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山中杂记教案 北师大版教材分析: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中的词语,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冰心对动物的喜爱以及从动物身上获得的乐趣。 3、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 4、学习详略结合的叙事手法。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博爱和从动物身上寻找到的乐趣。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初步认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课时安排:共5课时第一课时:扫清障碍 预习本课时教学目标:1 预习课文生字、词语、形近字、词语搭配2 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教学过程:导入: 花草给老舍先生带去了许多快乐,田园生活也让同学们领略了不一样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里,看看在山中生活的冰心先生又有哪些美好的乐趣。预习: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庞然大物 温驯 熟识 妩媚 出其不意 狡猾焦躁 玲珑娇小 苗条 瞥见 屏息静立弱不禁风 朦胧 幕天席地 领略 牵挂 蹒跚 憨涩 觅食出示词语解释: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温驯:温和驯服。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澈。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玲珑:细致、娇嫩。瞥见:一眼看见。弱不禁风:瘦弱或娇弱得禁不起风吹,形容人体质虚弱。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胸襟开阔旷达。牵挂:挂念。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出示形近字:拔 训 媚 狡 躁 蹒 憨拨 驯 眉 郊 燥 满 敢出示词语搭配:松软的大口 齐整的大牙良善的脸 出其不意地碰到狡猾的样子 安稳地睡着快乐的象征 弱不禁风的小仙子轻美的歌声 羽毛鲜丽的小鸟朦胧的晓风 蹒跚地走啾啾地叫问题盒子:按照自己的能力完成预习作业:其中,老师的问题为以下: 1 课文中写了几种动物?分别是什么?2 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哪种动物?3 每种动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感到了怎样的乐趣?作业布置:熟读课文,认真完成预习作业。第二课时: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本课时教学目标:1 师生齐读课文,串讲课文。2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知人论世:A 作者简介相信大家都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先请一个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冰心先生。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回答问题。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冰心现代作家,原名谢婉莹。她为儿童写了许多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B 写作背景 本文选编的是山中杂记的第十篇原名为鸟兽不可与同群意思是不能与鸟兽同群。这是一句反语,其实是说喜欢与小动物亲近,与鸟兽同群,因此被同伴称做傻子。朗读课文:师生共读课文,边读边串讲,理清基本文意。整体感知: 1 规整预习问题: 出示问题,指名回答,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明确: 1 课文中写了几种动物?分别是什么?(写了马、小狗、小猫、小鸟、虫儿五种动物)2 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哪种动物?(作者着重描写的是小鸟)3每种动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感到了怎样的乐趣? (作者感受到了马的温驯,狗的驯良,猫的活拨,鸟的快乐,虫的可爱。)2 规整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预习作业,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进行规整,板书在黑板上。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回答,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明确: 本文写了冰心先生在山中见到的许多动物的生活情境,写出了他们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4 划分课文结构:(板书) 1-2段:马 2-4段:狗 5-6段:猫 7-11段:鸟 12段:虫第三课时: 学习课文本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7-11自然段,对鸟的描写。2 学习作者对动物的写作方法,体悟作者从动物身上感受到了乐趣,和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山中杂记一文中,作者以清晰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娓娓道来,共写了五种小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温驯 驯良 活泼 快乐 可爱)作者重点叙述描写的又是哪种动物呢?(鸟)好,这节课我们就从此入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学习课文,品读细节:1 出示课文7-11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问题: 问题: (1)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鸟?(2) 你喜欢哪一段文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2、指名回答第一题: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3、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相机点拨,师生达成共识。第7自然段:(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我喜欢第7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的繁多。(2)点拨:青鸟就是翠鸟(出示翠鸟的画面)它的羽毛十分鲜艳,作者爱青鸟仅仅是因为它美丽吗?(还因为青鸟报春早)从哪看出青鸟报春早?(读有关句子:“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了,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从中体会到青鸟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第8自然段:(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我喜欢第8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以及作者对小蜂雀的喜爱、怜惜与友好。(2)点拨: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当长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出示知更雀的画面)作者会做些什么?(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鲜艳的颜色:红白绿)写蜂雀(出示蜂雀画面)作者突出了什么?(小)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无可苗条”、“竟要比花还小”)它体长只有5-6厘米,体重只有3克左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小的鸟。作者对于这么小的鸟又是怎样做的呢?(读有关句子:“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小蜂雀的怜爱之情)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连眼珠都不敢动”、“ 弱不禁风”、“小仙子”)(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第9自然段:(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我喜欢第9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2)点拨:当许多毛羽艳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领略“以鸟鸣春”的境界。“心魂俱静”生动地突出了鸟儿歌声的轻美,渗透着作者对鸟鸣的情有独钟。)(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我喜欢第10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将心比心,联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2)点拨: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出示:“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再找出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不仅真心地爱护这些鸟儿,还呼唤别人保护小鸟。)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达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在这么多的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父亲和母亲已是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作者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爱家人,也爱动物,拥有博爱的情怀。)(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第11自然段:(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我喜欢第11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和母子的相爱。(2)点拨:(出示第11自然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母亲精心哺育儿女;儿女长大后不忘父母。)作者从中寻找到了哪些乐趣?(小鸟刚出壳时的贪吃、茫然的样子,很傻的学步,憨涩的学唱,生动地再现了雏鸟娇嫩可爱的形象;小鸟们学会了觅食和筑巢后,常常去看望它们的父母,说明小鸟和人一样也有情有爱。)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呢?(一是善于观察;二是拥有一颗博爱的心以平等、尊重、关心、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在山中所见到的动物。)(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博爱思想是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所见所思呢? (学生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读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第四课时:学习课文本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1-6及12自然段,马、狗、猫、虫等动物。2 学习作者对动物的写作方法,体悟作者从动物身上感受到了乐趣,和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山中杂记。品读课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7-11自然段,理解了小鸟给冰心带来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冰心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在青山疗养期间,大自然释放了她的童心。母爱、童心、自然是冰心突出的三大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1 请同学们分为四人小组,根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方法自学其余的部分。出示自学要求:仔细读相关段落,找出动物的特点和从它们身上体现出的乐趣,用直线画出相应的词句。学生小组内自学,小组间交流,师生间交流。集体交流:马:温驯、良善看着这庞然大物,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在你手中吃嚼青草的时候,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妩媚。抓住马吃草的动作描写动物的特点,“妩媚”特别能够体现作者对马的喜爱。我每日喂它 能够体现作者对马的喜爱。我们渐渐熟识了。把马当作是自己的朋友,能够体现作者对马的喜爱。狗:可爱、驯良以后再遇见它,我先呼唤它的名字,它竟摇尾走了过来。自后每次我游山,它总是前前后后地跟着走。山林中雪深的时候,光景很冷清。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和狗日渐亲近,感谢它,体现作者也十分的善良。猫:活泼、欢悦由我从来不十分爱猫。转变为以后我渐渐地也爱它了。我觉得它充满了活泼和欢悦。体会作者由不爱猫到渐渐爱猫转变的过程,以及从中体现的对生灵的平等态度。虫:可爱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你若爱它们,它们也爱你,因为它们都喜爱小孩子。冰心把小虫子都看做了孩子,充分体现了她对昆虫和动物的喜爱。2 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读出喜爱之情。第五课时:学习 总结 课堂练习本课时教学目标:1 总结课文,认识散文特点。2 完成课堂练习。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总结课文:1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老师想先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正确地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作者写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身上有哪些乐趣?学生回答问题。2 作者的这一篇文章写了很多动物,看上去零零散散,但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生活就能带来乐趣,而这也正是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课堂练习:一. 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拔草(b) 温驯(xn) 狂吠(fi) 怔住(lng) B. 焦躁(zo) 玫瑰(gu) 婉转(zhun) 屏息(bng) C. 瞥见(pi) 朦胧(mng) 玲珑(lng) 雏鸟(ch) D. 啾啾(qi) 蓬松(png) 藕色(u) 蜗牛(w) 二. 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 A. 山林中雪深的时候,光景很 。 a. 冷清 b. 冷静 c. 清净 d. 安静 B. 知更雀的红胸,在雪地上,草地上站着,都极其 。 a. 鲜艳 b. 鲜明 c. 鲜红 d. 鲜丽 C. 看看这庞然大物,温驯的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在你手中吃嚼青草的时候,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 。 a. 温柔 b. 美丽 c. 驯良 d. 妩媚 D.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 ,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 。” a. 骄傲 b. 自豪 三.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无所不至。 B. 他愁眉不展,好像有什么心事。 C. 无论他走到天涯海角,我们的心都是相通的。 D. 在学习上不能守株待兔,要学会自己发现知识,发现规律,总结学习方法。 四. 冰心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 ,福建长乐人,她为儿童写下了许多作品,如 、 等,本文选自山中杂记第十篇,她的诗集_、_深受人们喜爱。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山居秋螟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认识王维创作后期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学难点: 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景色,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二、近体诗简介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他们的区分源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1.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2.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三、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四、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一个人能画画又会做诗歌,是挺了不起的一个人,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老师可以介绍一个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天的傍晚。五、诗中有画 1.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2.后人评价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笔触清新自然,使我国的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谢灵运之后达到又一高峰。后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3.诗中有画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A.两联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B.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明确】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C.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教师把这四句写到画幅的中央) 这四句作为画面太过简单,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大约200字。 【参考范例】“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总结画面内容 【明确】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山中景色令人陶醉。我们体会了“诗中有画”,假如为画取名,应是? 【明确】山居秋暝。(教师在画幅的右上角写上“山居秋暝”四字,作为画的题目。) 再为这幅画的落款处补些说明,写上时间,可用哪些诗句?【明确】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概括为“雨后秋晚”写在画的左侧)还缺什么?【明确】作者。教师把“王维”写在“雨后秋晚”的下面。六、画外之意 说到这儿,我们把握了诗中蕴含的画面,对“诗中有画”有了初步体会。学诗不但要把握内容,还应体味作者的感情。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山居秋景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向往,始终流露出诗人远离人世、回归田园的愿望。如此,我们还不能算是完全读懂了这幅画。因为这幅画不能把诗的尾联概括进去。 1.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广高品质产品赢得消费者认可
- 丝绸纺织品生产工艺规范
- 主机存储技术应用规定
- 唐诗宋词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深度解析:高中语文艺术鉴赏课程
- 客服投诉处理标准化流程与话术指南
-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与税务处理工具
- 协作单位协同发展诚信责任书(3篇)
- 员工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应用模板
- 初中记叙文:假期里的一次探险4篇
- 我们一起游泳作文(9篇)
- 病历质控培训课件
- 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诊疗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课件
- 电机维护检修培训课件
- 建筑工程后续服务承诺与质量保障措施
- GB/T 44808.4-2024人类工效学无障碍设计第4部分:不同年龄人群最小可辨认字符尺寸的估计方法
-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 《精子形成过程》课件
- 临床三基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沙拉汁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及投资竞争力分析报告
- 高中英语新课标3000词汇表
- 体育训练安全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