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社会调研项目申报表二.doc_第1页
研究生社会调研项目申报表二.doc_第2页
研究生社会调研项目申报表二.doc_第3页
研究生社会调研项目申报表二.doc_第4页
研究生社会调研项目申报表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存)项目序号(评)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社会调研项目”申请表项 目 名 称 保护我们的孩子 对“虐童”入刑的初步探究 1项目编号、评审序号无需填写。2项目涉及到老师及同学姓名的等一律用“xx”代替。填表日期: 2012 年10月30日 项目基本信息1.项目目标、内容、意义一、项目目标:近期,各地相继曝出几起虐童事件。人们震惊地发现,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虐待孩子的现象竟是如此普遍。仅本周就连续发生了三起虐童事件,让人们想起来不禁心痛万分!10月20日,一段关于山西省太原市一幼儿园“五岁女童十分钟挨几十耳光”的视频播出以后,受到网友疯狂转发,在各大网站和微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随后虐童幼儿园教师被处15日拘留。10月24日,浙江台州温岭蓝孔雀幼儿园老师颜某“将儿童两只耳朵拎着往上提”的照片曝光后,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和愤怒,温岭教育局当日将两名女老师辞退,随后虐童幼师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10月26日,四川雅安市荥经县新庙乡中心小学被曝出“寝室保安虐待男孩”,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名保安虐待学生的方式竟然是让其他学生弹受罚学生的生殖器,不过当事人否认存在虐待行为。虽然虐童教师都受到了处理,涉事幼儿园也为聘用无证教师付出了代价,但这远远不能消除这些事件给社会带来的震惊。而在在家长看不见的幼儿园里,到底有多少这样无证、无良、无底线的教师?每天到底发生着多少这样的罪恶?而面对如此之恶劣的行为,我们的司法机关只能以“寻衅滋事罪”刑拘嫌疑人。这时候公众恍然知晓,中国没有“虐童”罪。在美国,何止幼教不能虐待儿童,家长扇自家孩子的耳光被起诉判刑的事件早就司空见惯,对虐童行为的立法严惩,是为了让相关者知晓体罚幼童是触犯法律,是让他们不敢、不为。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法律硕士同学建立起“虐童”入刑初探调研团队,希望依托指导老师的研究资源,能够通过我们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开展相关研讨会及讲座,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教育机构开展调研活动,旨在获得以下的目标:(一)主要从刑法的角度对现行的虐童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我国刑法对虐童行为规制的立法建议。(二)主要对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刑法中针对虐童行为的不同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比较研究,为实现我国针对虐童行为立法的法制化目标提供借鉴。(三)对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虐童规制规则进行系统分析,对制定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提出建议并能够实现在虐童问题上的法制化、规范化。二、项目内容:(一)项目的研究思路本项目以“2012年浙江台州虐童事件”这一具有强烈社会舆论影响力的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相关法律对虐童行为规定的缺失问题。进一步寻求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学说的支撑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会的矫正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究我国在进入虐童问题的高发时期,如何通过刑法及刑法的相关社会矫正方式来预防虐童事件进一步发生,更全面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面对虐童问题,需要规定如何在刑法中规范虐童行为的范围、虐童行为的罪名、罪状设置及其理由,如何在法条中设置相应的社会矫正方式,进一步预防虐童行为的再次发生。为此,需要通过细致有效地调研,避免政策制定的随意性,为我国未来刑法立法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二)项目研究的主要问题本项目将仍以传统的犯罪四要件理论为基础,重点调研以下内容:1.虐童罪的犯罪主体首先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明确犯罪主体。刑法理论认为,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准确认定该罪的犯罪主体,一来是准确打击犯罪的需要,二是避免打击面过宽,造成用刑泛滥。在司法实践中,各种具体犯罪的主体情况千差万别,要重点对现行刑法第261条规定的虐待罪进行重点分析,明确虐童罪与虐待罪犯罪主体的明确界限。最后根据对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相关教育机构的调研,通过访问相关专家学者,最后确定虐童罪的犯罪主体。重点注意调研虐童罪的犯罪主体是否需要仅仅界定在教育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2.虐童罪的犯罪客体根据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鉴于我国刑法分则是将具有相同或相近法益的犯罪归为一章的体例安排,虐童罪应该被放在刑法分则第四章。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应当重点调研虐童罪所侵犯的法益及其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调研虐童罪立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另外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体现出本罪明确的针对性及权衡和考虑规范的范围。3.虐童罪的犯罪主观方面刑法理论认为,说明犯罪主体实施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在刑法学上称之为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包括两种形式,即故意和过失。每种犯罪都必须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观要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和过失,则不构成犯罪。虐童罪的主观方面一般较为一致,但是也需要在调研的过程中明确虐童犯罪人具体的心理状态,对此进行细致的分类,希冀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其他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4.虐童罪的犯罪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是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犯罪客观方面首先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没有危害行为,就没有构成犯罪的前提。其次,是指危害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不管具体的犯罪行为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或具体的危害结果表现形式如何,他们都是犯罪构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虐童罪的行为方式构成多种多样,有必要对各种虐童行为进行分类,并进行高度提炼总结,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我们认为在调研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高度注意:要注意区分虐童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虐待致人重伤的区别、注意虐待侮辱罪中的侮辱行为的区别等。(三)项目创新之处1.项目选题新研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与家庭暴力的文章不在少数,但是少有从教育机构的的虐童行为出发进行专门研究,探究刑事立法的需要,规制不断出现的虐童行为。我们的项目组紧跟社会热点问题,以近期出现的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的虐童事件为出发点,研究如何进行相关的刑事立法以规制不断发生的虐童行为,发挥刑法调整社会矛盾的效果,实现刑法的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相结合。因此,这将是一个很新颖的选题。2.项目立意新我们在长达数月的研究中,将会对现存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借鉴美国、日本虐童犯罪立法的法律原则、规则等,对部分法律提出修改意见,但是同时我们又不仅仅局限于刑事立法方面,我们的调研还将引入社会矫正制度,不只是通过严厉的刑法来规制这种行为。通过社会矫正机制来实现刑法的社会效果这也是我们项目组调研的另一意义所在。三、项目意义:(一)理论意义1.当前虐童事件频发,而在家长看不见的幼儿园里,到底有多少这样无证、无良、无底线的教师?每天到底发生着多少这样的罪恶?作为法律人,我们应该用法律的思维来探讨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这将有助于进行普法教育,使民众更好的认识法律的功能。2.目前国内面对教育机构教师虐童如此之恶劣的行为,司法机关竟然只能以“寻衅滋事罪”刑拘嫌疑人,其原因在于中国没有“虐童”罪,没法将其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轨道。本项目的研究将为学术界研究虐童罪提供更广阔的理论视角。(二)实践意义1.本项目从虐童行为这一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出发,分析虐童行为规制制度缺乏刑法依据、存在制度缺失等问题,并意图寻求国外成功的立法及社会矫正经验,其结论对未来的立法以及执法具有一定的的指导意义。2.通过系统的整理现行的法律法规,并借鉴美、日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对现行的部分法律提出修改意见,并制定出调整虐童行为的相关法律,为以后立法机关的立法尽绵薄之力。3.项目参与人通过资料查找、课题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科学的思维方式、适当的研究手段实现必要的知识积累,在正确的理念指引下提高对未知领域探索的能力,并为解决虐童罪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提高参与者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社会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能够提高项目组成员关注社会热点的能力,用己所学为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同学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同时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调研,相信学术论文的发表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2.项目条件、可行性、调研方案、进度安排、人员分工等一、项目条件及可行性分析虐童罪作为教育机构多发性犯罪,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立法经验同时也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矫正等相关制度。这些国外的实践经验给了我们现实的参考,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立足我国国情有选择地吸取他们的经验由于近期虐童事件频发,屡见报端,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了虐童罪入刑的法律建议,而他们的建议与立法尝试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现实的参考和可供分析的对象,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虐童罪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立法、法制化方面的建议有着莫大的帮助。 本项目组在进行“虐童“入刑调研探究的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与条件:(一)资料收集整理项目组成员将充分利用学校各资料室、图书馆书籍以及网络电子资源收集课题现有的理论成果与最新理论研究动态。并对收集的课题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弃粗取精、由表及里,将课题的资料系统化,集中课题重点资料,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课题的完成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现已收集资料具体参见附件。(二)指导老师项目组指导教师王恩海老师是(三)项目组成员组成。项目组成员都为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律硕士专业的研究生,对刑法基础理论、法理学、刑事立法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且项目组成员本科阶段就读于不同的专业,具有工科、社会科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学科背景,能为调研的数据分析与问卷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目前项目组成员皆致力于刑法学、法理学等研究;项目组成员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实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导师们的帮助、相关部门的调研和专业数据库的检索获得的相关资料,可以保证研究成果的深度性。 二、项目调研方案与进度安排实证分析:比较分析: 客观分析议(一) 赴社区办深入访谈,从青少年犯社区矫正的社工角色、发展现状、未来需求等多方位进行访谈,结合社区对青少年社区矫正之社工角色定位、社会认可度、发展瓶颈以及完善办法等方面。(二) 赴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调研。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全市社工由其统一管理)获取总体数据:全市社工数量、结构和工作现状;商讨下服务站点(基层)事宜以及总站与团委进行共建事宜。地址:上海市西康路757号801室电话62551086邮箱:(四)通过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向各分站点采集社工样本问卷调查样本:460位社工(14个站点) 个别访谈样本:20位*2组(以工作质量为标准从问卷中选取优劣两组进行对比分析)(五) 调研青少年矫正对象调研并会见由上述社工管理的青少年矫正对象,听取他们对社工工作的评价和建议问卷调查样本:500份 + 个别访谈样本:25*2位(以社工的工作质量为标准从问卷中选取优劣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六)对服刑完毕青少年的就业就学单位适当调研普陀区天工职校、虹口区交通职校、长宁区国际旅游职校、虹口区富大胶带有限公司。(七)通过贴吧等网络工具, (八)专家学者访谈。已与上海政法学院的刘强教授(上海司法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政法学院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主任)就专栏访谈事宜成功接洽;与市矫正办的司法行政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课题研究事宜已经获得其大力支持。(一)项目前期筹备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1.资料搜集、翻译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虐童犯罪及立法资料和信息,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虐童犯罪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现实状况 ,对资料进行梳理,发挥本科读历史学同学的专业优势。2.人员安排:1、第一阶段的初期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涉及国内外各种电子资料、书籍、报刊等各个层面的信息,全组人员一起查找资料,主要分工成外文组合中文组,分别负责国外文献和国内文献,每周一次小结,每两周进行一次交流会。2、第一阶段中期,经过前期的资料搜寻有了一定的基础,进行较为细致分工,按照比较具体的方向分成几个小组,负责各个方向有针对性的资料搜集、整理,每个组还是分外文合中文两个方面。每周进行小结,提出自己部分的见解,感受,问题等,每两周进行一次全组讨论交流反馈。3、第一阶段后期,根据前面的资料搜集、整理、讨论,对大方向有了初步的确定,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一步了解,进行初步的论证。(二)项目分析调研阶段:2013年2月6月1.研究分析,结合调研论证分析。在消化、吸收有关资料、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问题,并提出初步方案,先个人或小范围分别进行初步论证,列出具体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方案。在这过程中拟赴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座谈会形式的调研。了解我国虐童及立法实际情况,对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事实作证,也使我们的研究能更加符合实际,更有实际意义。2.人员安排(1)先进行消化吸收资料,提出自己的可能的几个方向,以及这个方面的存在问题。(2)在对资料等有比较全面了解之后,针对自己研究的相关问题设计问卷,发给对这个领域有所接触的公安部门、检察院、人民法院、教育机构等人员,广泛听取意见。(3)在座谈会的组织上,有条件的3位同学负责联系人员,其他同学负责相关问题的提问,以及调研过程中的各种准备工作,会上2位同学负责记录。(4)在问卷结果以及座谈会会议记录出来后,用这些现实的资料来对我们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正,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并列出提纲,按提纲分配任务,进一步消化吸收、补充资料。(三)调研报告撰写阶段:2013年7月8月1.完成初稿,研讨论证阶段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工作,按照所列提纲完成初稿。在这过程中拟召开一到两次小型研讨会,通过学院老师对初稿的研读反馈,来为报告的修改提供思路与方向。在每次修改之后在第二导师层面上开小型指导会,进一步改进。2.人员安排第一阶段按照所列提纲分配任务,每个同学有针对性的研究一两个问题,每周一次组员讨论会,两周一次将成果汇报个自己的导师和第二导师,获得建议,进行修改。在中间阶段召开一两次学院层面的研讨会,听取老师、专家们的意见,对问题等作进一步修正,确定文章的大致内容。根据研讨会的意见,一部分同学负责论文文字的撰写,一部分同学们针对新问题进一步论证,外文组和中文组同学继续深入吸收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的借鉴。(四)最终结果形成阶段:2013年11月12月1.形成最终成果在形成初稿的基础上,根据导师和第二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在内容上完成之后,同学分批次轮流进行表达上的完善,最终完成学术成果。2.人员安排(1)针对老师的意见进行内容上的修正,根据之前研究方向的分工分别负责相应内容的资料上的完善,以及相关研究报告内容的完善,论证上更加严谨,如有需要人员可按需流动调整。(2)在最后阶段,由一个同学开始对研究成果进行内容和文字上的修改、润色,每个同学轮流进行,每次修改后传给下一个同学,一轮后进行一次讨论,完善、(3)在议论完善后请老师再次指导,根据指导意见做最后的修改,形成最终成果 3. 项目成果一、阶段性成果:1文献整理成果;2与虐童罪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汇编;3读书会、座谈会会议记录与报告。二、最终成果:1、预期形成调研报告一份2、预期形成学术论文虐童入刑初探等学术论文若干篇。4经费安排(一)调研差旅费及相关会务费,与专家进行座谈的研讨会,进行有关调研,以及到有关研究机构和国家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5000元。(二)图书资料费:购买有关中文、外文图书资料:2000元。(三)打印费:有关资料和研究报告的打印、复印:1000元。(四)日常办公用品费及计算机消耗费:500元。(五)读书会、座谈会会议费:1500元。(六)不可预测费用:1000元。 经费共计:10000元 附件:现有文献资料汇编第一部分:相关著作1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2苏俊雄:刑法学总论,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8年版;3张明楷: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4日森下忠:刑法使用法的理论,成文堂2005年版;5张明楷:法益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第二部分:相关期刊论文1狄世深:浅谈我国刑事立法中的法定刑问题J,法律适用1993(05);2 游伟:论我国刑事立法的协调发展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04);张明楷:刑事立法的发展方向J,中国法学. 2006(04);3 谢维营:我国刑事立法中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4 童德华:现行刑事立法技术“六维”评价J,法学. 2000(11);5 李克杰:“虐童”频发亟需立法规范N,东莞日报,2011-11-07 (B02);6 李克杰,“虐童”频发亟需立法规范N,东莞日报. 2011-11-07 (B02);7 刘文,邹丽娜:124例儿童虐待案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2);8 周卫国,蒋耀琴,管丽娟,李晴,黄力君.: 上海市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伤害及家长认知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09(20);9 静进:儿童虐待问题不可忽视J,中华儿科杂志. 2004(01);10 杨世昌,杜爱玲,张亚林:国内儿童受虐状况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5);11 杨世昌,张亚林:国外儿童虐待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03)12 Geri Fox. Teaching development i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J.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7,16(1)13 Alan R Catanzariti.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research during residency training. J.Clinics in podiatric medicine and surgery,2007,24(1)14 Patricia L Moulton. Identifying rural health care needs using community conversations. J.The Journal of rural health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ural Health Association and the National Rural Health Care Association,23(1)15 Alvin B Ko. Introduction of visually oriented information handouts in an academic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 practice. 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 official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07,136(3)16 Michael J Aminoff. Certi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