墨家“以天为法”的自然法思想。5.4简述墨家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6.1老子对人定法的批判及其重要意义。6.2简述“天道”自然无为论。6.3简述庄子崇尚自然法,反对人定法的主张。6.4简述庄子的反仁义反圣智论,并对其加以客观评价。7.1简述文化专制论的内容及其影响。7.2。简述商鞅“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7.3简述商鞅的“法治”论。7.4简述商鞅刑赏论的内容。7.5简述韩非提出哪些运用和贯彻赏罚的原则?7.6简述韩非论“术”的内容。8.1简述秦朝“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8.2简述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内容。8.3简述贾谊礼法结合的思想。8.4如何理解“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8.5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原因。8.6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8.7简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8.8简述王充批判“天刑”论的主要内容。8.9简述汉初黄老思想在法律、政治方面的表现。9.1简述晋代律学的特点。9.2简述杜预律本中的法律观。9.3简述张斐的“理直刑正”理论。9.4简述刘颂的重法主张。9.5简述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9.6简述嵇康“任自然”的法哲学观。9.7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10.1简述唐太宗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10.2简述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10.3简述唐代贵族、官吏犯法时减免刑罚处分的规定。10.4简述韩愈的“道统论”在法律思想上有何反映?10.5简述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说。11.1简述朱熹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1.2简述丘濬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11.3简述丘濬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12.1简述范仲淹的法律思想。12.2简述张居正法律思想的要点。12.3简述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13.1简述金世宗“严格吏治”的法律思想。13.2简述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14.1简述黄宗羲“学校议政”的思想。14.2简述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观。14.3简述王夫之“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14.4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14.5简述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治人”的思想。14.6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15.1.简述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法律思想的特点。16.1简述洪秀全的“斩邪留正”,“除妖安良”的思想。16.2简述洪仁玕的“恩威并济”与“教、法兼行”的法律思想。17.1简述曾国藩“振之以猛”、严刑重责的法律思想。17.2简述张之洞的整顿中法、采用西法的主张。17.3简述张之洞的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法律思想。17.4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18.1简述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18.2在康有为的理论中,改变旧法的步骤有哪些?18.3简述梁启超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8.4简述梁启超法治、人治“相须为用”说。19.1简述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法理派的主要观点。19.2简述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内容。19.3简述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内容。19.4试述沈家本的以法治国论。19.5简述沈家本“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法律思想。20.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的特点。20.2简述章太炎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法律思想。20.3简述章太炎“专以法律为治”的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20.4简述章太炎“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20.5简述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思想的基本含义。简答题答案1.1简述夏、商的神权法思想。答:在我国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阶级同时控制着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文化。他们编造“天命”、“天罚”等神权法思想,就是力图神化其统治权力,使之合法化。相传夏代奴隶主已开始利用“天命”、“天罚”对奴隶进行欺骗,给夏王的统治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到了商代,统治者编造了许多上帝立商的神话,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并为垄断神权找到了借口。1.2简述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答:变化: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为此提出了“以德配天”说。意义:一方面是为了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开始重视民心向背。1.3简述“以德配天”说的重要意义。答:“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意味着神权的动摇。统治者已认识到必须注重人事,重视人心向背,关怀小民,“知小民之依(隐痛)”。论述题目录2.1.试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1.试述子产铸刑书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的重要意义。4.1论述孔子的德治论的主要内容。4.2试述比较先秦儒家的人治思想。4.3论述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4.4论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思想的内容。4.5试论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5.1.试述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6.1.试述老子的“无为而治”论及其对统治者“有为”的批判。7.1试述法家“法治”与儒家“礼治”的对立。7.2试述法家对“法”的解释。7.3谈谈慎到的“权重位尊”的“势治”论。7.4试论韩非的“变法论”。8.1试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8.2试述董仲舒的主要法律思想。8.3论述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影响。9.1.论述北魏孝文帝政治改革中的法律思想。10.1试述封建纲常法律化在唐律疏义中的反映。10.2试述白居易的崇礼重法思想。10.3试论李世民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及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的表现。10.4试论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意义。11.1.试述理学对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12.1.试述王安石严格执法的思想。13.1.试述耶律楚材的封建法制取代落后习惯法的法律思想。14.1试述王夫之“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14.2试述王夫之“严以治吏”与“宽以养民”相结合的法律思想。15.1.试述魏源的“因势变法”理论。16.1谈谈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6.2简评天朝田亩制度。17.1.试述洋务派的法律思想。18.1试述康有为实行“君主立宪”的法律思想。18.2试述梁启超的“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18.3试论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思想。19.1.试述沈家本的法学盛衰说。19.2清末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曾引发一场激烈的论争,试述其中各派之观点,并加以评论。19.3试述沈家本的资产阶级法治主张及其意义。20.1.试述孙中山“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律观。20.2试论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论述题答案2.1.试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答: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所适用的对象各有所侧重,即“礼不下庶,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所谓“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礼与刑在适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如犯上作乱、“放弑其君”、“不孝不友”、“贼杀其亲”等,也要处以刑罚。当然,即使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如“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公族无宫刑”。目录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第二章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第二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章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第四章儒家的法律思想第五章墨家的法律思想第六章道家的法律思想第七章法家的法律思想第三编封建社会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第八章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第十章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第四编封建社会宋至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法律思想第十一章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第十二章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第十三章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第十四章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第五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十五章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第十六章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第十七章洋务派的法律思想第十八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第十九章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第二十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模拟试卷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无分。1宗教中迷信“帝”、“上帝”出现于A夏B商C西周D汉【B】2“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表现了A“天命”思想B“天罚”思想C敬天保民D以德配天【B】3标志着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备的是A。嫡长继承制B亲亲C尊尊D周公制礼【A】模拟试卷二考点串讲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第一节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一、夏代的神权法思想1“天命”、“天罚”等神权法思想,就是力图神化他们的统治权力,使之合法化,并把反映他们的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2“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夏朝。二、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殷商奴隶主以迷信鬼神著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表记)。第二节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一、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1神权法思想在两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同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为此提出了“以德配天”说。2意义:一方面是为了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开始重视民心向背。3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的思想家是周公。4“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以德配天。二、“以德配天”说的意义1周公之所以强调统治者必须有德,“以德配天”,其目的在于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多项选择题1.1夏朝的神权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有A天命B顺天C天罚D君权神授E保民【AC】1.2商王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