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doc_第1页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doc_第2页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doc_第3页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doc_第4页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摘要 在18到19世纪的英国社会中,涌现出不少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女性意识。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对她们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虽同具女性意识,但其内质却有所区别,本文以此入手分析其二者的不同。关键词:女性意识 觉醒 反抗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一 引言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作为女性作家中的翘楚,两人在文学方面取得成就早已被文学界广泛接受和认可。但如果认真研读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与简爱则不难发现,在其文学的外延里包裹着的是女性意识的内核。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简爱对于自己的爱情和生活有着超越当时社会一般女性的强烈要求,虽然方法或有不同,但可谓殊途同归。而在这一过程中,小说的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对当时社会的许多世俗观念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可以说,两位女主人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位作家自身的部分诉求,展示了部分女性自身的理想和追求理想的决心与勇气。不仅如此,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性、经历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反思和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尽管奥斯丁和勃朗特二人在时间上相隔并不远,但是其女性意识却有着不同特质。从作品着手,两部小说都对女性所处环境和条件以及当时社会女性的实际处境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和叙述,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女性自身的诉求,女性对于传统世俗礼教和其对于传统世俗婚姻观的态度。这三点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两部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特点,窥见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因为,前者“女性自身的诉求”是由其内部对角色自身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说是对于内因的分析;后两者礼教和婚姻观,则是对于外部环境的比较和探寻,从而形成外因。所以,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对作品和主角进行分析和比较,基本上可以囊括作者内心的真实女性意识,从而也能通过两位作家在女性意识上的差异看出其本质的差别。二 女性自身的诉求首先,在感情方面,傲慢与偏见的女主角伊丽莎白采取了被动等待追求的方式,而简爱选择了大胆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此外,两位主人公的婚恋观念都是:爱情和婚姻不应该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在两部作品中,两位主人公都分别拒绝过牧师的追求,这其实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因为作为神职人员的牧师,从其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来看,是处于传统世俗社会的内核之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代表着传统男性社会的色彩。也就是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传统婚姻观的代表人物,所以伊丽莎白和简爱拒绝了他们的追求。在伊丽莎白看来,如果她和柯林斯先生结合,虽然在物质方面会生活无虑,但这样的婚姻却是一种不幸。圣约翰追求简爱也被拒绝,因为她知道他爱的人并不是自己,他们的婚姻将是没有爱情的婚姻,而简爱对这种婚姻也是不能容忍的。勃朗特将简爱塑造成了一位具有较强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女性,而奥斯丁笔下的伊丽莎白在性格上则显得更为成熟:她对于自己的理想会执着追求,会极力争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在对于情感的追求、真爱的追求上,奥斯丁赋予伊丽莎白的特质实际上是一种初步的、温和的女性意识,而勃朗特让简爱身上具有的却是一种要求与男性平等,挣脱男权社会桎梏的强烈的女性意识。其次,在对待自己爱人的态度上,伊丽莎白认为如果彼此相爱,男性主动去追求女性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双方应该男才女貌,在这个意义上来体现平等。当然,伊丽莎白也有选择爱情的权利,她拒绝了柯林斯先生的求爱,但当她遇到自己的真爱的时候,却选择了被动地去等待被追求的方式。如伊丽莎白开始对达西抱有偏见,直至后来通过深入了解,她才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并被达西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进而与他相爱。值得深思的是,伊丽莎白对于自己爱人的态度,即:将自己的爱意包裹在内心之中,即使陷入单相思般的煎熬之中,也决不向达西吐露;也就是说,伊丽莎白宁愿苦等达西来向自己表白,也不会主动向其示爱。要不是达西的姨母凯瑟琳夫人后来戏剧性干预的话,他们俩很难走到一起。而简爱虽然只是一个贫穷、社会地位卑微的家庭教师,但对待爱情她却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她认为爱情是平等的,无论是阶级还是其他的世俗因素的界限,都是可以冲破的,因此当她爱上罗切斯特这位上流社会的男子时,她没有选择被动等待,而是选择了主动去追求对方的方式。简爱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显示自己的独特、显示自己的标新立异,而是她平等的爱情观和世界观的真实反映,它们促使她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小说的后半部,简爱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一笔遗产,而这时的罗切斯特却变得一贫如洗,成了残疾。在这种情况下,也正是出于简爱自身的平等意识,她并没有离他而去,而是依然选择了与罗切斯特一起生活。简爱的这些做法与伊丽莎白的被动等待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一个是通过自己的等待来实现自身诉求,而另一个则是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主动追求。通过伊丽莎白和简爱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极具个性化的特质,可以看出两位作者自身女性意识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是态度。因此,由以上的两个方面来看,对于女性自身诉求的不同态度,即:被动与主动,等待与追求。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对待自身诉求的态度。三 传统世俗礼教的态度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或是出于哪一个社会阶层,在对女性的要求上,人们普遍认可的是一种所谓的“淑女”,即:才貌双全,逆来顺受,自身深居家中,以相夫教子为责任;而对于女性自身的要求和愿望,则是可以被忽略的。也就是说,社会认同的女性应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来表达自己对当时世俗的蔑视态度,因此,伊丽莎白敢于对世俗礼教说“不”,也就很自然了。例如,她曾不顾淑女风范,冒着大雨在田野中跋涉多时去看望病中的姐姐、十分狼狈地出现在宴会中,在当时的人看来,一位淑女是不应该这样有失体统的,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中,体体面面地出席宴会。另一方面,作为衡量淑女的标准,如钢琴等才艺也是很重要的,而当伊丽莎白被要求展示其才艺的时候,她却很随意地应付了一下,从这一点就反映出,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只不过是世俗社会的陋习而已。可见,简奥斯丁通过伊丽莎白这个人物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其对于当时社会那种一直压抑着女性传统世俗礼教的反对与蔑视,正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奥斯丁已经意识到了女性应该具有自身的地位,而不应仅仅是男性社会的附属品,尽管这种诉求相对被动且温和,但从当时的女权思想来看,依然是一次非常大的飞跃。再来看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想传达的是怎样的思想。其实无论在什么时期的社会中,每一位女性都向往着美好爱情,而简爱对于爱情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当简与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罗切斯特的疯妻的出现使简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做罗切斯特的情人,要么离开自己心爱的人远走他乡。显然,简爱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爱情的。事实上,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拒绝了这种非公平的爱情;但如果从更深的层面上来看的话,这也是在表示作者对世俗礼教的反抗。换句话说,也是其对这种男女双方严重不平等的婚姻的反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说中的简爱,当然也包括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作者,都迫切地希望能打破当时传统社会的桎梏,真正去追求其自身与男性之间的平等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自由。而这种极具理想性的独立人格在当时的传统礼教下,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和社会转型期,无论是贵族阶层、新兴的资本家阶层还是城市平民,都处于急速的变化之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简爱与罗切斯特便是如此。只有在罗切斯特失去了财富,而简爱又获得了财富的情况下,二人的地位才真正意义上的出现了平等,于是才走到了一起。这实际上也是在表达作者对于男女平等的强烈愿望,她正是通过简爱的抗争表达了其对于冲破传统世俗礼教的奋斗与努力,并通过简的成功表达其美好的理想。由此可见,勃朗特所具备的女性意识是一种强烈的追求平等,并希望通过女性自身努力来改变其现状,最终实现平等的美好愿望与强烈动力。因此,对于世俗礼教的压迫,她身上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反抗意识。四 传统世俗的婚姻观首先分析奥斯丁是如何看待世俗婚姻观的。在傲慢与偏见中,体现出的当时英国社会盛行的女子择偶标准,首要条件就是家产和社会地位,因为对于一般的女性而言,婚姻是惟一能够改变其现状的有效方法。因此,婚姻很自然的成为了一种手段。同时也极具功利色彩,即:结婚的对象是谁并不重要,有没有爱情,婚姻能否长久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是否具有地位与财产。在作者看来,如果婚姻建立在金钱基础上,或是建立在美貌和情欲上的基础上都是不幸的婚姻;有爱情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才能持续长久。这正是伊丽莎白拒绝了两桩有利可图的婚姻的真正原因。她坚信女性应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婚姻应建立在平等、互爱的基础上。不难看出,奥斯丁正是通过伊丽莎白对待传统世俗婚姻观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女性追求爱情、获取幸福的本能和对于受外部条件影响的、有目的婚姻的反对。我们再来看看比她稍晚一些的夏洛蒂勃朗特,她在对待传统的世俗婚姻观念上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其作品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具有突出的个性,而这些个性却正好体现在她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平等婚姻上。在这一点上,与奥斯丁的伊丽莎白有些相似,但是,伊丽莎白的表现是拒绝不平等的婚姻和爱情,而简爱身上所体现的却是其不仅拒绝这种不平等的婚姻,同时还不懈地去追求她所向往的爱情,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简爱最终实现了自己理想的婚姻。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体现了简爱对于传统、对于世俗婚姻观的强烈抵触和反抗。简爱通过女主人公与罗切斯特的曲折爱情故事,体现了作者勃朗特心目中的婚姻平等和女性独立的思想。五 结语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对于爱情和婚姻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二者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其作者本身的女性意识,但是奥斯丁与勃朗特二人对于女性自身权利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前者通过傲慢与偏见体现的是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女性自我发展以期取得男权社会认可的、相对较为温和的女性意识,换句话说,其实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而后者通过简爱鲜明而突出的个性和其对理想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男权社会的强烈反抗,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满和女性意识的激烈反抗。由此可见,伊丽莎白和简爱所表现出的,也就是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所分别代表的前者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后者则是女性意识的反抗。参考文献:1 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 李迎新:从简爱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理论观察,2000年第6期。3 杨莉馨:从傲慢与偏见的结构谈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南京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