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季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三次考核 1.doc_第1页
2013年秋季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三次考核 1.doc_第2页
2013年秋季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三次考核 1.doc_第3页
2013年秋季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三次考核 1.doc_第4页
2013年秋季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三次考核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秋季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三次考核 1第一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宋代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的思想家是()。A. 周敦颐B. 范仲淹C. 王安石D. 司马光参考答案:C满分: 得分:2. 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 恤民B. 存天理,灭人欲C. 三纲五常D. 德礼为本,刑政为末参考答案:B满分: 得分:3. 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A. 司马光B. 欧阳修C. 苏轼D. 王安石参考答案:D满分: 得分:4. 杜预认为立法的一条根本原则是()。A. 以民为本B. 简直C. 明德慎罚D. 德主刑辅参考答案:B满分: 得分:5. 魏晋玄学门派中,竭力论证名教即自然的思想家是()。A. 郭象B. 王弼C. 何晏D. 阮籍参考答案:A满分: 得分:6. ()意味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完成。A. 法治思想B. 儒学C. 理学D. 道学参考答案:C满分: 得分:7. 曾经注解汉律,其律注成为曹魏时期司法标准的思想家是()。A. 杜预B. 王弼C. 郑玄D. 张斐参考答案:A满分: 得分:8. 提出“理直刑正”法律主张的晋代思想家是()。A. 杜预B. 阮籍C. 张斐D. 拓跋宏参考答案:C满分: 得分:9. 晋代律学家()从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A. 鲍敬言B. 刘颂C. 张斐D. 杜预参考答案:D满分: 得分:10. 存留养亲的制度首创于()。A. 金世宗B. 孔子C. 北魏孝文帝D. 李世民参考答案:C满分: 得分: 第二题: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1. 下列各种法律思想哪些是朱熹的()。A. 德礼政刑,相为始终B. 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C. 应经合义,顺情便民D. 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参考答案:A B D 满分: 得分: 2. 审刑名的司法原则包含的内容有()。A. 行纠察、加强司法监督B. 谨慎适用罪名C. 克服独断,偏听D. 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参考答案:A B D 满分: 得分: 3. 下列各项属于范仲淹思想的有()。A. 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B. 审刑名的司法原则C. 改革官制,革故鼎新D. 三不足的变法理论参考答案:A B C 满分: 得分: 4. 下列各项说法,符合王安石法律思想的有()。A. 大明法度,众建贤才B. 整饬吏治,慎用刑罚C. 三不足的变法理论。D. 审刑名的司法原则参考答案:A C 满分: 得分: 5. 刘颂认为恢复肉刑的好处是()。A. 保存劳动力B. 以法治国C. 止奸为本D. 纲举网疏参考答案:A C 满分: 得分: 6. 范仲淹主张改革官制的具体措施包括()。A. 严明赏罚,有功则进,无功则黜B. 开学校,设科学,大力培养人才C. 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D. 久其任而持之以考绩之法参考答案:A B 满分: 得分: 7. 王安石所修的三经新义包括()。A. 诗B. 周礼C. 书D. 易经参考答案:A B C 满分: 得分: 8. 能表现柳宗元法律思想的实践有()。A. 赏罚及时B. 秋冬行刑C. 礼刑用途各异D. 一断于律参考答案:A C 满分: 得分: 9. 朱熹以前的德主刑辅论的特点是()。A.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以德去刑B. 针对不确定的社会全体成员C. 以德为宗旨,以刑为佐助D. 在时间上,德先刑后参考答案:A B C D 满分: 得分: 10. 以下哪些法律思潮出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 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思想B.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C. 反神权的法学思潮D. 法律注释学的律学思潮参考答案:A D 满分: 得分: 第三题:在下划线处填写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1. 范仲淹主张的司法原则。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审刑名2. 刑、礼、道迭自为用的学说是唐朝时提出的。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 白居易3. 稽康的法律观以为根本。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任自然4. 鲍敬言要求建立一个的理想社会。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无君无臣5. 是理学的最高范畴。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理6. 王安石的三不足理论的内容是:,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天变不足畏7. 朱熹认为在政刑与德礼关系上,两者都是的产物。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天理8. 与强调简直的立法观相应,杜预提出了的主张。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法出一门9. 朱熹既看到的弊病并设法改良,又坚持的神圣原则。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极端尊君君为臣纲10. 信赏罚,一号令是对的法律思想的概括。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 张居正 第四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题,共18分。 1. 杜预律本中的法律观。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律本内容主要有:(1)纳礼入律,礼法合一。(2)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3)区分律、令的界限。2. 王弼的法律思想。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一)“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王弼从“贵无”的宇宙本体论出发,主张“名教出于自然”。王弼的“自然”就是“无”,“无”也就是“道”。“道”,“无形无名”,是贯通于一切事物的统一原则,是支配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生的基本规律和最高法制。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说,正是为“名教”提供了新的哲学论证。(二)无为而治的主张王弼认为,社会治理应崇尚和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王弼“无为而治”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君主无为。在君主的作用问题上,王弼一方面主张“以无为为君,以不言为教”;另一方面又宣扬以少治多,以寡治众、“以君御民”、“执一统众”,百官“各定其分”,“以定尊卑”。愚民政策。反对法烦刑酷。王弼主张“无为而治”,由此也反对一切违反“自然”的兵役、智术,刑法。3. 简述朱熹的德礼政刑,相为终始的思想。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在德礼、政礼的关系上,朱熹进行了新的阐发:第一,注意到政与刑之间,德与礼之间的内部联系。第二,从运动的角度去研究德、礼政刑四者的外部关系,并把它们纳入存天理,灭人欲的轨道。朱熹继承了孔子导之以德,齐之以刑理论的基本精神。朱熹不仅提出了政刑与德礼这对大概念,又提出了政与刑,德与礼这两对小概念。政刑、德礼互相依存,互为终始,不可偏废。朱熹的政就是法律制度和法律,即人们的行为规范。刑就是刑罚措施,就是使法律得以实现的强制力量。所谓政就是制定和颁布法律。没有政,刑就失去了依据的标准;而没刑,政也无法实现。德是礼的依据,礼是德的保障。朱熹的德刑关系学说基于传统的德主刑辅论并使之理论化。 第五题:第2大题第3大题第4大题第5大题完成评阅解释下列词汇。每题4分,共3题,共12分。 1. 天人不相预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柳宗元认为天(即自然)和人(即社会)各有其发展规律,是互不干预的。所以天人之间根本不存在感应关系,人事的存亡得失与天毫无关系,天也不能赏罚人的功过。这一思想是柳宗元针对天有意志的唯心主义观点而提出的。2. 大学衍义补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是明代思想家丘濬的著作。这本书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专门论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主张,在广泛汇辑、整理前代关于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阐发和总结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3. 道统论答:满分:得分: 参考答案:就是指按传统世袭的道德教化来行事。儒家的仁义道德是道统论的中心思想。韩愈的道统论认为博爱就叫作仁,遵循封建纲常就叫作义,按仁义的道理去做就叫道。道统论能起到反对假借佛、道等外物来修炼德行的佛、道思想的作用。4. 名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