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仙湖水下古城探秘 2006年06月14日21:35 玉溪新闻网【玉溪新闻网资料】澄江,距云南省会昆明50余公里,山奇、水秀、坝子美。澄江是滇中名郡,历史悠久,文物众多。 一、抚仙湖水下发现古城澄江有个抚仙湖,美丽、神奇,在世纪末的一天,突然有人宣布抚仙湖水下发现了一座古城,人们震惊了,尤其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湖边的村民更是瞠目结舌(一)惊人的消息2000年11月13日,云南的权威报纸春城晚报发表了记者李跃云、孔丹的文章说,厚厚的青苔和淤泥包裹着一大群建筑痕迹,石板、石条、石墩、石阶隐约可见抚仙湖里有古城?,一盒录像带揭示了一个千古之谜。文章讲的是2000年11月11日在中共澄江县委办公室,播放了探险者耿卫和贺杰一盘拍自抚仙湖水底、长达50多分钟的录像带。水下有人工建筑群的物体,县委有关领导和记者惊呼:这是澄江的又一惊人发现。水下石板约1.5米(宽)2.53米(长)0.30.5米(厚),石条约0.50.6米(宽)1.82米(长)。石与石之间严密粘接累积而成,石板铺成的路面,延伸到淤泥中,也有四五级阶梯的形状。有的地方保存完好,有的地方已经坍塌,并被石料覆盖。有的石板上有直径约5厘米至10厘米光滑的圆孔,有的石孔中像插有钉子似的石质的东西。这是职业潜水员、国际二级潜水教练耿卫和职业摄影测量员贺杰从1995年5月至2000年11月,30多次在抚仙湖探险拍摄的录像。他们说,这一水下建筑群位于抚仙湖东北岸,距湖岸二三百米,面积约七八百平方米,距水面最浅处大约五六米,最深处约25米,长约150米,高约8米9米耿卫他们把水下建筑的位置、水深、形体、面积都说得很具体,可信度很高。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闻媒体紧追不舍。11月16日春城晚报邀请了我省专家张增棋、戴宗品、闵锐、何金龙、蒋志龙、欧阳旭等人认真观看了录像,对细节仔细询问推敲,发表了各自的意见。11月17日发表了抚仙湖里到底有无古城的文章。11月19日,春城晚报发表题为汉唐陶盆说明什么的文章,是张增祺到澄江考察时初步得出的结论。随后春城晚报在11月25日、2001年3月15日又作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2000年11月17日“现在播报”栏目也播报了这条消息。中国新闻11月18日、云南信息报11月17日、11月18日、云南日报11月15日、11月30日、滇池晨报2001年3月15日、3月19日、3月20日、3月22日、春城周刊3月19日都作了详细的报道。此外,还有国际日报、法国的欧洲时报、澳大利亚的澳洲新报、香港的大公报、新民晚报和人民日报2000年11月26日、钱江晚报2001年1月4日、解放日报2001年3月21日、北京青年报2001年3月24日也争相作了报道。这样,世界从此知道了中国有个澄江、澄江有个抚仙湖、抚仙湖水下有一座古城。(二)众说纷纭2000年12月5日,云南生活新报发表了题为抚仙湖“水下发现”迷雾重重的文章,记者是楚汉、任亚伟。他们说,近期,众媒体报道“澄江抚仙湖发现水下古建筑”的消息后,一时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形成一股“水下古城”热,种种猜想,种种推测拨动着每个关注此事的人的心弦,更吸引了来自地质、物理、历史、古生物、文物、考古等诸多学科专业人士的探讨和考证。11月22日至27日,本报独家与中央电视台记者同赴澄江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家,针对抚仙湖“水下发现”一事作了全面详尽的调查了解,获取了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两家媒体记者(中央电视台女记者念东梅)在澄江采访了澄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墅,原文化局长、退休干部杨应康,矣旧老年协会会长张庆贵,老鹰地渔民吴学艺等人,各自提出了见解。记者又采访了澄江县副县长李志刚,谈了政府的意见。该报发表文章时,还同时配发了张墅、杨应康等人接受记者采访的照片。文章综合了现场采访和专家意见,提出8种疑问。1.古城说:有人认为是座“古城”,或者就是神秘消失的俞元古城。置疑:一座古城的规模难道只有七八百平方米大?2.码头说:有人从斜坡及石孔、石钉推测是古码头。置疑:平缓的斜坡为何面对岸边,而形似台阶的那一面为何面对湖水?3.宗教祭坛说:如果是宗教祭坛,那么从目前国内考古发现来看,还没有以巨石堆砌的祭坛。何况在古代,谁有能力建造如此大的祭坛?4.天外来客说:有人说是“外星人”的作品。但又有谁亲眼看见过“外星人”及其动向呢?5.古村说:从历史上看,水位并无多大变化,全由石头建房的可能性不大,且未发现任何生产生活工具。6.乱石埂说:有人认为系废弃的乱石埂,但是谁没事把石头往湖里运,运输工具又是什么?7.旧石器时代说:有人推测是旧石器时代的建筑物,但却又未发现任何金属工具,那么,明显的人工雕琢痕迹从何而来?8.地壳运动说:有人说是在俞元县城存在的那段时期,地震或频繁的地壳运动,导致湖面塌陷,使建筑物倒向湖中。对此说法,既无史料记载,也无任何遗址痕迹,甚至无任何水中发现证明。随后,中央电视台在“东方时空”节目播放了记者念东梅采访张墅、杨应康的实况录像。(三)耿卫其人耿卫当时32岁,出生于上海,从小随父母支边来到云南,在抚仙湖边长大,毕业于澄江一中。高中毕业后四处打工赚钱,18岁时只身到西藏探险。后来,中国船舶重工业集团公司在职工子女中招收潜水员,耿卫入选。随后赴青岛潜艇学院学习培训,半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一名专业潜水员,是打捞鱼雷、探码头、水下爆破等的行家里手,国际二级潜水教练,云南屈指可数的潜水骨干之一。二、美丽而神奇的抚仙湖抚仙湖的形状像一只扳倒的葫芦,横卧在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葫芦的肚子在澄江,占总水面的60%,所以又叫“澄江海”。抚仙湖的形成大约有340万年。那时,由于地质板块的急剧运动,造成喜马拉雅山脉凸起,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断层贮水及石岩溶蚀现象,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中形成了众多的湖泊,抚仙湖就是那时形成的一个南北走向的断层陷落湖。抚仙湖南北长30公里,东西最宽处10公里,最窄处仅有3.2公里,平均宽度为6.7公里。湖岸线总长90.6公里,面积为212平方公里。最深处157米,平均水深87米,总容水量为189亿立方米,占云南省30多个高原湖泊容水总量290亿立方米的64%。是滇池容水量的12倍,洱海容水量的6倍,是全国第二深的内陆湖,容水量居全国湖泊容水量的第三位。抚仙湖沿岸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还有许多生动而神秘的传说。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有一天城里来了一位道士,对人们说,大家注意,如果县衙门前边的石狮子眼睛发红,是要涨大水了,大家赶快逃命。人们不相信,说这是一个疯道士。事过不久,果然石狮子的眼睛发红了,冲天的大水平地而起,淹没了街道和房屋,人们四处逃难。有家夫妇老俩口,无儿无女,家里很穷,只养着一头猪。这头猪是他们最大的家当,被水淹死可惜,老俩口逃跑的时候就拉着猪一齐跑。跑呀跑呀,拼命地跑。老俩口跑到哪儿水就淹到哪儿,他们不敢停脚后来,老妇人终于跑不动了,不管是死是活,坐下来歇口气再说,身后的猪也跟着停下来。突然大水止住了,没有再往上淹,后来这个地方就叫“镇海营”。这头猪就是传说中抚仙湖里的金猪。镇海营现在还在抚仙湖边上,是龙街镇万海村民委员会的一个村民小组。难道抚仙湖水下的这座“古城”就是传说中被水淹的古城?传说终归是传说,但是,水下“古城”是从哪儿来的呢?人们一时无法解释。据清道光澄江府志载:“在抚仙湖中,有物如马状,浑身洁白,背负红斑,丈尺许,时出游水面,迅速如飞,见者屡获吉应。”这种迅速如飞,浑身洁白,背负红斑,如马状的东西是何物?多少年来,人们说是水怪,因为说不清楚的东西,只能说是水怪,水怪是神秘的。还有人亲眼看见几百条两三米长的大鱼护着一条身子比水牛还大的鱼游水,像皇帝出巡,有卫士有随从,前呼后拥,场面壮观人们解释为“鱼王”。抚仙湖有怪物有鱼王,突然又发现一座“古城”,使原本就神秘莫测的抚仙湖蒙上了一层蒙胧的面纱,令世人关注,一时间来抚仙湖旅游观光的人比往常增加了许多,出现了抚仙湖“古城”旅游文化热。三、高科技深潜装置探秘抚仙湖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古往今来,人们不断地追问。但是,深不见底的湖水,挡住了人们好奇的目光。到抚仙湖底看个究竟,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梦想。然而,这种梦想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却可以变为现实。2001年3月13日和15日,云南日报与玉溪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对水下古文明遗址进行新闻调查。调查是采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先进的深潜器潜入湖底,试图揭开抚仙湖水底的千古之谜。由于深潜器内部空间狭小,跟随潜入水底的记者专家只有云南日报记者张长虹、朱丹和北京大学城市地理系教授、环境考古学专家于希贤。3月13日下午1点。携带潜器的母船驶到了小湾附近,在湖面上抛下锚,探测活动将在这一带进行。潜器叫“蓝鲸”号,是我国目前技术装备最先进的深水潜艇,有敏感的声纳系统,曾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在中央电视台科技节目中公开亮过相。艇长叫杨景华。下午2点05分,潜器开始潜入水中。2点34分,潜器潜入湖底。4点40分,潜器浮出水面,本次探测活动告一段落,在水下作业进行了2个多小时。2001年3月20日,云南日报发表记者孙官生、张长虹、龙建民、周保昌的文章说,经过记者在水下现场调查并拍摄大量的录像、照片资料,专家水下现场考证,以及国家有关水文勘测资料综合分析,抚仙湖水下古文明遗址,可以初步确定其定位、区域和成因等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该遗址是一座古滇聚落群,其建筑构造与滇中古长城埂相似,各类建筑均采用石质,其中大量石材的加工水平和建筑规模,说明聚落群已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聚落群内有功能不同的房基、石板道路及规整墙体,显示出该聚落群已初具城市功能,在中国现存的远古建筑群中实属罕见。古滇聚落群大约由8组石头建筑群组成,分布在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千米的水域中,每个群落面积大小不等,区域面积为2.4平方千米古滇聚落群傍山临水而建,而所傍的数座山体,有大面积断裂的明显陷落痕迹。专家认为,古滇聚落群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变中陷落水中的,这是该聚落群遗址的成因。山体下陷的年代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可能与澄江当时一次大地震有关该聚落群是因灾变陷落水中,还是因灾变堵塞出水口使湖水上涨陷入水中,以及陷落的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这篇文章的发表,使种种猜测和许多疑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多数人已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抚仙湖水下确实有一座“古城”。是什么城?一时还是很模糊的,因为在水下,人们无法看清遗址的真面目,只能听专家和潜水员的。四、神秘的俞元古城据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载:楚将庄于公元前278年入滇称王。公元前109年(汉元封二年),滇王降汉,赐滇王印,以其地置益州郡(今晋宁县晋城)。公元前106年(汉元封五年),设置俞元县,属益州郡。当时,俞元县是个大县,辖地为今天的澄江、江川、红塔区等地。在公元6世纪以前的史书上都有俞元县的记载,到了唐以后就没有记载了。是因为废县不记载,还是因为县城突然消失不再记载?无论是哪种原因,一个大县的县城在史书上总要有一点儿蛛丝马迹的。可是,找不到。俞元古城的消失,成了千古之谜。俞元古城在哪儿?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现任玉溪市文联主席王金坤在我的幼稚(远方出版社)一书中说:俞元古城在今江川境内。云南大学教授方铁在汉朝至宋代的澄江(见2001年6月13日,云南日报)的文章中说:俞元古城在今澄江县的旧城。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说:俞元古城在抚仙湖水下(见2001年6月3日春城晚报李跃云的文章俞元古城址惊现抚仙湖?)。过去,史学家都认为俞元古城是在今澄江县境内,说不在澄江境内的是新提出来的观点。在澄江境内的依据有:汉书地理志说:益州郡俞元县“池在南,桥水所出,东至毋单入温,行千九百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温水又东东南,迳牂牁之毋单县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名河水。”史书上记载的池,就是指抚仙湖。古时候,抚仙湖也叫过大池,毋单是指华宁县,温水是指今南盘江。由此可以这样理解;俞元是在抚仙湖的北岸,抚仙湖是桥水的发源地,湖水流入南盘江。行千九百里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表示抚仙湖里的水汇入南盘江后,流向很远的地方去了。“县治龙池洲”的“洲”是指有水的地方或者是水里的一个小岛之类的地方。至于“周四十七里”的理解就较为困难一些。可以理解为县城周长四十七里,但那时的城市又没有这么大的面积。也可以理解为该县管辖的地盘,四周都是四十七里远。不过,那时的里是以步为单位的。无论“池在南”或者“县治龙池洲”,都说明俞元县城是在有水的地方。澄江历史上有记载的城只有今天的旧城和风麓镇两处。据清道光澄江府志载:“知府署旧在绣球山。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建于金莲山。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知府温廉迁于半山。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知府童玺改建阳晡山麓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知府周朝复迁金莲山。隆庆五年(公元1570年)知府徐可久改迁府治(今风麓镇)。”今澄江县的旧城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澄江府及河阳县治地,史书上没有记载,无法考证。但推测很可能是公元760年,南诏国在澄江设河阳郡开始的。那么,在设河阳郡以前的200多年时间里,俞元县消失了,为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五、抚仙湖八大悬念和九大千古之谜在人们猜测着,俞元古城究竟在澄江的什么地方,抚仙湖水下的古城是俞元古城还是史前文明遗址的时候,有些媒体大肆渲染报道了抚仙湖种种传说和许多难解的谜团,最突出的是八大悬念和九大千古之谜,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抚仙湖,使本来就很神秘的抚仙湖越发神秘莫测了。2001年6月2日,就是中央电视台准备作水下探秘直播的头一天,春城晚报发表了记者李跃云的文章抚仙湖八大悬念。文章说,清澄透明的抚仙湖美丽而神秘。1995年云南澄江县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山包发现了距今5.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被世界生物学家誉为“古生物圣地”。今天,抚仙湖水下建筑的出现,使得各个悬念应运而生,各种解释纷至沓来,明天的水下探秘,究竟会是怎样的结局?悬念一:拦水坝省文物管理处原处长、研究员邱宣充至今持这样的观点。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张家康认为,如果是拦水坝,恐怕也不需要搞其它造型的石材,会不会是带观海性质的拦河坝?省博物馆研究员、64岁的张增祺在考察之后否定了这种说法。他原先也有这种观点。悬念二:码头云南日报记者在下潜后,从石条中发现了很像石钉子的石器,曾猜想是用来系船的。由此推断这里曾经是码头。悬念三:石龙当地老百姓说是天生的。云南日报曾采访过一位老人,他说:那条石龙呀,我七八岁就曾在上面走过。湖里的石头堆多了也有不少村民称,抚仙湖里就是有城埂,他们祖辈曾从这里捞起过石块来砌捕鱼的水沟。悬念四:祭祀台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戴宗品曾持这个观点:云南先民有石崇拜的习惯,从宗教角度来修造的,会不会是相当于祭祀台之类的建筑物?悬念五:古滇聚落群持这一观点的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教授于希贤。其在今年3月下潜到抚仙湖水下后说,石墙的石料与路南长城属同时代有朝一日抚仙湖水底的“滇王宫”向世界游人开放,这决不亚于地中海海底的“亚历山大港”和“赫留赫王宫”,定会展现出辉煌的古滇国文明。悬念六:古城墙省考古研究所蒋志龙副研究员认为,目前云南发现的古城有土城,元代是土石结构,明清时表面是城砖了,但如果抚仙湖水下发现的是古城墙,那可能是更早时期的城。悬念七:抚仙湖底有什么?据说,抚仙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不少翻船的灾祸,奇怪的是,尸首从来捞不上来。澄江县志中记载有浑身光洁如玉,在水面上行走如飞的白马1991年10月24日深夜,抚仙湖突然升起一道巨大的圆形光环,直冲云天悬念八:人工建筑如何潜入水下?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认为,这一人工的建筑遗迹可以推测是在陆上建的,后被水淹没或陷落乾隆五十四年大地震,河阳县全毁,湖边的矣渡村子沉没湖底。这八大悬念,有的确实神秘莫测,令人难解,有的很容易被澄江人推翻,认为他们对澄江的情况不完全熟悉。比如:张增祺研究员说的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30年)大地震,河阳县全毁。这一事实不能成立。因为那时的河阳县城是在今天的凤麓镇,1570年澄江知府徐可久就将府县治地从旧城的金莲山迁来凤山脚下已有160年,至今这座城还保存完好地坐落在风麓镇。此外,玉溪市文联主席王金坤在玉溪日报和抚仙湖刊物上发表文章,提出抚仙湖存在九大千古之谜。谜之一:海马出没山深有灵,水深有怪。澄江府志和江川县志都曾记载抚仙湖出现过海马。民国江川县志有一段非常详实也非常生动的记载:清咸丰九年六月,“一日早起,忽有飓风吹荡,继而波涛山立,声呜雷响,殆有天翻地覆之势,远近惊讶,莫名所以。约一时许,则又风平浪静,海面如镜。少间,则见尖山对面抚仙湖深处有马二匹,灰色而黑鬃尾,由海中窜出,蹄波不濡,双双驶骋至孤山将抵麓,忽而又踅头窜回,如是三次,仍由原处而没。至翌日,三日,亦覆如是,远近与湖滨村落之人均见之。尖山驻军并将此事分头通报。”谜二:水下“活人”据乘坐潜水艇沉人湖底和潜入水下的潜水员透露,抚仙湖水下尸体数不胜数,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人体库,这些水下尸体都是斜站着的,男尸前倾,女尸后仰,还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游动,好像活人一般。谜三:湖中大鱼抚仙湖中的大鱼有多大奶奶讲:有一次从省城回来,乘船过澄江海(抚仙湖),到了尖山时,海里大风大浪,船像树叶一样颠簸,不远处看到一个像船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大鱼的背脊谜四:桑田沧海康熙江川县志载:“饮虹桥,在抚仙湖中。旧有大小两孤山,好事者冶铁为桥,跨两山之间,如虹饮然,故名,一夕风雨交作,桥与小孤山失所在,大孤山存。”“明洪武十年,江川地震,明星湾子沟有独家村,因地震陷落入湖。”“清乾隆十七年江川地震,秦家山抚仙湖边田荡入湖中者甚多,而最多者23户。”民国江川县志载:“抚仙湖滨有村曰冯家湾,其村关圣宫门首原有石埂一路,所以防波浪之淘田禾。民国十三年(1924年)四月十二日午时,石埂间忽响,声大震,冲出黄烟一堵,向湖之东南而去。农人群往视之,石埂连田陷于湖内,旁边陷成大坑。”谜五:航空禁飞区抗 日战争时期,一架国民党飞机,已经准备在呈贡机场降落,却突然偏离航向,神使鬼差地撞到抚仙湖畔的老虎山上,机毁人亡。20世纪80年代,我军一架军用飞机飞临抚仙湖上空,突然仪表失灵,飞机失控,坠入湖中。1992年11月9日抚仙湖发生特大风暴,千名渔民困于湖中请求空军援助飞机飞抵抚仙湖围着抚仙湖飞了一圈,而且飞得很高,人们有些费解,这究竟为什么?原来,空指首长介绍说抚仙湖列为“航空禁飞区”为什么列为禁飞区,它是否又是一个百慕大三角或大西洋中魔鬼地带一样的神秘地域?谜六:夜见光环1991年10月24日,旧历九月十七,正好是“霜降”日,夜间月明星稀,风平浪静,张玉祥等人驾船到湖中捕鱼,发现从湖中冒出一个发光的圆盘,像个光环,十分醒目耀眼谜七:水底建筑盛传,抚仙湖古时候是一个很大的坝子,坝子里有一个繁华的城池,一场像水漫金山一样的大水淹没了这个坝子,那个热闹非凡的城池也在这场灾难中沉入水底。人们在湖上行船,风平浪静的时候还能看见城墙谜八:孤山鲛宫民间传说,孤山下面是龙宫,孤山由十棵金柱子顶着。孤山下面有许多的洞,抚仙湖的鱼进去游玩,谁知身大洞口小,进去就出不来,就永远呆在里面。湖中的鱼经常到这里来朝见。谜九:怪石界鱼抚仙湖和星云湖中间的隔河上,有一块“界鱼石”,抚仙湖的抗浪鱼和星云湖的大头鱼,游到此处各自回头,形成了有名的“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奇观。这九大千古之谜,有一些是湖边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说,本身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在人们口传耳听的过程中容易被加工和篡改,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有一些传说,突然之间就会变为现实。比如说抚仙湖里有一座城,风平浪静的时候还能看见城墙。现在果然在抚仙湖水下发现了一座古城,说明这些传说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六、“63”水下探秘直播2001年6月3日是一个澄江人焦急等待的日子。这一天,中央电视台将第一次现场直播抚仙湖水下古考,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潜入深水面对观众,是中国第一次大型水下探秘活动。在此之前,报纸、电视台反反复复地宣传中国的这“三个第一次”。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在临近直播的半个月里,每天的黄金时段都要多次播出这一消息。2001年5月31日,春城晚报发表了记者李跃云、连芳、张明的文章说:抚仙湖水下有什么?考古专家预言6月3日六成以上可以揭谜。澄江水下古城会不会是滇王国遗址?张增棋断然说:“根本不可能!”因为古滇国在晋宁滇池城,“滇池城古滇国也”,滇王金印、墓地也都是在那里发现。加之在滇国是干栏式建筑和井干式建筑,和澄江水下建筑毫无关系。那么,抚仙湖水下建筑到底是什么呢?张增棋说:6月3日就可以部分揭谜。抚仙湖水下直播,中央电视台耗费了巨资。为了揭开抚仙湖水下秘密世界,给世人一个确切的答复,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请来了专家组成直播现场专家组和直播顾问。他们是: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中国古建筑学会理事长杨鸿勋、云南省博物馆馆长李昆声、中国博物馆副馆长李季、中国社科院边疆考古中心和外国考古中心主任王湘仁和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等人。云南省的领导对此十分重视。6月2日下午,副省长梁公卿代表省委、省政府到抚仙湖水下探秘和电视台直播现场,看望了紧张工作的考古专家和中央电视台转播组的全体同志。省政府办公厅、文化厅、广电局和玉溪市等部门的领导陪同前往现场看望。抚仙湖水下探秘直播是从6月3日上午8点开始,至10点58分结束,比原定时间延长了15分钟。直播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直播现场的转播台就搭在东风度假村内的湖边,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领导亲临现场。考古队员们利用了“秘密武器”先进的条带测声仪、“鱼鹰”潜水器和“金鱼”机器人。条带测声仪较传统的声纳不同。条带测声仪的扫描精度更大,声带也更宽,能够同时得到多个参数点。考古队确定了四个工作点,主要集中在抚仙湖东岸相对集中的水域。“鱼鹰”潜水器里还载着两名专家“现场点评”。据了解,“鱼鹰”潜水器与3月13日新闻调查时使用的“蓝鲸”潜水器基本相同。潜水器上安装的摄像机把迷人的水下世界展现给人们。如果有打捞的必要,“鱼鹰”上的机械手轻轻地就能把东西抓起来。“金鱼”机器人头上有两个酷似“大眼睛”的半球面摄影镜头,小“金鱼”可以潜入70米的深水“侦察”,还可以遵从指挥上下退进等。在整个探秘直播的过程中,考古队有14名队员潜入水下,打捞出一块约长20厘米,重100公斤的有规整痕迹的石块和一件古陶釜。2001年6月4日,云南日报发表了记者王咏刚、蒋贵友、傅雪晖的文章说,我国首次水下探秘取得重大进展,抚仙湖神秘古城浮出水面,初步印证了今年3月本报与玉溪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闻调查成果。文章还说,经过专家和碳14测定,对抚仙湖千年之谜作了初步判断,认为它是一个人工的大型古建筑群,为汉晋之间(碳14测定为1750年100年)前所建,因突发性陷落而沉入水中。至于成因,则有山体滑坡和地震两种说法。是何城市,虽有古俞元县城、古滇国大城市等说法,但多数学者认为非前两者而待深入探讨。专家们还认为,此次活动仅是抚仙湖水下古建筑遗址探秘的序幕,就目前的发现和出水文物还不能够说明其他更为细致、深入、全面的问题,要彻底搞清楚湖底诸多历史之谜,还需要多次的探秘发掘和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此次水下探秘直播活动让观众们了解了我国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水下探秘及其直播的过程,也使国内外观众更加关注澄江,关注云南,关注中国历史文明和文物保护,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和良好的影响。中央及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追踪报道,直播进行中,国际网站收到3000多个观众的提问,两位专家在工作船上尽力作了回答。七、探秘后留下更多的秘密说句老实话,6月3日抚仙湖探秘,人们有惊喜,有遗憾。2001年6月4日,春城晚报发表记者刘祖武、张明的文章,水下文物惊现世面,众位专家纷纷评说,“抚仙湖探秘留下更多的秘密”。一个从湖底打捞上来,有缺损,斑驳陆离的陶罐出现在专家眼前。云南省博物馆馆长李昆声观察并用手抚摸后说:“这样的陶罐古时叫釜,类似今天的锅,战国时期就在滇池周边出现过。”随后,考古队员在水下发现大面积的石块堆集,有的如石柱、石板、石条,表面依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有的如石块铺就的平台,石块中间有粘接的缝隙。近三个小时的探察对探明抚仙湖之秘来说,时间太短暂了,但专家们仍感到收获不小。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认为:打捞上来的两件文物,人类加工痕迹十分明显。这是一个人工建筑遗址,极可能在东汉时期,还有一种可能是古滇国的王陵。中国古建筑史学会会长杨鸿勋认为:遗址是一片古建筑群,可能是滇国的某个城市,而非俞元古城。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李季的观点较为谨慎。他认为,点上的突破不能给面上下结论,更多的新问题还待将来研究探索。云南省著名考古专家张增祺向记者李跃云单独披露:抚仙湖水下可能就是俞元古城(见6月3日春城晚报俞元古城址惊现抚仙湖?)。张增祺认为,这个建筑修建的时期应该是东汉时期,而东汉时期这么大规模的城址就在这里,很可能是俞元古城如此推测,城址以渐变的形式下陷被淹。而且当地有城池被水淹的传说,可能也有当时灾变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申请协议书范本
- 公司注销代理办理协议书
- 公司禁止员工饮酒协议书
- 商铺可转租转让合同范本
- 合伙做工程劳务合同范本
- 吊车机械租赁合同协议书
- 会议公司与酒店合同范本
- 合同更正抬头的补充协议
- 三人合作养猪协议合同书
- 公寓物业转让协议书范本
- GB/T 4802.1-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
- GB/T 35568-2017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
- GB/T 28707-2012碟簧支吊架
- GB/T 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 GB/T 25702-2010复摆颚式破碎机颚板磨耗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课件
- 粮油产品购销合同
- YYT 0681.2-201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律知识竞赛题库120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