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doc_第1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doc_第2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doc_第3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闽侯二中教师 林文涛在课题研究中, 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子课题是“以情促知, 情知结合”。这子课题的精神是要语文教师 把情感带到课堂上, 融进语文教学。语文, 作为一门课程, 自有其自身的特点。新课标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科、又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 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语文不仅应该注意语言工具训练还要贯彻人文教育思想。作为语文教师, 需要满腔的热情和激情。如果语文老师一味着力于知识的掌握, 强调感知、理解、记忆、判断等智力因素的发展, 而忽视情感、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地吸收, 搞得精疲力尽, 无半点学习语文的乐趣。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对周围事物进行情感评价的能力, 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更令人担忧的是, 这种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现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凸显。究其原因, 与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本质特征, 忽视了教学的情感因素不无关联。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着极其鲜明的情感色彩。从课本选文看, 从必修课的五个模块到选修课的五个系列, 大多是文学艺术类, 其次是论述类和实用类, 几乎涉及人文科学的各方面。这一课程内容决定了其课程性质: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结合,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各种艺术形象的构思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这些都是具有感情的东西。如课文中“祥林嫂”、“翠翠”与“水生嫂”等人物形象, 都会激起读者情感的浪花。因此,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 没有倾注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必然导致学生学而生厌, 感情贫乏、冷漠、窒息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闪耀着个性、情感光芒的创造性劳动, 决不只是教材的简单的复述和教学参考资料的机械搬用, 一堂成功的课, 实在不亚于一件精美的艺术创作。在各门学科中, 语文课的感情色彩尤为强烈, 艺术因素最丰富。因此, 精心设计每一个四十五分钟,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一课一得, 学得饶有兴味, 正如古人所说:“如坐春风, 如沾化雨”, 这是语文教师备课时须得下番苦心深思熟虑的。语文课程目标突出强调感受鉴赏。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提升审美境界”, “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陶冶性情, 追求高尚的情趣, 提高道德修养”。这一目标决定了对教材的价值取向。要想把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境界, 激发学生的感情和思维,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生动传神的, 课堂语言要像文学作品一样生动而富有情感, 富于感染力, 对教材中那些佳作的优美词语, 动听的语句, 应尽量灵活自如地应用, 将其揉合到自己的课堂语言中去。如果说得干干巴巴的, 缺乏充沛的感情, 那么, 这堂课的效果将会大为逊色, 学生提不起精神, 听课无兴趣, 甚至昏昏欲睡, 这样的教学缺乏生命力。语文课堂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海洋。正如赞科夫说:“由活的人说出来的话, 不单是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感情, 这里有交谈者的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有一双一忽儿在科学的丰功伟绩面前燃烧着赞美的火花, 一忽儿又好象在怀疑所作的结论的正确性而眯起的眼睛, 还有手势”我们不能想象教师总是板着一副面孔, 从始至终用着同一腔调, 学生会乐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跟着他 走入知识的新领域。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既要传授语言文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 更少不了用形象感染学生, 潜移默化, 进行美的熏陶。因此, 语文教师应带着强烈的感情上课, 要善于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用富于表情的眼神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拓宽思路, 带领学生, 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作品的美。我在讲朱自清那些像音乐一样动听, 像图画一样耐看的散文时, 对学生说:“朱自清的文章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幅绚丽的图画。那绿草如茵, 繁花似锦、暖风悠悠, 细雨绵绵的万物复苏的春景, 怎能不激起我们对美好的春光的热爱与珍惜? 那 飞珠携玉的梅雨潭, 那平铺着、厚积着、不浓不淡, 不明不暗的一潭潭绿水, 又是多么令人神往! 还有那流水般的、薄雾似的月光下的田田的荷叶和散发出缕缕清香的、点缀在一片碧叶中的荷花, 又是多么迷人! 所有这些, 都是诗情与画意最完美的结合。”这是朱自清文章意境的优美, 语言的优美, 加上我浓浓的情感, 让学生深受美的感染, 激起学习的浓厚兴趣, 引起深层的想象和广泛的联想。课堂语言切忌冷漠、阴沉, 不要让自己毫无表情的面孔, 缺乏抑扬顿挫的语调, 而致使充满美感的教材黯然失色, 索然无味。新课标强调“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提升审美境界”。因此我在教乐府民歌孔雀 东南飞时, 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感受古代民歌的语言美:“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铺陈排比, 音韵和谐。然后从刘兰芝、焦仲卿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中, 感受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心灵, 从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中, 去感受人们向往自由、幸福、美好爱情的理想追求, 去鉴赏凄美故事中的人性美、人情美。这样的教学目标, 价值取向, 正是人文之光的闪现, 正是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