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中市第一中学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教师) 课题:阿里山纪行(2012.11.16)主备人:姚茜课型:新授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案部分教学活动思路【学习目标】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3.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学习重难点】1.重点: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2.难点: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学法指导】1.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2.整体感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和情韵美。【学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连同拼音抄写两遍。风靡( )浓稠( )山岚( )谛听( )镶嵌( ) 静谧( )一泓( )禅师( )青苔( ) 雄踞( ) 红桧( )幢顶( )鱼鳖( )堪称( ) 咣当( )恍( )如隔世2介绍阿里山: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甚近。阿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3用文中语句概括阿里山给作者的总体印象。 4找出作者行踪的语句,想想本文的写作顺序。 5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写下来,大胆质疑。 第一课时二、课堂助学(一)导入课文宝岛台湾是一个自然、人文荟萃的地方,一曲高山青唱出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深情。有人说:“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今天我们就跟随当代作家吴功正一起游览美丽如画的阿里山。(二)背景资料1作者档案吴功正,江苏如皋人,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江海学刊杂志社研究员,社长兼总编辑。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背景回望1997年7月初,吴功正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台湾学者陪伴他游览了阿里山。作者深深的陶醉于阿里山的迷人风光,回来后写下此文。(三)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要求用原文的词语回答)明确:课文主要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2请你找出游览阿里山的段落。并思考其余段落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第二部分(2-9)描写游阿里山的全过程。第三部分(10)写下山。明确:课文开头就引用大陆人和台湾人都喜欢的歌,说明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结尾又以歌作结,首尾呼应。歌曲高山青是全文的内在线索。3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线路,说说课文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线路:从台北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车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出现一泓水潭山间的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景物:古式的火车清澈的水潭静谧的森林厚密的青苔无边的林海神奇的神木4假如你是吴功正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参照第三题,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温馨提示:注意安排好说话的顺序。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台北的松山机场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阿里山站,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林区,我们会看到姊妹潭,迈过原始森林间的曲径幽路,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神木 5请你仿照示例,绘绘你喜欢的“一幅画”。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这是一幅林海云雾画。那森林似汪洋,茂茂密密;山上云雾浓稠,树干都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中,人走其中,真有“入云深处亦沾衣”的感觉。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6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通过什么写作手法将阿里山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明确: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过程。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展现美景。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从而把行踪交待清楚。三、课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静谧( ) 雄踞( ) 孕育( ) 一泓(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 )(2)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 ( )(3)潭无鱼鳖,林无鸟兽。 ( )(4)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检测的相关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二、品味语言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请根据提示摘录并赏读品析。1语言的音乐美,首先在于节奏美。“节奏是艺术的生命”。从语言的角度看,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疾徐、直曲,字音的响沉、抑扬,它们错杂相间,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和谐流畅,而构成声音的节奏。示例:“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品味:读这段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在静谧的世界里若有若无,进入了一种“禅的世界”,轻松、舒展、迂曲、迷人的节奏,富有音乐美。2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响,因此在汉语中便出现了模拟各种声音的词,这种词叫“拟声词”。拟声词运用得好,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还能显示出响亮的音乐美。3人们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使用两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一个字更合乎节拍,读来顺口,听来入耳。有时作者交替使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同样产生了美好的声感。4恰当运用修辞格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也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示例:它(水潭)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品味:作者把水潭比作明镜,运用比喻,突出其清澈透亮的特征;又用一个比喻,写出了山林、水潭相映、相宜的特征,增强了语言的音节美。三、合作探究1从作者对阿里山不同风光的描写中,作者对阿里山有着怎样的感情?明确:喜爱、赞美。2作者的这种感情在文中有没有直接表露出来?你是通过什么体会到的?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明确:作者的感情通过景物流露出来的。这样的写法叫“融情于景”。3“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和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明确: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有着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阴凉的世界、厚密的青苔、神奇的神木,再加上古典文化的氛围,确实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情不自禁地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神木巨大无比,历史悠久,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有风风雨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其不折不挠、威武向上的精神品格。神木昂扬向上,生机勃勃,不折不挠,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四、课堂小结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五、课堂巩固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1请用四个字概括台湾著名的红桧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香、高、粗、老。2选文第二段中加点词“大约”和“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大约”和“或许”都是表示估计、不确定。说明树龄三千年、被称为“神木”的原因并没有经过精确的考证,不是精确的数据,与实际相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神木”已遭雷劈,为什么“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因为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那“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的精神依然存在,所以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4前文提到“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选文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驰援上饶发言稿
- 时间机器小说课件
- 小学宪法教学课件
- 时间在流逝课件中心
- 时间像小马车课件伴奏
- 二零二五年度抵押房产评估报告出具服务合同
- 2025版房地产代理合同(含商业地产租赁)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艺术中心店面租赁与管理合同
- 某某投资合伙企业2025版合伙人权益保障补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国有企业股权转让与员工安置方案合同示范
-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4课件
- 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讲义课件
- 新老物业移交表格(全套)
- 审核首次会议发言稿
- 管理会计(第六版)第16章管理会计专题
- GB 15083-2019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 职业病防治工作汇报
- 表土剥离方案26
- 歌曲《逆战》歌词
- 煤矿机电与运输提升安全管理.ppt
- 2019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