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小城镇生态空间研究.doc_第1页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小城镇生态空间研究.doc_第2页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小城镇生态空间研究.doc_第3页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小城镇生态空间研究.doc_第4页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小城镇生态空间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基于“反规划”理念 的小城镇生态空间研究 姓 名 李 俊 学 号 1001103-03 指导老师 李佳玲 专 业 城乡规划 所在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于“反规划”理念 的小城镇生态空间研究 以益阳市“灰山港镇”为例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李佳玲 摘要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了城镇用地的不断扩张。而传统的城乡规划方法是从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入手,生态用地的布局是在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无法从整个区域的角度把握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生态用地的布局很难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大面积无序发展的城镇建设用地割裂了自然有机体的连续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若不加控制,长此下去,必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危机。 “反规划”理念正是针对我国当前的小城镇发展形势和我国传统城镇规划的不足而提出的,它主张在城乡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先对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立景观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城镇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本文就是对“反规划”理念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基础设施创建的一次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二、三、四部分。第二部分阐述了“反规划”理念提出的背景,对“反规划”理念的概念体系、内涵剖析和基本原则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以“反规划”理念为指导,对益阳市灰山港镇生态空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由其导致的主要生态问题。最后,针对益阳市灰山港镇生态空间的规划,从适宜性分析、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各生态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整体的和谐发展,建立各层次区域景观安全格局,保证区域内用地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反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空间 灰山港镇 Abstract Our countrys urbanization is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which leads to incessant expanding of urban land. Traditional method of city planning starts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land for constr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and for ecology bas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land for construction, so it has no way to grasp the organic connection within ecosystem from the points of the whole region and it is also difficult for distribution of land for ecology to form a organic system. Mass urban land for construction developing disorderedly cuts off the continuity of natural organism, and does serious harm to environment, so if not controlled, it must lead to labefaction of human beings environment. The idea of “reverse planning” is just brought forward for the shortage of current developmental position of city and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of our country. It claims that it should be the first to plan the ecology infrastructure of the region and establish a secure Patten for landscape, then distribute all kinds of urban land for construction base on it. The article is just a practical study about “reverse plann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including the main research on the second,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part. In the second part, the ideas of “reverse planning” and its background are brought forward.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Kaiyuan-qinghe concordant regions ecological space, and finds out its main ecology problems. At last, each ecology problem is resolved especially by building and controlling the ecology infrastructure at the different space. Then make the organic connation within ecosystem of the region; the whole developing harmoniously and building secure Patten for landscape of the concordant region come true. And ensure the concordant region developing healthily and orderly.Key words:reverse planning;1、 论绪1.1、研究背景随着城乡统筹政策的实施,城镇化进程加快步伐,小城镇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作为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易于受到大城市城市化的辐射,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片面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导致本来就较为敏感和脆弱的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何保护此类小城镇的发展,发挥其生态环境的优势,与中心城市共同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积极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反规划”理念最初是由俞孔坚教授等于 2002 年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文中提出的。“反规划”理念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它强调在规划中,要前瞻性地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1.2、研究目的及其意义(1) 、从研究对象来看,益阳市灰山港镇空间上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前的规划已不能与实际相结合,部分开发商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导致在小城镇发展的各个方面问题良多,体现在生态方面则是加剧了生态景观的破碎度、加强了生态系统的混乱发展。对益阳市灰山港镇重新进行总体规划、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显得十分迫切。运用“反规划”的理念来研究灰山港镇的生态空间构建,将有利于妥善地解决整合区当前由于行政分割所导致的各种生态问题,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会给其他区域的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2) 从研究结果的借鉴角度看,“反规划”理念主张以土地的健康和安全的名义和以持久的公共利益的名义出发来做规划,在提供给决策者的规划成果上体现的是强制性的不发展区域及其类型和控制的强度,构成城市的“底”和限制性格局,以此定义可建设用地的空间。将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从空间战略上解决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可参考的规划途径。1.3、研究内容(1)、介绍“反规划”理念。包括“反规划”理念的提出背景、概念体系、内涵剖析及基本原则。 (2)、以“反规划”理念为指导,对益阳市灰山港镇生态空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由其导致的主要生态问题。 (3)、利用“反规划”理念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对益阳市灰山港镇出现的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区域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整体的和谐发展,建立各层次区域景观安全格局,保证区域内用地的健康、有序发展。1.4、研究方法 (1)、现场调研结合资料整理 一方面,通过现场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获得更为全面、客观的基础资料,两者结合,能够为研究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2)、归纳分析法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借鉴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3)、理论与实践法 通过生态校园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实际资料对案例院校进行实例分析,对以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借鉴。2、 “反规划”理念的相关内容 1.1、“反规划”理念提出的背景(1)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正以每年近1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在计划经济及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城市发展的速度较慢,传统的规划理论虽未将保护自然环境提到很高的意识议程上,但城市的缓慢扩张尚未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 、传统规划弊端的显现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径有许多弊端,包括:第一、法定的“红线”明确划定了城市建设边界和各个功能区及地块的边界,甚至连绿地系统也是在一个划定了城市用地红线之后的专项规划。它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第二、城市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当然,也有“超前”的规划使大量土地撂荒。实际上都导致了城市扩张的无法和无序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城市规划这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事实上是被动的点缀,是后续的和次级的。从而使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1.2、“反规划”理念的基本内容(1) 、“反规划”理念的概念体系 “反规划”理念是中国快速发展演进和无序扩张背景下提出的,它主要的概念体系分为:“反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安全格局三部分。(2) 、“反规划”理念的内涵剖析及基本原则 反规划作为一种规划方法论,与传统的“人口-性质-布局”的规划方法相反,传统的规划都是先进行规划区域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用地布局的研究,并没有将生态保护、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和谐发展作为决定城镇用地选择的首要条件,而“反规划”就是从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入手,来建立健康和谐的城镇社会和城镇形态。 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自然先导原则、生态功能优原则。3、 灰山港镇现状分析 1.1、灰山港镇的概况 灰山港镇位于桃江县东南部雪峰山下志溪河畔,毗邻赫山、宁乡、安化县,距县城33公里。公路东至宁乡长沙,南通涟源娄底,西接桃江安化,北达益阳沅江,水路有志溪河经益阳市区汇入资江。清乾隆年间,志溪河两岸烧石灰,灰积如山,故名灰山港。灰山港镇地势西部高,南部低,属于桃江县的东南丘陵盆地区,以村谷交错,波浪起伏的红色低中丘陵为主要特征,海拔在60100米之间。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使得灰山港的生态化建设任务更加迫切。 灰山港镇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强镇,属于桃江县下沉石岩地带,灰山港矿产资源丰富,有铁矿石1300万吨,烟煤650万吨,柴煤1300万吨,碳矿石500万吨,石灰石2亿吨,还有白泥瓷土等10多种矿藏。因此,灰山港的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1.2、灰山港镇生态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利益优先的城镇发展模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粗放型的城镇发展模式,低下的土地投入产出率是益阳市周边小城镇发展的普遍现象。灰山港急于发展经济,将经济效益作为选择产业的唯一彼岸准,极少考虑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成了“有利益就开发”的局面。短期来看,城镇这种自主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效益优先”的方式;从长远来看,为了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无序的圈地开发建设,不惜扰乱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规律。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缺乏量化指标和实际操作性 以传统的规划方法即以人口规模、城镇性质为主导安排城镇布局以后,城镇原有的生态空间往往就被破坏了,而破碎、不完整的城镇生态空间很难采取系统化的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并不像工业投入一样具有短期显而易见的“GDP”贡献,因此,无论是领导层面还是广大的民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意识还不够。现阶段,在小城镇范围内倡导生态环境保护还仅仅停留在“呼喊口号”、“张贴标语”的宣传阶段,针对小城镇的量化目标和评价指标研究还仅仅出于学术层面,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人们往往易于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美好的愿景,而不知如何下手切实的去保护。 (三)、以水泥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急速恶化 通过国民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分析,灰山港镇工业化过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工业发展较快,鉴于灰山港镇工业结构现状,我们认为在今后十年内灰山港镇工业发展仍应以重工业为主,利用本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是灰山港镇的优势行业,也是最大产业部门。灰山港镇有着传统的产业水泥生产,目前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成为灰山港镇的龙头产业,但在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水泥生产在无规划状态下快速扩张,不仅掠夺了镇域范围内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并对水环境、土壤环境、景观环境等已经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见图一) 图一 灰山港镇地质灾害图4、 “反规划”理念在灰山港镇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1.1、先于规划的用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空间管制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建设的和谐发展是决定城镇用地性质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规划首先根据灰山港镇特殊的地形地貌特点,针对镇域范围的土地进行了用地适宜性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平台,对灰山港的现状地形进行了高程分析。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工业用地坡度不超过10%,居住用地最大坡度不超过25%。因此,规划中划定坡度大于25%的土地不适宜一切建设活动;坡度在10%-25%之间的可以布置一些村镇建设用地。根据上述的分析结果,统筹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和生态绿地,避免小城镇无序扩张。(见表一、图二)表一 灰山港镇生态空间管制一览表 管制分区 管制范围 管制内容 禁建区水域生态区镇域范围内的水体,主要是克上冲水库、雪峰山水库禁建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该类地区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且一旦破坏后很难修复,主要包括镇域内的各类水体,生态保护区及高等级公路防护绿地等,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林地生态区镇域范围内坡度大于25%的林地保护区滨河生态保护区沿志溪河沿岸200米范围内高压走廊35KV线路控制线20米对外交通道路防护绿地206、028省道两侧预留20米,铁路两侧预留20米限建区农业生态空间镇域内的一般农田、未利用土地及独立工矿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在合理引导下可以进行一定的开发适建区城镇规划建设区城镇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远期建设用地适建区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可做大规模或强度较大的开发利用,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强度。村庄规划建设区村庄建设用地,村庄调整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区 图二 灰山港镇空间管制图 1.2、灰山港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 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简称 EI)本质上讲它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Natures Services)的基础,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也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系统,如大尺度山水格局、自然保护地、林业及农业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水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系统等。 生态基础设施是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是城市和居民获得持续的自然服务(生态服务)的基本保障,是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 (一)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一个由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哪怕是一种无名小草,其对人类未来以及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可能不亚于熊猫和红树林。对农村生态环境展开系统综合评价,识别环境敏感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育工作,对灰山港镇域内的坟地、村落残址、不宜农耕或建房的荒地进行保护,这些免于农业刀锄和农药的自然地是均相农业景观中难得的异质斑块,而保留这种景观的异质性,对维护城市及国土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灰山港镇镇域内的志溪河沿河建立200米宽的防护绿地。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污染最难解决。于是治理城市的河流水系往往被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但人们往往把治理的对象瞄准河道本身,对河流进行水泥护底、高坝蓄水、裁弯取直等,殊不知河流中用以休闲与美化的水不在其多,而在其动人之态,其动人之处就在于自然。 1.3、灰山港镇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规划中以改善和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建立一个健康安全的区域生态系统为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促进资源、环境、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明确了镇域内的山体、水系的保护目标。(1) 、山体保护目标:遵循适地种树的原则,对镇域内的大片山体,进行生态防护林网的建设,构建起一个围绕镇域山地的生态网络系统。规划近期(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远期(2030年)达到60%以上。(2) 、水系防护目标:结合志溪河、克上冲水库,雪峰山水库水体治理,克上冲水库作为饮用水源,在外围建设200米的生态防护带。其次在志溪河沿岸建立生态保护区,严格保护各类生态资源。镇域生态环境空间划分为水资源保护区、生态林地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修复点、沿河生态防护带,工业环境保护区等类型,其中部分生态空间的范围相互涵盖和交错。(见表二、图三)表二 灰山港镇生态环境保护区划一览表 生态保护分区 保护范围 保护措施水资源保护区镇域克上冲水库水域禁止任何生活生产污水流入克上冲水库。严格保护水源涵养地。建立环境监测点,水质监测点,进行环境水质监控。生态林地保护区坡度大于25%的林地区在划定的保护林地和生态防护绿地中设置任何人工建、构筑物,必须经过环境景观影响评价后方能立项。林果苗圃地区,实施疏林地与未成林地封育。25度以上的坡地按国家规定逐年退更还林,减少水土流失。生态农业示范区镇域内部的农用地强调“生态环境可容纳”和“优质安全”,严格保护耕地。生态修复点自然灾害点 对山体滑坡和资源采集破坏严重的塌陷区进行严格控制,不准建设并进行生态修复,沿河生态防护带镇域内志溪河防护带1、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猜到国家一级标准才能排放。2、垃圾必须收集,运至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严禁向河流倾倒垃圾、弃土污染水体。工业环境保护区水泥生产工业园区1、镇域内产业园区,生态噪音必须经过处理,不能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2、产业园的“三废”必须处理后达标才能排放。3、建筑物的布局、高度、体量、造型、风格和色调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图三 灰山港镇环境保护规划图1.4、构建生态化的城镇空间格局小城镇空间是小城镇产业的载体,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必然导致区域内小城镇空间的聚集。空间聚集的正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会使小城镇出现新的产业发展的机会。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灰山港镇的生态化的产业空间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产业空间布局由产业自身特点决定,规划中依据三次产业的特点对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了以下的引导建议(见表3):(一)第一产业:依托资源分布及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不强求镇域内的集中,主要向镇域北部集中,形成传统农业生产区。(二)第二产业:水泥生产成为灰山港镇的龙头产业,现状大部分工业分布在洛湛铁路的东面,并在紫荆路的北面洛湛铁路的东面布置了一个较大的火车货运站,因此省道S206和洛湛铁路的通过都为灰山港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但同时过境交通给镇区的居民带来了许多的干扰。因此,把分散的工业集中起来,集中分布在镇区的东部,建立工业园区,形成规模,方便管理,同时与生活区分离开来,避免对生活区的干扰。(三)第三产业:利用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加大对商业市场的投入,形成区域性的市场体系,形成有特色的商业文化,为周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