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_周萍.pdf_第1页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_周萍.pdf_第2页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_周萍.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 周萍 周滢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 文章论述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提出该病在临床上分为湿热蕴结型 肝郁脾虚型 肝肾阴虚型 瘀血 阻络型 脾肾阳虚型五个常见类型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 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 提出各自不同的治疗法则 不同的 遣方用药 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施治 遣方用药 中图分类号 R575 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719 2012 11 2160 03 Research o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 by TCM ZHOU Ping ZHOU Ying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Sichuan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by TCM This disease can be divided into into five types in clinics such as stagnation of damp heat 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liver kidney yin deficiency obstruction of collaterals by blood stasis and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this research analyse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each type and proposed the relative remedy rules and prescriptions pro 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n clinics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prescription 收稿日期 2012 05 15 基金项目 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2010 2 66 作者简介 周萍 1964 女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医基础及临床 通讯作者 周滢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中药炮制 E mail meir en129129 163 com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简称慢性乙肝 是指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半年以上 病毒没有得到彻底清除 体内 乙肝病毒潜伏或引起肝炎发病 临床表现为 乏力 畏 食 恶心 腹胀 肝区疼痛 黄疸等症状 属于中医的 胁痛 黄疸 鼓胀 等范畴 世界卫生组织报 道 全球约 20 亿人感染过 HBV 其中 3 5 亿人为慢性 HBV 感染者 而我国目前被称为肝炎大国 约 10 的 人感染过 HBV 其中 300 万以上的人为慢性 HBV 感 染者 而慢性 HBV 感染者大约有 15 25 的患者 将过早地死于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 对慢性乙肝的治 疗显得尤为重要 单纯西医治疗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 解决 如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 而中医以辨证 论治为特色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综合防治中占有一席 之地 现介绍如下 1湿热毒邪 瘀阻正虚是慢性乙型肝炎重要的病因病 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湿热疫毒 六淫 七情 饮食劳倦所伤 且与正气亏损密切相关 基本病 机是湿热毒邪长期羁留 损肝传脾 脾气受损 运化无 权而致脾虚肝郁 湿邪内阻 遏阳伤气 热邪伤阴耗血 灼津成瘀 形成肝肾阴虚 瘀血阻络的证候 黄疸病的发生与湿热毒邪密切相关 金匮要 略 黄疸病脉证并治 指出 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 湿热相搏 民病黄瘅 有学者认为乙型肝炎的症状 相对隐伏 病程较长 湿热毒邪不仅可以郁于气分 且 深入血分 从而导致病情的持续迁延 形成慢性化 概 言之 是湿热毒瘀互相胶结所致 气病及血 瘀毒 郁 结 尤为病变的主要环节 1 脾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水 谷与水湿 若脾失健运 不能运化水谷精微 则气血生 化乏源 从而使机体抗病能力减退 导致湿热毒邪的侵 扰 再则脾虚使水湿不化 水湿内停 内湿外湿同气相 求 则易导致湿热之邪为病 幼幼集成 曰 脾土强 者 足以捍御湿热 必不生黄 惟其脾虚不运 所以湿 热乘之 2 说明脾虚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密切 相关 现代研究表明 慢性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 微循环障碍 肝血流图显示肝内动脉系统循环血量减 少 肝细胞炎症坏死较重 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组织 增生 证实了慢性乙肝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与血瘀程度 密切相关 华清海学者认为 湿热内蕴 与瘀毒相互胶 结 阻塞肝络 是慢性乙肝病程逐渐恶化的重要病理环 节 3 肝藏血 肾藏精 精血同源 若肝不藏血 血不化 精 则致肾精亏虚 肝病传脾 脾失健运 后天失养 亦 可损及先天 湿热内蕴 或肝郁气滞 化燥化火 损及肝 肾之阴 从成形成肝肾亏虚 说明肝肾亏损是乙型肝 炎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 慢性乙肝病因病机与 湿热疫毒有关 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 本虚标实 病势 缠绵 病情反复波动 不易彻底根治 治疗上必须有的 放矢 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辨证施治 清热利湿 疏肝健脾 活血化瘀 补虚扶正 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大法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重在辨证施治 根据其特 0612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点 临床上分为湿热蕴结型 肝郁脾虚型 肝肾阴虚型 瘀血阻络型 脾肾阳虚型五个常见类型 2 1湿热蕴结型 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主要是湿热内蕴所致 其主 要表现为黄疸较重 中医认为黄疸的病因有外感和内 伤两个方面 外感多属湿热疫毒所致 内伤常与饮食 劳倦 病后有关 黄疸的病机关键是湿邪为患 如 金 匮要略 黄疸病脉证并治 指出 黄家所得 从湿得 之 由于湿邪困遏脾胃 壅塞肝胆 疏泄失常 胆汁泛 溢而发生黄疸 临床上根据湿热轻重不同分以下两 型 2 1 1热重于湿型临床常见表现有 身目俱黄 黄 色鲜明 低热 口渴 恶心厌油 口干口苦 腹部胀闷 心 烦易怒 纳呆 便干 小便黄赤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滑 数 血清检测 HBSAg SGPT IgG 均显著最高 外感 湿热疫毒 郁于肌表 故见发热 湿热从表入里 内阻 中焦 脾胃纳运升降失常 遂呈纳呆 恶心 厌油 腹部 胀满 湿热熏蒸于肝胆 肝失疏泄 胆汁外溢 浸淫肌 肤 下流膀胱 发为黄疸 而见身目小便俱黄 舌苔黄 腻 脉滑数 为湿热之征 证属 湿热熏蒸 困遏脾胃 壅滞肝胆 胆汁泛溢 治法 清热通腑 利湿退黄 治 疗常用茵陈蒿汤 甘露消毒丹 黄连解毒汤 栀子柏皮 汤等方剂加减化裁 常用药物有茵陈 栀子 大黄 黄 柏 连翘 垂盆草 蒲公英 茯苓 滑石 车前草 藿香 白 蔻仁 黄连 柴胡 郁金 龙胆草 陈皮 竹茹等 2 1 2湿重于热型临床常见表现有 身目微黄 头 身困重 胸闷脘痞 食欲减退 腹胀 大便溏垢 尿黄 舌 苔厚腻微黄 脉濡数或濡缓 湿热熏蒸于肝胆 肝失疏 泄 胆汁外溢 浸淫肌肤 下流膀胱 发为黄疸 而见身 目小便俱黄 湿性重浊 故头身困重 湿热蕴于脾胃 运 化失司 气机不畅 则见胸闷脘痞 食欲减退 腹胀 湿 热下注大肠 则见大便溏垢 舌苔厚腻微黄 脉濡数或 濡缓 亦为湿重于热之征 治法 利湿化浊运脾 佐以 清热 治疗常用三仁汤 茵陈五苓散 平胃散等方剂加 减化裁 常用药物有茵陈 藿香 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 厚朴 通草 滑石 半夏 茯苓 泽泻 猪苓 桂枝 白术 苍术 陈皮 甘草 黄芪等 2 2肝郁脾虚型 慢性乙型肝炎以肝脾同病类型最为多见 肝郁不 疏 横克脾土 脾气受损 运化无权而致脾虚肝郁 临 床表现有 胁痛腹胀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心烦易怒 失眠多梦 纳差便溏 或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舌淡黯 苔白 脉弦而虚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为藏血之脏 足 厥阴肝经 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 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 脉会于巅 肝郁血虚则两胁作痛 头痛目眩 郁而化 火 故口燥咽干 肝木为病易于传脾 脾胃虚弱故纳差 便溏 腹胀 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 故见妇女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舌淡黯 苔白 脉弦而虚 为肝郁脾虚之征 证属肝郁血虚 脾失健运 治宜疏肝和胃 健脾利湿 治疗常用逍遥散 四逆散 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加减化 裁 常用药物有柴胡 白芍 枳壳 白术 当归 茵陈 陈 皮 茯苓 香附 黄芪 紫河车 炙甘草 广木香 鸡内金 连翘 神曲 砂仁 薄荷 川芎等 2 3肝肾阴虚型 久病耗伤 劳欲过度 导致精血亏虚 肝阴不足 血 不养肝 脉络失养 拘急而痛 临床表现有 肝区隐痛 劳累加重 得卧则轻 口干口苦 五心烦热 头晕目眩 失眠多梦 纳差腹胀 大便干燥 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 r 球蛋白 IgG 显著升高 补体 C3 显著降低 肝炎迁 延日久 病久每致精血亏损 肝阴不足 血不养肝 肝郁 不舒 故肝区隐痛 阴虚生内热 故咽干 心烦 阴血亏 虚 不能上荣 故眩晕 眼干涩 血不养心 心神失养 加 之虚热扰心 故失眠不寐 肝郁化火 故口苦 舌红少 苔 脉弦细数 均为阴虚内热 肝郁不舒之象 证属肝 肾阴虚 肝络失养 肝气不舒 治宜滋阴疏肝 治疗常 用一贯煎等方剂加减化裁 常用药物有生地 当归 麦 冬 沙参 枸杞 黄精 川楝子 女贞子 白芍 郁金 白蒺 藜 延胡索 炙甘草 五味子 黄芩等 2 4瘀血阻络型 气郁日久 血行不畅 瘀血渐生 阻于胁络 不通则 痛 导致瘀血胁痛 临床表现有 胁肋刺痛 痛有定处 痛处拒按 入夜痛甚 胁肋下或见有癥块 舌质紫黯 脉 沉涩 久病入络 瘀血内停 脉络不畅 故见胁肋刺痛 日久不愈 痛有定处 痛处拒按 入夜痛甚 胁肋下或见 有癥块 舌质紫黯 脉沉涩 皆为瘀血之征 证属瘀血 停滞 肝络痹阻 治宜祛瘀通络 治疗常用血府逐瘀 汤 复元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等方剂加减化裁 常用药 物有桃仁 红花 赤芍 川芎 生地 当归 柴胡 枳壳 桔 梗 香附 牛膝 川楝子 郁金 五灵脂 延胡索 三七粉 三棱 莪术等 2 5脾肾阳虚型 病延日久 累及脾肾 脾肾阳虚 水湿不化 水湿内 停 则腹部胀满 临床表现有 腹大胀满 形似蛙腹 面 色苍黄 或呈白光白 脘闷纳呆 气短懒言 神倦怯寒 肢 冷浮肿 小便短少不利 舌淡胖 脉沉细无力 证属脾 肾阳虚 不能温运 水湿内聚 治宜温补脾肾 化气利 水 活血通络 方用附子理中汤 五苓散 济生肾气丸 等方剂加减化裁 常用药物有附子 干姜 人参 白术 鹿角片 葫芦巴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生黄芪 薏苡仁 猪苓 丹参 巴戟天 淫羊藿等 3病案举例 张某 32 岁 患者有乙肝病史已 10 余年 1 周前 全身不适 初起发冷发热 曾服治感冒中成药而发热减 轻 但仍食欲不振 恶心欲吐 厌油腻 神疲无力 皮肤 发黄 小便黄赤如茶水 大便正常 右胁下疼痛 腹部胀 满 经某区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诊时面目及 全身皮肤黄染 黄色鲜明 右胁下疼痛 腹部胀满 舌苔 腻 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黄疸 湿热蕴结肝胆 治法 清热 利湿 退黄 方选茵陈蒿汤加味 药用 茵陈 45g 山栀子 15g 大黄 9g 茯苓 15g 板兰根 30g 滑石 20g 车前子 15g 白花蛇舌草 30g 柴胡 10g 郁金 10g 甘草 6g 每日 1 剂 水煎 分 2 次服 随症加减 续服 40 剂 诸症消失 李某 女 38 岁 患慢性肝炎已有 2 年 病情时轻 时重 就诊时症见右胁胀痛 口苦咽干 眩晕失眠 心 烦 眼干涩 舌红乏津 脉细数 关弦尺弱 中医诊断为 1612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胁痛 肝阴不足 肝气不舒 治法 滋阴疏肝 方选一 贯煎加减 药用 生地 30g 枸杞 15g 沙参 15g 麦冬 收稿日期 2012 05 05 基金项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973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2005CB523501 作者简介 梁卫 1969 女 山东乐陵人 副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 中医诊断学及消化系统疾病 通讯作者 吴承玉 1950 女 江苏海门人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 究方向 中医诊断学及中医临床研究 15g 当归 10g 川楝子 6g 五味子 10g 黄芩 10g 黄精 15g 女贞子 15g 白蒺藜 10g 延胡索 10g 白芍 10g 甘 草 6g 每日 1 剂 水煎 分 2 次服 随症加减 续服 15 剂 诸症消失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 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 93 94 2 陈复正 幼幼集成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2 162 3 华海清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17 4 210 211 中医体质与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梁卫 吴承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 酒精性脂肪肝 AFL 是指因摄入酒精所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 5 的肝损害性疾病 是临床 最常见 最早期的酒精性肝病之一 其危害已引起全球性的高度关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研究提出中国人体质 可分为 9 种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与体质有一定关系 其中湿热质 痰湿质 血瘀质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重要体质因 素 文章探讨了体质与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研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质因素 对该病的临床诊断 治疗 预防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体质 中医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75 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719 2012 11 2162 02 Research on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constitution and Alcoholic Fatty Liver LIANG Wei WU Cheng yu Department of Chinese diagnost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Alcoholic fatty liver AFL is a kind of liver injury caused by lipid accumulation in liver cell is more than 5 of liver weight because of alcohol intake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early liver diseases in clinic Its harm is the focus of the globe Prof Wang Qi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ed and put forward that Chinese constitu tions could be divided into 9 kinds There is some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thogenesis of AFL and constitution and damp heat phlegm dampness blood stasis are the key constitution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stitution and AFL studied the constitution factor of AFL patients It has important directive significance to clinical diag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