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滚动复习训练(B1)(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二、对点训练(请对照核心知识点,仔细做下列题目)1. 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面不属于农业生产工具的是(2. 4月5日,“中国都江堰放水节”在都江堰举行,这是“512”大地震后都江堰市举行的首次清明放水节。四川都江堰举行清明放水节是以纪念李冰为主要内容的“祀水”活动,历史记载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李冰和都江堰被长久纪念主要是因为()A.引领了兴修水利的潮流 B.为减震救灾做出了贡献C.浇灌土地促进生产发展 D.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解析:本题考查为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都江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并且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这种浇灌土地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才使得人们长久怀念和纪念。而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还有郑国渠等,所以A项说法不准确,D项所说应该是郑国渠,B项说法也不准确。3.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解析: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体现了“重农”,但没有体现出“抑商”。答案:B4.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从材料中“三男邺城戍”可知兵役沉重,依据“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徭役沉重,故选B项。A项中“均田制”,C项中“租佃关系”,D项中“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答案:B5.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左传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井田制下生产状况,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产品,故选B项。答案:B6 .赵公明原为传说中的凶神,明朝时摆脱了令人厌恶、恐慌的面目,戴上了“财神”的头衔而备受供奉。赵公明身份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封建迷信思想泛滥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纲常礼教的没落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明朝时”、“财神”、“备受供奉”等信息可知,明朝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金钱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7. “朝奉”本为官名,后来有些徽商由仕而贾,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称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岐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虚伪的反映解析:古人入仕为官,是老宗耀祖之事,因商而富,称为“老板”,也当自豪,但徽商却“不愿”接受“老板”的称谓而仍以为官时的“朝奉”代之,从根本上说是政府抑商政策的结果。8.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经济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朝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A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B、D都不符合史实。答案:C9.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意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历代封建政府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并不禁止商业活动和商人追求利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但其影响仍然根深蒂固。答案:D10 材料1: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2: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3:材料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1、2,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6分)(2)根据材料2、3,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4分)(3)据材料4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为主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要依据“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来分析。第(2)题要依据“今河南商丘”及其他城市的分布状况来分析。第(3)题要依据“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信息来回答。答案:(1)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3)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四、如果你有错题,请再做下面对应的题目(别灰心,老师永远支持你们,成功需要加倍付出)1.“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灌钢法,该法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答案为C。2.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本题考查明代货币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B、C、D均不符合史实,只有A项符合题目材料的内容。答案:A答案:C3.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