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义,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反复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2、感受富春江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色,通过品读赏析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3、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资料准备: 1、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特点是讲究对仗,通常是四六句相互交替,结构、词性、词义相互配对。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3、背景资料: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4、关于书信中的景物描写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作点缀,其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典型的景象打动对方,例如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有引起对方故国之思,促其早日归顺朝廷的作用。另一种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六朝人伪托的李陵答苏武书,其中“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ji)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这一段,就有力地烘托了写信人独居塞外、不得归国的凄苦心情。由此可见,书信中的景物描写也是有意而为,是服务于书信的宗旨的。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如果仅就这段景物描写而言,其要害当在“鸢飞戾天”两句上,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基础达标:1、题目与朱元思书中“书”的意思是 ,本文的作者是南朝梁 家。字_,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水皆缥( )碧 鸢( )飞戾( )天 经纶( )世务 急湍( )甚箭 千转( )不穷 泠泠( )作响 嘤嘤( )成韵 窥( )谷 横柯( )上蔽 轩( )邈( )3、解释下列加点字:风烟俱净 从流飘荡 一百许里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泉水激石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4、 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8)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0)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设问导读1、课文用那八个字概括了富春江的山与水?在结构和内容能起什么作用?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3、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的特点的?温馨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示例: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主要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慨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感慨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提高1背诵课文,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2小丽是富春江的导游,她想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打动参加富春江之旅的游客,下面她只开了头,她想请在座的同学帮忙续写几句,相信大家一定会各显身手,描绘出最美的山水!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水自我检测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文章中写水之异的句子是: 。3、正面写水清的句子是: 4、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5、运用比喻直接描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 6、文章所写是哪一季节的景物? 你从哪些语句上能看出来? 写一句你所积累的这个季节的诗句 7、写听觉感受的对偶句: , ; ,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这让我们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 中描写三峡水流湍急的诗句“ , ”9、“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鸢飞戾天者” 指: “经纶世务者” 指: 10、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附: 文言积累卡片 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左右/允许)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朗读指导a. 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b. 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c. 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d. 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答: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答案:秋季。“风烟俱净”可见天高气爽,“水皆缥碧”可见万物沉静,“寒树”可见秋天的凄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中心: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感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作用是:(总领全文)富阳至铜庐之间的山光水色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赞叹富春江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 文章中写山之奇的句子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3、 说说山之奇表现在哪里?水之异表现在哪里?山奇表现在:“陡峭入云,争高直上”水异表现在:“清澈 、湍急”4、 富春江的特点是 清澈(清)、湍急(急)6、 把原本静止的崇山峻岭写活了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7、 暗示文中写景色特征的一个字是:(猿或寒)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远上寒山石径斜8、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有什么表达效果?从听觉上的音响不同和视觉上的色彩不同来观察和把握事物的特征,从而使笔下的山水显得物态纷呈。9、 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找出对偶句,并说说表达效果。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10、 作者到这样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在晴天丽日下有何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段意:13、第一段:总叙了自富阳至桐庐富春江上的景色。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墨描写富春江的异水。第三段: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15:通假字:见:现反:返转:囀5、文章第3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6、第3段写景的手法运用在文中有何作用?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作者从景物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的感受等多角度去描绘两岸的山景。景色写得生机勃勃,富于动感,富于生命力。 7、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1、 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10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_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妙点揣摩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在水清皆缥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水色水皆缥碧 正面描写水深千丈见底 夸张 静(详)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略)研读最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息心忘反1视觉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蔑视功名 泠泠的泉声2、听觉 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 劝友归隐百叫无绝的猿声小结:此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赏析写景之妙:(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设置一个小小的游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获胜。 5背诵拓展练习 文言积累卡片 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左右/允许)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2、本层中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之美的两句话是 3、合作学习: 4、 请用一句话概述本层的主要内容: 1、 本层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从水色、水深、水清、水急四个角度,准确具体地描绘了富春江江水的奇异。语言生动,笔法传神。 (1)其中,静态描写的文句是 (2)动态描写的文句是 (3) 描写水色, 描写水深, 描写水清,而描写水急的文句则是 (4)本节文字张弛有度,生动优美。你能举例说明层中的修辞方法吗? 2、 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本层的内容 一、 探究第三层:1、 朗读品味,口头译文。2、 层中从视觉角度来写景的文句是 3、 从听觉角度来写景的文句是 4、本层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写景,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这个句子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 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本层的内容: 本文着重描绘了 ,赞美了富春江 ,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二、 巩固练习:1、 2、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近景还是远景?写出了光和色的什么特点? 3、 课文最后四句话形容夹岸林木遮天蔽日,你认为哪句话是关键句? 3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6、默读课文,分别画出文中的骈句和散句。7、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帮助明确:三、在品读中,质疑赏析师:这篇小品文清丽脱俗,可圈可点,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品读品读,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使美景跃然纸上?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奇”“异”在哪里?2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3找出总结全文的句子和表明作者乘船出游的句子。、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并指出它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二段的写景重点是什么,文中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文章从那两个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第三段的写景重点是什么,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文中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10.“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天下独绝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山奇 和 水异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由复习旧课导入。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显现,显露。 (二)多义词 1 2 3 4 (三)古今异义: 1 2 (四)词类活用: 温故知新。 由学生完成。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小组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1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和“西”原为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是“向东”和“向西”的意思。 2动词活用作名词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奔跑,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是“奔跑的马”的意思。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净”,干净,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是“散净”的意思。 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轩邈”,高远,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是“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的意思。 4名词活用作状语 例: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上”,上面,名词,这里用作“蔽”的状语,作“在上面”理解。 5动词活用作状语 例: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竞”,争,动词,这里用作“上”的状语,是“争着”的意思。 6名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息”,消息,名词。“息”也作动词,如“休息”。这里用作使动动词,是“使停止、平息”的意思。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例:(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省略介词 例:急湍甚(于)箭。 共色从流轩邈相鸣天下独绝千转忘反戾天百叫无绝俱: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灌区管理工考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抚州赣东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心理学前沿知识深度解析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物流管理专业期末考试预测题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题解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操作技巧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化学学科试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 2025年燃气储运专业高频考点回顾与备考策略
- 电信诈骗案件办理课件
- 儿童画课件教学目标
-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教程
- 2025年版房屋租赁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年第三类医疗器械培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2024年北京客运资格从业证考试内容
- 劳动关系协调员真题模拟汇编(共1142题)
- 数独课件完整版
- 摊铺机使用说明rp953e-903e操作手册
- 伸屈指肌腱断裂
- GB 6675.12-2014玩具安全第12部分:玩具滑板车
- 淮扬菜-淮安淮扬菜名单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