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doc_第1页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清胃滋阴。 辨证论治 (1) 肝胃郁热: 主症: 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 化肝煎加减:青皮10g、 浙贝母10g、 白芍10g、 丹皮10g 、栀子10g 、吴茱萸3g 、黄连3g 、白芨10g、 郁金10g 、JUI楝10g 、甘草6g 。 (2) 痰气交阻: 主症: 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 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 厚朴10g 、茯苓10g、 苏叶6g 、浙贝10g、 陈皮10g、 郁金10g、 丹参15g 、甘草6g、 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 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 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单方验方 (1) 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 乌贼骨粉:35g,3次日。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自我保健措施1、药物保健 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 口服制酸剂、消胆胺、藻朊酸和硫糖铝每次1克,每日3次,可缓解症状。 口服组胺H2受体阻断剂泰胃美,每次800毫克,早晚各1次。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早晚各1次,法莫替丁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酸泵阻断药洛塞克,每次20毫克,每日1次。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明显改善或控制症状,使糜烂和溃疡愈合。 避免应用使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药物。包括黄体酮、茶碱、前列腺素E、抗胆碱药、兴奋剂、阻断剂、多巴胺、安定、阿片类和钙通道阻断药等等。 中药 治疗:以舒肝健脾和胃降逆为主。基本方有旋复花、半夏、黄连、柴胡、枳壳、煅瓦愣、白芨、甘草、乌贼骨。 2、护理保健 餐后直立,避免负重和穿紧身衣; 改变体位是减少反流的有效方法。 睡眠 时抬高床头10-15厘米或用楔状海绵垫肩背。 3、饮食保健 宜少量多次进低脂肪高蛋白食品。如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