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借贷纠纷审理实务问题的调研报告A市法院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为样本民间借贷纠纷审理实务问题的调研报告A市法院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为样本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突显,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高门槛下的贷款方式无法满足这类企业的生存需求,在此背景下大量催生了民间借贷行为。由此,民间借贷纠纷数量、标的额也随之增长,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点也呈现多样化,譬如案件事实认定困难、被告下落不明和群体性案件增多等,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案件的审理难度。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回应了整个社会对民间借贷规范的热切期盼,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对整个民间借贷的规范有着极大作用,然而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难度有增无减。为解决民间借贷纠纷难点问题,本文对A市民间借贷案件进行了调研,发现事实认定问题在实务处理上始终缺乏统一的事实审查思路和证据分配标准,加上法官主观认知上的差异,使得同类型的案件判决难以得到相似的处理。为此,文章在归纳民间借贷案件处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等理论知识,提出了适时变换和转移举证责任的方法以解决案件真伪不明时的尴尬状态,为民间借贷案件的解决提供帮助。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对该调研报告进行了概述,包括调研的目的、实践价值、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第一部分对民间借贷的概念进行界定,对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数据归纳A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现状,归纳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持续高位运行,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主体多元化及案件串案多,以及民间借贷纠纷类型多样等特点,为下文的论述做好基础准备。第二部分的内容是文章论点的基础来源,通过对A市民间借贷案例的分析,归纳出民间借贷案件中的实务难点问题,即民间借贷金额认定难,缺乏借款合意的事实认定,复利问题的处理,提前扣除利息的处理以及逾期利息与其他费用并存等问题。同时文章中对各县级法院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判决进行考察,总结法院处理同类纠纷的办法和观点,引出对同类型案件判决上的差异问题,以说明实践当中对该类问题的法律适用和实践仍存在问题,需要予以规制和统一。第三部分依据民间借贷实务中涉及的诉讼法理论、证据规则进行分析,结合理论依据分析民间借贷中的各类难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和建议。笔者认为,法官在审理民间借贷时应先结合实体法的规定,明确出借人的举证责任,然后根据双方的争议及对抗转变举证责任。同时提出法官在分配举证责任时不能完全按照实体法律规范进行,还应结合利益衡量说作出举证责任的分配。关键词:民间借贷;事实认定;利息;举证责任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om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demand highlights, Banks and other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nder the high threshold of loan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urvival of such compan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rge led to the folk lending practices. Quantity, as a result, the folk lending disputes raises its bi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lk lending disputes also diversified, such as the case facts that hard times, the defendants whereabouts and mass increase, etc., the emergence of these new problems, new situation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case. In August 2015,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some issues of applicable law in private lending cases regulation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folk lending legal interpretation), responded to the whole society of folk lending specification keenly awaited, proposed many new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rivate lending role specification,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practice determin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trial of cases involving private lending to grow. For solving dispute over private lending difficult problem, this paper have investigated the lending between citizens of A case, the discovery of truth that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is always lack of unified allocation standard review ideas and evidence, combined with subjective cognitive differences, the judge makes it hard for the case of the same type to get similar treatmen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induction of folk lending cases deal with the problem, on the basis of combination of civil litigation, evidence rules, such as theoretical knowledge, timely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fer of burden of proof method is proposed to resolve the case when the apocryphal state of embarrassment, for private lending to help on the solution of the case.This article except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 study a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valu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innovation.The first part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private lending, analyze the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lending, and combining with data induces A public borrowing disputes between the status quo, summed up private lending disputes continue to run high, diversification of private lending disputes and case serie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folk loan disputes, prepared to base as below.Source of the basis of the second part of article is the content of the thesis,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A lending between citizens, induces the folk lending practice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case, namely the private lending amount of difficulty, the lack of A loan agreement the fact that deal with compound interest, interest in advance processing and overdue interest and other char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to the county court of folk loan disputes, summing up the viewpoint of the court to deal with the similar dispute solution and,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ame kind of case judgment on,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ble law and practice of this kind of problem in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need to regulate and unified.The third part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folk lending practices involved in procedural law, rules of evidence analysis, combining theory based on the all kinds of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folk lending, reasonabl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hen private lending jud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substantive law explicitly lenders of the burden of proof, and then bas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ebate and confrontation shift the burden of proof.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the judge in the alloca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cannot be fully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tity laws, also said of benefit measure should be combined to make the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Key words: private lending; fact finding; Interest; The burden of proof.Key words: private lending; fact finding; interest内容摘要1Abstract3引言6一、民间借贷及民间借贷纠纷现状8(一)民间借贷基本概述81.民间借贷概念界定8(二)A市民间借贷纠纷的现状101.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持续高位运行102.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主体多元化及案件串案多103民间借贷纠纷类型多样114.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事实认定难13二、民间借贷实务难点与判决的实践考察14(一)民间借贷事实认定难的典型案例及分析142.缺乏借贷合意下民间借贷的事实认定16(二)民间借贷利息中的典型案例及分析171. 民间借贷利息超过上限的认定182.利息在本金中提前扣除的处理193.民间借贷中的复利214.民间借贷逾期利息与违约金、其他费用的竞合22(三)A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当事人不出庭现象及分析25三、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难点问题之解决26(一)事实认定的理念重构261.事实认定的内涵262.民间借贷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273.事实认定的证明标准294.民间借贷案件中经验法则的运用29(二)事实认定理念在民间借贷案件中的具体实践301.民间借贷的事实认定30(三)民间借贷利息、利率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的解决321.民间借贷利息中的“抽头”、复利问题322.民间借贷的逾期利息333其他费用的认定34(五)民间借贷当事人不出庭情况处理351.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352.被告经合法传唤拒不到庭363.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37致谢38引言民间借贷纠纷审理实务问题的调研报告A市法院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为样本概述:一、调研目的近几年,民间借贷的发展在我国引起了各界的重视。民间借贷作为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融资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一融资形式却缺少法律的全面监管,导致民间借贷活动问题丛生,大有引发社会金融秩序混乱之势;此外,民间借贷案件纠纷数量也极具上升,案件复杂程度亦不断突显,法律适用问题和实务操作问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之处,需要我们从法理上明晰,制度上明确,引导审判活动正常健康发展。为了寻求解决民间借贷案件纠纷处理难的途径,故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对A市下辖八个县级市民间借贷纠纷的情况展开调研。结合调研的结论与民事诉讼相关理论、证据理论提出解决民间借贷事实认定难、以及利息难点问题,以求对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有所帮助。二、调研实际意义在民间借贷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民间借贷问题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求是极为必要的,尤其是当下民间借贷实务问题研究上的匮乏,使得民间借贷事实认定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并成为困扰法官实务的一大难题。笔者经过文献研究发现,对于此类案件一直缺乏统一的事实审查思路和证据分析标准,以致于实践中不乏同类型案件得不到相似处理的情形,因此文章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明确了民间借贷主要难点问题的举证责任分配和转换规则,引导法官处理民间借贷案件的事实审查思路,规范事实真伪不明时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这对于整个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都是大有裨益的。三、调研方法与研究创新(一)调研方法为了使得文章的研究前提符合现实情况,为下文的论据提供现实依据,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文本研究方法等多种方法,以A市近三年来民间借贷受理及审理情况为研究基础,对民间借贷数量、类型进行分析,总结民间借贷的特点;通过对判决书的大量阅读,对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中的事实认定难问题进行调查,其中涉及到民间借贷金额的认定,民间借贷利息问题以及民间借贷中的当事人不出庭现象等。通过对上文问题的分析,本文对实务中民间借贷难点问题的处理作了归纳整理,并在文章第三部分提出解决方法。(二)研究创新文章整合大量司法案例,阅读大量相关书籍,获取充足的研究数据,并对之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期待能够综合运用民法学、民事诉讼法等学科的知识对本文论点的论述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立足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分析出我国民间借贷纠纷现状与司法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后,笔者从民间借贷实务难点,如事实认定、复利问题、逾期利息问题等方面提出改进我国民间借贷实务中对事实认定等难点问题上的具体建议,从而为提高司法实践的效率几点微薄之力,也望对民间借贷制度的进一步改进有所帮助。一、民间借贷及民间借贷纠纷现状(一)民间借贷基本概述1.民间借贷概念界定民间借贷在我国已有很长一段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中便有相关记载, 龚永梅、杨迪、胡亚利等:“论我国民间借贷纠纷当中当事人实际借款金额的认定”,商界论坛,2015年,第227页。发展到如今民间借贷更是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融资手段。但其存在虽有千年之久,却始终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我们所说“民间借贷”一词仅仅是长久以来形成的通说,并非法律概念。整个民间借贷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提出了很多对于“民间借贷”的理解,但都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直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为其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该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1款。 由此,确定了民间借贷的主体、内容和性质。这一规定也明确划定了民间借贷范围,为纠纷的处理提供基础依据。2.民间借贷法律特征分析民间借贷概念可以确定其法律特征,为辨别案件性质,处理纠纷提供帮助。根据解释第一条可将民间借贷归纳出以下特征:第一,民间借贷合同的主体特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将其确定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明确了民间借贷的适用范围,将企业间的借贷划定为民间借贷范畴,受该解释调整。第二,民间借贷内容,是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的借贷活动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表现为借款合同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对债权人来说,其基于借贷合同享有本金返还请求权和因出让本金而获得报酬请求权, 刘明京:利息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但同时应履行实际支付借款的义务;而债务人以此享有获得借款的权利,并依据合同约定履行还本付息等义务。第三,民间借贷性质是资金融通的法律行为,其法律表现形式是民间借贷合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主体的不同决定了借款合同性质差异,如该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借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10条。决定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性质为实践性合同,即只有出借人将资金实际交付给借款人时借款合同才生效,这里的“交付”在实践中应包括现金的直接交付,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网络贷款平台等形式,以该类型付款方式支付的,以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的时间为借款合同生效时间。 杨立新:“民间借贷关系法律调整新时期的法律适用尺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解读”,法律适用,2015年第11期,第10页。总之,不论支付形式如何多样,只要满足借款金额到达借款人处即可判定借款合同生效。(二)A市民间借贷纠纷的现状1.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持续高位运行近几年,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借贷纠纷亦成井喷式增长,至今,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已成为仅次于婚姻家庭案件的第二大民商事案件。 龚永梅,前注1,第227页。A市民间借贷纠纷一直持续发酵,数量不断上升。通过以下数据可以看出该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增长,并有赶上婚姻家庭纠纷的趋势:2014年全市民间借贷案件数量有535件,婚姻家庭案件数量为1052件;2015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有1055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有1094件;2016年上半年,全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576件,婚姻家庭案件866件。从表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A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不断增长,自2014年起发展迅速,大有赶上婚姻家庭纠纷的趋势,对该市民事审判庭来说,民间借贷纠纷已然成为仅次婚姻家庭纠纷的一大类民事案件,这为审判工作到来不少挑战。2.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主体多元化及案件串案多 传统民间借贷多基于血缘地缘等关系发生,借贷形式虽存在不规范性,但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体制运行下,不容易形成借贷纠纷。 龚永梅,前注1,第227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频繁的跨区域交流以及法治社会进程的加快,“熟人社会”不断消退,邻里、亲里间发生纠纷诉诸法院的情形越加普遍;加之经济的发展促使了资金的流动,人们更善于利用手中的闲散资金获取利益,使得民间借贷更加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涉及资金越来越多,纠纷数量不断增加。笔者通过对A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分析,发现民间借贷由原来的自然人间的借贷为主导转向自然人与企业,企业之间,专业借贷机构之间的借贷,而自然人之间的借贷也由起初的一对一借贷变为多数人之间的借贷。另外经过对全市近年民间借贷案件的研究,也发现大量民间借贷案件串案的情形,一些当事人在某件案件中是原告,而在其他案件却成了被告,这部分人的目的一般是为获得利息差,以较低的利息借得款项后再高利转借他人。但自然人自有资金一般难以使借贷持续进行,于是陷入拆借的循环以获取利息收入,如此反复加大纠纷发生的频率,而且由于案件涉案人员多,情况错综复杂,使得法院处理该类案件的难度加大。3民间借贷纠纷类型多样在审判实务当中,纠纷类型的掌握对于案件的处理有极大的帮助,当前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持续增长,纠纷类型多样,加大了对纠纷处理的难度。根据对A市民间借贷纠纷的研究,可归纳出以下几种纠纷表现形式,以期对审判工作有所帮助。(1)民间借贷利息纠纷在民间借贷纠纷当中,出借人出让自有资金的使用权,以期通过使用权的暂时放弃而获得相应的收益,即利息的获取;纵观近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利息请求占整个民间借贷案件的绝大多数。正因民间借贷利息纠纷数量多,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及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等,使得此类纠纷在实务中较难处理。具体表现在:第一,口头约定利息的形式。通过对A市民间借贷案件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案件中当事人对于借款都有意识出具借条等借款凭证,但对利息部分确是口头约定,此类案件诉诸法院后,对利息部分的审理往往因为证据的缺乏而得不到支持,只有少量案件中借款人自认存在利息约定,出借人才能得到相应的利息支持。第二,有书面借款协议,但未作利息约定。这类纠纷主要发生在自然人间的借贷中,当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借款时,债权人往往请求判令借款人支付借期内的利息;但由于利息请求的相关规定,诉讼请求得不到支持。第三类是书面约定民间借贷利息,但约定利息过高。在对A市民间借贷案件进行调研时发现,这类纠纷在诉诸法院时一般都能依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得到解决。第四,借款时约定逾期利息,同时约定了保障债权实现的其他费用,如律师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对这一问题做了一定回答,当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逾期利息又约定了其他费用时,出借人可以选择其一或一并主张,但受年利率24%的限制。通过对A市借贷纠纷案件的调研,发现这类纠纷共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支持逾期利息的请求,但对律师费用等其他费用不支持;另一种是两者皆支持,但此种情形却存在一个悬而未决之问题,即对逾期利息仅仅表述为支持,却不列出具体金额,以至于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三十条规定之上限24%难以在判决中体现,有的案例已经超越该限制却不进行审查。(2)“抽头”情形下的借款本金返还请求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本金的认定原则是以实际交付的金额为准,最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7条对实际借款金额的认定作了规定,即“借条、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7条。法条表述虽然清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情形要认定实际借款金额并不都那么容易,当事人双方主张不同的借款金额并各执一词,又苦于无相关证据证明,对此,法院判决时也只能依据借条上所列金额认定。 参见贵州省毕节市(2016)黔0521民初928号民事判决书。(3)担保情形下的民间借贷纠纷民间借贷中提供担保的情形越来越多,而纠纷主要集中在提供人保与签订合同作为担保两个方面。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当纠纷发生时往往会设法排除自身的保证责任,法院处理这类案件时,在借贷合同合法有效的前提下,要审查民间借贷担保是否成立以及担保的时间、金额等担保事实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借贷合同的不规范、当事人法律意识的缺乏等,不能正确意识到保证人的角色及应当承担的义务,使得借条当中出现未能明确保证人,保证时间等情形;更甚者将保证人名字签在借款人一栏的情况,使得法官事实审查难度上升,这类纠纷发生时,“保证人”一般以未收到实际借款抗辩,但总因缺乏证据支撑而得不到支持。另外一种纠纷类型近几年在实践中也是频频出现,造成审判上的困难。这种纠纷类型最高人民法院将其称为“民间借贷合同与买卖合同混同情形” 罗书臻:“统一裁判标准正确适用法律规范民间借贷杜万华详解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报,2015年8月7日第4版。,事实上这种称呼有不合理之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出台后,对该情形作了规定,明确了法律上的处理思路,其实已经从侧面承认了以买卖合同作为担保债权实现的新型担保形式,民间借贷合同作为主合同,买卖合同作为从合同。司法实践中这类纠纷的处理难点在于事实认定和法律关系的确定,处理思路是确定基础法律关系,若审查后查明借款事实存在,一般认定为借贷合同纠纷,若无借贷事实则一般认定为买卖合同,当然,在处理案件时不能一刀切,还应当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4.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事实认定难在司法实践中,高效处理案件实现“案结事了”的关键在于对事实的认定和把握,一旦案件事实清楚则对于案件的处理便简单得多,故案件事实认定是司法实践的一道关卡。本文通过对A市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调研,发现民间借贷案件的处理主要难在对事实的认定,而造成事实认定难的原因有借款合同的随意性、借贷双方不出庭、缺乏借款凭证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证明规则,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出借人提供双方的借条、欠条等借款凭证,即可推定他们之间存在借款关系,小额借贷纠纷可以此作为认定标准进行裁判;但对于大额借款来说,仅仅依据出借人提供的借条,就认定借贷事实存在难免会增加诉讼风险,故还需要贷款方提供证据证明借贷事实存在,借贷关系和借贷事实均有证据证明,则认定存在合法有效的借贷关系。然而在实践中,纠纷难以解决的问题便在于借款双方各执一词,又无法对自己的主张提供完整的证据支撑,法官靠仅有证据难以判断事实真相。譬如大额的现今交付,因我国并未强制规定以银行走账的方式进行,借款方否认借贷事实的发生会造成事实认定困难,使纠纷难以解决。 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复利的计算也是造成事实认定难的原因,复利是出借人将已经发生的利息预先计入本金,将计算出的本息总额在借据上全部写为本金的情况,这两种情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都作了规定,本金应当以实际支付的为准,明确允许利率在24%以下的复利计算。实践中,复利情形下的本金认定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借款合同中对利息的约定不明确,仅有双方口头约定法官在处理时难以审查和认定;第二,双方约定的利息高于24%,但每期均进行本息结算后出具借条,法官在审查时应当按照24%利率重新计算复利,还是直接驳回其诉讼请求未形成统一论断。借款合同不规范也是事实认定难的另一原因,主要表现在合同内容的不完整,书写上的错误等。司法实践中,存在当事人将借条与欠条混用的情形,虽然欠条也是债权凭证,但根据债权法理论,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条是双方基于以前经济往来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依据,它实际上是双方对过往经济往来的结算,仅代表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一定代表借款合同关系。 朱芳玲:“民间借贷中借据不规范引发的法律风险”, 行业治理,2015年第7期。故这种书写上的差异无疑加大了法官办案时的审查范围。另一种情形是借条内容不完整,利息利率约定不明,担保人、借款人混淆,这些涉及借贷主要事实的事项在审判当中是必须一一审查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存在“缺陷”对事实的认定无疑是致命伤。民间借贷是当事人意思自治下的活动,双方在法律范围内的约定受法律保护,法官也只能在其请求范围内进行判决,若双方制定格式规范,内容完备的借款合同,不仅有利于规避风险维护自身权益,也有利于法官对案件的处理。二、民间借贷实务难点与判决的实践考察(一)民间借贷事实认定难的典型案例及分析民间借贷事实认定难包括对借贷事实是否发生,借贷金额的认定、利息支付情形等。1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款金额的认定(1)案情介绍 (参见贵州省A市人民法院(2014)黔毕中民中字第93号民事判决书)2012年,梅某以张某为被告向法院起诉请求其偿还借款二十五万元,并支付逾期之日起日至还款完毕之日止的利息,为此提供张某出具的借条三份为证。其中两份各写明借款五万,另一份为十五万。庭审中,被告抗辩借款金额仅为45000,另外5000是利息,共计五万,原告出具的两份五万借条仅一份为真,另一份是书写错误未销毁,而十五万的借条是为担保那五万的借款重新出具的,并未实际支付。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原告梅某提供的证据、被告的陈述(三个借条均是其所写)以及信用社的取款记录,能相互印证被告向原告借款二十五万元;被告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应当知道自己出具借条的行为会产生怎样后果,且被告对自己的抗辩无法提供证据证明,故认定该案本金为二十五万。被告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认为:被上诉人提供的三张借条,双方均认可是同一天所写。根据日常生活规则,上诉人张某同一天写了三张欠条,只能推定借款金额不可能是三张欠条累加,故该欠条只能证明借款存在的事实,不能证明具体借款金额为多少;其次,被上诉人梅某作为借款方对出借款项的实际交付负举证责任,其所举的证据不能证明二十五万元已交付,通过综合分析其借款能力亦不能确信。故只能根据上诉人张某认可的借款金额确认为45,000元。被上诉人不服判决提起再审,再审法院审理认为:梅某应对其诉请所依据的上述借款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但该案仅有借据证实,没有其他相关证据充分佐证,不足以确定梅某已向张某支付二十万元的事实;梅某提出的再审请求不能成立,作出维持二审判决的终审判决。(参见贵州省(2015)黔高民提字第3号)(2)争议及案件分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出借人梅某提供给借款人张某的实际借款金额为多少。该案中,原告为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提出的三个借据是案件处理的关键,一审依据借条确认借贷关系成立,以及依据被告自认三个借条出自其手且无证据证明其抗辩理由,确定双方借款合同的金额为二十五万。一审法官对该案的处理错在:只重审查借贷关系是否成立,对借贷事实的审查欠缺。二审法院依据原告的举证情况与日常生活经验重新判定借款金额,充分审查原告基础举证责任后结合经验法则判定所作之判决得到肯定。一个看似简单的民间借贷案件历经三年的诉讼过程,走过三个诉讼程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法官对举证责任的分配不符合法律规定,导致事实的认定存在问题,所作判决偏离事实,结论必然错误。(3)判决之实践考察除了上文介绍的对借款金额认定的案件,笔者对同类案件判决进行考察并作系统分系,归纳出以下裁判结论:第一,借款人对借款实际交付提出异议的,法官的处理思路有,将案件实际情况与交易习惯相结合,达到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即可认定。参见贵州省(2015)黔毕中民终字第2326号民事判决书。第二,法官在审查借贷事实时,除了审查出借人提供之债权凭证外,还要着重审查当事人经济能力,如资金来源,资金走向,支付细节等,并由原告对此进行举证。参见贵州省(2014)黔毕中民中字第93号民事判决书。第三,出借人主张借款人按借条所列金额偿还过部分金额,却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借款实际交付的,(自认除外)法院不予认可。 参见贵州省(2016)黔0525民初104号民事判决书。2.缺乏借贷合意下民间借贷的事实认定(1)案情介绍 参见贵州省(2015)黔高民提字第27号民事判决书。2010年4月,张某以黄某、唐某为被告起诉要求返还借款66.6万,双方未签订借款合同,仅有转账凭证为据,庭审中,被告抗辩该款项不是借款,系原告欠其弟弟的借款,并有证人证言为据。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张某作为出借人应当证明双方借款合意存在,张某提供之证据无法证明该项转款是借款,也无证据证明还款日期和利息约定,其行为不符合常理,故应更换案件事由为返还原物纠纷,判决被告返还66.6万,驳回其他诉讼请求。被告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认为,一审原告仅有银行转账凭证和被告取款记录不足以认定双方存在借贷关系,且其陈述前后自相矛盾,所提供证据不能形成完整锁链,判决撤销原审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张某不服,申请再审,再审法院审理认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张某对其主张的法律关系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应承担不利后果;另张某出借大额资金给不熟悉之人而不要求出具借条,亦无利息等重要条款的规定,与常理不符,作出维持二审判决之判决。(2)案件争议与分析该案的争议焦点为双方是否存在借贷法律关系。一审法院在处理案件时,有明确的思路对借贷合意及接贷事实进行审查,但依据所有证据无法证明借贷关系存在,转变案由为返还原物纠纷,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案件所有证据都无法支撑被告有不当得利之情形,法官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诉讼风险。二审中法官对原告基础证明责任进行审查后,因其提供之证据不足以证明双方借贷事实的存在,且被告方提供的证人证言能够验证被告的主张,故驳回其诉讼请求,法官运用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结合对案件作出判决有其合理之处。(3)判决之考察缺乏借款合意下的借贷事实认定最新司法解释中作了规定,这也反映了在司法实践中这类纠纷在处理上有很大难度,笔者通过对该类案件判决的整理归纳了几种法官处理方式:第一,债权人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借贷合意存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第二,仅依转账凭证提起借款合同纠纷,无其他证据支撑,判决被告返还原物。参见贵州省A市(2012)黔民初字第115号民事判决书)第三,根据偿还利息的事实推定双方存在借贷关系,判决被告还款付息。(二)民间借贷利息中的典型案例及分析民间借贷的利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利息约定超过上限,在本金中提前扣除利息,民间借贷中的复利计算以及逾期利息、违约金、其他费用并存的情形。1. 民间借贷利息超过上限的认定(1)案情介绍 参见贵州省A市(2016)黔民终204号民事判决书。2013年8月20日,曹某因做生意缺乏资金向张某借款10万元,双方出具借条,并约定月利率为5%,借期一个月。还款期限过后,曹某一直不偿还本息,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曹某偿还借款十万元并按月利率3%偿还自借款之日起至清偿之日止的利息,原告提供借条和收执为据。庭审中,曹某抗辩5%月利率过高,不能以此计算利息,且期间已偿还5万,应当在本金中扣除。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对借款关系及借款事实均无异议,认定存在合法的借贷关系,但双方约定的月利率5%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超过的部分不予保护。被告先后四次支付给原告的现金总计5万(双方均认可),因未约定是支付利息还是偿还本金,根据先息后本的原则认定先偿还利息,按36%年利率计算每期应支付的利息后从已支付的金额中扣除,多余的部分抵偿本金,并按年利率24%支付从未支付利息之日起至偿付之日止的利息。被告不服一审判上诉,二审维持了原判。(2)案件争议及分析该案中,主要的争议在于利率约定超过过高时如何认定和处理。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对民间借贷利息的认定及利率作了规定,在利率限额方面的突破是“两线三区”的规定,罗书臻:“统一裁判标准正确适用法律规范民间借贷杜万华详解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即用24%和36%两条线划分出三个区,一是合法债务区,二是自然债务区,三是违法债务区。对于民间借贷利息约定超过上限,法律明确规定了支付了违法利息之债的回索权。 杨立新,前注5 ,法律适用,2015年第11期,第13页。该案中法官在处理时,首先是对基础事实进行审查,然后再针对双方争议点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理;根据实践可以看出对于这类纠纷,问题主要出现在利息如何抵偿本金上,这也是当事人容易上诉的问题所在。(3)判决考察之结论对于民间借贷利息超过上限时的认定,笔者通过对该类型案件判决进行考察后发现,处理方式主要有:第一,借款双方约定的利息在24%36%之间的,当事人已经支付请返还该部分的,不予支持;请求继续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不支持;而以年利率24%计算余下利息的支持其请求。参见贵州省A市(2016)黔0525民初104号民事判决书。第二,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36%的,计算被告每月应支付的利息数额,以及被告向原告支付的利息数额,算出超出年利率36%的部分数额,将该部分金额在被告履行义务时予以扣除。参见贵州省A 市(2016)黔0403民初410号民事判决书。第三,法院在处理利息约定超过36%的借贷纠纷时,统一按照24%的标准进行利息计算,再扣除已支付利息,计算剩余利息,完全否定24%36%之间已支付利息。 参见贵州省A市(2016)黔26民终1029号判决书。这类纠纷在实践中所作的处理相差不大,难度主要在于双方未约定先支付利息还是本金时,对已偿还的款项性质如何认定以及如何抵偿的问题。2.利息在本金中提前扣除的处理(1)案情介绍 参见贵州省A市(2016)黔26民终1029号民事判决书。2012年7月30号,罗某、黄某因做生意急需周转资金,向黄某借款50万,约定月利率5分并出具借条,双方口头约定半年还款;2013年1月29日,罗某又向其借款100万,约定2个月归还同样有借条为据,口头约定利息5分。约定的还款日期过后,罗某、黄某一直不偿还本息,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偿还借款共150万,并按月息3%自2013年10月19日起支付至借款还清之日止的利息。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被告罗某因正当需要,向原告黄某先后借款150万元,事实清楚,借贷关系合法有效;但双方约定的利息高于法律规定,应按年利率24%计算,判决被告偿还原告借款本金150万元及尚欠的利息(按24%年利率计算后扣除已支付的利息),并按24%年利率支付自2016年3月1日(判决前一日)起至还清之日止的利息。罗某、黄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认为:一审判决事实认定不清,以致判决错误。二审审查发现,第二次借款虽出具借条100万,但实际打款90万,预先扣除了利息10万,故本金只能认定为90万;另外双方约定之利息超过法律规定,超过部分应抵扣相应本金,故判决撤销原判,罗某、周某支付黄某本金126.5(超过36%的利息抵扣相应本金)万元及利息,利息以126.5万元为基数按年利率24%从2015年9月15日(未还款之日)起计算至还清时止。(2)争议及案件分析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借款金额应认定为多少,以及约定利息过高的处理。本案中,一审法院未对借贷事实是否实际发生进行审查,仅仅根据双方的借条认定借款事实易出现事实认定错误,从而导致判决错误。二审法院在处理案件时,除了审查双方借条之外,还对借贷事实进行审查,从而发现第二次借款仅交付90万,故认定本金为90万。除此之外,一审法院在处理利息上限问题时也存在问题,对于利息超过上限的处理应当严格依照“两线三区”的规定,对于超过的部分抵扣相应本金,而对于24%到36%之间的自然债务区已经支付的部分不予处理,一审法官处理时是讲已经支付的部分笼统按24%年利率进行计算,完全违背了自愿支付自然债务区内利息的处理原则。(3)该类判决的实践考察提前扣除利息的民间借贷一直以来都是法律所不允的,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规定,此种情形应当以扣除后实际交付的金额为准。在实践中,法官进行事实认定时应当注意实际交付之金额,以判定是否存在提前扣除利息等情形。实践中这类判决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被告否认实际借款金额,但无法提供证据证明,法官据此判定本金为借条上所列金额。 参见贵州省(2016)黔民初928号民事判决书。第二,出借方按照借条约定足额转账后,随即又要求借款方支付利息,此种情形法官认为,借款人对取得的资金享有特定期间内的支配权,借款目的在于依靠该资金获得收益,出借方随即收取利息明显损害了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权,故较短时间内的利息给付应认定为提前扣除利息。3.民间借贷中的复利(1)案情介绍 参见贵州省(2016)黔0523民初119号判决书。2014年8月8号(农历8月15),王某、周某出具借条向李某借款10.9万元,并约定以自有房屋作抵押,约定农历10月15日归还。还款日期届满后,王某、周某一直未归还借款,李某故诉至法院要求其偿还借款10.9万,同时按月利率1.98%偿还自借款之日至借款还清之日止的利息。庭审中,被告辩称10.9万系两次借款转的条子,实际借款仅有5万。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于2013年4月8号向原告借款1万元,月利率5%,之后转成了借款2万;又于2013年4月10日借款5万元,之后转成83328元。由于两次借款都未偿还,原告于2014年9月8日将之前两个借款重新结算后出具10.9万元的借条,并以此借条为据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向本院举证的三份借条证明了双方存在借贷关系,对于双方的借贷,根据双方的举证及庭审陈述,应认定双方于2014年9月8日进行了结算,二被告应支付原告10.9万元。对于原告主张的利息,双方在借条(2014年9月8日)中对此并无约定,且本案借贷已经双方结算,故本院不予支持。(2)争议及案件分析该案中,争议焦点在于对借款金额的认定以及利息是否支付的问题。笔者认为上述判决存在一定问题。第一,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虽然肯定了民间借贷复利的计算,但规定了限额,故法院在处理时应当审核对复利计算中的利率进行审查,对超过限额24%的部分不予认定,该案中法官并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收费合同协议书模板
- 厂房改餐饮出租合同范本
- 商用臭豆腐买卖合同范本
- 公家对公司装修合同范本
- 大型仪器箱采购合同范本
- 厂房装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合同到期假期补偿协议书
- 低价改造老厨房合同范本
- 混凝土减水剂知识培训课件
- 淮安家装材料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年本科院校基建处招聘考试备考指南与模拟题
- 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 2023年度保安员考试检测卷【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热电厂巡检工培训课件
- (正式版)DB15∕T 385-2020 《行业用水定额》
- 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手册报告
- 中国黄金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PEP版(一起)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光伏施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