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提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doc_第1页
蜂胶提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doc_第2页
蜂胶提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doc_第3页
蜂胶提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doc_第4页
蜂胶提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 蜂胶的提取方法3.1.1 乙醇冷浸法:大规模的蜂胶提取一般采用乙醇冷浸法,将冷冻的蜂胶碾磨成细粉状,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冷浸或回流浸提。目前,所用的乙醇浓度最好是60%70%,冷浸法就是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将蜂胶粉末浸入乙醇,并不定时地进行搅拌。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取上清液,并用乙醇冲洗滤渣,冲洗液一起加入到过滤液中,再进行稀释或浓缩,最后用棕色瓶来贮存。而回流浸提法,就是用回流装置对其进行加热,其他操作与冷浸法相类似。程伟贤等8发现用70%的乙醇浸泡36h 的提取率较高,而王启发等9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乙醇质量分数为80% , 溶剂与蜂胶的质量配比(液固比)为81, 搅拌下提取温度为40, 提取时间为6 h,在此条件下, 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可达21.5%。此方法较简单,并且温度不高,某些易挥发和失活的有效黄酮类不易失去,但是提取率受时间限制,一般在两周内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1.2 水提取(AEP):该方法与乙醇提取法基本相同,只是溶剂变为水,也可用冷浸回流提取,提取率同样也受浸提时间和温度的影响10。胡福良等11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蜂胶水提液的抗炎和抗肿瘤效果与醇提液相比差异不大,甚至优于醇提液。由于水提蜂胶易被机体吸收,副作用小且容易调味,故极具开发潜力。3.1.3 超声波提取法:蜂胶中的功能性成分常以乙醇为溶剂, 采用静置或加热回流的方法进行提取。但此法存在提取时间过长和温度过高等缺点, 从而导致黄酮类醇溶功能性物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转向开发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超声波能有效破碎细胞壁或者包埋结构的外层, 改变物质扩散, 释放内容物, 从而提高提取率。目前, 超声波技术已在中药有效成分和功能因子提取中被广泛应用,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蜂胶黄酮最佳工艺为: 乙醇浓度79.51%, 提取时间19.31min, 提取功率538.28w,液料比39.481, 此时, 可获得最大的黄酮提取量为5.859%12。3.1.4 超临界CO2 流体提取法:将冷冻的蜂胶碾磨成细粉状投入萃取釜中。开启超临界CO2 萃取装置,使其以超临界流体状态在萃取缸中对蜂胶进行萃取。萃取压力为36MPa , 萃取温度为50 ;分离器1压力为6MPa , 温度35 ;分离器2 压力为3MPa 之间选取, 温度为25 ;萃取时间为68 小时, 获得粗提取物13。3.1.5 乙酸乙酯法:将蜂胶用乙酸乙酯溶解成浸膏状,静置数小时后,用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 溶液提取,得到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I)和蜂胶酸性物质,再将蜂胶酸性物质用盐酸酸化,先乙醚提取(II),再用乙酸乙酯提取(III),最后用正丁醇提取,可得到正丁醇提取物(IV)。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中,蜂胶有效物浸膏的质量分数可达57.8%,正丁醇提取物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可达22.5%。3.1.6 其他方法:日本采用硼高分子电解质法提取蜂胶。将阴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硼的电解物的稀释精制水溶液与含有蜂胶的纤维素充分混溶,高分子电解物的稀释精制水溶液可不断分解蜂胶,然后加入乙醇和以海藻为原料的纤维素,从而可提取出含有有效成分的亲水性凝胶体,经提炼后的结晶具有很强的除菌力,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活性。3.2 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目前采用最多的是乙醇冷浸法,但提取物在抗菌性上有很大损失,而用超声波、超临界CO2 流体、乙酸乙酯提取法可以较好地保存有效抗菌成分。水提法的提取率比乙醇提取率要低,但是已证实水提法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性。乙醇冷浸提取工艺有利于提取蜂胶中的黄酮类物质, 超临界CO2 流体提取工艺有利于蜂胶中化学成分的分析。超声波提取工艺所需时间短,且在室温下进行,都有利于那些对热不稳定的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在乙酸乙酯法的4 种提取物中,组分I 占浸膏的质量分数为57.8%,组分II 次之,组分III 质量分数较低,但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组分III、IV 最高。组分I 主要是蜂胶中的芳香挥发油、萜类化合物和部分黄酮甙元,4 种提取物中只有组分I 香气与蜂胶相近,具有止咳、平喘、镇痛等作用。组分I、III、IV 是蜂胶酸化后的提取物,主要是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组分II 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但含有香豆素和部分酸性物质,如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等,具有抗菌、消炎、防腐作用。组分III、IV是蜂胶中相对极性较大的提取物,其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较高,主要是黄酮甙类,目前蜂胶中已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20 多种,包括芦丁等,具有防高血压、降血脂等作用14。4 蜂胶的功能应用154.1 治疗心血管疾病4.2 治疗糖尿病4.3 治疗皮肤病4.4 抑制肿瘤4.5 治疗胃肠病4.6 保护肝脏,防止肝硬化参考文献1王贻节,蜜蜂产品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83-89.2王忠壮,胡晋红.人类健康的紫色黄金-蜂胶J.大众医学,2006(2):3-8.3余兰平,盛文胜.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蜂胶和杨树胶的化学成分J.蜜蜂杂志,2006,(6):3-5.4郭伽,周立东.蜂胶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养蜂,2000,51 (2) : 17-18; (3):21-22,32.5陈崇羔,周士雄. 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对蜂胶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 (3):361-363.6BANSKOTA A H ,TEZU KA Y,PRASAIN J K,et al . Chemicalconstituents of Brazilian propolis 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esJ . Nat Prod ,1998 ,61 :896-900.7BANKOVA V ,MARCUCCI M C ,SIMOVA S ,et al. Antibacterialditerpenic acids from Brazilian propolis J. Z Naturforsch ,1996 ,51:277280.8程伟贤,陈鸿雁,等.蜂胶中黄酮成分及提取方法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 2006 ,28 ( S1): 245247.9王启发, 程青芳, 许冰.从蜂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2):60-62.10Vassya S,Bankova V. Propolis: Recent advances in chemistryand plant origin J. Apidologie, 2000, 31: 3-15.11胡福良,李英华,朱威,等.不同方法提取的蜂胶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抗肿瘤与抗炎作用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5,5(3):11-15.12付英娟,于智峰,张建新.超声波提取蜂胶黄酮的条件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5):143-148.13薛晓丽.蜂胶中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工艺比较及含量测定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6):54-57.14吴平谷,叶立杨.蜂胶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8,(2):15-16.15何晓波,周俐斐,芦柏震. 蜂胶的药理活性J.中国药业,2006,(1):27-28.16刘莉华,宛晓春.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3):265-270.17Kimoto T Kurimoto M. Antioxidant and preventive effects ofcar-cinogenesis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Brazilian propolis andArtepillin CJ.Honeybee science,1999,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