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饲料的氨化 酸化 微贮.doc_第1页
秸秆饲料的氨化 酸化 微贮.doc_第2页
秸秆饲料的氨化 酸化 微贮.doc_第3页
秸秆饲料的氨化 酸化 微贮.doc_第4页
秸秆饲料的氨化 酸化 微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秸秆饲料的氨化 酸化 微贮一、主要秸秆类饲料种类秸秆、秕壳、秧蔓等年产量6亿吨。1.稻草:灰分含量极高,但特别缺钙。2.玉米秸:质地坚硬,不同部位营养差距大。3.麦秸:含有较多硅酸盐和蜡质。4.豆秸:木质素多,粗蛋白质也较多。5.谷草:质地柔软厚实,营养价值较高。几种秸秆的组成和营养成分(%) 秸秆种类组成营养成分细胞壁细胞内容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硅粗蛋白其他非纤维小麦秸802039361064.54.5稻草8614391411224.89.2玉米秸742633306.83.85.720.7二、秸秆的利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模式三、影响秸秆用作饲料的因素(一)营养价值低1.粗蛋白含量低:豆科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为5%-9%,其中可消化粗蛋白质2.6%-4.7%,禾本科秸秆为2%-5%。2.消化能低:一般秸秆对牛、羊的消化能为7.8-10.5MJ/kg DM 。3.缺乏维生素:秸秆中胡萝卜素含量仅2-5mg/kg,这就成为秸秆用作饲料的一个限制因素。4.钙磷低而硅酸盐高:硅酸盐的存在不利于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钙、磷含量低及钙、磷比例不适宜,不能满足家畜的需要。(二)消化率低1.木质素是影响秸秆消化率的主要因素。2.秸秆的表皮膜(禾本科)和蜡质层(豆科)妨碍秸秆的消化利用。胞间木质素粘结细胞示意图a.细胞腔 b.胞间层秸秆细胞次生壁示意图a.初生壁 b.次生壁外层c.次生壁中层 d.次生壁内层茎表皮角质层和硅细胞对秸秆的消化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纤维素分子间形成的结晶结构具有高抗蚀性,给秸秆的利用设置了障碍。四、物理加工方法1.切短或粉碎:便于后期加工且提高适口性。2.浸泡:改善适口性和饲料卫生状况。3.蒸煮: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4.揉碎:提高适口性和利用率。5.盐化:用1%食盐水浸泡等量秸秆,并覆盖1224h后软化。6.膨化:膨化就是将秸秆、荚壳饲料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加热加压,然后迅速解除压力,使饲料暴露在空气中膨胀。提高可溶性成分含量(木质素低分子化、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解),问题是此加工的设备投资较大,不宜在生产中推广。秸秆的切短与粉碎1.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减少浪费。2.但粉碎不能过细。粉碎只适用于肉牛肥育,而不适用于奶牛,否则会降低乳脂率。3.此法亦适用于干草的加工。秸秆的揉碎1.其作用机理与切短和粉碎相似,但效果优于切短和粉碎。2.缺点是能耗较大,机器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但目前已有了比较好的新机型,建议采用。3.此法亦适用于低质干草的加工。秸秆的颗粒化1.可减小体积,便于运输与贮藏。2.便于饲喂,减少运输、贮存、饲喂中的浪费。3.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4.但能耗大,成本高,需要专门设备,目前还很难普遍采用。膨化秸秆时的要求(1)秸秆的含水:秸秆的含水量调到30%-50%(2)加热温度:最好在200-300之间(4)膨化的时间:压缩加压时间只需5-20分钟(3)膨化时的压力: 要求膨化机内的蒸汽压达15-87kg/cm2五、化学加工方法氨化秸秆、NaOH处理、石灰处理、酸化处理等。(一)氨化秸秆1、优点(1)提高了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2)提高了家畜对秸秆的采食量;(3)可提高秸秆的消化率;(4)氨化秸秆成本低、投资少,操作方法简便易行;(5)氨具有杀菌作用。2、缺点对氨的利用率较低。3、原理(1)在尿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产生氨,氨与秸秆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电离出铵离子(NH4+)和氧氧根离子(OH-) 。(2)OH-可使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的酯键断裂,打破了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镶嵌结构。(3)NH4+吸附在秸秆上,增加了秸秆粗蛋白质含量。试剂 氨化药剂尿素氨水液氨碳铵浓度25%浓度22.5%浓度20%浓度17.5%用量(%)2-5 121315173-54-54、方法(1)秸秆的准备:目前用于氨化的原料主要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秸秆,还有向日葵秆,油菜秆以及其他作物秸秆。所选用的秸秆必须没有发霉变质最好将收获籽实后的秸秆及时进行氨化处理。一般说来,原来品质差的秸秆,氨化后可明显提高消化率、增加非蛋白氮含量。(2)调整秸秆含水量:水是氨的“载体”,氨与水结合成氢氧化铵NH4OH。一般以25-35%为宜。(3)氨化时间:与温度有关。(4)秸秆氨化方法:埋置氨化法、堆垛氨化法、袋装氨化法、炉法氨化法。5、品质检验(1)质地:氨化秸秆柔软蓬松,没有明显的扎手感。(2)颜色:不同秸秆氨化后的颜色与原色相比都有一定的变化。经氨化的麦秸颜色为杏黄色;氨化的玉米秸为褐色。(3)pH值:氨化秸秆偏碱性,pH值为8.0左右。(4)发霉情况:一般氨化秸秆不易发霉,有时氨化设备封口处的氨化秸秆有局部发霉现象,但内部秸秆仍可用于饲喂家畜。(5)气味:一般成功的氨化秸秆有糊香味和刺鼻的氨味。6、氨化注意事项(1)严格按规定操作进行。(2)氨化时,应尽量避开闷热和梅雨季节。(3)计算氨的用量要力求准确,并注意做好排气和密封工作。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氨化效果,甚至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尿素用量过大时,在窖内不能全部转化为氨,残留的尿素被家畜采食后,有时会发生尿素中毒。(4)氨水和无水氨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以免伤及人的眼睛和皮肤。(5)氨化秸秆饲喂时,一定要放净氨味,以免影响家畜采食。六、生物调制法(一)自然发酵利用秸秆本身带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二)曲种发酵添加外源真菌,并与糠麸、秸秆按比例制成曲种备用。100kg秸秆粉加1-2kg曲种(事先用水溶解),秸秆含水量要求50-60%。秸秆与曲种混合后,堆垛或装缸并覆盖草席等,垛内温度达35-45时尚下翻动一次,7d后即可饲喂。(三)菌糠饲料秸秆粉与其他成分做成培养基接受食用菌,收菌后的培养料可饲用,其pH6,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增加1-3倍,粗脂肪含量增加1-5倍,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30-50%和20-30%。(四)仿生饲料(人工瘤胃发酵)采用发酵罐、模仿瘤胃环境发酵秸秆。(五)秸秆厌气贮藏。秸秆微贮在秸秆中接种微生物活性菌种,放入一定的容器(水泥池、窖、缸、塑料袋)中或地面进行发酵,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其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饲料。因为它是通过微生物使贮藏中的饲料进行发酵,故称微贮。秸秆微贮的原理1.利用微生物分泌的酶将秸秆中的纤维性物质降解,转化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2.微贮微生物发酵作用,增加了秸秆的柔软性和膨胀度,使瘤胃微生物能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接触。3.所含的酶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提高了反刍动物瘤胃纤维素酶和解脂酶的活性。4.大大降低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秸秆微贮的优点1.能大大降低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2.由于发酵过程中高效活性菌种的作用,使粗硬的秸秆变得柔软,并具有酸、香味,能刺激家畜的采食量。3.活干菌发酵处理秸秆的温度为1040,青、干秸秆均能微贮,其制作过程与传统青贮差不多,因而非常方便。4.微贮饲料容易保存,不易发霉变质。秸秆微贮的方法1.秸秆微贮的方法与传统青贮的方法十分相似。2.包括菌种的复活、菌液的配制、秸秆的切短、原料含水量的调节(60-65%)、菌液的喷洒、秸秆的入窖、添加营养物质(在微贮麦秸和稻草时,加入0.5%的玉米面或麸皮)、压实、密封等步骤。微贮过程一般需要20-30天,冬季需要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微贮饲料的开窖与使用与常规青贮基本相同,要注意防止二次发酵。不同微贮活菌制剂产品所用的菌种不尽相同,所以对微贮所要求的条件也不完全一致,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影响微贮效果的因素1.决定微贮效果的关键是菌种的种类、活性、纯度和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2.微贮菌种的种类、活性和纯度是制作优良微贮饲料的基础和先决条件。3.有效地控制发酵过程是为微贮微生物提供一个适合其发挥最大作用地良好环境。使用微贮技术应注意的关键问题1.微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秸秆处理新技术,在许多方面尚不完善,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2.微贮添加剂的菌种一般来自于自然界微生物的诱变,经诱变筛选出的菌种对秸秆纤维性物质的消化能力是微贮添加剂的决定性因素。3.筛选出的菌种须经数次中间扩大发酵后进入生产发酵,生产发酵完成后要将有效微生物和底物进行分离,干燥,包装,然后出售。4.在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微贮添加剂的质量。5.不同微贮添加剂产品所使用的菌种种类、活性和纯度差别很大,其效果相去甚远,不乏假冒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