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doc_第1页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doc_第2页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doc_第3页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初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农村初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越来越发现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性,并且深刻体会到只有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的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特别是在偏远农村,这种思想的家长占大多数。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而且是极为有害的。许多青少年学生因此未能得到全面的教育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途径一、前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普遍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的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特别是在偏远农村,这种思想的家长占大多数。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而且是极为有害的。许多青少年学生因此未能得到全面的教育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反社会化的行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不仅仅是教师或学校能够完成的,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机的结合。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本文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途径两方面谈谈实现教育目标的出发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与各位同仁商榷。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 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 家校沟通能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开展针对性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有些家长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等诸多教育误区。所以,我们应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教师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还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家长素养等,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开学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利用社区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走出校门到社区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同时把行为规范极差的学生交给社区,形成一个三结合教育合力。(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四)家校互动平台。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补课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四、结束语由此可见,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学也一再强调,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不仅表现在时间(即纵向)的连续上,而且也表现在空间(即横向)的连续上。教育时间的连续性是指教育过程是贯穿每个个体生命的始终,即从个体出生直至死亡为止,一直接受着教育的整个过程。教育空间的连续性就表现在个体的教育过程不仅限于专门区域性的教育(如幼儿园、中学、大学等),在个体的生命活动中,不同的活动区域都存在着教育。因而家庭教育只是区域性的定义,而不应是一个时间上的定义,这是由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单位的特点所决定的。那么家庭教育就应一直存在于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而不应主观上将之断裂开来。在学生时期,教育是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因为学生的绝大部分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